聽CD?聽卡帶?還是黑膠適合我

2021-02-24 馬克筆設計留學

說起「黑膠唱片」,你對它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潮!」「應該很貴吧?」「聽說音質很棒……」

在Spotify、KKBOX等串流音樂平臺當道的時代,會用黑膠聽音樂的人幾乎要被歸為希有種,而「黑膠唱片」這名詞飽含復古情懷又帶有神秘色彩,主因是偏高的入門價格。購置一套能聽黑膠唱片的聆聽設備大約得花費上萬元,實際使用及後續保養更是粗心不得,要是一瞬間手殘弄壞,口袋裡的小朋友們就準備離家出走啦。

於是,許多人對黑膠唱片存有「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假想,即使很好奇黑膠世界究竟有多吸引人,往往還是受限於價格而裹足不前。


怎麼能讓喜歡音樂的人一直被擋在門外呢?一群熱愛黑膠的年輕人,在心中燃起「人人有膠聽」的夢,設計出這款名為「Spinbox」的傻瓜黑膠唱機,價格比市售黑膠唱機更親民,主打人人都可輕鬆上手,只要照說明書指示DIY組裝,就能擁有自己的第一臺黑膠唱機。Spinbox設計團隊希望把黑膠世界的入口拉大一些,讓更多人能親身體驗用黑膠聽音樂的享受。



Spinbox傻瓜唱機就像一盒「懶人包」,拆開外盒馬上能看見所有聆聽黑膠所必備的元件,包含唱盤機心、調音電路、音響單體等。



連自行組裝時需要的螺絲起子,都幫你準備好了!組裝只需要簡單五步驟,經提案團隊測試,最快9分鐘就能組裝完成,馬上跳進黑膠世界~


組裝完成然後哩?當然是放上黑膠唱片測試啊!為了預防你太開心組裝完才發現自己根本還沒買黑膠唱片(也太糗了吧~但我想真的會有人這麼糗),設計團隊甚至製作了Spinbox專屬黑膠唱片要送給集資期間大力支持的贊助者,讓你一組裝好就能放上唱片~開聽囉!

黑膠好麻煩?新手上路甭驚慌


Spinbox既然自居為「傻瓜唱機」,可想而知會有許多贊助者是第一次接觸到黑膠,因此,設計團隊為這些黑膠新手預想了使用上可能遇到的麻煩,並企圖藉由產品本身的設計避免問題發生;比方說,不同的黑膠唱片在播放時有不同的轉速,Spinbox提供了三種轉速設定切換:每分鐘33轉、每分鐘45轉、每分鐘78轉,以及「AUTO STOP」的功能,顧名思義,當唱片播完時唱針會自動停止轉動,避免持續空轉耗電。

在「AUTO STOP」旁還有個「唱臂升降杆」,它的功能是用來抬升或放下唱臂,避免使用者放置唱針時不小心刮壞唱片。

三種尺寸,一機搞定


另外,黑膠唱片常見的尺寸是7寸、10寸、12寸,這三種尺寸Spinbox都可以讀取,免得你好不容易買了一臺黑膠唱機,卻遇上唱片尺寸與唱機不兼容的窘境。

獨立雙聲道喇叭x 3.5 mm音源輸出孔


除了將Spinbox用來讀取黑膠唱片,你還能把它當成喇叭,使用3.5 mm連接線,播放手機、平板電腦等外部音源裝置裡的檔案;當然,播黑膠時你也可以將耳機接上Spinbox機身的3.5 mm音源輸出孔,透過耳機聆聽黑膠。

USB供電,音樂不斷電



還有很貼心的一點是:Spinbox支持標準USB接頭供電,無論想帶著它走到哪裡,只要有行動電源,就能隨時隨地享受你的音樂。

要功能,也要質感



項目在嘖嘖上線8分鐘就達標的Spinbox目前推出三種款式,除了黑色、卡其兩種基本款,還有帶著大理石紋路的特別款。




現有的配色仍不夠吸引你嗎?提案團隊也已經釋出其他概念發想的示意圖,並表示在集資期間內會視情況陸續增加款式選擇,贊助者若對款式猶豫不決,可以等到集資結束後再決定想要的款式。

「潮,而且防潮」



Spinbox號稱使用了與Apple產品包裝等級相同的材質,不僅結構堅固,表面還有特殊上膜可防潮,要讓你提到哪聽到哪。

你的貓比你更想擁有它?



最後,是這個令人莞爾一笑的「貓咪友善設計」。貓奴們應該都知道貓咪有多愛撲向紙箱吧。怎麼辦,寫到這裡真的很心動啊……。(揉太陽穴)


為了實現「人人有膠聽」的夢想,提案團隊從2015年3月開始推動Spinbox的誕生,從手工模型打樣、結構設計、電路板測試、材料優化,到性能檢驗、使用調查,過程中汲取許多專業經驗,並根據使用者感受不斷修正;如今,這臺可以DIY組裝的傻瓜唱機終於即將問世。


相關焦點

  • 日本的卡帶隨身聽誕生的故事
    「隨身聽」是一個曾經流行了很久的詞,它的誕生打破了人們對于欣賞音樂一貫的固有思維:必須在室內使用固定在房間裡的音響或者到演出現場去聽,真正做到了隨時隨地都可以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現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隨身聽已經淡出生活,但是對於這種曾經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的流行品,我們應該記住它,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日本的卡帶隨身聽誕生的故事。
  • 萌芽經典 | 黑膠和卡帶:回溯繁複之美
    但回看前作,臥室中明明只有可怖的幻覺,別無他物……讓卡帶鹹魚翻身的影視旗艦推手,當屬《銀河護衛隊》,錄滿幼時歐美搖滾金曲的自編卡帶成為星爵戰無不勝的護身符,連帶著把索尼家出的世界上第一臺卡帶隨身聽——1979年的TPS-L2復古了一把,潮流席捲全球。
  • 為什麼說聽黑膠唱片和CD完全是兩種感覺?
    他曾試過每個星期到星海音樂廳裡聽兩三次音樂會,100多場下來,現場音樂的氛圍與感覺已深深縈繞在他腦海。直到有一天,他半信半疑地從朋友處借來一部LP唱機,感受LP的音色,他驚喜地發現:這就是多年來想要找的東西!對超級音樂玩家來說,黑膠唱片是他們追求極致音樂享受最好的選擇,聽黑膠唱片和CD完全是兩種感覺。
  • 專訪欒樹:聽黑膠就是在修復我的耳朵
    於是我們聯繫到了欒樹,想了解這張專輯背後的故事,還有作為專業音樂人的欒樹對於黑膠唱片的看法。 在採訪中,欒樹這樣告訴浣熊唱片:「聽黑膠唱片就是在修復我的耳朵。不像現在很多數位化的音樂,聽上去是另外一種質感。他依然沉浸在實體介質中,對於黑膠唱片的情懷也愈發濃厚。欒樹在專輯紀錄片中坦言: 「我現在聽的所有音樂幾乎都來自黑膠,因為每天在錄音棚工作,近乎於苛刻地去追求聲音,有時自己的耳朵已經分辨不出好壞,但唯有黑膠才能展現出不同的(東西)。」
  • 聽黑膠好在哪?怎麼入門黑膠坑?
    現在,黑膠熱開始慢慢回潮,而由於不少中國的獨立樂隊也開始將發行重點放在黑膠上,許多中國樂迷都想加入黑膠迷的行列。但黑膠對於許多人而言,也是一個讓人望而卻步的門,上網搜索一下,我們總能看到的是各種專業的黑膠機,壓電型唱頭、光電型唱頭、電池型唱頭、唱臂唱盤唱針…….一系列的名字撲面而來,總讓人感覺難以入門。而黑膠又好在哪呢?個人認為,黑膠唱片最大的魅力,在於其的不可逆性,可以完全記錄現場發生的一切聲音,有著其不一樣的魅力,而黑膠的情懷屬性,更是其讓人久久不能釋懷的地方。
  • 當別人已經成為音樂APP年度會員時,我們卻在忙著聽磁帶、找CD
    對於我來說,「倒帶」這個詞自然而然就會讓我會想起,小時候英語磁帶卡帶後,用鉛筆把帶子纏回去的神技。而對於出生在完全數位化媒體時代的人們而言,「倒帶」會不會變成未知的謎團呢?當小學英語書上出現「walkman」(隨身聽)這個單詞的時候,本時尚弄潮兒就將知識變現,擁有了同款設備,雖然僅僅是(被迫)用來聽英語,但咔噠咔噠地按暫停鍵和播放鍵還是酷到不行。
  • 買cd就是一種儀式感
    >順便買了一張木推瓜的《孔雀》一張海鵬森的《成長小說》拿到家沒有馬上去聽感覺對於我來說買cd就是一種儀式感對於自己還是喜歡音樂這件事的一種尊重的儀式感其實我有很多沒有拆封的專輯可能都是我在音樂app上聽過很多遍的專輯在唱片店裡人認真欣賞每一張cd的封面就可以度過一個美好的下午尤其是現在的福聲唱片
  • 他做了40年的黑膠唱片機,現在拼命放黑膠音樂給杭州的年輕人聽
    《黑膠之夜》來杭州後,他不再只顧埋頭做唱片機,開始到處「趕場子」,放品質黑膠音樂給年輕人聽。郭燈松在臺灣的家裡有5、6千張黑膠唱片,帶來杭州的就6、7百張,其中不少就是當年撿回來的。這樣的經歷,讓他非常珍惜黑膠唱片,「你要聽我可以放給你聽,但黑膠唱片不借出去的。」
  • 你聽的是假「CD」,還是真CD?
    現在的數位音樂播放器都喜歡在歌曲播放頁面採用轉動的CD或黑膠作為素材以示「情懷」,或讓聽眾產生如放播放唱片那般具有儀式感的聆聽體驗,感受到堪比CD的純粹聽感。與其打開手機聽「假CD」,不如用一臺好的CD機播放一張真正的CD,找回那份專屬於留聲年代、失落已久的聆聽;在流動又切實分明的靈動音符中,感受原聲的溫度。
  • 【談黑膠】入門唱盤,不只是聽個情懷
    但聽黑膠是很花錢的,發燒友們也清楚。一款高檔的黑膠唱盤遠超頂級CD機,而播放黑膠所要求的講究也非一般發燒友所折騰得起。但沒錢又想聽黑膠怎麼辦,市面上低價入門的唱盤十分多,其中有一些不僅僅是聽黑膠還能幹點別的事。我們選出幾款市面熱門的入門黑膠,來告訴大家其實聽黑膠並非那麼麻煩。
  • 別再偷看《黑膠日記》讓大師兄唱給你聽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別再偷看《黑膠日記》,讓大師兄唱給你聽 《黑膠日記》一共有四張唱片,四十首歌曲,三十首原創曲目,這裡面的每首歌都是由民謠大師兄全程製作,凝結了民謠大師兄所有成員的辛勤和努力,是夢想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 淺談黑膠唱片 Vs CD唱片的差異
    此客觀科學數據正可以說明為何當聽CD時,中高頻粗糙,並有毛燥感,不耐久聽;而真正聆聽黑膠唱片中高頻不僅活潑,動態起伏大,真實,富衝擊性又細膩 ,平順延伸!至於小於500 Hz時, CD s/n大於黑膠唱片的問題,因人耳對低頻較不敏感,因此聽音樂時,此低頻噪音通常被音樂訊號蓋住,較不影響聆聽質量。
  • 黑膠唱片:永不過時的經典,最好的音樂適合慢慢聆聽
    後來伴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記錄聲音變為了記錄音樂,我們現在最常見的是在線數位音樂,再往前推則是98年出現的MP3,在之前就是97年研製出的CD光碟,再往前走,是1963年出現的,卡帶,也就是磁帶,通過電磁感應來記錄聲音。而最早最早的音樂載體咋是1931年出現的黑膠唱片,黑膠唱片是1877年,愛迪生在一次偶然的發現中聲音產生的原理:振動發聲。
  • 【器材測評】真空管加黑膠的醍醐味:聽Audion 300B
    >因為阿源這幾年來致力於發展黑膠,所以乾脆不配CD,叫我聽Avid Diva II黑膠唱盤,搭配同廠Pulus Phono電源分離式唱頭放大器。這下可糟,我只帶CD,沒帶黑膠,所以請阿源讓我從他的收藏找片子。阿源說,他的古典黑膠收藏不豐,大概集中在帕爾曼與鄭京和,因為這兩位音樂家他特別喜歡,另外還有一些爵士經典,但是他最多的黑膠收藏,也是刻意收藏的方向,就是國語歌曲,尤其是民歌時期,一路到90年代的國語流行,阿源的收藏相當豐富。
  • 用4G流量聽黑膠的奇妙感受 海貝R8體驗
    關於「模擬味」的說明去年的北京音響展期間,我邀請了幾個業內的朋友來我家聽我的音響系統,其中也有幾位海貝的高層大佬。不過說來慚愧那時候的模擬系統調教還不如現在也有一些小問題,不過和數位音樂系統之間的區別還是明顯的。聽完之後大家一起吃了飯聊了聊天也就繼續展會然後各回各家了。
  • 迷你黑膠唱片機TT254,懷舊復古情懷+音樂播放器,會造就怎樣聽感
    因此,可以看到眾多重量級演奏家、指揮家、歌唱家等作品,大多數均以黑膠唱片作為首次發行。而在這個智能化的數碼時代,傳統的黑膠唱片,很顯然是不能滿足使用需求的。那麼,經過改良的黑膠唱片,又會帶來怎樣的驚喜體驗感呢?或許,從迷你黑膠唱片機TT254的體驗中,找到不一樣的答案。迷你黑膠唱片機TT254,與傳統的黑膠唱片機相比體積小了很多,符合現代數碼智能設備超薄的設計風格。
  • 為紀念Walkman品牌成立40周年,卡帶式索尼隨身聽又回來了
    大家期待的索尼大法還是在不停的「折騰」,曾幾何時,90年代能有一個索尼版的隨身聽是一件多麼潮牛的事情,如今,在智慧型手機的攻擊下,其已經在國內市場消失,不過為紀念Walkman品牌成立40周年,卡帶式索尼隨身聽又回來了,這次是在俄羅斯出現。
  • 轉發這條信息 送CD包 華少出品 2017 第一季38元 CD套餐系列
    華少出品 2017 第一季38元 4CD 套餐系列這一季4cd分別是>cd1(發燒人聲黑膠試音碟 系列)cd2(寶麗金 經典金曲 黑膠系列)cd3(精選港臺情感流行歌 黑膠系列)cd4(精選國語 情感黑膠 系列)
  • 小宋CD:武漢僅存的LP唱片CD實體店
    在過去五年裡,倫敦的唱片行無畏於 Amazon 等購物網站的影響,反倒是如雨後春筍般一間一間地在市中心開了起來。好啦說了這久看著也累了吧,總該到我做做廣告了吧,上面的二維碼就是小宋cd店的公眾號有興趣的就關注一下萬分感謝,未來這裡將投放店鋪打折活動,以前店鋪全場5元隨便挑活動都是手機簡訊發送的,隨著移不動公司和電不到還有連不通公司的不停壯大
  • 音樂即時聽|我想讓你聽
    張信哲2016全新專輯《歌時代》,以張信哲獨特的個人音樂STYLE,重新演繹當代流行音樂,向樂壇的詞曲創作大師們致敬!跨越時空界線召喚那個永遠閃亮的流行音樂經典時代。如果說陳小霞賦予作品的是流行,姚若龍賦予作品的是感性,那麼王菲賦予作品的就是雅俗共賞雅的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