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市龍遊縣有種傳統小吃,名揚全國,它就是龍遊發糕。根據《龍遊縣誌》記載,早在600多年前,浙江省衢州市龍遊縣就有做發糕的傳統,龍遊發糕製作始於明代,因發糕與「福高」諧音,逐漸成為衢州人過年離不開的美食。「年年發、步步高」,龍遊人將對新一年的期盼揉入這軟糯香甜的美食中,逢年過年,飯桌上總少不了它的身影。龍遊發糕作為中國地理標誌性的特色食品,首先聞名的便是它「成品色澤潔白如玉、孔細似針、聞之鮮香撲鼻、食之甜而不膩、糯而不粘」,想當年清代乾隆帝遊江南時品嘗龍遊發糕後,對發糕的色、香、味、形大加讚賞。並從那之後,龍遊發糕就成為了貢品,年年進貢給朝廷。龍遊發糕,軟糯香甜,是龍遊人念念不忘的老味道!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作為魚米之鄉的江南,湖澤廣布,水域通達,十分適合稻米的生長。自古,南方的人們就以大米為主食。柔軟黏稠的江南大米激發了龍遊人對美食的想像力,勤勞致富的堅強自立賦予了龍遊人對美食的創造力,龍遊發糕的主要原料就是選用上好的白糯米搭配粳秈米。龍遊發糕,也被戲稱為「稻米變身的傑作」。發糕象徵著合家團圓。過去,龍遊發糕經常是在過年時候製作,代表著一年收尾隆重豐收,期盼來年興旺發達的美好寓意。每當新年臨近時,家中的老人總會炊幾籠發糕,這些由柔軟黏稠的江南大米製作的發糕,也是在外求學或者工作的遊子最思念的味道。此外,還要在蒸熟的發糕上點上紅色圖案,散發出濃濃的年味氣息,透露著喜慶和歡欣。
發糕有兩種,一種是純糯米糕做的,我們龍遊人也叫它糖板糕,經常在裡面加一些紅豆沙等,還有一種是混合糯米和粳米做的,就是我們說的正宗的龍遊發糕,這兩種發出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雖然市面上有些發糕看起來更蓬鬆更高,但是口味並不一定好。奶奶說她做發糕已經做了50多年了。我也是從小看奶奶炊發糕。奶奶做發糕特別認真。白糯米和粳秈米先要浸四天四夜,然後拉到集市上磨成粉,然後回家用白布包好,瀝乾。再按比例加豬油、白糖、酒酵。用手,慢慢地攪拌均勻。奶奶會把夏天就準備好的荷葉拿出來,放在蒸籠上,和一般的箬葉不一樣的,那樣的特別香。做龍遊發糕需要專門的蒸籠,在籠底鋪上荷葉或者箬葉,將和好的米粉糊放入蒸籠,發酵3個小時,等到發糕米糊蓬鬆到接近籠屜口的位置,放到灶臺上去蒸製。
製作龍遊發糕的工序十分複雜,從原料到成品需要經過水浸、淋洗、拉漿、磨粉、脫水、混合攪拌、灌籠、發酵、汽蒸和修剪箬葉等10餘道工序。龍遊發糕花色品種多樣,按口味分,有白糕、絲糕,青糕,桂花糕、核桃糕、紅棗糕、大慄糕等;按主要原料分,可分為純糯米糕和混合米糕。別以為每個發糕都能發酵成功的,也有發不起來的,這成功與否就要看師傅的技藝了。做成功的發糕,切面可以看見密密麻麻的小孔,孔細似針,荷香撲鼻,鬆軟有彈性,很有嚼頭。吃一口,糯而不粘,甜而不膩,滿口餘香。記得小時候,奶奶知道我們從小就喜歡在發糕上點花,剛出籠的發糕也是最香的。她就會在前一天準備材料,就正好湊到我們回來的時候。點花可好玩了,奶奶都會準備兩個,一人一個,因為小時候會和妹妹搶。
把蒸熟冷卻的發糕,切成大小均等的發糕片,厚度薄一些,在平底鍋中倒入油,加入發糕片,油溫不要太高,每隔30秒正反面翻動一次,煎至表面金黃,微微發脆,即可出鍋。煎過的發糕,粘軟香糯,晶瑩剔透,是一日三餐非常好的配搭。龍遊發糕,最大的特色是在製作過程中加入適量糯米酒發酵而成,營養豐富,尤其適合老年人、兒童食用。小夥伴們,在浙江衢州,龍遊發糕,軟糯香甜,是龍遊人念念不忘的老味道,你吃過嗎?
延伸 · 推薦
在浙江衢州,龍遊芋頭粽,風味獨特,鮮辣可口,你吃過嗎?
在浙江麗水,遂昌長粽,口感香糯,餡料豐富,你吃過嗎?
湖州粽子,形似枕頭,甜而不膩,又香又糯,你吃過嗎?
端午節快到了,寧波地道的鹼水粽,是寧波人從小吃到大的老味道!
浙江嘉興粽子以鮮肉粽最為出名,被譽為「粽子之王」,你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