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3 14: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潘重 上海老底子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兒時的夥伴,小人書
潘重
每年的初秋,我總是要把放入箱子內的小人書拿出來晾一晾,讓小人書好好感受初秋燥熱的風吹拂,以免久放箱子中怕春天空氣的潮溼,使小人書發黴(生出黴點)或被蟲子入侵蛀爛。
小人書也叫連環畫,而我們小時候都叫它圖書。對於出生上世紀六十年代,成長於七十年代的我來說,我就是在小人書的陪伴下長大的,它承載了我少兒時代美好的記憶。雖然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但我的內心深處仍不時會想著小人書,小人書它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我生活的孩兒時代,可以說家中的生活條件還是比較艱苦。那個時期父母和長輩平時很難得拿些零用錢給子女和晚輩,偶爾得到幾分或一角錢,我都捨不得亂花,而是積攢起來,就是每逢過大年,父母和長輩給的壓歲錢,也極少去買吃的,幾乎都花在買小人書上。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歡上了小人書,只要有空閒的時間,我最愛去的商店,那就是新華書店。
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當時的小人書價格都在幾分,一角,一角多些一本,很少有超過二角,超過二角的大多是電影版的小人書。那時能買到一本新來的小人書,心情特別的開心,總是會把新買的小人書,自己看完後,再傳遞給經常在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們看,讓他們也過過癮,以便從小人書中獲取一些知識,增添更多的樂趣。那時物質匱乏,兒童讀物太少,小人書就成了一個時代的記憶。
記得是在1980年的暑假期間,已是中學生的我,曾在我們縣電影院對面的大樹底下,擺過小人書攤。因為是夏天,只有大樹下比較陰涼。當時的小人書攤太過簡單,我先是把幾張報紙鋪在水泥地上,再將幾十本小人書放在報紙上擺整齊,來看書的人只需掏出一分或二分錢,就能自選一本小人書。由於我擺小人書攤沒有小板凳,所以選好書來看的人,有的坐在書攤邊的水泥矮壁墩上看,有的拿著我給的報紙,鋪在地上坐下來看。看小人書的不光是少兒,也有成年人。那個時候,孩子們最喜歡看的小人書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小兵張嘎》、《雞毛信》、《閃閃的紅星》、《半夜雞叫》等。成年人最愛看的是當時風靡全國的《第二次握手》小說改編而成的小人書,還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花》、《流浪者》等。而《三國演義》系列小人書,可以說是成年人和孩兒們都喜歡看的小人書。那時,我每天只是上午去擺小人書攤,中午回家把賺來的錢一數,總有四至五角錢進口袋,心情可以說是非常的高興。很多年過去了,曾經上街擺過一個暑期的小人書攤,在我心裡已是少兒時代最美好的留念。
如今,隨著年歲的增長,我愈發懷念自己的童年,不僅追憶那時候的天真無邪,更加懷念經常拿錢給我買小人書的外公。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去外公家央求外公給我一角錢買小人書。那天外婆出門不在家,而外公身上實在是沒有一分錢,但我就是寸步不離纏著外公要錢,最後外公只好跟鄰居楊公公借了一角錢給我,我拿著錢高興飛快地跑去新華書店買小人書。而今到了奔花甲這個年齡的我,小時候的許多事已想不起來了,可唯獨去跟外公要錢,外公只好跟鄰居借錢給我這件事,卻銘記於心,夜深人靜的時候,常常會想起。每當我翻開小人書,就會情不自禁想起我去世許多年的外公,時不時在夢裡夢見自己小時候,又在老街老屋緊跟著外公要錢好去買小人書……
小人書是我童年時的夥伴和寶貝,那些充滿無限樂趣的小人書,不僅伴隨著我度過了歡樂的童年,而且還使我從小人書中汲取了很多的營養,以至於長大成人後,小人書中的正能量依舊深深影響著我。
來源:「文哥」美篇
鳴謝:潘重先生賜稿分享!
原標題:《兒時的夥伴,小人書(作者:潘重)》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