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書」的歷史,換一個角度來看,它從來沒有被時代淘汰

2020-12-24 讀古通今

家裡有一個陳舊木箱子,體型不大,用兩隻手就可以捧得住,具體年代已經不可考了。當然這不重要,重要是箱子裡面碼放著整整齊齊的小人書,它們的年代普遍集中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都是家裡大人攢下的,跟我沒啥關係。但還很清楚地記得,童年時的睡前故事,有一半是來自這些小人書,也算是這些老物件的一次再利用。認字之後,也翻看過它們,但還是感覺看沒有聽得勁,也不知道現在這些書被沒被蟲子磕掉。

準確地來講,小人書其實並沒有消亡,現在還是可以買到嶄新的非復刻版小人書,就比如那套藍皮的60冊三國演義,前不久還在書店裡見過。但它們的性質和以前相比,則更接近工藝品和收藏品,很少能有人能找一個角落,低著頭認真地看,臉上是憋不住的笑容。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小人書的歷史,看看曾經連環畫帶來的童年。

連環畫的起源

要是單純追溯漫畫的起源,那指定是早了去了,就看那些史前文明的奇怪壁畫,怎麼就不能被當成漫畫來看待。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些經常被家長和老師當成違禁品的東西,其實也是人類歷程從古到今的見證,是無數人對世界開始認知的起點。和普通的畫卷相比,漫畫可以更直觀地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想法,同時它更能讓人們在枯燥中找到一絲值得調侃和回想的點子。而載體和表現手法,對於漫畫來說也不應該存在界限。

現代意義上的漫畫,理應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達文西在創作大幅的壁畫時,經常會在小本本上畫初稿,因為是稿子,所以也沒那麼多的講究,表現的手法就誇張了一些。這也算是漫畫開始的標誌了。到了19世紀初期的時候,瑞士畫家魯道夫·託普佛創作了《日內瓦短篇故事集》,這就是第一部正規的漫畫。關於它的誕生其實也充滿了意外,魯道夫之前就是正常的畫家,而且熱愛著他的職業,但眼疾卻讓他很苦惱。為了繼續創作,他採用了簡易的畫風並利用了大量的文字。

再看看世界上其它地方,日本的漫畫產業其實發展得也很早,從平安時代開始,日本畫家就經常以誇張的手法來繪製世俗畫,在當時普遍被稱為「鳥羽繪」。而我們熟悉的「漫畫」兩字,最早出現在德川幕府期間的日本,當時人們習慣將簡筆畫稱為漫畫,進而這個詞被一直應用到了今天。著名浮世繪作家葛飾北齋也在這時期著有《北齋漫畫集》,而日系漫畫能發展到今天,也無愧於它們得到的地位。

關於我們的漫畫,誕生時間可以準確地看也可以模糊地看,模糊的話,歷朝歷代均有單幅的小插畫存在。而真正意義上漫畫的興起,應該是從豐子愷老先生開始的,他最出名的作品就是那用了四十餘年才完成的《護生畫集》。可能熟悉這本畫集的人並不是很多,它和佛家學說有著緊密的聯繫,其創作目的是為感謝弘一法師。就像這本畫集的名字一樣,護生、戒殺、行善是貫徹全篇的宗旨。

小人書的誕生

小人書具體的誕生年份小編並沒有找到,但跑不了是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期的時候,而誕生的第一本以「連環畫」為名的小人書,有說法是上海世界書局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了解的朋友可以留個言。從小人書圖片和文字完全分離的格式來看,這借鑑了當時傳統的歐洲漫畫方式,那種帶對話氣泡的是在後來才出現的。標誌性的就是埃爾熱的《丁丁歷險記》,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早在三十年代的時候它就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並由連載漫畫轉變成了小人書的形式。

當然小人書不可能一下就成型,在這之前它也經歷了報紙連載的模式。19世紀末期,申報為了吸引讀者進而添加了《點石齋畫報》專欄,所描繪的一般是些民間趣聞。不過在1898年的時候因為攝影技術逐漸普及,《點石齋畫報》停刊了。第二年上海文藝書局出版了《三國演義》全圖繪本,從這種表現形式來看,這就是日後連環畫的原始版本了。在連環畫初興起的年代裡,除了豐子愷外還存在著不少其他漫畫大家,比如張樂平和葉淺予等等,他們所留下的作品,別看到現在已經過了近百年的時間,但同樣可以讓人眼前一亮。

至於為什麼連環畫也被叫做小人書,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因為作者群體普遍都是兒童,「小人」一詞也可以看成是小孩子的意思。另外,小人書裡面是以繪畫為主,所畫的大部分也是人物,所以「畫出的小人」成了這種小冊子的宗旨。而小人書的大小,並沒有什麼明文的規定。仔細一想,「漫畫」這個詞誕生時間很早,但好像真是在21世紀前後才在我們身邊出現的,怪不得有很多上了年紀的人並不理解它們是什麼。

小人書盛行和衰敗

在錢還非常值錢的時候,一個小孩子用它最常幹的事就是去買小人書了。真可惜沒有親身感受過當時那種淳樸的欣喜感,但從那些被精心保存下來的小人書來看,一本新的小人書,在當時足以讓一個小孩激動上個幾天了。就拿現在來說,還有不少人在不停地收集當年的小人書,拋去那些為了做生意的,這些人的目的無不是對當初的那種欣喜若狂上癮了。

到了90年代之後,小人直接變成了一個小眾的東西,原因再簡單不過了,各種新興起的文化不斷刷新著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電視機一類的產品也開始逐漸普及。久而久之人們放在小人書身上的關注力就沒那麼多了,盛行了半個世紀之後,小人書的時代也終於落幕了。

參考文獻《豐子愷的漫畫人生》、《褪色的記憶——連環畫》、《「點石齋畫報」與文化史研究》

相關焦點

  • 換一個角度來看,它其實已經成功轉型了
    同時這個時候租光碟的鋪子也正紅火著,不管一張正版或盜版的光碟價錢是多少,反正指定沒有租來的便宜,而每逢有新電影上映的時候,既是去租光碟的日子。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光碟的歷史,看看由它帶起的碟片時代。光碟的歷史1965年的時候,一個名叫詹姆斯·拉塞爾的人發明了第一個光碟,本質上它是一個利用雷射掃描來存儲信息的工具,其英文名稱為「Compact Disc」,簡稱「CD」,漢語的學名叫做「鐳射唱片」。因為技術條件的限制,CD在被發明之後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那個時候密紋唱片(黑色的大圓盤)依舊比較盛行。
  • 兒時的夥伴,小人書
    小人書也叫連環畫,而我們小時候都叫它圖書。對於出生上世紀六十年代,成長於七十年代的我來說,我就是在小人書的陪伴下長大的,它承載了我少兒時代美好的記憶。雖然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但我的內心深處仍不時會想著小人書,小人書它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我生活的孩兒時代,可以說家中的生活條件還是比較艱苦。
  • 「小人書」:孩子的知識樂園,大人的記憶宮殿
    放大版「小人書」不僅讓大批老連環畫迷直呼過癮,也憑藉富有時代氣息的藝術張力吸引了很多年輕人。  12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海派連環畫設計展落下帷幕,而這場關於連環畫傳承與創新的行動依然在進行。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海派連環畫基地策劃了系列講座、展覽、課程等,讓連環畫走進廣大學子的生活,並通過連環畫形式講述中國故事、校史故事等,激勵當代學子「愛國榮校,飲水思源」。
  • 在不追動漫不追劇的年代 還記得看過的小人書嗎?
    在不追動漫不追劇的年代 還記得看過的小人書嗎? 原標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22日電(記者 上官雲)如今說起「小人書」,許多人印象特別深刻。它其實是連環畫的一個通俗稱呼,大概成年人手掌大小。
  • 一套小人書原稿賣1540萬元!
    ,堂窄迎三千裡來客」是這個僅十五個平方米不到小人書專賣店「一品連堂」的門聯。記者在網上查到,這套印刷的連環畫品相八品以上的最低為500元,也就是說其底稿的價格刨去150萬的佣金,還比它高28000倍!&nbsp&nbsp&nbsp&nbsp面對小人書價格一路走高的趨勢,讓眾多不了解情況的新手對於連環畫收藏有了誤解。
  • 90後姑娘吳莫愁被「移出」娛樂圈,時代淘汰一個人從來不會打招呼
    吳莫愁成名後沒有趁熱打鐵,把自己「煉成一塊好鋼」,她一直沉迷在自己的榮耀中不能自拔,認為觀眾和歌迷會「愛她一輩子」。可以說這種沒有「危機感」的自覺醒悟才是真正斷送吳莫愁成名之路的根本原因。她輸在成名後沒有警覺提高自己,也沒有持續貢獻優秀作品,這才和歌迷距離越來越大。同樣嗓音特殊,成名選秀節目類《超級女聲》歌手張靚穎,簡直是吳莫愁的另一個反面版本。張靚穎成名後立即推出新歌,迅速佔據在歌迷心中的位置,屢次榮獲大獎。
  • 小人書是60後70後80後的童年記憶?90後00後有點不理解
    展覽的小人書中國甘肅網8月16日訊(本網記者 宋芳科 任磊 文/圖)在小人書的世界裡追憶童年,在年畫的光影裡感受時代變遷。在蘭州有這樣一個展覽,正在穿越時光為你帶來時代芳華。8月16日,記者獲悉,蘭州第四屆(全國)連環畫、年畫、宣傳畫專題展正在展出,300多本珍藏小人書將為讀者營造一個時代故事匯。蘭州第四屆(全國)連環畫、年畫、宣傳畫專題展「小人書,大世界」,在連環畫的世界裡有很多人的童年,也在方寸間濃縮歷史。正在展出的小人書囊括了全國的作品,特別是收集了甘肅畫家的小人書作品,為讀者打開了甘肅小人書作品之窗。
  • 崔唯航:寬窄哲學的歷史方位和時代意義
    在哲學層面上講寬窄哲學,這個寬窄是一個元概念,是一個在哲學上非常高的層面。「所以我們把握這個概念的時候,確實需要哲學的高度。」「關於空間,我想再換一個詞。因為我們經常講的時間空間,其實它是外來詞彙,不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本土話語。現在我們特別強調中國話語,所以如果用中國話語來說空間的話,可以換一個詞。這個詞講空間我覺得講得更好,而且更有文化,這個詞就是方位。」
  • 豆瓣高分好書告訴你:沒有這種思維,你就是下一個被時代淘汰的人
    最近正在看西蒙斯涅克的《無限的遊戲》,他在書中提到:想讓企業不被時代淘汰,企業領導者就必須走出「短期的、競爭的、輸贏的」有限思維,邁向「長遠的、競合的、共贏的」無限思維。01商業遊戲是一場無限的遊戲紐約大學宗教歷史系教授詹姆斯·卡斯的一句話:「世上至少有兩種遊戲。一種稱為有限遊戲,另一種為無限遊戲。
  • 乘風破浪:姐姐的淘汰機制說:這個時代,實力不再是晉級卡
    我們從第一期的分組和淘汰名單來看,基本上沒什麼問題,姐姐們還不太了解賽制,分組也還算是正常的,畢竟都是姐姐們都是互相選擇,對各自實力和賽制都還不了解。賽制美其名曰500位現場觀眾的喜愛度投票產生的結果,第一期大家姑且信了這個說法。
  • 安徽合肥:小人書「重版出來」深受讀者喜愛
    新華社合肥12月31日電(記者鮑曉菁)看小人書是許多70後、80後美好的童年回憶,今年元旦小長假前,安徽合肥三孝口新華書店特地設置了「小人書專櫃」,將100多套經典的小人書陳列出來,吸引了眾多讀者前來閱讀、購買。
  • 難忘童年的小人書,連環畫《小兵張嘎》賞析
    無論你生於60年代,還是00年代,大概都受過它的影響。它的小說原型誕生於1961年,作者所塑造的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濃鬱的40年代北方農村鄉土氣息、緊張驚險的故事情節,以及中國人民機智英勇、樂觀無畏的鬥爭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尤其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後,更受到了無數成年人的追捧。1963年,電影《小兵張嘎》上映。
  • 曹俊的淘汰,是一個時代的沒落
    曹俊的淘汰,是一個時代的沒落;曹俊被淘汰,到底是誰的錯?本文文字原創首發,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哈嘍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近日有關《演員請就位》的曹俊,他的被淘汰可謂是引起了全網的熱嘲,大家都在說,曹俊的離去,讓人很不甘心,關鍵是,爾冬陞一開始對他是肯定的,奈何在最後,還是放棄了曹俊!
  • 蘇戀雅被淘汰,鍾漢良奪冠氣勢未減,他的底牌從來不是蘇戀雅
    《這就是街舞3》分隊完成以後,四位隊長的奪冠能力一直被熱議,在每一個團隊中有比較熱門的能夠給隊長拿冠軍的人選,像鍾漢良的團隊中比較熱門的奪冠人選無疑就是肖傑和蘇戀雅,可惜肖傑在第九期中被淘汰,蘇戀雅在第十期中被淘汰,雖然蘇戀雅被淘汰了,但鍾漢良的奪冠氣勢並沒有降低,因為他的底牌從來不是蘇戀雅
  • 《皓鑭傳》女主皓鑭,歷史上被人指點,換個角度看也許是這樣!
    古裝劇《皓鑭傳》已經在愛奇藝熱播,雖然有網友吐槽這是一部瑪麗蘇劇,但它的熱度卻很高,加上於正之前的《延禧攻略》大火,原班人馬出演的《皓鑭傳》顯然自帶熱度。網友說,皓鑭被於正洗白了,歷史上的趙姬並不是一個值得歌頌的女人,被人指指點點,她一無垂簾安邦的功勞,二無慈母規勸兒子的作用,甚至連一個頤養天年的本分人都不是,為什麼《皓鑭傳》要這樣寫她?其實,換個角度來看趙姬,她的身上也有一段艱辛。歷史上的皓鑭,即趙姬,她是趙國邯鄲朱家巷的人,哪一年出生的歷史上沒有給出交代,總之比秦莊襄王嬴異人要小。
  • 從歷史角度來看,《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哪一部更精彩
    而拍攝的地點選擇在皇家園林——承德避暑山莊,就足以說明它更貼合那段歷史。從歷史角度分析《康熙王朝》基本上是按照編年體記載來拍攝的一部歷史劇,該劇從順治皇帝哀痛愛妃董鄂妃病故時講起,直至康熙在位61年駕崩而止。第一次以正劇的角度濃墨重彩刻畫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滿傳奇的一生。特別是拿滿清四大疑案之一的順治出家作為開篇,讓觀眾感受到了歷史的韻味。
  • 為什麼迫擊炮還沒有被淘汰?盤點美法中的迫擊炮,中國的實力如何
    迫擊炮這個武器裝備的歷史還是非常的悠久的,迫擊炮雖然造型簡單結構也比較的單一,但是從他誕生到現在大大小小的戰役卻也從來沒有缺少過他。那麼為什麼現在的軍備發展已經如此發達了,其他的武器裝備淘汰了一代又一代,或者是一直在更新升級,為什麼我們還是一直都會在戰場上看到迫擊炮呢?美國的有關媒體就曾公布了他們做出的一份調查,其中美國的迫擊炮有效射程為7200米而法國的則是4800米,中國的迫擊炮能夠達到多少將會在下面解釋。
  • 《無頭東宮》結局凌雲的臉為何最後沒有換回來?三個角度說明一切
    它以「換臉」、「砍頭」以及多角戀情的劇情,緊緊抓住了觀眾的眼球。只是,作為神劇,《無頭東宮》的結局,命運坎坷渡過大半生的女主凌雲,她的臉蛋最後卻沒有換回來。這不禁讓觀眾覺得好奇,為什麼懷揣著「好心有好報」思想的凌雲,沒有找回屬於自己的臉呢?其實,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一個疑問去看待這個問題。先來說說這個疑問,大結局凌雲的臉,到底是不是屬於自己的?
  • 小人書有大市場 年代、稀缺等決定收藏價值
    連環畫俗稱小人書,通常只有手掌大小的小書卻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從上個世紀初到上個世紀80年代,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時代變遷,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電視的普及,動畫片、漫畫等新形式的出現,連環畫逐漸淡出市場。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這種以前基本都是小孩子看的書,卻因其充滿藝術感的創作和懷舊的感覺而日益受到收藏人士的追捧,且價格漸漲。
  • 換個角度欣賞蘇軾的絕美茶詩「從來佳茗似佳人」
    換個角度欣賞蘇軾的絕美茶詩《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吳斌續本百家號的上一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與王朝雲的故事》大家都吃過「東坡肉」吧,而且在吃的時候多數也會順嘴說一句,這蘇東坡發明的「東坡肉」還真是蠻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