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話題,拍了我們不敢拍,韓國電影的地獄之花

2020-11-19 雲納君

無論是《寄生蟲》還是《藍色生死戀》,

自打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韓國電影就被誇成了一朵花。

「敏感話題,想像力,大尺度,拍了我們不敢拍,深度人性...」

你能找到的任何形容詞去誇都不為過。

我們必須得承認,在文化產業這塊,韓國影視娛樂是穩壓我們一頭的存在,

我們的有著太多的綜藝節目也乾脆是從韓國「買過來」「抄過來」的,

我們也正在走著韓國文化產業過去的路。

只是,我們沒能像上世紀80年代的韓國那樣,

我們沒能把本土類型化的本真給留下,太多的"翻拍」電影與「借鑑」的綜藝形式變成了舶來品。

觀眾們不熟悉那些生活,也對那些生活沒有興趣。

反觀,韓國群眾卻深知他們的深沉的命運與國家的現狀。

油管上,韓國大學生也有開玩笑的說:韓國,其實就是地獄朝鮮。

韓國=地獄朝鮮?

如果你聽到這話肯定會覺得,這個人一定沒有讀過書,

韓國的發達的製造業與GDP又怎麼只是朝鮮呢?而去還是地獄朝鮮呢。

這種毛骨悚然的話恐怕也只有傻子才說得出來。

但事實上,韓國網友自嘲「地獄朝鮮」也並不誇張。

今天的韓國是一個高度競爭,等級森嚴,缺乏希望的社會。

如果你不是出身韓國四大名校,畢業就等於失業,且進了韓國的四大名校也不等於擁有鐵飯碗。

2016年韓國企業的正式新入職員工的平均年齡為29.2歲,女員工的平均年齡為27.9歲。

等到你進入職場也是到了快30歲的年紀,冰冷的數據,真實的現實。

30歲的打工人,就像是宜家產品,價格低廉,隨時可以被取代。

所幸,韓國電影在「地獄」的邊上開了一朵美麗的花,

韓國電影人不斷借用電影的力量,用現實主義的方式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困境,並藉此——

推動社會進步,推動社會改良。

只是,有些遺憾的,

地獄旁的花雖然美,但養育它的土壤卻是「萬丈深淵」,

進一步,退兩步,一步步滑向深淵

如果不去走上一條「從未設想過的道路」,那麼這樣的「掙扎」又有何意義。

在這點問題上,我們最近許多「鍵徵」與「意見領袖」總是習慣性的把鍋丟在「韓國電影」身上,

他們一致認為:韓國電影什麼都拍,就是什麼也不改,有的時候為了那點民族的凝聚力,甚至不惜扭曲現實與真實的生活。

我覺得說這句話的人,是真的站著說話不腰疼。

這是龐大的系統性的問題,不能怪電影人。

電影是有機的綜合系統,導演的個人意志決定了作品的本質,但由於個人意志需要影像手段來完成,而影像手段則必不可少的會依賴電影工業。

電影工業背後的資本,就必不可少的會與導演意志產生衝突或者矛盾。

進一步,退兩步,好歹也進了一步,至少給「拯救」多留了一點時間。

從軌跡來看,它不斷地在於日本重合。

日本的文娛,旅遊產業發到,韓也是,

日本是銀髮工薪社會,韓也是,

日本經歷過「暴發戶」的階段,也遭到了嚴重的泡沫危機,韓也是,

但日本的盤子大,內部市場大,它比韓的抗壓能力更強一些,

換句話來說:出了問題,日本還能打針治療,但韓國大多數人就是直接放棄治療了。

去年,我在韓國那邊訪學的時候,他們有碩士把韓的落後歸納於:

中國製造業的崛起,阻礙了他們的轉型。

這句話看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但其實就是妥妥的「威脅論」。

論壇上的老教授搖了搖頭,總結的時候說道:

後發的經濟體量沒辦法挑戰整個西方體系,重新分配後也就只有坐在這個位置。

唯一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是,

依靠中的龐大的市場與人口福利,但誰能想到的是,僅僅過去了不到二十年,

我們就從「快速低端製造業」走向了「質量高端製造業」,

在重工業上也搖身一變變成了「巨獸」。

論東亞的"救亡圖存「史中,

日本還算是改良的比較好的,雖然保留了不少的封建殘餘,但至少現代化是有了。

我們自己就更不用說了,2020年的魔幻現實主義彰顯了我們的顯著的優勢,

有的時左一點,有的時候右一點,但我們的社會總體是在往前走的。

而韓國可能是「救亡圖存」史上表現最差的。

至今為止,他們的軍隊都還掌握在舊宗主國領導人手裡,

他們的財富也落在了前殖民者的代理人手中,爆發出問題又怎樣?

之後又馬上平息的就是這個國家

——語出《國家破產之日》

韓國的娛樂圈工業,又何嘗不是如同封建般剝削社會的存在。

每年都數幾十萬的年輕人前往「娛樂公司」做練習生,而出道的概率不過是千分之一,

而且即便出道之後,韓國的娛樂行業又有著明顯等級的劃分,

女團,男團,主持人,演員,偶像演員,電視劇演員,電影演員,忠武路演員...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日本的娛樂行業已經足夠固化了。

固化到,事務所可以決定旗下一個藝人的「生死」,如同提線木偶般操縱著「藝人」的一舉一行,

韓國的盤子本來就更小,所以它的等級秩序更加固化。

在日本,還時常能夠看到有藝人與事務所打官司解約的周邊新聞,

在韓國,圈子太小了,小到從出生到進入墳墓都是一家公司承包的,得罪一個人等於得罪一群人。

當然,嚴格的等級秩序彰顯了它少有的優勢:再頭部的巨頭流量明星,也沒有辦法去拍電影,

即便去拍電影,也拿不到4000萬預算中的3000萬片酬。

但這種優勢的背面的陰暗又在於:藝人沒拿走的東西,別人拿走了。

知識分子當然知道他們的現狀,

但知識分子手中握的是筆,寫東西是作者的自覺,

出版社與媒體所代表的利益又不是知識分子的利益。

社會是苦悶的,一方面,看不到未來,一方面,無力改變。

無力感下,下層與上層的不斷撕裂。

他們需要找到一種「精神藥劑」能夠穩定自己精神世界的空虛。

於是,他們找到了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本質上是意識屬性,

他們願意去相信那種「屬性」來給自己找到一種共鳴或者解脫,

即使他們有的時候自己也不曾相信那些各種「邪說」,可是信與不信重要嗎?

重要的是帶有信念的活下去。

韓國比他的「兄弟」擁有更富裕的財富,

可是卻遠不及「兄弟」的堅定的信念,在精神上永遠壓不倒「兄弟」——

而留給我們問題的是:

在社會前進進程中,我們的堅定的信念為何容易被壓倒?

到底誰該來承擔思想上羸弱的責任。

相關焦點

  • 這樣的電影題材,我們打死也不敢拍
    僅僅是個流感,電影把它的傳播過程、速度、恐懼感拍的酣暢淋漓,小細節大場面全部到位,最後借政府的正確決策完成前面的諷刺和隱喻,恰到好處。一部不亞於好萊塢製作的災難片,韓國果然敢拍、會拍、能拍。4.黃海  《黃海》仍然出自《哭聲》《追擊者》導演羅宏鎮,他只拍了3部電影,卻部部都是中國拍不出來的題材,不得不跪。電影講述了一名為了逃債而偷渡到韓國的男子為了尋妻、被迫殺人的故事。偷渡、人間蒸發的妻子、買兇殺人…每一個情節都敏感到炙手可熱。追擊與逃亡,背後有多少無奈抉擇。
  • 韓國電影就是很敢拍
    說起對韓國電影的印象,只能用懟天懟地懟政府來形容,他們最不怕的就是把人性之惡赤裸裸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份韓國敢拍題材電影大全,中國(這裡暫指大陸範疇)至少目前拍不出或者不敢拍,政治的、犯罪的、社會的最具代表影片,一次看個夠!【政治題材】中國也拍過不少政治題材,只是關於民主方面的少之又少。
  • 那些國內不敢拍的韓國電影,你看過幾部?
    「敢拍,寫實」成為近年韓國電影的代名詞。同樣的事件題材,國內大有存在,但終究沒有看到搬上熒幕。這或許是不敢拍,或許是拍了也不通過。最近的新聞事件,含冤入獄27年的張玉環被無罪釋放。遲到的正義,猶如缺席,悲劇的人生誰來償還?不少人呼籲將此事情拍成電影,但很多人都明白,這未必能做到。
  • 我們拍不出這樣的電影,也就韓國敢
    這不僅是法律體制原因,也因為韓國電影敢講敢拍,黑政府不遺任何餘力。今天,推薦一部同樣非常敢講的韓國電影——《回家的路》靜妍被關進了拘留所,宗裴在韓國得知消息後,趕緊去了韓國警察局報案,因為他和靜妍都不知道那些是毒品。但警察並不怎麼相信宗裴的話,也不怎麼配合,畢竟這是涉及國家尊嚴的案子。
  • 票房第一,國內不敢拍的,卻被韓國拍了出來
    這部電影當得起票房冠軍、看過的人直呼太過癮 大家都知道韓國電影出了名的敢拍 >社會熱點、政治敏感事件統統給你放大在屏幕上面。韓國電影《老手》就是把社會的黑暗面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一個無法無天的財閥世子趙泰唔,喜歡暴力解決問題
  • 題材超敏感的40部日韓電影,國內絕壁不敢拍
    經常在看完一部日韓電影後,發出這樣的感嘆:這題材要放在中國,絕壁拍不出啊!眾所周知,中國電影市場對於尺度的把控有多嚴苛,尤其是現實題材的影片,批判現實幾乎就是雷區,沒人敢碰。也正因為如此,中國電影市場充斥著大量俗爛的商業片。而《我不是藥神》上映之後,我看到了希望。或許在未來的不久,更多更優秀的現實題材影片,出現在大熒幕上。或許某一天,我們真的也能通過一部電影的影響力改變現實中的某種現象。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了40部日韓敏感題材的電影,這樣的電影人,都是社會的良心!
  • 韓國電影再敢拍,都趕不上「N號房」真實的人性之惡,那我們呢?
    每次看韓國的現實題材電影,常常震撼於對社會陰暗面的揭露如此直白大膽,而結局總是冰冷黑暗,陷入深深的絕望與窒息。韓國電影高度還原著社會現實,而孕育這些電影的現實土壤,本身又殘酷得超乎想像。近幾天頻頻刷爆熱搜的「N號房」事件,更是不斷刷新對人性之惡的認知下限。原來那些在韓國電影裡目睹的罪惡,統統不過現實的冰山一角。
  • 禁忌、敏感,但慶幸中國敢拍這樣的片
    第21期私藏影像館,十點君想說的和我們都有關。 一部電影能有多大的力量? 不僅能讓我們有更開闊的眼界,甚至能影響社會。 7部好片,它們禁忌,它們敏感,但,它們都曾經切實地讓世界變得更好。 慶幸我們能拍出這樣的片。  2.《孩子們》豆瓣:7.4導演: 李圭滿主演: 樸勇宇 / 柳承龍 / 成東日這部片根據「青蛙少年失蹤事件」改編。
  • 韓國這麼敢拍,我們不服不行
    比如徐浩峰的電影臺詞也極其「神棍」,但不妨礙其觀賞性和藝術價值,這部電影亦如是。[鐵雨]改編自楊宇碩導演創作的同名網絡漫畫,片中楊宇碩大開腦洞,暢想朝鮮內部發生政變,韓國方面藉此與新政權共創和平統一局面。其間涉及間諜、屠殺、核危機、中美大國角力等敏感話題,令觀者瞠目。
  • 論敢拍,一直很服韓國電影
    這個春天,在疫情席捲之下,依然有一部新片在韓國本土蟬聯半個月的票房冠軍,觀影人次也近500萬,成為韓國開年第一部話題之作—— 《南山的部長們》 1961年,樸正熙發動政變,成為了韓國總統,並統治韓國長達18年之久,直至1979年在「10·26事件」中被刺殺。
  • 十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真的太敢拍了
    1、《熔爐》;就像是影片最後所說,我們努力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 陪審團 韓國電影又一敢拍神作
    平頭哥其實非常討厭韓國這個國家,把孔子說成自個國家的偉人,把端午節當作自個傳統節,拿到聯合國去認定。這些文化人物,軟實力,明明都是中國的。在我看來這就是個無賴,包括前段時間一直在發酵的李勝利時間,居然無罪釋放,那你可以想像這個國家司法是多麼腐敗。
  • 沒有韓國導演不敢拍的
    韓國的犯罪電影一向優秀,因為他們什麼都敢拍。黑韓國政府,黑人性,黑現實....今天君君要推薦的就是10部好看的韓國犯罪片。這片子是不是韓國黑道投資拍出來黑警察的??這是一部反轉極其精彩的犯罪電影。講的是15年前女主的女兒被綁架,並要求1500萬贖金。因為警方的不作為,嫌犯不僅拿到錢逃走了,女兒也死了。
  • 揭露偷拍產業鏈,韓國又拍了別人不敢拍的電影
    大概是為了諷刺這一事件吧,韓國電影《女警》上映。題材為「女性偷拍案件」,揭露首爾、韓國、乃至是全世界的罪惡偷拍行業,將其中的私慾和醜惡擺在大眾面前,竭盡全力嘲諷。故事發生在警局信訪室,圍繞樸美瑩、趙智慧、薔薇三名工作人員和女大學生徐珍的報案事件而展開。那一天,樸美瑩三人像往常一樣工作。
  • 韓國電影是真敢拍!狠起來,連自己國家都敢黑
    講真,東亞電影,我還挺喜歡看韓國片的。沒別的,就是敢拍。政治腐敗、官商勾結、總統不行.....就沒有韓國導演不敢碰的話題。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連自己國家都黑上了!它就是——《國家破產之日》海報先來說下電影背景。
  • 不拍《我們結婚了》,改拍《我們離婚了》網友:韓國綜藝太敢拍了
    有句話叫,「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隔壁泡菜國拍不了的。」的確,在綜藝這方面,思密達們真的是太敢拍了!今年韓國的結婚率和生育率再創歷史新低,韓國政府親自出手安排年輕人相親,但韓國綜藝人卻直接宣布:我們不拍《我們結婚了》,改拍《我們離婚了》。
  • 電影《終極勝利》洗杞然:拍別人不敢拍的電影
    電影《終極勝利》是香港導演冼杞然的作品。或許「90後」們並不認識這位當年因《西楚霸王》而被內地觀眾熟知的香港著名導演冼杞然。但他這次是花了10年時間,打造了這部奧斯卡經典影片《烈火戰車》的後續之作。談電影:拍一個別人不敢拍的題材《終極勝利》講述來自英國的奧運短跑冠軍李愛銳在二戰期間,捨生取義,放棄優越的生活,堅持留在中國任教,被關押在日本於中國設立的最大集中營——濰坊集中營的故事。正是這樣一個並不為大眾所熟知的故事,卻讓告別電影界二十年的香港老牌導演冼杞然再度出山。
  • 真實故事改編,這部韓國電影真敢拍!
    這幾天老陸發現一部比較有爭議的韓國電影,它聚焦在了近年來討論最多的女性議題上,並且主人公還是年紀較大的老年人群體。故事的焦點,更是敏感且辛辣。只不過,這部電影所討論的話題,更犀利,也更讓人心寒——「69歲的老婦人被29歲的理療師性侵」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件,引起了影片內外的巨大爭議。
  • 九部敢想、敢做、敢拍的韓國犯罪電影 刷新著對韓國電影的認知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內觀眾從韓劇到韓影,評價越來越高。
  • 給韓國電影跪了,還有啥是他們不敢拍的?
    小妹又一次被韓國電影嚇到了。當然,咱們每次提到韓國電影,都覺得他們什麼都敢拍,但除了黑國內財閥、黑總統、黑體制的這種政治驚悚劇之外,韓國人還特別擅長在南北關係上大做文章。提到東北亞,繞不過去的就那幾個國家:中國,韓國,日本,朝鮮,以及美國。每每我們在新聞裡聽到官方黑話「就朝鮮核問題交換了意見」就知道,問題很棘手,誰都想下手,所以沒談成。每次都不歡而散,那是現實。可是電影裡演的卻是另一個故事——大家談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