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獵人》開場第一幕表明作品改編自《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卻用反差手法,引發觀眾共鳴,致敬《武林外傳》。
《武林外傳》是章回體開頭,《歡喜獵人》用漫畫分屏開頭。前者以古裝為背景,抨擊暴力的「武俠文化」;後者以未來科幻為背景,主張維護宇宙。兩者核心觀點都是建立和諧社會,並對當時的社會現象進行了模仿、諷刺與批判。
同福客棧變成了惜逢公寓,重要角色都住在一起,性格迥異,社會背景和定位均不同。
掌柜喪夫帶著小姑子,與店員一起講江湖道義;房東喪妻帶著女兒,與房客一起講宇宙和平;隱姓埋名的「盜聖」變成東躲西藏的「犄角人」;衙門、捕快變成巔峰事務所和私家偵探;內心刻畫小劇場和畫外音變成了手機鈴聲背景音。
無論是呂秀才寫《武林外傳》,還是賈小玲畫《歡喜獵人》,他們的作品中都帶著內心深處對力量的渴望。當人在現實中無法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時,就會在腦海中將自己幻想成為那個樣子。
面對感情,秀才拒絕無雙追回小郭,天包拒絕珍寶追回小玲。在外人眼中,都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卻是人們在愛情中最真實的寫照。愛情不是別人認為的好便是好,愛情是自己覺得好才是好。
白展堂面對佟湘玉,感嘆自己如果不是個賊該多好。況天包面對賈小玲暗嘆自己如果不是「犄角人」該多好。這也說明:人一旦動了真心,再優秀的人也會在愛中自卑。
劇中,展紅綾追白展堂想做捕快抓壞人,如願以償後發現能力不夠,便用「女人的直覺」糊弄人,好在最後頓悟了。歐陽玄追賈小玲想進協會做怪物獵人,明白用封建迷信糊弄人沒有好結果。
人生就是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不斷重演。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不同的人演繹相似的故事。
賈小玲和佟湘玉都貪財,一個原本不想接的生意,在聽能給300萬泰銖後馬上表示有興趣了。一個開始怕黑白雙煞索命,但聽到給30兩黃金便馬上開門迎接。
儘管如此,她們依舊都很善良,對自己認為值的人和事都很大方。賈小玲自掏腰包送誤入歧途的外星人回母星,佟湘玉不惜花重金為員工醫治。
王福祥和李大嘴一樣愚孝、懦弱,對母親言聽計從,俯首帖耳。斷指軒轅和祥子媽一樣專制、控制欲強,最愛用「我這都是為你好」做要挾。例如:祥子媽綁架珍寶逼婚時,祥子不勸自己的母親,反而勸珍寶配合。李母與大家初遇便指手畫腳、貶低羞辱,大嘴就在一旁附和,沒有制止。
雨薇和郭芙蓉都是富家女出逃闖世界,明明想做好事,卻好心辦壞事。先是不理解父母的苦衷,後來彼此和解。
哮天和邢育森一樣大智若愚,凡事看破不說破;韓坤和小六言行總是很誇張,一個愛比劃耍帥,一個愛拔刀嚷嚷;餃子和小貝一樣古靈精怪,遇到看不過眼的總喜歡插一腳;寶珍爸和呂秀才一樣有口頭禪「大競萱啊」和「子曾經曰過」,等等。
除了「僵約」和《武林外傳》,《歡喜獵人》還致敬多部經典作品。從第6集開始,開頭以默劇形式致敬卓別林;賈小玲戰鬥前跳舞,周星馳救白晶晶反覆「菠蘿菠蘿蜜」。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悲劇的內核是真實。
《歡喜獵人》中融了很多梗,像影視大亂燉,也很像我們經歷的人生,充滿狗血、尷尬和嬉笑怒罵。包貝爾借喜劇的名,用反差引發了社會共鳴。
這部劇中有很多隱喻和影射。首先,前5集都以無下限地借東西和無上限地借東西開篇。
第一次,賈小玲得知對方是自己的鄰居,面對奇葩的要求,不好意思直接拒絕。本著街坊鄰裡應互幫互助的原則,提供了大量的食材。
第二次,賈小玲有了之前的教訓,但依舊很矜持,只是委婉暗示,「東西我有,但你要給錢。」也不知道況天包是真傻,還是裝聽不懂,直接岔開了話題。
第三次,賈小玲極力隱忍,做著最後的掙扎,試圖告訴對方便宜不能獨佔,也要記得分享。沒想到況天包真的拿「芝麻綠豆」般的小事,回報賈小玲的「湧泉之恩」。
第四次,賈小玲咬著後槽牙,顯然已經忍無可忍,但依舊不知道如何拒絕不合理的要求,哭著去拿鑰匙。
第五次,賈小玲逆來順受,習慣成自然。提前做好了各種準備,以便隨時滿足對方的訴求。可她沒想到,人的欲望和貪婪是永無止境的。
這像極了現實生活中貪得無厭的人,只會欺負老實人。而老實人總是不吭聲,有求必應。
其次,是對社會偏見的影射:
況天包說自己不會開車,珍寶張口來了一句「這是不是有點丟人啊?」可等車子真的開起來,才發現真正不懂的是她,別人只是謙虛了一下。
祥子他娘看到隔壁姑娘屋裡有跳鋼管舞用的鋼管,就說她不是正經人,會勾引自己兒子。於是撒潑打諢,多次報警,最後不解氣,還動了殺心。可人家只是個教跳舞的老師,人美心善身材好。別人去他們家的乾洗店都想著佔便宜,只有她從來不講價。
餃子在老人活動公園與人玩棋,連贏數次後,被一群老人說「你一點也不敬老。」從什麼時候開始,「尊老愛幼」不是美德,變成了一種道德綁架?
賈小玲太奶奶託夢給她,叫她以事業為重,不要戀愛,「就你這樣的,別人看上你一定是貪圖你的錢。」暗示著大眾審美單一,「人醜就該多讀書」、「胖人就不配有真愛」?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生活裡人們常見的偏見和脫口而出的傷害。你從不會去想,當自己在大笑或厭惡時,別人是否正在經歷絕望。包括 的話題剛出現時,很多人甚至還沒看過,就已經參與到了討論中。
何炅曾說「讚揚的話可以脫口而出,但詆毀的話要三思而行。」人生就是在無數次「打臉」中過完的,「打臉」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給別人帶來的傷害無法抹平。
大家只說「撲倒吻」的梗,卻不說為什麼而吻。他們是為了噁心怪物,催吐救人。
再次,是對親子間,兩代人觀念不同的影射:
祥子媽與很多老一輩人一樣,只認「鐵飯碗」,對子女擇偶的標準也一樣的刻板又苛刻。從來不看自身條件,一味要求另一半要如何優秀。巧了,你認為自己的孩子值得最好的,對方的父母也是這樣想的。
以及大部分親子間缺少溝通,家長放不下架子,孩子又不會表達。直到很多悲劇發生了,才追悔莫及。可世上哪有後悔藥吃。
試著去溝通和理解對方,如果做不到,至少學會尊重彼此。
從次,對職場中老闆和員工因思想、立場不同而發生衝突的原因也總結出來了。老闆永遠覺得員工工作不飽和,員工永遠覺得老闆摳門,事又多。老闆覺得「你要先有成果,再要報酬。」員工認為「給多少錢辦多少事。」誰都沒錯,立場不同罷了。
最後,還有一些社會現象是用無釐頭的劇情展現的。比如人們永遠受利益驅使,你有用,我就說好話,你沒有,就拿話擠兌你。見人下菜碟,是人的劣根性。每個人都有面具,孩子也不例外。
總有些人喜歡站在制高點上,用各種冠冕堂皇的話做道德綁架。一旦被人質疑或拆穿,馬上會從另一個角度利己。
還有些不法商販喜歡坐地起價,信口胡說,能坑一個是一個。明明自己沒理,也要為自己討些好處。
包貝爾用自己擅長的表達形式,將生活壓縮成喜劇,帶給人快樂。除了揭示人性的弱點,也向觀眾傳遞了自己對一些事的觀點和正能量。
比如:人販子拉小女孩走,小姑娘說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吃陌生人給的東西。餃子路見不平,在確保自己安全也有能力的時候挺身而出。得到了幫助,女孩送上棒棒糖做感謝,餃子說要好好學習,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人說這段很尬,但這也從側面表達,時刻警惕;不要相信突然示好的陌生人;見義勇為;知恩圖報是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有些大人怎麼就不懂呢?
還有況天包問珍寶:你相信外星人嗎?
聽到有怪物都嚇得暈倒的她卻說:外星人怎麼了?怎麼就不能被接受。也是一種暗喻:這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為什麼某類人就要被歧視?
有很多人說《歡喜獵人》是照搬其他作品,不是改編。凡事有根據,我們來看一下百度百科的定義。
改編是指在原有作品的基礎上,通過改變作品的表現形式或者用途,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作品。
照搬是指現成的方法、經驗、教材等,照原樣不動地搬用。
由此可見,《歡喜獵人》是一部成功且用心的作品,用另一種表現形式,注入自己真實的觀點。
我曾猜想,包貝爾在《歡喜獵人》海報的上標註「小學一年級作品」,會不會與劇中況天包說「我不會開車」一樣,不過是謙辭罷了。
而有些人覺得《歡喜獵人》不好,我也可以理解。因為他們對它期望過高,難免失望。
畢竟,當你做一件事之前,有十分明確的標準(目的),或者有非常模糊的標準(目的),真正去做這件事時,就會有多失望,失望它跟自己預想的不一樣。
就像楊天真說的「當你的預期是全世界都愛我,你就永遠難過。」
《歡喜獵人》很可能會成為第二個《武林外傳》,或者,你是如何看待《歡喜獵人》的呢?
我是北雅,看娛樂聊八卦,永遠熱愛英雄、童話和魔法。
註明:圖片源自網絡,自行拼接;劇情臺詞圖條,自截拼接,侵刪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