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武林外傳》已經陪伴我們走過了13個年頭,其中的一幕幕都還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全片橫飛的方言,片中的場景和服裝的簡陋,都一筆一划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乾淨明快的同福客棧,樸實無華的家庭氣息,劇情各處透露出充滿人情味的生活化景象。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武林外傳》中的江湖藝術
劇中充滿各種的無釐頭,都是早已非常熟悉的東西。但是這些熟悉的東西又被古裝這個材質重新包裝使其充滿新意,對當時江湖的諷刺帶來了新鮮感。內容之多,無需更多贅述。
武林外傳的角色有諸多三觀不正的地方。其中很多角色在一些不同的場景間來回反差非常大,貪財如命的佟掌柜會為了衡山三兄弟贖劍,而且幾次差點賣店;膽小如鼠的老白會義無反顧的和恭長老這種高手拼命。老白是葵花派混混武功倒數第二,小郭各種花拳繡腿,為什麼上官雲頓和一點紅等黑道絕世高手會栽在這種地方,為什麼追求小日子的人在關鍵時刻連死都不怕,因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些人是江湖兒女嗎?那裡是他們的江湖,同福客棧,這就是他們所愛的江湖。
本劇剛開始的時候,有這樣一段話:「江湖啊,就在這裡,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我指給你看」。江湖不是什麼行俠仗義劫富濟貧,那只是別人口中的談資,那是別人的江湖。真正的江湖就是守護,守護自己所愛,守護他人所愛,是自己心中劃地為界出來的江湖。而當這種力量湧現出來之後,才終於變成自己曾經幻想過得大俠,才變成了自己一直幻想過的武林中人。這才是真正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武林外傳一直秉承著一種態度,即不相信嚴肅,也不相信假大空,對於一切這些虛偽的東西進行全面嘲笑。本作將所謂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和什麼所謂的行俠仗義江湖規矩打了個稀巴爛。這是對傳統江湖的一種解構。
武林外傳的第二層解構,就是在總體上諷刺解構的同時,還有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武俠梗,同福客棧這幾個人都有原型,甚至隨便一個龍套和一個細節就有無數的小情懷隱藏其中,這種對比很難形容,可以說是戰略上諷刺武俠的內核,戰術上尊重武俠的地位。
第36集被點住的追風因為老白唱歌自動解穴捂耳朵的這個場景時,不會意識到這在當時是一個十分前衛的喜劇技法,即為解構自身。這是在當時的美式情景喜劇也鮮有人用的技法,就是這狂轟濫炸的三層結構和打碎一切過往刻板看法的態度,這些在當時相對英式喜劇超前的概念,為武林外傳的成功打下了汗馬功勞,也是武林外傳最終能收穫人氣和口碑的基本。
武林外傳是披著後現代主義的皮搞現代主義的解構,諷刺範圍看似很廣,玩的很花,但最後都是對事不對人,比如第四集就是針對賭博,第三十七集就是諷刺當時的綜藝節目。
不可否認,《武林外傳》 創造了新一輪情景喜劇的收視狂潮, 其收視率一度達到9.49%。有人說, 這是一個非常後現代的中國電視劇, 體現在對網絡文化的模擬, 對《大話西遊》搞笑風格的模仿,對武俠敘事的顛覆性。但是, 我們又可以說, 這是一部非常復古的中國電視劇。
《武林外傳》中, 沒有英雄式的俠客, 只有小市民倫理化的親情, 和主流意識形態所設計的良民邏輯。因此, 一個沒有了俠客的江湖, 也就成為了一個最大的「騙局」。要不就是生活在體制內的良民生活, 要不就是生活在黑暗中的邪惡生活, 在黑與白之間,不存在「江湖時空」。不但那有關江湖的種種傳聞是道聽 途說, 且所謂武林秘笈、神奇丹藥、神兵利器、恩怨情仇、擂臺比武等等江湖敘事的「道具」,不過是將那些會武術的市民生活神話之後的產物。於是, 在主流意識形態、市民倫理和知識分子的妥協與對抗之中, 在《武林外傳》搞笑化的影像世界中, 我們出人意料地獲得了這個時代的一些最為本質的生存真相。
本文系原創,且在今日頭條首發,嚴禁轉載。文筆不成熟,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若有不當之處,請輕噴,咱們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