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了吧
見到家裡長輩了
開不開心?激不激動?
然而家裡長輩問你的第一個問題是:
有對象了嗎?什麼時候結婚?
被問到個人問題
不可否認,有一小撮人會是這樣:
然而更多的人會是這樣:
或者是這樣:
然而即便是逃避,這個問題也避不開:
為啥又過年了,你還單身?
單身小哥哥小姐姐們過年一回家就要面臨被催婚的局面,不但會被父母催,還會被已婚的親戚朋友各種催。
催婚的理由相當多:結了婚可以相互照顧呀!還有不結婚怎麼生孩子?你啊你,年紀也不小了,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就是你那發小二狗子家連老二都會打醬油了,你都這麼大個人了還不找?以後相親人家都嫌棄你!
這時候單身小哥哥小姐姐們往往會對天空大喊:我現在的單身生活不是挺好的嗎?
是的,即便是單身,也能自己換燈泡、扛水桶、做飯、洗衣服,自己能把家收拾得乾乾淨淨,收入也能滿足自己,甚至自己有房有車,生活過得那是其樂無窮充實無比,為什麼要費勁兒去讓另一個人進入自己的生活?還要啥對象?要啥自行車?
上面一段概括起來就是這樣的:每當聽到這些苦口婆心的諄諄教導的時候,被如此教導的人往往是越來越沒有動力。
這就叫做過度合理化效應。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奇特的矛盾現象,當人們純粹為了獲得報酬而努力的時候,自身的興趣就會下降,尤其是報酬低於預期的時候。
舉個例子,有這麼一位愛玩遊戲的朋友,平時看到什麼手機遊戲都要下載了嘗試一把,天天玩得不亦樂乎。某天他去了遊戲評測網站上班,老闆說以後每天都必須體驗5款遊戲,寫出詳細的評測報告。乍一看,愛好變成了工作,這不是兩全其美了?
可是幾天之後情況就會變得不同。玩遊戲完全變成了需要每天應付的工作,而不是一種愛好,而且只要是玩得不夠深入導致評測報告讓領導不滿意,還會被扣錢……那麼這遊戲玩著還有啥意思?蒼天啊!
再回到單身男女上來。絕大多數到了適婚年齡的朋友都對異性有著本能的愛好,並不用刻意去進行。可是,當愛好變成任務的時候,一方面又想無拘無束地去做,另一方面又想從中得到一個期待的目標數值,難免變得束手束腳。
作為人,還是會本能地找更舒服地方呆著,在心理上讓人舒服的區域被稱為舒適區域。既然被逼著找對象讓人不愉快,那還不如在家裡吃點零食、種花、打掃、做飯、彈琴、繪畫,這顯然比完成某些家長交給的任務爽多了。什麼?你說一個人太孤單?電視、網絡視頻裡的小鮮肉和大美女們每天的陪伴還不夠嗎?
對於沉迷單身的朋友們來說,只要你還願意看屏幕上的帥哥美女,那就是還有這方面的需求,就不是某些親戚所說的「沒人要了」。既然一件事作為工作會變得非常無聊,那麼將它作為愛好就會變得非常有趣了。
很多單身貴族比較傳統而且害羞,臉皮比較薄,認為主動找異性搭訕是不是會顯得自己不矜持,很不正經?碰巧讓朋友撞上是不是會很尷尬?
事實上,談戀愛本來就是個「不太正經」的事情,所以只要是兩情相悅就可以不要想那麼多,唯一要注意的是保護好自己,不要輕易突破底線。
唯一需要考慮的是,在開始一段戀愛關係之前,我們應該首先給它定個性,此事不是必須完成的任務,並不是說兩個人牽了手之後就一定要結婚生子,而是純粹的喜歡一個人,希望發展這一段關係。
舒適區域很可怕,它會讓我們不累。但人生就是不進則退,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圈子越來越窄的時候,不但會影響到你的愛情觀,也會影響到工作!
還是用過度合理化效應解釋,當其他同事都探親、度蜜月、給孩子開家長會的時候,能留下加班的只有你。本來工作曾經是個舒適區,但是現在工作變成了必須要你獨自完成的任務,愛好又一次變成了例行公事,你覺得這個工作你還能幹得好嗎?
如果唯一的舒適區最後還要一點點失去的話,那估計看再多的帥哥美女也滿足不了內心的失落了。為了更加美好的未來,看到喜歡的人就請勇敢出擊!相信在戰勝了自己的舒適區之後,也會贏得父母和親朋好友們的祝福。
來源:科普中國(ID:Science_China)
本文專家:朱廣思,碩士,科普作家,北京科普作協會員
監製:劉洪 張立紅
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