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戰:三國》火爆,為什麼最好的三國遊戲,卻是外國人做的?|軍情晚報

2021-02-15 軍武次位面

世界上最好的三國遊戲,竟然是外國造?

這幾天一部遊戲頻頻登上熱搜,軍武菌的朋友圈被「無心上班,匡扶漢室」所淹沒,有網友評稱這是全世界最牛的三國遊戲,水墨的風格、寫實的畫面,磅礴的音樂,大場面大製作!

然而驟然出現在古風水墨界面的字符卻有些刺目,英國製作,日本發行,我們引以為傲的三國遊戲怎麼就讓老外編排了?

▲由英國Creative Assembly開發

並由日本世嘉發行

做三國遊戲,日本人無疑是「前輩」,日本人對三國故事的熱愛甚至不亞於中國人,有些作品還成了經典,比如三國志系列,十幾年間成為三國最好的代表元素,而隨著《三國無雙》系列的推出,某些形象甚至成了範本,日本「光榮」也因此走上神壇。

▲三國志11中的遊戲畫面

▲《三國無雙》呂布和趙雲的經典對決

而爆款遊戲《全戰:三國》對中國古代戰場的理解更為深入,古樸渾厚的中音、中國韻味的音樂,」諾「、」遵命「的反饋音效,極大地提升戰場代入感。

更難得的是對細節的把控和史實的考究,官員服飾的紋路、合乎歷史的稱謂,連過場中孫堅所持玉璽缺失一角額細節都還原了出來。

▲西漢末王莽篡漢,太皇太后怒擲於地毀一角

這一史實很容易被忽略

相比國內或誇張或露骨的「穿越」圖片再配上「絕世貂蟬」點擊就送的文案,不得不承認,老外對三國歷史的用心程度、了解程度比國人要好的多。

曾經我們也製作出像《傲世三國》、《三國群英傳》這樣品質優良的作品,遺憾的是隨著時間逐漸夭折斷代,最終只能停留在記憶裡。

▲1999至2000年同期依次:日本光榮《三國志6》

英國CA《幕府全面戰爭》

中國臺灣宇峻奧汀《三國群英傳2》

為什麼外國人能做出《全戰:三國》這樣的大作?身為中國人的我們卻遲遲交不上一份滿意的答卷?最大的原因是做遊戲的態度,國內絕大多數的廠商只是在做快銷品。

▲CA《全戰:三國》的部分製作人員

據採訪《全戰:三國》製作組為了做好這款遊戲,一群老外硬是把關於三國的文獻啃完了,還專門對這段歷史進行各種考究、論證,力圖做到真實還原。

反觀國內某些做三國遊戲的廠商,連三國演義看完的都屈指可數,對這段歷史有更深入研究恐怕是少之又少了。

▲這哪是群英爭霸,分明是群魔亂舞

做文化作品需要耐性,而國內的某些製作者們缺少的正是這份應有的誠意。在掙快錢、撈一筆就走的思想主導下,很少有人去關心創意、品質、細節。

他們心心念念的只是流水、利潤、變現,至於創意,有的地方去抄,「借鑑」、「復刻」、「致敬」的成功案例比起可能失敗的創新,這中間可以規避多少風險,省下多少成本。

▲對三國志11的「致敬」很到位

遊戲口碑的疲弱有著很大影響,反正「換皮」的成本在巨額的利潤面前微不足道,大不了另起爐灶,流水線加工幾個月,又是某知名製作團隊,再打上耗資X萬,歷時數載誠心製作的標語,名利雙收不敢說,最起碼是財源滾滾。

受眾問題也是某些人的遮羞布,「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來沒有受眾,這屆玩家不行做出來也沒有錢賺」也是某些人的常用論調,不過《全戰:三國》這次用事實狠狠打臉了這一批人。

隨著這部大作的走紅,我們的三國歷史也「假借他人之手」在國外掀起了一番小熱潮。

▲老外們開始討論遊戲裡的經典戰役

但是,三國不過是全面戰爭系列的一個版本,說難聽點,不過是披了一層皮,這層皮下面的底色是西方的慣性邏輯,遊戲做的再精緻、再寫實,不可避免的帶有西方人的偏見、狹隘、桎梏。

▲我們的眼睛也沒這麼小吧

《全戰:三國》中不那麼符合」亞洲人審美「的角色們,高顴骨小眯眼長得非常「蒙古」的呂布,仔細端詳勉強還算英武,至於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蟬,她的」西方美「確實有些一言難盡,還有關二爺,果然是「忠義無雙」的雲長。

▲關羽:什麼忠於舊主,還是小命要緊

《三國演義》描寫呂布:「劍眉俊目、筆如玉柱」

文化壁壘的存在最終決定了,外國人是無法做出中國人心中真正想要的三國遊戲。這種帶有主觀偏見的遊戲在國外熱賣,會造成什麼後果?

那些缺乏辨識度、絕大多數的西方人真的會認為自古至今我們中國人就是張這樣,我們的價值觀就是如此。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從本質上來說遊戲不過是披了一層偽裝的文化輸出。

▲結果你看看呂布這長相

或許在《全戰:三國》身上,最多就是固化某些思維認知,不過,有些遊戲的出現卻足矣抹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用鮮血換來的榮譽功勳。

▲使命召喚中的部分人物

這一點從現代戰爭題材的遊戲就可以清楚看出。目前絕大多數關於二戰題材的遊戲,基本是由西方人主導製作,享譽全球的經典著作更是如此。

《使命召喚》主體劇情以西方人的二戰故事展開,《榮譽勳章》系列大部分作品講述的二戰背景下歐美人在戰場上的傑出表現。

▲榮譽勳章中的美國大兵

無一例外這些作品全是對英雄事跡的歌頌,而且這些「英雄」清一色的「歐美範」,他們正在有意的營造一種假象,二戰全是靠西方人打贏的,因為遊戲自始至終少有亞洲面孔的出現。

▲曾經的抗戰經典也早已經斷代,後繼無人

令人遺憾的是至今為止,我們沒有能真正拿得出手關於二戰抗日的遊戲,暢銷全球更是一個遙遠的話題。

某些西方人不是不懂中國歷史,不是不知道偉大的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四大反法西斯戰爭之一,只是他們不願更不想提及。

「滅一國之志,必先去其史」,一旦我們在民族歷史面前喪失「演繹」的能力,樂意效勞的「熱心人」就會「填筆著墨」紛至沓來。

相關焦點

  • 中國何時才能有和《全戰:三國》一戰的三國遊戲?
    3年前的我曾非常天真的以為,你看光榮都把《三國志13》做那麼爛了,中國人是時候該自己做一個三國遊戲,站出來終結這段被其「文化逆輸出」的羞恥歷史了吧。然而3年後,光榮的確已經被玩家罵到自閉了,我卻也沒能看到中國人「自己的三國遊戲」,等到的是英國CA工作室的《全面戰爭:三國》。
  • 雖然全戰三國火了 但三國遊戲依然是個難題
    不知不覺間,這款由英國開發商製作的戰爭策略遊戲應該成為了目前為止投入最大、銷量最高的單人三國題材遊戲。於是作為三國文化發源地的華夏子孫,我們自然而然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們自己沒辦法做出高質量、高口碑的三國遊戲,以至於需要外人來逆向輸出我們自己的文化呢?
  • 為什麼國外有那麼多三國題材的遊戲?同樣是名著為什麼它這麼火爆
    提到三國遊戲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記憶,或許是戰略與策略共存三國志或許是滿屏特效的真三國無雙又或者是今年比較火爆的全戰三國。那為什麼三國題材類的遊戲被那麼多人所喜愛呢?為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幾個原因。這本名著在日本也同樣地獲得人氣,這也是為什麼日本有些遊戲公司樂意於開發三國題材遊戲。因為三國題材類的遊戲只要一問世就擁有大量的潛在玩家。
  • 中國遊戲商為什麼做不出好的三國遊戲?
    》(下稱《全戰三國》)正式發售,發售首日steam同時在線人數達到16萬,打破《全面戰爭:羅馬》創造的該系列最高同時在線玩家記錄;緊接著,遊戲在一周內銷量直接突破100萬份,按單份268元人民幣的售價,首周銷售收入就超2.6億元,成為該系列最暢銷的遊戲;發售一個月以來,《全戰三國》連續三周佔據steam榜首,在國內外玩家間掀起一陣「三國熱」。
  • 《全戰:三國》指導:西方人怎麼做出大賣的三國遊戲
    ,分享了他們作為西方人,在開發東方歷史題材遊戲時所做的努力和經驗。那麼,我們為什麼會以《三國志》為題材呢? CA有一個標準,能成為遊戲背景時代的故事題材,它可以讓人感到陌生,但是裡面展開的故事必須讓大家有共鳴。公司員工會經常聚在一起看電影,某次大家一起看了吳宇森導演的《赤壁》,大家覺得後漢末期的三國時代成為「全戰」素材的話會非常的有魅力。
  • 《全戰三國》上線steam,要不要買?看完這篇就知道了
    這是《全戰》系列第一次將背景設定在中國,而且是著名的三國時期。Creative Assembly如果早一點以中國為背景設計遊戲,恐怕遊戲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了……與光榮的《三國》系列不同,《全戰》系列的背景設定比較早,為公園190年。勢力更加混亂,局勢完全不明朗。
  • 全戰,三國,我
    作者趁這款遊戲發售的契機,把自己三國、全戰的記憶復盤迴憶了一下。聊起這些回憶,作者滔滔不絕,也充滿真情實感,所以文章很長,有一萬餘字,相信大家讀過後會得到一些共鳴。另外,遊研社三周年徵文正在進行當中,歡迎大家也來聊聊自己的遊戲記憶。
  • 全戰三大小喬是男人,三國殺馬超就是神!細數三國遊戲沙雕名場面
    在遊戲裡有許多堪稱「世界名畫」的名場面,有如只狼裡的當頭紅危,危字一出,生死已知;還有地下城與勇士的六字真言,不管你一身裝備有多強,網絡連接中斷一出都必定掉線。而在眾多三國遊戲中,同樣存在著不少讓老玩家們捧腹大笑的經典名場景,而以下四大場景更是被譽為「典中典」。
  • ...比外國人還外行的三國遊戲|三國群英傳|單機遊戲|幻想三國志...
    縱觀《三國群英傳》系列發展史,本就是一個棄療相當徹底、幾乎沒有任何考據和歷史感的三國遊戲。《三國群英傳8》依然是無可救藥的「殺馬特」畫風。  髮膠趙雲,蒙面龐統,太刀周泰……連英國人日本人都知道考據古代海岸線,《三國群英傳8》就直接用了現代衛星地圖。
  • 這些人物在《全戰:三國》中居然是大眾臉?我不服!
    你覺得做袁公的狗比匡扶漢室開心多了?我先告辭了。  這是腳踢《三國志》,拳打《三國群英傳》的神作?還是披著「全面戰爭皮」的《全戰:三國MOD版》?不知道你們是怎麼定義《全戰:三國》的,至少對於我玩《全戰:三國》的初衷是想親身代入漢末的某一領主,站在歷史創造者的角度,從頭到尾體驗那段波瀾壯闊的英雄史詩。
  • 強的三國策略遊戲,可以超過光榮,可能只有《三國志14》
    三國的主題一直是遊戲開發者特別是戰略遊戲開發者最喜歡的主題,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三國夢」。在中國的歷史上,傳說中的三國史是獨一無二的,這不是戰略遊戲最好的主題嗎?然而遺憾的是三國是中國的傳奇歷史主題,但是許多優秀的三國遊戲都是外國人做的,去年《全面戰爭:三國》在遊戲圈裡製造了很多噪音,玩家們稱讚他的優秀製作和強烈的歷史氣息,但他是由英國人製造的。
  • 首測火爆 戰三國八陣奇謀掀起自走手遊新潮流
    原汁原味+創新,新鮮體驗獲好評 《戰三國 八陣奇謀》裡,玩家們能擁有原汁原味的自走遊戲體驗。新老玩家們湧入遊戲,嘗試之後紛紛給出好評,Q群、各大社區內玩家們討論得最多的是遊戲內的陣容搭配、策略組合等內容,掀起了一波三國自走手遊的新熱潮。最關鍵的是,《戰三國 八陣奇謀》針對手遊玩家進行了眾多創新與優化:十分鐘一局的快節奏對抗,充分滿足了玩家們的碎片化遊戲需求;羈絆、自由布陣等策略創新,更是讓玩家們沉迷其中!
  • 為什麼三國遊戲國外做得如火如荼,而中國自己卻做不好呢?
    大家好,這裡是毛半仙說遊戲。說到三國遊戲,想必讀者朋友們都玩過,像是《三國志》啦,《真三國無雙》啦,《三國戰紀》啦,可以說是我們童年,小時候玩這個可以說是玩得不亦樂乎。然而說來慚愧的是,這些享譽全球的三國遊戲竟然都不是中國這個《三國演義》的傳承者研發的,去年那個引發全球玩家討論的《全面戰爭·三國》,也不是中國的遊戲公司研發的。中國關於三國類的遊戲,也就是《三國殺》和《夢三國》好一點,其餘的都沒啥出色的。為什麼中國作為《三國演義》的主人,卻反倒做不出出色的三國遊戲呢?
  • 為什麼日本人如此痴迷三國?
    如果你愛玩遊戲,很可能玩過或者聽說過日本遊戲公司出品的三國題材遊戲。這篇文章,就將主要從影視劇和遊戲角度,看看日本人對三國文化有多痴迷。2019年5月份時候,作為CA最新的「全戰」系列作品,《全面戰爭:三國》讓這家英國工作室在國內聲名大噪,本來中國玩家就對三國題材有著獨特的情懷,自然紛紛掏出錢包,買買買了。
  • 盤點那些火爆一時的三國遊戲,你最鍾愛哪一款?
    盤點那些火爆一時的三國遊戲,你最鍾愛哪一款?這一句詞想必也是勾起了很多人的無限遐想,中華上下五千年,每一個人喜歡的朝代都是不盡相同的,但是要說到哪個朝代是大家最為熟悉的,那自然是非三國莫屬了,不管是易中天老先生的評三國,還是各種歌曲,影視都讓大家對這個朝代熟悉的不能再熟了,三國儼然成為了一個非常火爆的IP,而有關三國題材的遊戲也是層出不窮,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哪些曾經火爆一時的三國遊戲。
  • 今年最多人玩的三國遊戲是什麼 今年最火爆的三國遊戲排行
    今年最多人玩的三國遊戲是什麼 今年最火爆的三國遊戲排行 來源:www.18183.com作者:澀澀時間:2020-12-11 分享到: 三國類手遊是在年輕人中非常受歡迎的一類手機遊戲,18183三國類手遊排行榜,為大家帶來了良心三國類手遊推薦。
  • 全戰三國遭控訴,遊戲角色換英文名!網友:yellow book劉上線?
    《全戰三國》在近期可謂是狠狠的火了一把,外國遊戲公司終於意識到中國市場是有多麼龐大。依據三國題材的這款遊戲一時之間就讓開發商賺得盆滿缽滿,更有機會衝擊年度最佳遊戲!這款遊戲儘管是由外國人製作的,但是濃鬱的中國風氣息還是讓國內玩家們比較滿意的;加載頁面和過場動畫中的水墨畫也讓玩家們感受到了他們的誠意。戰陣以及兵種的考究,CA公司的專業性表露無疑。當然作品沒有是完美的,深受玩家吐槽的人物建模以及各種奇奇怪怪的人物名字同樣飽受玩家詬病。(下次花錢倒個好模子吧......)
  • 《全戰三國》勢力講解,三國時期的MIFA?黑山的窘迫
    在《全戰三國》的新DLC《南蠻》發售的同時CA遊戲公司還同時修復了伏擊BUG,即現在己方遠程部隊在伏擊戰裡不會再「掛機不射」了,這也立刻影響了一個勢力的遊戲體驗,本次就來介紹這個勢力在舊版本裡體驗不佳的原因。
  • 如何評價《全戰:三國》:或許會擄走光榮大批忠實受眾
    沒想到吧,這不是小說《三國演義》,也不是遊戲《三國志》,是我《全面戰爭:三國》噠。CA終於說膩了歐陸的戰爭史、日本的幕府時代、戰錘的魔幻世界,中國的全戰粉絲等了足足20年,才等到《全面戰爭:三國》的姍姍而來。作為「疑似競品」,也因為網友們總是喜歡「踩一捧一」的慣例,光榮這幾年一代不如一代的《三國志》系列自然成為和《全戰:三國》做對比的對象。
  • 《全戰:三國》:為何全面戰爭系列終於選擇了中國?
    遊戲高級遊戲玩法設計師Dominique Starr(左),劇情設計師Pete Stewart(右)相關採訪也涉及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CA做《全戰:三國》是不是因為現在中國遊戲市場已經變得非常龐大,其也想臨時抱佛腳,做一部中國題材的遊戲來圈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