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電影《上甘嶺》與惠州的「秘密之緣」

2020-11-17 騰訊網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

這是強大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

王蘭在電影中唱歌的劇照。

隨著《我的祖國》的歌聲響起,

相信大家腦海裡馬上會浮現

電影《上甘嶺》裡的經典畫面。

電影《上甘嶺》片段。

70年前,為保衛和平,反抗侵略,中國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高舉正義旗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捨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

70年後的今天,我們深切緬懷志願軍英雄,緬懷抗美援朝中「最可愛的人」,銘記這場正義之戰的偉大勝利,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同樣值得我們銘記的,還有在那個年代記錄和書寫「最可愛的人」的人。他們有寫下《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作家魏巍,有歌唱《我的祖國》的音樂家郭蘭英,也有電影《上甘嶺》的導演之一沙蒙。

沙蒙照片。

說起沙蒙,可能很多惠州人都不知道,這個因《上甘嶺》而家喻戶曉的導演,曾經與惠州有過一段驚險而難忘的相遇。

原來,在抗戰初期,中國共產黨為保護中華民族文化精英的生命安全和發展抗戰文化事業,幾度有計劃、有組織地將內地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轉移到香港。

1939年,沙蒙與愛人歐陽儒秋同到重慶北碚陶行知主辦的育才學校任教。1940年,在重慶與周恩來結識。「皖南事變」後, 歐陽儒秋偽裝為新四軍家屬帶著不滿周歲的兒子先期到達延安,沙蒙則在重慶由上級安排轉去香港。在港期間,他加入了旅港劇人協會,參加了《霧重慶》《馬門教授》《北京人》等話劇的演出。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香港於1941年12月淪陷,力主抗日的愛國民主人士、文化屆知名人士及國際友人身處險境。中共中央高度關心重視此事,指示八路軍駐港辦事處務必動員各方面力量進行營救。這場「秘密大營救」前後歷時約一年時間,共營救愛國民主人士、文化屆知名人士及國際友人800餘人。惠州作為營救路線中的重要中轉站,見證了這場史稱「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香港淪陷歷史照片。

沙蒙,就是這場驚天壯舉的見證者。

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周密安排下,1942年1月9日下午5時,第一批秘密營救撤離香港的文化人茅盾夫婦,還有廖沫沙、葉以群、胡仲持、胡風夫婦、宋之的夫婦、韓幽桐夫婦,沙蒙、葛一虹、戈寶權、黎澍、胡繩、沈志遠、周鋼鳴等20餘名文化人,開始踏上了秘密撤往內地之路。

部份滯留香港文化人被營救來到東江遊擊區(前右三為茅盾)

他們冒著日軍海上封鎖和搜捕的危險,由香港抵達九龍,再經西貢交通線,翻越大帽山,歷時三天,進入寶安白石龍村,來到東江人民抗日遊擊總隊部,才脫離虎口。

按照秘密大營救的部署,他們還需要避開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前往東江流域中心城市惠州,再乘船北上到老隆。2月14日(舊曆除夕)一大早,在中共惠州區委書記藍造等人的護送下,20多名文化人從惠陽茶園出發,歷經艱辛,於次日(春節)凌晨一點多才到達惠州城。

沙蒙和茅盾等文化人在惠州度過了一個特殊的春節。那時的惠州城,仍然籠罩在戰爭的陰霾中。

惠州古城老照片。

他們在惠州府城北門附近渡口等船北上時,在西湖邊轉了一下。此時西湖的花草亭閣早已蕩然無存,只有幾棵大樹帶著滿身傷痕屹立在那裡。他們聽說這裡曾被敵人當作刑場,殺了不少人。看去地上點點紅色似乎是血跡,一細看原來是枯紅的花瓣。

有感於此,

同行者胡風寫了一首悲愴的詩——

《過惠州西湖》:

劫後湖山冷,蕭然得此遊。

荒碑七尺石,熱血幾人頭。

木落花猶赤,雲低霧不收。

榮枯緣底事,厲鬼笑封侯。

胡風《過惠州西湖》歷史文獻。

據史料記載,第一批20多位文化人大多是在正月初三離開惠州的,但沙蒙與茅盾並沒有乘坐同一艘船。與沙蒙同行的是胡風、宋之的夫婦,以及葛一虹。他們坐著一艘有三四個艙位的木船,沿東江北上,大約10多天後才到達老隆。接著,又乘坐長途汽車到曲江,再乘火車直到桂林。

沙蒙一家在延安。

沙蒙從香港脫險後,輾轉回到了重慶,加入中國藝術劇社。1944年3月,他終於到了嚮往已久的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做教員,兼任魯藝實驗劇團團長。

新中國成立後,沙蒙連續導演了《趙一曼》《上饒集中營》《上甘嶺》等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深深足跡的電影佳作。

相關焦點

  • 電影《上甘嶺》:盪氣迴腸的歷史背後
    電影《上甘嶺》一部拍攝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的老電影。一部由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發現役軍人當軍事顧問的戰爭故事片。《上甘嶺》電影不止看過一次,每看一遍就能夠從中體會到不同的人生感悟。再把這部電影同其戰鬥故事片比較,感覺到這是一部最接近朝鮮戰場的原生態電影,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的軍隊電影記者在上甘嶺拍攝的記錄影片。
  • 氣壯山河的老電影《上甘嶺》
    《上甘嶺》是長影廠1956年攝製的,是中國最經典老電影之一。影片描寫了我志願軍一個連隊在上甘嶺戰役中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守坑道與美國鬼子作鬥爭的故事。該劇片林杉、沙蒙,導演沙蒙、林杉。作曲劉熾,作詞喬羽,演唱郭蘭英。演員有高寶成、徐林格、張亮、劉磊、白英寬、張健佑、劉玉茹、李樹楷、張鳳翔、張巨光、王楓、田烈。客串段斌、周森冠、張輝。該片的軍事顧問是趙毛臣。
  • 又一部在惠州拍攝的電影!
    前段時間,在惠州取景拍攝的《穿越火線》上映,讓惠州又火了!8月19日,才一個星期的時間,惠州本土第一部校園題材的青春喜劇電影《蘭荳》,也上線了!講述了高中同學司馬春和林婉青同時被電影學院錄取。他們進入大學後的情感發展因美女智慧機器人豆豆(蘭荳)的介入(各種搞破壞)而一波三折。期間司馬春的男同學們持「無戀愛不青春」的觀點以拍電影之名約騙女同學,引起一系列的輕鬆搞笑大學生活。
  • 英雄之戰!熱血重溫!電影《上甘嶺》4K修復版專場放映活動在寧舉辦
    新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4K 修復版專場放映 " 在南京舉辦,該活動由江蘇省電影局指導,江蘇省電影創作中心主辦,現代快報 + 承辦,中國電影資料館特別支持。現代快報訊10 月 20 日," 英雄之戰!熱血重溫!
  • 電影背後的故事:電影《上甘嶺》最早的名字叫《二十四天》
    1948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後曾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代表作:《趙一曼》、《上饒集中營》、《上甘嶺》、《汾水長流》等。這場戰役,雙方力量之懸殊、戰鬥之激烈、傷亡之慘重、彈藥消耗之多都是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圖為上甘嶺一角。
  • 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並非《上甘嶺》
    劇本最初起名為《24天》,由導演林杉、沙蒙以及時任志願軍文化部文藝科長的曹欣和十六軍文工團長崔家駿(筆名肖矛)共同創作,講述了志願軍某部八連忍飢挨餓、頑強堅守上甘嶺24天,終於迎來大反攻的最後勝利。從元月27日至2月28日的一個月裡,《上甘嶺》僅在北京一地就連續上映了876場,觀眾達679675人次,平均上座率超過了92%,打破了首都上映任何一部影片觀眾人數的最高紀錄,可謂盛況空前。
  • 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上甘嶺》4K修復版專場放映
    《上甘嶺》4K 修復版專場放映  中國電影資料館  新浪娛樂訊 10月25日,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70 周年,中國電影資料館在小西天藝術影院隆重舉行「重溫經典 致敬英雄——新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4K 修復版專場放映」活動,使這部紅色經典煥發新生
  • 4K彩色修復 經典電影《上甘嶺》升級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我國首部抗美援朝故事片《上甘嶺》獲得「新生」,經過4K精緻修復後再現銀幕,近期已在南京、北京進行了專場放映,未來還將在還將在全國多個城市進行專場放映。歷史上,上甘嶺戰役是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志願軍戰士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使得「上甘嶺」成為英勇頑強的代名詞,也從此成為了人民軍隊乃至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高地。
  • 2018大惠州將一火到底,電影《蘭荳》耗時一年打磨,將向全世界講述惠州故事
    期間司馬春的男同學們持「無戀愛不青春」的觀點以拍電影之名約騙女同學,引起一系列的輕鬆搞笑大學生活。後來,司馬春、林婉青、蘭荳和同學們都因各種機會加入了大學的一個秘密組織西哈努劇團,該劇團專門為現實編排劇本,幫委託人現實愛情。在小明星慕白加入劇團追求林婉青的一系列鬧劇中,包括司馬春在內的同學們對愛情人生的理解悄悄地發生了變化。。。原來,真正的感情是安安靜靜就會到來的,一點都不折騰。
  • 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創作背後的故事!
    電影《上甘嶺》: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的上甘嶺戰役中,在激烈的戰鬥間隙,狹窄的坑道內裡,身受重傷的指導員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用微弱的聲音對衛生員王蘭說:「小王,請再給我唱唱《我的祖國》吧……」望著指導員那乾裂的嘴唇和渴望的眼睛,王蘭眼含熱淚,深情地唱起了《我的祖國》:「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 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完成4K修復,或於不久後上映
    近日影視圈又傳來一個特大好消息: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已完成4K修復,或於不久後上映。在整個華語電影史上《上甘嶺》都是個極其特殊的存在,它的誕生頗具傳奇色彩,眾多影業巨匠參與製作,在影史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
  • 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完成4K修復,或於不久後上映
    近日影視圈又傳來一個特大好消息: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已完成4K修復,或於不久後上映。在整個華語電影史上《上甘嶺》都是個極其特殊的存在,它的誕生頗具傳奇色彩,眾多影業巨匠參與製作,在影史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
  • 64年前的電影《上甘嶺》憑啥豆瓣評分8.0?
    近日,中國電影資料館官微發布消息稱,我國首部抗美援朝故事片《上甘嶺》獲得「新生」,經過4K精緻修復後再現銀幕,未來有望在全國多個城市專場放映。記者了解到,《上甘嶺》1956年12月1日上映,至今豆瓣分仍高達8.0。戰爭的硝煙雖早已散去,但英雄們的功績彪炳史冊,一時間,這段歷史和相關影片背後的故事都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
  • 64年前的電影《上甘嶺》憑啥豆瓣評分8.0?
    近日,中國電影資料館官微發布消息稱,我國首部抗美援朝故事片《上甘嶺》獲得「新生」,經過4K精緻修復後再現銀幕,未來有望在全國多個城市專場放映。記者了解到,《上甘嶺》1956年12月1日上映,至今豆瓣分仍高達8.0。戰爭的硝煙雖早已散去,但英雄們的功績彪炳史冊,一時間,這段歷史和相關影片背後的故事都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
  • 她們是電影《上甘嶺》衛生員的原型,背後故事令人淚目
    1936年出生在湖北武漢,1951年初入朝參戰,擔任志願軍第15軍45師醫政股收容所的衛生員,在上甘嶺戰役中以出色的表現榮立二等功,被授予二級戰士榮譽勳章。吳炯:電影《上甘嶺》中女衛生員王蘭的原型之一。1933年出生於原四川忠縣(現屬重慶)。
  • 紅星觀察|經典影片修復成趨勢,《上甘嶺》修復師揭秘幕後故事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經典黑白電影《上甘嶺》中的插曲《我的祖國》唱醉了幾代人。今年國慶期間,彩色修復版《我的祖國》受到了網友「刷屏式」好評,這段長約5分鐘的視頻畫面,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修復並上色。不久前,中國電影資料館還舉行了《上甘嶺》4K修復版專場放映活動,令不少影迷激動不已。
  • 老電影《上甘嶺》《奇襲》的主角原型現身屏幕 戰後他們曾任何職
    在電視新聞報導中,欣喜看到了老電影《上甘嶺》中張忠發連長的真實原型張計發,還有老電影《奇襲》中方連長的真實原型張魁印。 兩位老英雄都是九十以上高齡,說起七十年前朝鮮戰場的往事,仍是那麼思路清晰,表達流暢,在哪打了幾仗,犧牲了多少戰友,都記得清清楚楚。真是歲月如歌,英雄不老。
  • 鐵血鑄軍魂,鬥志凝黨性——重溫電影《上甘嶺》有感
    哈嘍大家好我是湫鶴小劇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上甘嶺》 電影《上甘嶺》是一部很好的愛國片,講述的是我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在上甘嶺地區,和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多國聯軍進行的激烈的戰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華兒女不畏強暴,在上甘嶺戰役中打退了敵人的一次次進攻
  • 一首屬於惠州的歌曲——one night in 惠州
    >在「西柚生活」公眾號進行首發引起了不少「惠州人」的共鳴《One night in 惠州》演唱:滋滋、寧捲兒、花喵、夢凡、唐琪琪作詞:熊志鵬  作曲:周富堅錄音及混音:葉維毅編曲:周富堅製作:周富堅  統籌:熊志鵬出品人:李毅強發行公司
  • 設計《上甘嶺》外景的電影美術師劉學堯去世
    新華社長春9月1日電(記者趙丹丹)記者從長影集團獲悉,新中國第一代電影美術師、長影老藝術家劉學堯於8月31日晚在長春去世,享年99歲。他的代表作有人民電影第一部故事片《橋》,以及《白衣戰士》《劉胡蘭》《上甘嶺》《黨的女兒》等40多部影視劇、戲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