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們平時用的一次性筷子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這種掂量起來好像沒啥質量的木製款,用的樹種一般是長得快的速生木,比如楊樹、松樹、杉樹等等。
那它們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1.切斷燻蒸
先把長木頭鋸切成段,這裡成段的長度正好是兩根筷子的長度。
歸攏成堆後,需要集中起來燻蒸滅菌,軟化後更好刨削。
2.刨削成卷
等乾燥後,就可以整段的刨削成卷材了。刨削出的厚度,差不多就是筷子的厚度。
機器刨削的同時把木材平分成兩截,人工收成兩卷,此時每卷的寬度正好是一根筷子的長度。
3.裁斷成筷
接下來就是把這一大卷的木材,裁斷成一雙雙的筷子了。先來看個流水線全景~
4.裁斷細節
這裡我們看個慢動作,注意看是3 把刀在裁切,這每 1 次裁切,是切出來 2 雙筷子的。
為啥不是 1 次1雙呢?因為這樣排列可以獲得最小的材料耗損。
5.錯落排列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筷子,一般手握這端到碰菜那端是越來越窄的,這是為了讓筷子的重心更靠手這端,用起來才不費勁兒。
那我們做一次性筷子,考慮前窄後寬的設計,在成卷的木材上就需要下圖這樣的排列,一雙朝左一雙朝右,錯落有致就可以整個合起來不費木料了,所以每切一次成雙成對~
6.乾燥環節
現在裁切出來的一雙雙筷子,中間還沒切縫,大頭也沒挫平。快了快了,我們先堆一起乾燥了再說~
7.人工揀選
乾燥之後,就需要老奶奶坐下來手動揀選了...
老奶奶要先挑揀出殘次品扔掉,然後在把合格品的筷子尖都朝到一個方向收集好。這之後就到了我們最終處理成一次性筷子的時候~
8.圓潤筷邊
這時候的筷子,還是尚未變出人腿的美人魚尾。
來看一個橫截面,虛線是之後要分開的地方,紅色地方是我們要去掉的部分,這樣用筷子的時候,不管是握持還是入口都舒適。
稜角分明的筷子從右邊被推進去,被刨削掉邊角後,再被左邊的兩個輥輪壓住後給扯了出來...
這會兒的筷子,還需要繼續加工。
9.切縫分筷
先來看分筷機器的全景,有把切刀在作業。
再來看慢動作,機器夾住大頭那端,然後切刀把筷子頭一分為二。
10.削平一角
最後還要削平大頭的一角,我們平時的家用筷並無此設計,為啥會這樣?查到這種筷的樣式最早是日式的「天削(てんそげ)」,我推測是連接面更小,能讓人更好掰開來。(有懂行的大佬,歡迎留言指正!)
11.廢料做柴
也不用擔心整個生產過程中刨削下來的廢材和殘次品會浪費,可以一起為蒸煮下一批要做筷子的木樁們添一把柴。
12.套紙包裝
生產線的最後一步是給一次性筷子套上紙殼包裝。
來看一個筷子送進紙殼時的特寫,左側凸起的是氣噴嘴,瞬間噴出一陣高壓氣體,就給紙張吹鼓蕩起來了,然後趁紙不注意把筷子塞進去...
最後再連筷帶紙,整個送去滅菌就可以出廠啦~
今天的內容有趣嗎?留言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