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楊老師。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我來說說英語到底值不值得學。
屁股決定腦袋?不見得
有人會說你是英語老師,你當然會說英語值得學了,屁股決定腦袋嘛。但賈雨村在《紅樓夢》開篇時還曾斷言「腦袋也可以決定屁股」。我希望自己的腦袋比屁股更理智一些。
話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由於戰事的失利,與林則徐交好的魏源悲憤填膺,愛國心切,憤然棄筆從戎。軍帳之中,他創作出《海國圖志》,詳細敘述了世界各地各國的歷史政治、風土人情,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
魏源在書序處寫到,「是書何以作?曰: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可惜的是,晚清人不怎麼理會他的書;翻譯成日文後,反而被日本人爭相購買,對明治維新影響巨大。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走上了現代化,我們連「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運動都半途而廢。這兩個國家後來的事情我們就都知道了。
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
開眼看世界,英語是一種有力的信息媒介
且不論,師夷長技之後能不能制夷的問題,就算不能制夷也能讓我們生活的更好些啊。這不是硬道理嗎?
開著車不比騎驢香嗎?發個郵件不比飛鴿傳書香嗎?我們不想一直香下去嗎?我們是懷念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偶爾在朋友圈曬曬自己質樸而消瘦的青蔥歲月,但我們真願意回去嗎?
每當我這樣詰問,進而生氣時,我又會發笑,我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
因為我們在對待所謂的「西醫」這件事就很坦誠嘛。面對人命時就不裝了,實用主義,管它是哪裡的拿來用就是我們的!我喜歡這樣坦誠的態度。我們不叫做什麼西醫或是中醫,我們就看作為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
我是現代人,開眼去看世界,學習更為先進的一切有何不可?自嗨於傳統武術,可能會被現代搏擊拳手偷襲哦,到時候千萬別說自己大意了沒有閃。
誠然英語並不是人命這般重要,學好英語並不意味就與世界接軌了,學不好英語我們就集體出軌了。英語只是一種國際交往的工具,它不再為一國或一個民族所專有,而是一種中性的信息媒介。有了這個信息媒介,我們就能更方便獲取它所承載的人類新工業文明知識財富。
英語是一種載體,它背後所承載的文化、知識和精神才是我們關注的核心
我們再來看看,最近兩則比較火的新聞,我們就知道不同地域的人關注的點何其不一了。
我們先看看由我們國內的科技網際網路巨頭引公眾關注的事情。
我們再品品以馬斯克為代表的矽谷科技巨頭引起我們關注的事情。
我並沒有說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科技巨頭他們沒有「仰望星空」的商業行為,事實上阿里巴巴早在17年就成立了全球研究院(戲稱達摩院)。
達摩院是一家科研機構,主要負責研究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不拘泥於當下的生產,而是著眼於未來會怎樣。
100名全球頂級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加入達摩院,量子計算、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幾乎你想得到的高尖端技術都在達摩院的研究領域內。3年1000億的預算投入以及無上限的科研人才招募計劃,阿里從商業公司的賺錢思維,徹底成為了技術公司的研發思維。
馬云為達摩院定下了三原則:活的比阿里長、服務20億人口、解決未來問題。
然而我們對傑克馬的這些舉措選擇性忽略。我們只想看到我們所關注的內容。而我們所關注的內容和他人距離又如此之大。我們在關注買菜,他們在關注火星,這種關注還是集體行為。
我想一個人平時所在意的,所想的,所關注的就是這個人的未來。因為知與行大抵是合一的。
我並不是說買菜不好,在老婆的威逼利誘之下,我經常主動做飯。對賣菜的大媽大叔很尊敬,他們的勤奮和努力一直是我學習的方向。
我也期許孩子們將來可以如他們一樣勤奮和努力,但他們可以嘗試更多:做生產力更高的事情,或是把原本生產力不高的事情變高。讓自己的生命流逝得更有價值,讓世界更美好。
我們不僅僅是人口普查時的人口,我們還是人才。
我常常對自己講,一件事情不要只看眼跟前,往五年後看,十年看,大的方向就有了。也就有了當下的規劃了。
有人會說開眼看世界,有國際視野,學習先進技術之類和學英語有毛關係啊。
我想說「學習一門語言只是表象,語言背後的文化、知識與精神才是我們要關注的,可以讓我們在看待自己時更公允」。
了解一下他們,向他們多學習一些,或許有天他們上火星時也可以捎著我們,我們繼續在火星上面賣菜,賺他個盆滿缽滿,讓洋人也吃上我們的放心菜。傑克馬,強哥,小馬我們一起上,我們有錢啊,用資本的力量捏住他們的菜籃子不鬆手,多好。
融入世界
記得有次去日本出遊,回來時給哥哥寄了些日本的日常醫藥用品。哥哥得知我外出遊歷,特別是收到了我的禮物之後,主動給我打了電話。他勉勵我有時間一定要多出走走,看看這個世界。
他是一個相信無常的人,儘管對日本的醫藥用品很感興趣。我在電話一頭也鼓勵他帶著嫂子外出看看,了解一些不同於我們的人和事,同時也彰顯一下我們的大國風採。
他只是喃喃地說道,「我怎麼和日本人交流啊,我又不會說日語」。
我說,「沒事的,日本到處都是漢字,可以猜個八九不離十,然後再用簡單的英語交流就行」。
沉吟了一會兒,他說,「對啊,我的弟弟會說英語,是的,真好」。
作為一名老師,我真心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所有的人特別是我的孩子們,以開放的心態去學習一門外語「包括但不僅限於英語」,更輕鬆的介入這個世界。
她「他」可以手拿《牡丹亭》,耳機裡面放著Beyonce,穿梭於美麗的校園。
歡迎關注我,在下方留言,與楊老師一起探討幫助孩子學習,探討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