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因歲月而蒼老,也因歲月而精彩,
他們都說在這裡坐過火車的人都老了。
火車站是城市對外交通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內江北站還沒有建成之前,很多人來內江,認識的第一個地方,就是內江站。
內江站原名壕子口站,位於經開區壕子口街道鐵站街1號。作為新中國修建的第一條鐵路,老成渝鐵路承載了太多內江人乃至成渝沿線居民的回憶。
在成渝高速公路通車前漫長的40餘年時間裡,這條鐵路一直是大家出行的首選。
老成渝鐵路全長504公裡,1952年7月1日正式啟用。儘管線路曲折,但卻是那個年代最快捷的交通線路。
內江站毗鄰內江車務段、內江三幼、內江五小、內江鐵路中學,成渝鐵路、內昆鐵路經過。
1951年12月6日,成渝鐵路自重慶方向輔軌到內江。
1951年12月20日,重慶、內江間開辦臨時運營。
1952年7月1日,成渝鐵路成都至重慶間全線正式通車,內江站正式投入運營。
1995年7月1日成渝高速公路正式投入運營以前,內江站發展到頂峰規模,日均接發貨車171列,客車44列。當時北起西安站,南至南寧站和廣州站,東起武昌站,西至攀枝花站,都可以從內江站直接到達。成渝高速公路正式投入運營以後,內江站的客貨運業務逐年下降,停靠車次也逐年減少。
2002年5月12日,內昆鐵路通車,內江站的樞紐地位略有恢復。
2006年5月1日,遂渝鐵路通車,成都至重慶間大部分客車逐漸移至遂成鐵路和遂渝鐵路運行,貨運列車數量變化不大;日均接發貨運列車180列左右,客車22列左右。
2011年3月18日經成都鐵路局全面核定內江站作為內江車務段直屬客貨一等站。
從三橋下車一路向西北方向出發,一路上左右兩側幾乎都是這種老房子。
這樣的老房子現在真是不多見了,比之前的年代更加久遠。門前青石磚,小平房上鋪瓦片、真正的實木門,或許改革開放前就已經存在了吧。
小編去的時候正好是飯點,走到一半時從小平房變成了磚瓦房,連著好長一段都是餐館。
內江人果然靠水吃水,一條街上10家餐館,7家都是賣魚的。
回頭望一眼這個路標,不看不知道,其實我們內江好耍的地方還是不少的。
一路上走走停停,終於走到火車站了,轉身拍個照,紀念下我這1.6公裡用了40分鐘的路程。
這裡就是售票廳了,67年了,一直在這裡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有從這裡出去後就再也沒回來的,也有進入內江後就再也沒出去的。
售票廳旁是小賣部,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坐火車是什麼時候呢?當時買了哪些吃的嗎?
小編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坐火車是2003年,泡麵、豆乾、花生、瓜子是標配,一路上看著兩邊的麥田,磕著瓜子倒也很快就過去了。
即使是老火車站咱們也不落後,同樣配有自助訂票處,上面液晶屏上滾動著列車時刻表,綠皮火車現在客運的很少了,小編看了半天,好多餘票都顯示0,也不知道是不是已經停運了。
這邊是自動取票處,提前做好的外出計劃有多少人不是在網上就直接定了?12306簡直不要太好用了,就連小編母上大人今年坐火車去昆明也是小編在網上提前幫她定好車票的呢!
若是不會網上訂取票又或是出現計劃外的事,只好來到售票口買票。一共4個人工售票口,現在只留下一個孤零零的開著。
售票大廳前現在就是一停車場,停了好多接送旅客的麵包車,小編剛走到這裡就有兩人圍來問去哪裡,嚇死小編了。
小編沒有買票,沒法進候車廳裡,只好隔著圍欄拍兩張,2400平方米的候車樓,6000平方米的客運廣場,對於現在來說也是一個大工程了。
如果你是從外地回來的內江人,一下火車就可以吃到地道的內江薑絲牛肉麵是不是很幸福?
在火車站這裡還有內江特產——酥棗兔,不論你是剛來內江的外地人,還是即將遠行的內江人,都可以帶上一隻,輕鬆嘗到內江味道。
內江五小、內江軍供站、內江第六人民醫院,生活在老火車站,醫教行也是十分方便的。聽說原本在這裡的菜市場搬了新家,小編決定去看看。
從小就居住在壕子口的阿姨告訴小編,新菜市場就在火車站正對面的斜坡坡下,折回火車站看這裡怎麼都不像有新菜市的樣子。
順著斜坡往下走,這裡也有小榨油坊,嗯,聞著剛榨的菜籽油——好悶,還是芝麻油這種小清新更好聞。
這個招牌一看就好有年代感,為火車站附近居民提供著物美價廉的美容美髮服務。
現在大家都是買成品衣服吧,還有多少人會自己扯布定做呢?小編小時候在這種布店做了不少棉綢衣服,夏天穿又涼快又吸汗。
終於見到傳說中搬了新家的菜市場了,很規矩的一個三層樓高立方體建築,二樓、三樓還沒有商家進駐,黑黑的。
一進菜市場小編就驚呆了,這恐怕是內江最明亮、最乾淨的菜市場了吧!
肉類區、蔬菜區、水產區分區明確,讓人一眼就可以就可以輕鬆找到自己要買的食材。
白色的燈光還原了食材本身的顏色,不用擔心魔性的燈光影響了你的判斷!
在這裡,你可以買到新鮮出爐的掛麵。機器轟隆隆的運轉著,老闆守在機器前收穫著他的成果。
走出菜市場,就看到了這座老的不能再老的筒子樓了。枯藤老樹昏鴉在這裡恐怕得換成「老樓青苔人家」,雖然破舊,但仍可看到生活氣息。
閒時與街坊下上幾盤象棋,這樣的生活雖然平淡但卻足夠充實。
人生是一張單程票,沒有回頭,現在在哪裡都講究速度的年代,越來越少人能夠停下腳步,多看一眼路上的風景。
曾經的轟鳴,卻已不再,車水馬龍的人流,已成過去,隨著時光變遷,鬥轉星移,歲月無情——它能洗刷無數的人和事,卻抹不走我們心中對老火車站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