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面孔】
叫醒他的不是鬧鐘,是唐詩宋詞
這個國學小達人不一般
門煊茗
2019年9月,在山東曲阜舉辦的全國青少年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交流展示活動中,12歲的少年門煊茗作為我省唯一參加小學組比賽的選手,在全國25位參賽小學生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
1 愛閱讀
課外閱讀的是文言文,閒暇時光玩的是飛花令,晨起叫醒用唐宋詩詞……門煊茗現就讀於城關區民主西路小學六年級,是學校三道槓的大隊長,還是連續多年的「三好學生」,不過,最讓同學老師佩服的還是他廣博的國學知識。
還是個小學生,怎麼就掌握了這麼多國學知識?他是有什麼學習秘訣嗎?
門煊茗酷愛讀書,尤其對古詩詞、文言文感興趣。文言文的《說嶽全傳》《呼家將》《儒林外史》是他比較喜歡的幾本書。愛讀書的好習慣源於具有濃厚閱讀氛圍的家庭,門煊茗說,在他一兩歲時,爸爸媽媽每天都會在固定時間給他讀書,比如同學們都很喜歡的《不一樣的卡梅拉》,就是在那時他天天聽媽媽讀然後慢慢入迷的。除了聽父母讀書外,門煊茗還有其他渠道獲取知識,奶奶隨身攜帶的收音機是門煊茗幼兒時最熟悉的物件,那裡面總在播放奶奶下載的一些科普故事,為什麼會有彩虹?了解奇特的植物……這些內容都讓門煊茗著迷。漸漸地,他不滿足於父母讀的書以及收音機裡聽到的內容,開始自己看書,自主閱讀就這樣自然而然開始了。
2 愛上國學
上學後,一年級的門煊茗參加了吟誦興趣小組,在那裡接觸到了《詩經》《三字經》《千字文》等國學經典,還有老師講述的國學經典拓展性的知識,這些都讓他萌發了探索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比如這次在山東參加的比賽中,有一道搶答題問:「辛漸是一個人,他的名字在史料裡沒有出現過,但卻在一位詩人的詩中出現過,請問這位詩人是誰?」,當時門煊茗是最快作答的。《芙蓉樓送辛漸》是王昌齡所作,而門煊茗就是在吟誦班聽老師講過這首詩。從二三年級開始,門煊茗嘗試著閱讀文言文,「當時只是泛讀,還做不到精讀,直到現在才能詳細地去品讀一本文言文著作。」門煊茗說,剛開始讀文言文書也有很多難以理解的字詞,幸好當時的語文老師鄒洪濤給予了他很多幫助,「鄒老師也是我讀文言文作品的啟蒙老師。只要有不懂的地方,我除過查閱字典,多會找鄒老師講解。」就這樣幾年下來,《嶽陽樓記》《滕王閣序》《桃花源記》等篇幅較長的文言文作品他都能背得滾瓜爛熟。
3 玩飛花令、詩歌叫起,國學就是這麼有趣
知道嗎?每天早晨叫醒門煊茗起床的不是鬧鐘,而是詩詞誦讀——存儲於播放器中的康震、蒙曼等老師品讀唐宋詩詞的音頻資料,這些詩詞誦讀也是他每晚睡前必聽的。即便是在家寫作業間隔休息眼睛的時候,也會和媽媽來一段飛花令,活躍一下神經。
在民主西路小學的校級刊物《春芽》上登載了多篇門煊茗的優秀作文,他的作文本上一個個「好」也印證了他寫作上的出色,在他剛完成的一篇習作《樹之曲》中,就能透露出他紮實的文字功底:我是四季的孩子:春,讓我甦醒,給了我生長的空間;夏,讓我活躍,讓我有了成長的時間;秋,使我絢麗,給了我展示自己的機會;冬,使我內省,使我擁有了考慮自我的時間…… 文/圖 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