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輝: 關德興是我的偶像

2021-01-07 網易娛樂

劉家輝是劉家良的義弟,也是七八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功夫明星。他主演的《少林三十六房》等片開創了和尚片的潮流,至今在歐美地區還有影迷稱他為「光頭英雄」。近日,他在接受網易娛樂專訪時談到他對功夫電影的一些看法,並稱自己是看了關德興的電影才走上功夫明星這條道路的。

功夫明星劉家輝。

網易娛樂獨家專訪(文/Apple) 劉家輝是劉家良的義弟,也是七八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功夫明星。他主演的《少林三十六房》等片開創了和尚片的潮流,至今在歐美地區還有影迷稱他為「光頭英雄」。他的國際知名度頗高,雖然不像李連杰、成龍一樣在好萊塢演上主角,但《殺死比爾》等片中的角色依然令人印象深刻。近日,他在接受網易娛樂專訪時談到他對功夫電影的一些看法,並稱自己是因為看了關德興的電影才走上功夫明星這條道路的。

網易娛樂:你曾經說過你學武是因為關德興演的黃飛鴻是你的偶像,小時候你會經常去看《黃飛鴻》,現在對黃飛鴻的電影還有什麼印象?

劉家輝:還記得那次是我哥哥帶我去看《黃飛鴻》。那時候演黃飛鴻的是一個中年人,他的名字叫關德興,他演過有上百部的黃飛鴻了。我在看了那個電影後,覺得黃飛鴻這個人很愛國,很有俠義心腸。中國人武功那麼好,對人也那麼好,他就成為我一個偶像了。

網易娛樂:為什麼關德興當時能演那麼多部《黃飛鴻》?

劉家輝:以前除了關德興演黃飛鴻,沒有人敢去演黃飛鴻,因為關德興演的黃飛鴻已經很深入民心。到了關德興去世以後,別人來演黃飛鴻,演的都不是關德興演的中年黃飛鴻,而是壯年黃飛鴻或者少年黃飛鴻。我也演過黃飛鴻,但我是演少年時候的,除了我,好象李連杰、趙文卓也演過,也是演少年黃飛鴻。因為我們不可能演關德興那種造型,他那時候已經是一個老師傅了。可以說,最深刻的仍然是關德興演的,他是演黃飛鴻的鼻祖。

網易娛樂:你認為《黃飛鴻》電影是不是香港功夫片的一個起源?

劉家輝:可以這麼說。因為香港那時候還沒有功夫片這個說法,只會說是武俠片或者是動作片。那功夫片是從哪一個年代正式喊出來的呢?是從李小龍那個時候才出來的。從李小龍一句話,中國功夫就起這個名字了。全世界都知道,李小龍把中國功夫的名字帶起來了。李小龍去世以後,整個功夫片變化很大,變成不是什麼中國功夫片,是一種傳統國術的功夫片。再變化就是成龍拍的功夫喜劇片。到了80年代又變化了,李連杰的《少林寺》出來了,李連杰那個時候出來叫武術片,少林武術。

網易娛樂:現在提到那時候的黃飛鴻,人們都會說關德興、石堅。你對黃飛鴻電影裡的女主角還有印象嗎?

劉家輝:關德興演的《黃飛鴻》,女主角不是很明顯,也不注重。因為關德興演的黃飛鴻,主要是比較剛陽的戲,圍繞著黃飛鴻是什麼人、怎麼鋤強扶弱來展開。到了徐克拍的《黃飛鴻》女主角就明顯了,編了一個十三姨出來搞笑。因為電影畢竟是電影,你太傳統的話就沒有娛樂性了。

網易娛樂:當時的粵語片多是七日鮮,黃飛鴻電影也不例外,製作都很粗糙。為什麼這樣的電影能在香港風行20年之久長盛不衰呢?

劉家輝:五六十年代,「七日鮮」這種戲投資資本不大。你沒辦法,投資太大你怎麼收回來你的成本呢?《黃飛鴻》之所以長盛不衰,唯一原因就是關德興。黃飛鴻這個人物他有歷史記載,他在廣州也做過民團總教練,是在民間當過官的。他的名氣也是「廣東十虎」唯一一隻虎,在武林界。他學的是洪拳,他的洪拳也是跟他爸爸學的,也是從洪熙官一直流傳到現在,所以這個人物是一個很傳奇性的一個人物。很多人知道有洪熙官這個人,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洪熙官一直傳下來有幾代。其實從洪熙官傳下來到我們劉家良、劉家輝、劉家榮這一代是第七代了。這個有歷史根據的。當然我們那些族譜是一個民間一個武官的族譜。好象你看葉問現在很火,之前有誰知道葉問是誰?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現在知道葉問是誰了?因為這個戲很賣座,還因為葉問這個人物曾經跟李小龍拍過照,才曉得葉問是誰。所以我感覺電影是創造英雄出來的。

網易娛樂:除了黃飛鴻的電影,五六十年代還有什麼功夫片是你覺得不錯的?

劉家輝:當時整個東南亞都為黃飛鴻這個人物瘋狂。所以除了黃飛鴻那種片,就沒有其他的片敢挑戰,在電影上創作一個英雄出來跟黃飛鴻去對比。那時候只有一些神怪的武俠片,沒有很傳統的國術片。

延伸閱讀:1949-1968:《黃飛鴻》開啟香港功夫片潮流


功夫明星劉家輝。

劉家輝:那時報紙上每天都是要挑戰李小龍的

網易娛樂:你第一次主演電影是《陸阿採和黃飛鴻》,你演少年黃飛鴻,演師傅陸阿採的是陳觀泰。陳觀泰是香港「猴王」的徒弟,你覺得他的功夫怎麼樣?

劉家輝:那個時候我才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陳觀泰已經是一個大明星了,他的演技跟功夫的技巧肯定比我深。在60年代,陳觀泰也是學武的,他曾經為香港到新加坡打過一個自由搏擊比賽,為香港贏了冠軍。所以陳觀泰這個名字就響起來了。但是那個時候他還沒有拍電影當演員,他那時候也是當武行。我從小也是先當武行出來,慢慢演變到當演員。

網易娛樂:陳觀泰是演張徹的《馬永貞》紅的,你應該是演劉家良的《少林三十六房》紅的。人們說張徹的電影重情不重武,而劉家良剛好相反,重武不重情,他的片子裡幾乎沒有女性角色,直到後期才有了惠英紅。你對此怎麼看?

劉家輝:張徹導演也是個大導演,他拍很多武俠片,沒有去拍功夫片,張徹拍的功夫片全部是劉家良跟唐佳兩個武術指導來編的。當時影片最火的就是《獨臂刀》,也是武俠片,也是唐佳跟劉家良去當武術指導的。到了《少林三十六房》出來了以後,張徹也想拍功夫片,那時候他的改變是用臺灣的武術指導來幫助他拍戲。張徹那時候一直在創作一個英雄,打不死的,有情有義的,裡面的女主角我感覺是花瓶,是沒有什麼戲的。因為劉家良與唐佳跟著張徹那麼多年,也從他的影片也學習很多東西。所以,到了劉家良拍片的時候,他覺得在武術動作方面,他肯定可以擔當。但是在文戲方面,他要學習調整一下,所以他加了一個惠英紅。但是,劉家良不會在他的影片中去表達一些愛情,他就是講一些師兄跟師妹的一種感情,這是兩回事。那時候功夫片以打為主,你再談愛情沒有人去看的。

網易娛樂:你在演《陸阿採》跟《黃飛鴻》之前演的都是一些小角色嗎,像《少林五組》裡面,當時籤約的時候是怎麼給?是按片還是按戲呢?

劉家輝:1974年,劉家良把我帶去張徹的公司籤了三年。我和梁家仁、王龍威一起籤約到張徹的長虹公司,我們是兼演員跟武行,我們要做兩份工作,做演員就做演員,沒有做演員也要當武行。那時候,我們頭一年的月薪是1000塊港幣,第二年是1500塊,第三年是2000塊,沒有其他的了。

網易娛樂:為什麼60年代銀幕上流行的是刀劍武俠片,而70年代卻是拳腳功夫片的天下?

劉家輝:60年代大部分是刀劍的武俠片,因為那個時候很多人喜歡看武俠小說,武俠小說可以把一個人的武功寫得天馬行空。但是到了70年代,我們要踏實一點,人的武功怎麼好也是有一個極限的,不可能一飛就飛到那麼高。所以那時候,李小龍把那些武俠片改變了,人是有極限的,他也把人的本能功夫表現出來。所以你刀劍無所謂,刀劍也要很實際的,不可能劍飛的那麼高,或者招式那麼多。如果兩個人對敵的時候,打那麼多變成不實在。所以李小龍的雙截棍沒有什麼招式,一打馬上倒了。變化不大,但是他是很有力,很實在,很有道理。所以從李小龍以後,我們拍的《少林三十六房》全部也有一個道理,觀眾就比較喜歡看了。

網易娛樂:你覺得功夫片和武俠片最大的區別在什麼地方?

劉家輝:武俠片是構想出來的,人物的武功是構想出來的。功夫片不是構想,他學哪一個門派,他的門派功夫就這樣,你不可能讓他可以在空中翻幾十個跟頭,一掌打過去有爆破,誰相信呢?

網易娛樂:提到香港功夫片不能不提的是李小龍,你覺得是什麼原因讓李小龍的電影在當時那麼流行呢?

劉家輝:唯一的一個原因,因為老一輩人也認識李小龍是誰。李小龍的爸爸是粵劇的大老倌,李小龍他出生在美國,小時候他也在香港讀書,是個很頑皮的小夥子,經常會打架,但是他也不出名。後來他從美國回香港,才在電視上表現他的截拳道。他們就覺得這是以前小時候的李小龍,為什麼他現在變化那麼大?他是中國人為什麼要出國練截拳道?他曾經學過很多門的功夫,或者是詠春,他為什麼要創立一個截拳道?李小龍的行為引起很多武館不滿,很多武館的人要挑戰他。李小龍說:「我創立截拳道我不是要挑戰這個門派,是我的願望,我覺得我學了那麼多功夫,我應該創立適合我的一種門派的功夫。」那時候,每天打開香港報紙,全部都是要挑戰他的。但是,他沒有跟武館挑戰,他說:「我來香港就是要把我截拳道那個門派從電影上發揮出來。」如果李小龍不拍電影,到現在截拳道沒有人會認識。所以很多門派也透過電影來創造英雄,就成為英雄了,就成為一個很有品牌的門派了。就好像如果日本不拍空手道的片,誰知道空手道是什麼東西。沒有拍柔道,誰知道柔道是什麼東西。所以電影是創造很多英雄出來的。

網易娛樂:當年平民百姓中,這股「李小龍熱」會有什麼具體的表現呢?

劉家輝:1973年李小龍死了,全部香港人都跑去送他上路,你看他的影響力多厲害。我到美國或者義大利等地方,外國人一說中國功夫不會說成龍、李連杰的,就說李小龍。他的影響力真的很大很大。

延伸閱讀:1969-1973短暫的輝煌:功夫巨星李小龍橫空出世

功夫明星劉家輝。

劉家輝:李小龍之後,功夫片需要轉型

網易娛樂:你曾經說過李小龍死後功夫片一下子就陷入了低谷,能不能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況?

劉家輝:因為李小龍死了,有誰敢去拍電影呢?拍功夫片,那時候全世界都知道李小龍,有誰敢拍動作片?比不過他了。你還有什麼招數,你還有什麼動作比李小龍更好?沒有。所以那個時候整個市場就慢慢走到低潮了,你一定要創作電影上的英雄,不是要拍李小龍的功夫,因為李小龍就是雙截棍、拳腳,他沒有拿過什麼兵器。所以現在感覺我們搞一些另外創作的英雄,打一些不同門派的兵器,或者不同門派的拳術,因為李小龍一直以來,他拍了五部片,全部是現代片,不是古裝片,他沒有拍過古裝片。就算是《精武門》他也是屬於時裝的,所以那個時候李小龍去世以後,很多片商、製片要改革一下,把李小龍那種,你比不過他,不可能創作一個李小龍第二,不可能的。就創作一些少林功夫片,什麼功夫喜劇,什麼醉拳,洪金寶拍鬼嚇鬼,人嚇人那些片。

網易娛樂:你曾經說過《五郎八卦棍》是你演的最好的一部電影,當時是和傅聲一起合作,但他就在車禍中去世了。你印象中那一次的合作是怎樣的呢?

劉家輝:傅聲是一個很調皮的孩子,他很愛玩,很有天分,還有他也長的很帥,像外國人一樣的。他也是劉家良的徒弟,那個時候我在去臺灣拍戲傅聲已經當了主角了,也是大明星了。他沒有學過很多功夫,但他有這個天分,一教他他馬上就學會了。後來傅聲車禍,我們整組人是很不開心,很頹喪,也沒有精神去繼續拍下去。整個《五郎八卦棍》本來的編劇是五郎救弟,但是傅聲死了怎麼救?結果變成五郎救八妹。如果他沒有去世,我覺得《五郎八卦棍》可以再創高峰。

網易娛樂:那時候是傅聲紅還是成龍紅?

劉家輝:成龍那時候還沒出來,他還在臺灣當武行,名字叫陳元樓。成龍是1978年拍《醉拳》才紅的。

網易娛樂:那時候傅聲已經是大明星了?

劉家輝:對,我《少林三十六房》也比成龍紅很早了。成龍是那時候他的名字還沒有改成龍。

網易娛樂:傅聲在電影裡面都是以功夫小子出現,這種小子片到了80年代後期就越來越少了,你覺得跟傅聲的去世有關嗎?

劉家輝:有一部分關係,畢竟在80年代傅聲他長得比較漂亮,很靈活,又滑稽。

網易娛樂:現在的武行還是師徒制嗎?

劉家輝:現在武行沒有師徒制了。現在香港沒有年輕人願意學武了,他們夢想就是想當歌星。因為當歌星不用經過很苦的鍛鍊,只要年輕、有老闆去包裝,就可以賺錢了。

網易娛樂:當時師父收徒弟有什麼條件啊?

劉家輝:要看體格,如果太弱不敢收。還要看人品,看第一眼的感覺。

網易娛樂:現在還是要改姓嗎?

劉家輝:其實我不是改姓,因為我是一個入室弟子,從小在劉家良武館學武,他們整家人都很愛我,所以我就過繼給他,成為劉家班一個兒子。我與劉家良父母的關係不是乾爹乾媽那種。劉家良的媽媽去世那天,我也要披麻帶孝,因為劉家承認我是他們家的人。

網易娛樂:在您眼中義兄劉家良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劉家輝:他對武術很有深刻的認識,對武術很執著。不是說他的武功全世界最好,但他的武功從電影上表現出來,是有一種武德。

網易娛樂:劉家良拍了很多戲都是以功夫為主題的,情節只是功夫的輔助。那麼就是說你們的片子一直都是以武戲在帶文戲,那你怎麼看待功夫片裡面的武戲跟文戲之間的關係呢?

劉家輝:因為劉家良他的文化不高,他從小是學武,他基本從武術來表現他的文化。所以他的動作從來不會打死人,用動作來跟你說話,跟你溝通。

網易娛樂:很多人認為表演功夫就不是在演戲,所以功夫明星很難拿到影帝、影后,你怎麼看?

劉家輝:全世界奧斯卡從來沒有一個動作演員拿到影帝,為什麼?這是因為他們覺得動作演員的動作技巧已經很好,表演功夫就不是在演戲。我從沒有拿過什麼獎,我也沒有盼望我拿什麼獎,我就盼望我演得好,報答觀眾對我的支持。現在我50多歲,我一直保持我的水平,雖然我體能會降低,但是我的演技,我的動作沒有改變,還是保持水平。我覺得我人生之中,我在電影人生之中我很快樂的。我不想有一天我走不動還叫我演,那我真的很慘。

網易娛樂:美國觀眾都稱你是「光頭英雄」,你《少林三十六房》還有《少林搭棚大師》,那兩部片子在國際市場很受歡迎,但是我們會留意到在片子裡面有一些比較生活化的,把一些功夫比較生活化,比如說在洗碗刷鍋是練功的手段,或者是靠搭竹棚練出了擒拿鎖骨功。當時是怎麼想出這些設計出來的?

劉家輝:這是劉家良設計的,他就是從他小時候的生活過程來編功夫,設計一個學功夫的情節出來。《少林三十六房》是古裝片,很多外國人看了覺得很合理,所以就這樣成功了。

延伸閱讀:1974-1980:劉家良七小福興起功夫喜劇


功夫明星劉家輝。

劉家輝:袁和平很適應導演的要求

劉家輝是劉家良的義弟,也是七八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功夫明星。他主演的《少林三十六房》等片開創了和尚片的潮流,至今在歐美地區還有影迷稱他為「光頭英雄」。他的國際知名度頗高,雖然不能像李連杰、成龍一樣在好萊塢演上主角,但《殺死比爾》等片中的角色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網易娛樂:80年代開始時裝動作片就壓倒了功夫片,在電影市場上佔有一個主導地位,其實你覺得是不是因為功夫片過時了呢?

劉家輝:其實不是過時,是因為80年代已經沒有人去學功夫了,沒有接班人就不能繼續拍下去。再加上當時的編劇都年紀大了,新的編劇也不了解,所以必然要改變。不是說功夫片已經過時,吃飯吃太多都會厭倦,要改吃麵食,要改變一下。現在反而像回到以前我們那個年代,拍一些很踏實的功夫片。

網易娛樂:你覺得在功夫片裡面表演功夫和動作片裡面展現功夫有什麼樣很大的不一樣嗎?

劉家輝:不一樣的,有傳統文化的是功夫片,其他編出來的是動作片。

網易娛樂:現在很多導演都是將動作作為一個賣點,比如張藝謀的《英雄》等等,和真正宣揚功夫內涵的功夫片很不一樣,你怎麼看這種現象?

劉家輝:我可以說我對張藝謀的導演我很欣賞他,但是張藝謀他一點功夫都不會。但是《英雄》是一個好戲,你看《英雄》,動作不是主要的題材,張藝謀拍《滿城盡帶黃金甲》動作不是題材,不是它的賣點。所以他只是用動作來幫助他那部戲。這裡面不管是誰指導,就是李連杰跟甄子丹打那場戲花邊的漂亮,是美感,不是什麼功夫。所以你們要分清楚,有一些武術指導他是對畫面的構成很漂亮,可能他一點都不會以功夫為主,用動作為主,用畫面的漂亮。你看《英雄》張曼玉耍劍是功夫片嗎?是畫面的漂亮。真正的功夫片就是像李連杰那種,是真功夫為主。很多影片的構成上,你耍劍或者耍刀,或者打拳是畫面的漂亮。李連杰沒有那種的,觀眾不了解你用什麼角度去看那個動作片,或者功夫片。《葉問》那個畫面漂亮嗎?主要是表現動作。《葉問》擂臺那場戲,跟日本人打那場戲,加了很多素材,那個不是功夫片,是藝術片。

網易娛樂:你跟袁和平也合作過。現在袁和平被稱為「天下第一武指」,你怎麼看?

劉家輝:這應該問給他這個稱號的人才對。在我眼中,這個地球上沒有天下第一的。

網易娛樂:你對他的武指怎麼看呢?

劉家輝:袁和平能夠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他很適應導演的要求,他不執著。如果一個武術指導他很執著,導演要你怎麼樣你偏不要,你怎麼會成功呢?有一些武術指導很執著,有誰敢找你呢?但是作為一個有名的武術指導,你要經過導演或者周邊的人去看,去討論用什麼動作,大家再去研究,這才是一個好的武術指導。

網易娛樂:由於現在特效技術越來越厲害,很多不會功夫的演員也都可以在銀幕上一展身手了。打鬥雖然越來越精彩,但懂真功夫的明星卻越來越少,你覺得這對功夫片未來的發展會有影響嗎?

劉家輝:那個是肯定的。功夫是我們中國的國粹,也是我們中國傳統的文化。有電腦是很好,電腦可以幫助一些畫面比較好看,或者幫助一些你真的不能做到的一種動作,或者幫助你實現你不能做到的特效。但是也要看那個片是什麼片。如果是很虛幻的片,你肯定要用電腦來取代。但是如果你拍一些很踏實的東西,你搞電腦幹嗎?你看泰國拳霸託尼賈,他有用電腦嗎?他只是一個人。好看嗎?全世界鼓掌。他做的動作全是沒有替身,全是沒有電腦,他個人很艱苦去鍛鍊完成那些動作。那觀眾去看電影看什麼?看真實的東西。我看虛的東西,我可以去看動畫片。

網易娛樂:你覺得特技能否取代真功夫?

劉家輝:特技肯定不能取代,如果特技能取代功夫,那就不再需要演員了。

延伸閱讀:1991到1999:李連杰再掀《黃飛鴻》熱潮

相關焦點

  • 一樣演黃飛鴻,關德興、白玉堂、谷峰、史仲田、劉家輝有何不同?
    (佛山無影腳)在影視劇中飾演黃飛鴻的演員有很多,其中佼佼者:關德興、白玉堂、谷峰、史仲田、劉家輝、成龍、李連杰、譚詠麟、錢嘉樂.王群、趙文卓、曾思敏、季天笙、彭于晏,鄭愷等一個黃飛鴻,一個個長相不同、個性不同
  • 去世的10位功夫演員,關德興,林正英,最後一位所有人的偶像
    關德興:實際上,最能扮演黃飛鴻的是關德興老先生。黃飛鴻的電影數量仍然是金氏世界紀錄,這是後來者無法比擬的。在現實生活中,關老先生,像黃飛鴻一樣,有著家庭和鄉村的情懷,參加了許多抗日活動。2.江湖人稱叛徒建劍,是香港電影界反派的發起人,關德興和
  • 黃飛鴻6大銀幕形象,關德興飾演「黃飛鴻」上榜,第一非他莫屬!
    NO.6「黃飛鴻」的故事首次被搬上電影銀幕是在1949年,而關德興老爺子飾演的「黃飛鴻」形象,也曾是風靡一時的經典。作為一代粵劇名伶,關德興在戲臺上的關公形象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1949年拍攝《黃飛鴻傳》時,許多電影人都認為關德興老爺子的氣質與黃飛鴻比較相似,都推薦他出演。
  • 【粵劇小百科】(304)關德興、華嘉
    關德興喜看粵劇,尤其神往《武松打虎》《嶽母刺字》中的英雄形象。13歲到新加坡牛車水入戲行,師從小武新北,一年後入祝華年班演戲。有一次,當紅武生靚就因事不能演出,班主要關德興救場,他的演出幾可亂真,大受觀眾歡迎,從此他取「新靚就」為藝名。關德興(圖片來源網絡)              關德興一生愛國愛鄉,熱心社會公益事業。
  • 《粵劇奇伶關德興》――德藝相馨 忠勇報國(之二)
    關德興曾對友人說:他是見過兩次世界大戰的藝人,國難家仇之痛深刻,尤其是抗戰的艱難歲月刻骨銘心。關德興曾經說過:「我少年貧窮而無書可讀,但聖賢之理與傳統之德乃我處事立人之道"。其中,愛國忠勇之中華傳統精神,在關德興身上可謂熠熠生輝。    抗戰之初,關德興在香港積極倡導籌款義演,並捐出自己的「士刁必架」名車,以聲援海外僑胞發起的「獻(戰)機運動」。
  • 「愛國藝人」關德興:演繹77次黃飛鴻,91歲壽終正寢
    關注我,不用交「過夜會」的喲!提到影壇上的功夫巨星,當屬李小龍、成龍、洪金寶、甄子丹、狄龍、周比利、李連杰、吳京等,在他們所出演的眾多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非常精彩的武打畫面。關德興。更何況關德興還是個孩子,來到戲園後,為了報答老闆的知遇之恩,他幹活更加賣力了,加之他非常機靈,是以更加得到了老闆夫婦的賞識。因為這對夫婦沒有子嗣,是以將關德興視如己出,雖然平時嚴苛一些,但也是希望他將來能有一番作為。當得知關德興有想學戲的想法時,戲園老闆便找到一位藝名為「新北」的小生,帶著關德興上門央求收他為徒。至此,關德興正式開始學戲。
  • 演過黃飛鴻的明星:關德興的太深入人心,只有他堪為經典
    關德興,可以說是最早演黃飛鴻的,不過現在提到關德興,相信很多人都不認識。對於現在的年輕人,關德興那個年代太久遠了。不過在星爺的電影九品芝麻官中,關德興就是飾演星爺老爹的那位老人。關德興其實在1949年的時候就開始演黃飛鴻,在他的演繹生涯中,一共演了將近80部黃飛鴻的電影,可以說別人是無法超越的。在當時沒有第二個人敢演黃飛鴻,就是因為關德興的黃飛鴻太深入人心。成龍也演過黃飛鴻,看過成龍醉拳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在醉拳中成龍飾演的角色就是黃飛鴻,在這部電影中,成龍大哥飾演中的黃飛鴻給人帶來的感覺,很多都是搞笑的成分。
  • 「黃飛鴻」系列上百部,關德興獨攬八十多,本人並沒有那麼傳奇
    他就是關德興。關德興和「黃飛鴻」之間的淵源,要從1946年說起,那個時期的關德興開始著手創作粵劇《黃飛鴻》傳,他創新式地把南派武打和舞獅表演融合在一起,既有武打帶來的感官刺激,也兼顧到民眾喜聞樂見的觀賞性。
  • 關德興:在77部電影中,飾演黃飛鴻,李連杰只是後來者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提起黃飛鴻,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李連杰和徐克,但是在此之前,很多香港人都只認關德興。 關於劉家良、關德興兩人和黃飛鴻的淵源,皮哥之前也有介紹過。
  • 早期的黃飛鴻扮演者,藝術家關德興老師,對黃飛鴻的理解確實很深
    早期的黃飛鴻扮演者,藝術家關德興老師,對黃飛鴻的理解確實很深黃飛鴻在民國時期作為傳奇武術大師,再加上他那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操,更是得到不少人對她的愛戴。說起這位老戲骨我想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的人物,所以很少有人能夠接觸的這樣一位早期的藝術家;另一方面的原因也就是他的作品年代也相對久遠,而由於當時的保存技術並不是很好,所以他的影視作品並沒有多少被保存下來。也就是基於以上兩個原因才使得著名的武術藝術家並沒有被太多的人所熟知,但是就目前網上對他的評價而言,確實都是非常的正面的。
  • 劉家輝:從用命換錢到無錢換命,一個武打巨星的心酸晚年
    劉家輝原名冼錦熙,但關於他的出身,網上有兩種說法。一是說他出身好,家中從事酸枝花架廠出入口生意,劉家輝從小住豪宅,還有傭人供差遣,家中兄弟姐妹8人,作為老么,他備受寵愛,「聽姐姐說我小時候確是很頑皮,要工人由街頭走到街尾大叫『大官吃飯啦!』來餵我呢!」
  • 劉家輝:黃飛鴻曾徒孫,昔日邵氏功夫巨星,晚年癱瘓遭親人背叛
    劉湛除了在香港開設武館外,也混跡演藝圈,由於是林世榮的弟子,經常在關德興老爺子主演的黃飛鴻系列電影中飾演師父中學畢業後,劉家輝先後從事辦公室助理和會計員的工作,在此期間仍然在養父的武館中擔任助教,執導師弟師妹功夫。如果沒有劉家良的邀請,或許劉家輝會這麼一直平淡下去。
  • 德興市委書記郭峰會見德興銅礦吳啟明、李建國一行
    記者 胡坤明 王霽報導:3月20日上午,德興市委書記郭峰在德興大廈會見了德興銅礦礦長吳啟明、黨委書記李建國一行,雙方就項目合作、「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等工作進行交流。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武軍參加活動。
  • 你知道我對你不僅僅是喜歡——德興房車營地拖掛
    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裡住著某個人能夠與所愛的人在一起連光陰都是美的有人說光陰再美也需要一方天地讓你我在山水中靜靜珍惜人越往上走,與朋友把酒言歡德興房車拓展款及吧檯款,無論是工作還是遊戲,喝酒看球,無論是三兩好友,還是集體PARTY,完全沒有問題。拓展款朋友一生一起走,有的時候走著走著就散了,因為不在一起工作,不在一個地方生活,各種因素讓你們漸行漸遠,這一刻的歡聚就足夠打破距離打破隔膜,只因為你是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