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崇文尚武,湧現的英雄人物也不計其數。得益於電影的興起和繁榮,眾多電影人便把他們的故事搬上了熒幕,比如葉問、陳真、霍元甲等人的英雄事跡都有人拍過。但拍得最多的,還要數黃飛鴻。
這位在清末明初名噪一時的武術家,以他為原型拍攝的影視作品從1949年就出現了,幾十年來,「黃飛鴻」系列作品已經有一百多部,這其中,有位1905年生人的演員,在他的演藝生涯中拍攝了80多部有關黃飛鴻的影視作品。他就是關德興。
關德興和「黃飛鴻」之間的淵源,要從1946年說起,那個時期的關德興開始著手創作粵劇《黃飛鴻》傳,他創新式地把南派武打和舞獅表演融合在一起,既有武打帶來的感官刺激,也兼顧到民眾喜聞樂見的觀賞性。
製作完成後,《黃飛鴻傳》在馬來西亞、柬埔寨和美國等多個國家地區受到了當地華人華僑的歡迎和喜愛。
而後,關德興又萌生了拍《黃飛鴻》電影的想法,因為那個時期國內的電影市場還處於藍海時期,而世界又急需重新認識這個新興的國家,「黃飛鴻」系列一經上映便廣受國內外的如潮好評。
時光荏苒,關德興的時代現在的年輕人恐怕聽都沒有聽說過,但在老一輩人的心目中,他飾演的黃飛鴻也是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一個印記,即便是當時的動作戲在今天看來顯得套路十足和花架子。
現在人們比較了解的黃飛鴻形象,大多都是李連杰版本的,其實李連杰也拍了五部「黃飛鴻」系列電影,分別是《壯志凌雲》、《男兒當自強》、《獅王爭霸》、《鐵雞鬥蜈蚣》和《西域雄獅》,時間跨度從1991年到1997年。
在國人的心目中,《黃飛鴻之壯志凌雲》堪稱系列中的經典,但外國人卻不這麼認為,他們最認可成龍拍攝的《醉拳2》,2005年,美國的《時代周刊》還將《醉拳2》評選為「全球史上最佳電影」之一。
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在關德興、李連杰、成龍塑造的「英雄黃飛鴻」形象背後,歷史上的黃飛鴻一生並沒有這麼傳奇。
黃飛鴻的父親是「廣東十虎」之一的黃麒英,黃飛鴻三歲便跟著父親習武學醫,很早就出門打拼,闖蕩江湖。十六歲的時候便開始自立門戶,以武師身份開設武館,招徒教拳。
別看在電影中黃飛鴻腳踢洋人,拳打外國惡霸的,實際上他本人一生沒有和外國人交過手,這一點倒是和葉問有些相似,但不可否認他們對中華武術傳承和發揚上做出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李連杰的《黃飛鴻之壯志凌雲》大火之後,短短一年時間,就有八部講述黃飛鴻故事的電影上映,票房成績上從幾十萬到幾千萬的都有,雖然有好有壞,但這都是一代代電影人為了讓更多人看到中華武術的魅力而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