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會講解聲波和相位抵消的基礎,以及這些問題對錄音和混音過程造成的影響。我不是要讓你對聲波的物理特性有全面的掌握,而是爭取讓初入門的錄音者避免由於話筒放置、反轉極性和其他因素造成的問題。
聲源產生聲波,通過空氣振動向四面八方傳播。
最基本的,相位指的是聲波 – 簡單來講,就是空氣的振動。當我們聽到聲音時,氣壓會改變我們聽到的內容。就像石頭落入水中濺起的波紋,而聲音是由空氣運動製造的。跟在水中一樣,這些運動導致了波紋效果 – 波由波峰和波谷組成。這些波讓我們的耳膜振動,我們的大腦會將這些信息轉換為聲音。
當我們錄製聲音時,話筒的振膜基本上是在複製我們耳膜的行為,與這些波一起振動。這些波峰讓話筒的振膜向一個方向運動,而它們的波谷則會向相反的方向運動。
當使用多個通道對單一聲源進行錄音時(比如,吉他的立體聲拾音、鼓組的多話筒拾音或使用話筒/DI對貝斯進行拾音),就會發生相位抵消的問題。使用「單聲道疊錄」可以避免這些問題,但無法給你帶來良好動態的立體聲聲場。實際上,在將立體聲轉換為單聲道的過程中,通常就能暴露這個問題。
下面的第一張圖展示了同相信號的兩個通道。當兩個通道處於同相時,我們的耳朵會同時聽到同等的振幅。
例1:左右通道同相。
但如果立體聲信號的一邊進行了反轉,如圖2中顯示的那樣,信號便會彼此抵消。實際上,如果我們使用純淨的正弦波,將兩個不同相的信號結合,結果會發生靜音 – 因為聲音彼此之間產生了抵消。
例2:左右通道不同相。
當然,在真實世界中,我們通常聽不到純淨的正弦波。因為我們聽到的大多數音樂以及我們錄製的大多數樂器是由多種波形及其諧波構成的,所以相位抵消的結果也會相當複雜。
對於普通的聽眾,將音箱的接線弄錯,意外反轉了一個通道的極性就會產生相位抵消。不要驚訝,很多家庭立體聲系統 – 甚至是項目工作室 – 監聽音箱的接線都是不同相的。在一些環境中,如果不仔細去聽,是發現不了問題的。通常,我們稱之為叫做「不同相接線」,技術上講就是極性問題。也就是說,極性反轉聽到的效果跟相位抵消是同樣的。
檢查音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混音轉換為單聲道(之後會詳細講解)。許多立體聲系統和大多數混音控制器允許你通過簡單的一鍵式操作實現。不過,在立體聲中,也能找到一些相位問題的跡象。
相位問題聽起來是什麼樣的?因為相位抵消在低頻部分是最明顯的,所以不同相的監聽結果就是聲音單薄,沒有或僅有少量的低頻聲音。另外一個可能的結果是底鼓或貝斯吉他缺少準確的定位。比如,底鼓可能會在混音中移動,而不是來自於同一個點。
另外一個立體聲不同相的現象是擺在中心的信號消失,而擺在極端位置的聲音得以保留。通常會是主人聲或樂器獨奏——主要的部分消失了,只留下混響。實際上,這就是許多老式卡拉OK歌曲「去人聲」的工作原理 – 它們將立體聲混音一邊的相位進行了反轉。主要是因為,大多數商業製作的音樂,主人聲是是死死地放在中心的。
相位問題在錄音中又分不同的等級,可能會變得很複雜。在大多數錄音工程中,我們要處理多種樂器和多支話筒。因為不同頻率的波會在不同時間達到不同的話筒,所以有極大可能,一支話筒的振膜接收到了正相位,而另一支接收到了反相位,這些不同波形之間的相位關係很難預測。實際上,用上的話筒越多,相位問題就越難避免。
讓我們來研究一個簡單的情形,如原聲吉他的立體聲錄製。
通常情況下,兩支話筒的配置是,一支指向琴箱孔拾取較低的頻率,而另一支話筒指向指板來拾取瞬態細節。當然,吉他的頻率範圍包括了幾個八度,這意味著其中包括了各種波長的聲音。因為話筒距離聲源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那些不同的波形會在不同的時間點到達話筒。不可避免地,有一些諧波會聽起來很微弱。你最好將話筒做一些輕微的移動 – 不到一英寸的移動也會帶來很大的改變 – 直到你耳朵聽到不錯的聲音為止。另外一個解決方案是使用「M/S」拾音技術,在這裡就不做詳細講解了。
UAD Little Labs IBP插件:調整相位的便捷工具。
錄音中使用的話筒越多,相位問題發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在現代錄音中,通常指的是架子鼓。想像一下,即便只是一支軍鼓,就會從上下兩面進行拾音。因為鼓頭的頂部和底部通常會向相反的方向移動(當頂部的鼓頭被擊中時,會向內移動,造成底部鼓頭向外移動),這兩支話筒不可避免地會接收到不同相的信號。現在,踩鑔話筒、一對吊頂話筒以及至少一支底鼓話筒和一支通鼓話筒,更不要說氛圍話筒了,準備面對大量的相位問題吧!這就是許多話筒以及話筒放大器和控制臺,都提供了相位反轉開關的原因。所以,許多「資深的」錄音工程師會很懷念那些只用兩三支話筒錄音的日子!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為錄音引入相位問題的可能。通過直接輸入(DI)錄製的貝斯音軌會太過乾淨,而大部分時候,與放在放大器琴箱的聲音混合後,會引入不同相信號導致問題。某些延遲設置,包括混響的預延遲,為原始信號製造了延遲,會導致不同相,搞砸事情。有時候,某些外部設備,甚至是話筒線,也可能導致不同相的發生。
那麼,怎麼修正相位問題呢?大多數時候,都只能「看情況」。假設你在錄音過程中發現了相位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移動話筒,或反轉話筒或輸入通道上的相位。
當你試圖捕捉氛圍感時,也有一個很好的小技巧:話筒擺放的3:1規則。簡單來說,當使用兩支話筒錄製聲源時,試著將第二支話筒與第一支話筒之間的距離保持為第一支話筒距離聲源位置的三倍。如果第一支話筒距離聲源一尺,那麼第二支話筒應該放在距離第一支話筒三尺的位置。使用簡單的3:1規則能減少由於話筒間時間延遲造成的相位問題。
當然,如果到了混音階段才發現問題,你可以將音軌放入DAW中,放大波形,對一個軌道做輕微地移動。你會被這幾毫秒移動帶來的變化所震驚。市面上有一些不錯的相位排列插件,可以幫助到你 – 甚至可以作為不錯的創造工具使用 – 其中之一就是Little Labs IBP相位排列工具,已登錄UAD Powered Plug-Ins平臺。
我們只探討了比較表面的東西,其實相位問題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個因素。
最重要的就是你能識別出問題。絕大多數相位問題是不會在立體聲中表現出來的,只有將它們混合到單個匯總通道時才會體現。所以,在你混音時,有規律地進行單聲道檢查是相當重要的。在編曲和混音不太稠密或沒有太多東西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檢查基本的音軌,特別是鼓和貝斯。當你加入新的樂器,或改變軌道EQ,或增加混響時,都記得進行檢查。
跟很多事情一樣,越早抓出相位問題,就越容易修正它。祝你混音愉快!
出自:Universal Audio
作者:Daniel Keller
編譯:Logic L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