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位網友太幸運:免費給珠頸斑鳩當「月嫂」,會是怎樣一種體驗?
家裡窗臺成了鳥媽媽的「月子會所」,給它當一個多月的免費「月嫂」,會是怎樣一種體驗?
去年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家住嘉定的網友「月小季」就收穫了一段獨特的「養鳥」經歷。時值上海第37屆「愛鳥周」之際,月小季將這段珍藏的回憶娓娓道來。
初遇:這對夫婦早就有「計劃」!
時鐘撥回去年5月15日,準備出門上班的月小季聽到外婆激動地喊:「窗外有隻蛋!」
跑過去一看,朝南窗臺的一個角落,一盆多肉植物裡赫然出現一枚雪白的鳥蛋,靜靜地躺在枯枝編成的鳥窩裡。
窗臺驚現一枚鳥蛋!
「莫不是它們倆的寶寶?」看到鳥蛋,月小季想起一個多月前的4月2日,那天上午,陽光明媚,兩隻珠頸斑鳩踩在窗臺上,眺望著遠方的橫瀝河,其中一隻珠頸斑鳩不時側過頭,和另一隻珠頸斑鳩「咕咕」「咕咕」地說著什麼。此後一段時間,這兩隻珠頸斑鳩開始頻繁光顧月小季家的窗臺。
「不知道它們是來吃多肉的,還是來生娃的。」月小季把疑問曬到朋友圈,對於這兩隻珠頸斑鳩的目的,大家也是一頭霧水。
「後來一想,才發現原來在這裡生蛋,它們其實早有計劃!」月小季笑著說,她上網查了下資料,看到珠頸斑鳩在築巢上比較「講究」——通常由雄鳥尋找合適的地方,再帶雌鳥一個個去看,直到雌鳥挑中一個地方,便一起開始築巢。如此說來,4月2日那天,是雄鳥帶著雌鳥來「看房」了!那「咕咕」的叫聲,原來是雄鳥在問「新娘子」是否滿意這套「河景房」,雌鳥便羞澀地點了點頭。
雄鳥:「夫人,這間河景房如何?」,雌鳥:「我很滿意。」
上海野生動物保護專家表示,珠頸斑鳩是鳥類中比較不擅長築巢的,其巢往往呈平盤狀,甚為簡陋,主要由一些細枝堆疊而成,結構甚為鬆散,它們主要在小樹枝杈上或在矮樹叢和灌木叢間築巢,也有在山邊巖石縫隙中築巢的,但選擇在居民窗臺的盆景上築巢,確實十分少見。「可能是這些多肉放在窗臺上三四年沒動過,沒什麼人類的氣味,顯得比較自然。」月小季說。
陪伴:見證「小毛球」們的成長
第一枚鳥蛋只是開始,此後,因為珠頸斑鳩一家的加入,月小季的家庭時常充滿驚喜和溫馨。
5月24日,眼尖的外婆發現了第二枚鳥蛋。因為生了第一枚蛋後,鳥媽媽和鳥爸爸輪流照看,一直坐在窩裡孵蛋,所以很難看到窩裡的具體情況。這天,外婆拉開窗簾,鳥媽媽稍微抬了下屁股,才看到它身下已經藏了兩枚蛋。
將來會有兩隻鳥寶寶
「鳥爸媽對孩子的關愛,令人觸動。」月小季說,有幾次大雨滂沱,鳥爸媽被淋成了「落湯鴿」,瑟瑟發抖,卻仍護著鳥蛋,不讓它們受到一點風寒。平日裡,即使天氣晴好,留下照看孩子的鳥爸爸或鳥媽媽也一直堅守崗位,幾乎紋絲不動。這份責任和耐心,值得很多人學習。
5月31日下午,月小季回到家,再遇驚喜——鳥媽媽和鳥爸爸難得都不在,窩裡竟然有兩隻「小毛球」在蠕動!烏黑的身體上長著稀稀拉拉的淡黃色毛髮,眼睛還沒有張開,卻仍好奇地探頭探腦,十分可愛。
可愛的幼鳥
兩隻小鳥誕生後,月小季發現一個規律:隨著小鳥的逐漸長大,鳥媽媽和鳥爸爸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少,尤其是白天,要用更多的時間去捕食和採集食物,才能滿足兩個嗷嗷待哺的「小毛球」;到了晚上,則儘量歸巢,挨著孩子打會兒瞌睡,可能是怕它們凍著。
等到兩個孩子的個頭和自己差不多,巢裡的空間所剩無幾後,鳥爸爸和鳥媽媽就挪到最靠近鳥巢的一盆多肉上,腳抓著花盆的邊緣,將身體傾斜入鳥巢,張開羽毛,儘可能蓋住孩子們。此情此景,令人感動。
糾結:不稱職「月嫂」的小心思
對任何居住在城市的家庭而言,能夠如此近距離地觀察鳥類一家的生活,都是十分寶貴的經歷。月小季不斷在朋友圈裡上傳珠頸斑鳩一家的照片、視頻,成了朋友圈裡的「網紅」,掀起了朋友們「泛濫」的愛心,每天都有人來問珠頸斑鳩一家的新情況。
這也吸引了上海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的注意,6月5日,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專門派技術人員,在月小季家的窗臺上安裝了一個監控攝像頭,為不驚擾珠頸斑鳩一家,特意偽裝成一個藍色的「花盆」,拍攝下了許多生動的細節,後來還被製成了愛鳥宣傳片,廣受好評。
下雨了,但我不能動,不能淋著孩子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一轉眼,一個月就過去了,到了小斑鳩們離巢的時候。藉助監控攝像頭,月小季看到了它們振翅起飛的瞬間,早孵化幾天的「老大」在6月16日中午起飛,「老二」不甘示弱,次日凌晨4時也邁開了獨立生活的第一步。
「望著空落落的鳥巢,我們一家都有些悵然若失。」月小季坦言,自己心情差了好幾天,就好像與親朋好友告別一般。
回憶起這段「月嫂」經歷,月小季有點不好意思:「其實為了不打擾它們,我們幾乎沒有做什麼,很不稱職。」
但這是值得提倡的觀鳥方式,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專家指出,如果在珠頸斑鳩築巢後,人們頻繁地去打擾它們,比如反覆開關窗產生響聲,或用手去觸碰鳥窩、鳥蛋,很可能會讓它們因為氣味不對等原因棄窩。有些人還「好心辦壞事」,在幼鳥長大,鳥巢空間不足時,為它們換了一個更大的人工新窩,導致大鳥離巢,幼鳥無人照料而死。
「我們就是怕發生這種情況,所以連窗戶都不敢開,有幾盆多肉就因為缺乏照料,為鳥『犧牲』了。」月小季說,後來時間長了,鳥爸爸、鳥媽媽不怕生了,才敢輕輕開窗,用手機拍點照片和視頻;頂多放一撮小米,可惜它們仍有野性,還是選擇吃自己找來的食物。
月小季家的貓咪「披薩」也對珠頸斑鳩一家感興趣,這讓月小季更不敢開窗了
要說月小季為珠頸斑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大概是在它們離開後,徹底清洗了窗臺,「鳥糞積了厚厚一層呢!但如果還有鳥兒肯來築巢,我們家仍會敞開大門!」
來認識下珠頸斑鳩
珠頸斑鳩
珠頸斑鳩廣泛分布於我國華東、華中、華南、華西南等地區,以及國外的印度、斯裡蘭卡、孟加拉國、緬甸、中南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等地,是中國東部和南部最為常見的野生鴿形目鳥類。
對於珠頸斑鳩,許多上海人並不陌生,它俗稱「野鴿子」,和麻雀(俗稱「家雀」)、烏鶇(俗稱「百舌鳥」)、白頭鵯(俗稱「白頭翁」)一起被戲稱為上海鳥類的「四大金剛」,也就是本地四種常見的「留鳥」。
珠頸斑鳩體長30釐米左右,和鴿子大小相似,其最引人注意的特點,是它布滿「珍珠」的頸部——頸部兩側為黑色,密布白色點斑,如同散落著許多顆「珍珠」。不過,這個「珍珠」斑點只有成年珠頸斑鳩才有,幼鳥沒有,且幼鳥顏色也沒有成鳥鮮豔。
珠頸斑鳩是溫馴的鳥類,一般不會群居,而是單獨或成對出現,棲息場地較為固定,主要棲息於有稀疏樹木生長的平原、草地、低山丘陵和農田地帶。早晨天剛亮即外出覓食,主食是顆粒狀植物種子,有時也吃蠅蛆、蝸牛、昆蟲等軟體動物,食飽後喜棲在高壓電線或離地面較高的橫樹幹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