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推手的「真」與「假」

2021-02-28 潛真堂

(本文為馬長勳先生口述,王子鵬整理)

武術表演不是實戰,本來談不上真假二字,但是一說到太極推手表演,真假二字就不僅成了一個問題,而且是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

「三節棍進槍」、「空手奪刀」這類武術表演,兩個人對打,當然不是真的,但是大家都覺得精彩、激烈,越逼真越好,從來也不會有人要求兩個人拼個你死我活。但是,偏偏到了太極推手,這種表演就幾乎成了一個讓人不能容忍的方式。

旁觀者不清

我在公園和學生們推手,經常有人問:「老先生,您這是真的假的啊?」「假的假的,我們自己玩兒。」除了這麼回答,對於一個沒有接觸過太極推手的外行,你還能說什麼呢?

其實,對太極推手的這種懷疑,幾乎從太極推手成為一種表演形式的開始,就已經隨之而存在了。不光是別人,當年我第一次看到,我也懷疑,這是真的嗎?一點勁不用,人就能出去兩三丈?直到我跟劉晚蒼老師學了推手,在師爺王子英家見識了推手,才明白原來推手「真是真的」!推手這個東西,只有自己真正體會到了,才能明白,旁觀者不清。

我印象中最後一次表演,是在豐臺,慶祝香港回歸,我的兩個學生去表演,我在觀眾席上坐著。旁邊的觀眾說什麼呢?「你看這倆人裝的還挺像……」

因為無知而懷疑,這不奇怪。但是,如果是有意識有目的地否定這個項目,後果就會很嚴重,特別是這種觀點出自某些專家口中,就直接影響了領導決策。1979年,南寧全國武術觀摩會,我和吉良辰表演的推手,那大概是最後一次,後來就再也沒有這個規模的推手表演了。因為領導發話了,說這是老師騙學生,老師和學生聯合起來騙觀眾,所以就停了。

1981年在瀋陽開會討論推手比賽規則,我參加了。1982年以後,競技性的推手比賽就開始試驗,並完全替代了推手表演。推手和散打幾乎是同時起步,但是說實在話,散打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成功,推手卻越來越沒落。第一失去了觀眾,第二失去了太極拳的內涵。既沒了面子,也沒了裡子。

推手表演在上世紀60年代初曾經風靡一時。那時候,北京每到天暖和一點,就是東單、西單、北海都有露天體育場,每年都舉行很多次的武術專場表演。夏天的時候——冬天條件不好——在露天的體育場,一個太極專場,觀眾水洩不通。楊禹廷這些老先生也去看,搬一個小板凳,擠在人群裡,這都是我見到的。那時候大家都愛好這個,門票一毛錢。

那些老武術家都六七十歲的人了,吳斌樓表演刀裡加鞭,身子就跟不挨地似的,張文平表演鐵門坎、吊毛跟頭隨手就來。

趕上內家拳專場,有太極八卦形意等等,也有太極專場。那時候請出來的年歲最大的有90多歲的李堯臣,其它老前輩還有陳子江、駱興武(形意)、崔毅士、王子英、楊禹廷、徐致一、吳圖南等等。年輕一點的有尚雲庸、王達三、李秉慈、劉高明、宋志平、孫鳳秋。那時候北京練太極的主要是楊式和吳式。表演開始的時候,一般是李秉慈和劉高明表演拳架、太極劍、太極刀等。再往下是孫鳳秋、宋志平這些中年人,走走大捋、練練推手。後半場都是老先生們,也是先盤拳,最後壓軸的時候是推手,最受歡迎。我記得剛開始請出來的是楊禹廷、崔毅士、徐致一、吳圖南,後來王子英、郝佳俊等老前輩都出來表演。人多的時候,站的地方都沒有。

但是,推手改成競技以後,觀眾越來越少,甚至運動員都比觀眾多。完全失去了群眾基礎。

其次,推手比賽完全失去了太極拳的內涵。現在的推手比賽,不僅完全無法體現太極拳以靜制動、力從人借、捨己從人、四兩撥千斤的內涵,甚至失去了基本的技術含量。有人說現在的推手像摔跤,其實連摔跤也不如,因為摔跤裡頭還有技巧,現在推手比賽只能說是「頂牛」。有人還發明了相應的訓練方法,比如在沙地裡推裝滿石頭的獨輪車。這麼多年下來,內涵沒有了,觀眾也喪失了。

作為一種試驗,我們不應該對推手比賽過分苛求,但是,這種推手比賽的方式已經走入了死胡同。

給推手表演一條生路

前一陣子,我在《世界太極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作者及其弟子在推手比賽中取得的各項成績。文章沒有沾沾自喜,而是對推手比賽中「頂牛」的現象進行了反思。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現在,國家有關部門也在對推手比賽試行這麼多年來的情況進行總結和反思,希望這是一個機會,能讓太極推手回歸到它的本質上去。

太極推手從本質上說,它是太極拳獨特的操練方式,它是一種訓練方式。練太極拳不打木人樁,不打沙袋,最多沒人的時候抖抖大杆子。它需要用人來操練,具體表現出來就是太極推手。它本身並不是實戰,但是通過它這種練習逐漸培養雙方的靈敏度、松靜力。這種東西逐漸固化成為人體的本能反應,然後在實戰中才能不經過大腦思維,直接反應出來。這種功夫姑且稱為「太極勁」,要練出這種太極勁,就必須按照王宗嶽《太極拳論》的要求才能練出來,它不是肌肉的力量,更不是力上加功。

過去在王茂齋先生家裡,那還是解放前,老先生為了訓練大家推手,家裡鋪的都是進口的瓷磚,每天用煤油擦的鋥亮,非常滑,一般人如果不注意站都站不穩,推手你想較勁都使不出來,當年我去王家學拳的時候,就在這上面練推手。在王家,只要王子英先生看到有人偷偷使勁,立馬就告訴你,你不用來了,你也不用練太極拳了。這種「使力氣的活」就不是太極拳,也不需要練。但是,和王家兩代人中學習的收益者非常多,如吳式太極拳三代劉光鬥、楊禹廷、張繼之、李文杰、曹幼甫等受教於王茂齋前輩。吳式太極拳四代:劉晚蒼、李經悟、溫明三、孫鳳秋等,吳式太極拳五代:馬長勳、戴玉三、趙德奉、李樹峻等這兩代人得到過王子英先生的直接傳藝。

劉晚蒼老師教我的時候,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別使勁。劉老師功夫多好,一抖手人就出去兩三丈。師爺王子英手更好,你連這「手一抖」也看不出來,王家講的就是「太極推手不用手」。這些高手有一個是抖機靈使力氣練出來的嗎?

現在很多人都強調實戰和技擊,越強調越沒有。不管是贏了還是輸了,有用「太極拳」贏的嗎?你是四兩撥千斤嗎?你是把他松出去的還是空出去的?我看都是用力氣推出去搡出去的。這不是太極拳,和太極拳沒有關係。

所以,從國家推廣的角度上講,要在真正挖掘太極拳的內涵上下功夫。既然大家願意推手,喜愛這項運動,就應該認真學習拳理,按理練習才能不走偏。現在天壇、地壇、元大都公園等地每周都有愛好者聚在一起研究、演練推手。但細看推手角力者不在少數。我們以為之所以推手角力,還是拳理不明,必須加強拳理的學習。再有,給太極推手表演一條生路呢?表演一是可以展示太極推手的技藝,而且表演也可以是競技啊。你管他真的也好假的也罷,誰表演的像「太極拳」,誰表演的符合《太極拳論》,誰能更多體現出太極「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動」的內涵,誰就優勝。不管真的假的,至少是一個介紹,真正的太極推手是這樣的,至少在形式和外觀上應該是這樣的。

「假作真時真亦假」,道家講「借假修真」,時間長了,也就變成真的了。相反,如果是從一開始從根本上就錯了,你花費的力氣越大,只能距離太極拳更遠。所謂南轅北轍,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從這個意義上講,給太極推手「表演」一條生路,也是給太極拳一條生路,給後人認識真正的太極拳留下一條正確的道路。

長按二維碼可關注我們

修己安仁,太極養生


相關焦點

  • (極其珍稀的太極資料)中國太極老人林墨根大師示範太極拳推手發勁 再現太極真功夫
    本視頻由中國太極老人林墨根大師與弟子完整演示楊式太極拳各種太極勁路發放,完美再現了太極真功夫。由於拍攝年代已經較久,視頻顯得尤其珍貴。
  • 功夫全是假的?太極大師:全假倒未必
    央視網華人頻道以「繼承經梧智 弘揚太極魂」為題對閆芳大師進行專訪。後來,又陸續傳出多段閆芳大師神奇的推手視頻。閆芳大師功夫真有這麼神奇嗎?央視記者現場體驗隔山打牛,結果閆芳大師怎麼也打不倒記者,隔空打人也同樣失靈。最後閆芳大師給出理由,竟然是記者沒有練過太極拳。隔山打牛,隔空打人是真的嗎?
  • 公園男女太極推手變推胸!沾衣十八跌成沾衣十八摸,誰在玩壞太極
    《公園男女太極推手變推胸!沾衣十八跌成沾衣十八摸,誰在玩壞太極?》近日的太極風波,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比如,不僅有自稱武當弟子、八卦弟子的人,找上門踢館搏擊,但兩人卻捱不上10秒,都被KO在地。其中雖有一人,走時還拋下一句「我還會回來的」,但這有著「且聽下回分解」的喜感中,更多的,卻是無盡嘲諷之意味。
  • 搞笑看了太極「大師」推手,笑得不行了
    最近一名「雷公太極」高手高手高高手,和一名搏擊選手公開對打,結果被人家「亂拳打死老師傅」,20秒KO,還騎在身上按著打
  • 致科研「神童」與「天才」少女——成也「推手」,敗也「推手」
    應該說,《推手》這部電視劇的故事還不錯!該劇講述了職場小白柳青陽通過學習「推手」思想,在眾人的合力幫助下,從太極推手中悟出了人生之道、經商之道,從一個玩世不恭的富二代,變成職場高手的故事 。太極推手從本質上說,它是太極拳獨特的操練方式,它是一種訓練方式。誠然,劇名為推手,當之無愧,深諳精髓。
  • 太極推手接意頭,南安衛彥演虛松
    但在太極拳不動的方面,就未能盡體現,以致他的太極球忽大忽小。」      「即太極球的運動和技術,他處理得不錯。但是無極包容包裹著太極,太極動而無極不動這個境象,因他心裡未必有這個無極的概念,所以就有他體現的太極球忽大忽小的現象。」
  • 玩假太極拳到最後能「借假修真」嗎?
    一個男人若沒這份真性情,還想學到真太極內家拳、還能煉成?恐怕極難,真難於上青天。為什麼天下修煉修行、修道修仙修真修佛的人千千萬萬,而得道者卻了若晨星呢?就是因為能具備這「六真」的人實在是太稀少啦。否則遍地都是得道高人了。真性情是修煉得道的先決條件。
  • 太極門派痛下殺手:將閆芳逐出師門!維護武林最後的尊嚴
    近日,李經梧次子李樹峻等太極拳後人委託項國員等入室弟子向社會公開聲明:「因為閆芳的假太極拳推手,把中國的太極拳推向了深淵,而且造成的影響極其惡劣,我們一致同意將閆芳開除山門。」張鬍子  假打  一位名叫閆芳的女太極「高人」,在與眾多男弟子過招時,儘管身體沒有任何接觸,但男弟子們總是會被她的「掌風」擊倒。
  • 趙堡太極拳名家王長安老師演示太極推手發勁
    其父為趙堡一代太極宗師鄭伯英的傳人。許是受到父親薰陶,王長安自幼酷愛武術,13歲時趁父母到寧夏走親戚的空當,在家鄉找吉秉儀學推手,每天中午12點練到2點,並喜歡跟自己年長几歲的孩子們摔跤,雖然沒學得多少技巧,但也練得一副好身板。1974年,其父殷廷武見其天性好武,才開始正式傳授兒子習練趙堡和式七十二勢太極拳。
  • 太極門外話太極
    無論是玩太極,還是技擊太極,其中的道理肯定是一貫的。舉例說,這個馬老師視頻(註:指馬長勳老先生用氣球與人推手的視頻),原理是什麼?如果不能解釋清楚,就會被外界理解為不真實。 心影留蹤:這是春節不久我們的一次活動。如果你看看我和馬老用氣球推手,就應該能知道原理。
  • 電影《推手》 老朱的家,我們的家
    1991年12月,著名導演李安的《推手》上映。電影中,既有精妙的太極拳推手技巧的展示,也有家庭生活中的紛爭瑣事。讓我們重溫這部電影的經典鏡頭,仔細品味這部經典的太極大戲吧。曉生這樣給瑪莎解釋父親的推手:「太極拳是爸爸逃避苦難現實的一種方式。他擅長太極推手,是在演練如何閃避人們。」
  • 關於太極拳推手的問答(四)
    二十四、什麼是推手的引勁?什麼是推手技法中的蹬、掤、引、坐之「引」?答:太極拳名家田兆麟在其口授、陳炎林整理的《太極拳刀劍杆散手合編》書中說:「引勁即人不動,而引其動,或人既動,而引其入於己之路線……因為對方來勢不能隨己心欲,所以必須引之……至於引的方法,須化到對方的勁將盡未盡時,才能引之入彀。換言之,引勁是欲引出對方背勢中的焦點。
  • 胡貫濤:《楊式太極「法」與「功」淺議》
    這是第二類人群,此類人群不但練拳,更有痴者不斷在報紙、雜誌和網上探討功夫、討論拳理,其中爭議最大的是太極功夫怎麼練?或者說怎麼練出太極真功夫。筆者習練為楊式太極拳,雖生性愚魯,細算習太極拳已40餘年,觀身邊拳友可分為兩種練法:一、為力量型,用力是人的本能,是日常生活習慣。
  • 太極功夫層次
    有了這種靈智,無論用之於任何事物,都可以達到適當之處,不獨是打拳推手而已。4.  練神以還虛。即是在靜極默篤之後,養虛靈之功夫。在練出了神明靈智之後,又將它藏之於內心骨骼當中,含而不露,從表面上看來,似乎什麼也沒有,然而在實際上,它是包羅萬象的,無所不有的,無所不為的,無所不然的。如絹裹明珠,光澤內藏,能普照一切。這應該是比較傳統的說法。
  • 拳海掠影系列:(四)推手釋義
    我不想讓太極拳在我們這代人手上失傳。—魏浩波      昊博太極拳宗旨:普度眾生的心願,苦口婆心的耐心,清澈如水的道心,有條不紊的規則。 昊博太極魏浩波傳略魏浩波,河北邢臺人,師承邢臺秦文禮大師,習武式、楊式太極拳,兼修陳吳太極,旁涉形意、八卦諸拳法。
  • 吳式太極傳人談太極拳的「松」
    馬多瑞老師的師父錢超群推手吳式太極拳之「松」                            作者:馬多瑞體感身受高手的 「松」很簡單,但真要把這種「松」說深說透, 讓人一目了然, 就相當困難了。「松」 是練好太極拳的最重要的基礎,松不下來,渾身僵硬, 是不可能練好太極拳的。     「松」,首先是意識活動。意識上自己猶如閒雲野鶴一般,並不著意要幹什麼 ,大腦先放鬆下來,  然後逐一檢查身體的各個部位  ,將肢體、 內臟都放鬆和舒展開來。"
  • 四正推手法
    導讀:本內容選自武學大家王培生宗師所著《太極功及推手精要》一書。適合初學者循序漸進練習。
  • 仁武修真太極格鬥簡介
    我們以前的「太極搏擊尚武修真」公眾號現更名為「仁武修真太極格鬥」
  • PGOne風波過後,奶爸賈乃亮藉助《推手》逆襲
    下面給大家講講所謂的太極推手:太極推手是個有規則的運動,就像是跆拳道,柔道一樣有自己的遊戲規則。這種遊戲是把中國功夫的內含通過遊戲的方式表達出來。定步推手,對方力大推向我的前胸,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這樣事也很多,我們應該怎麼樣去應對,按照太極的思維,應該是敵進我退,舍已從人,但是我退的無處可退了,在不能移動身體的情況下應該怎麼辦。很多人在推手的時候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失去平衡而輸掉了,正確的太極思維是敵人進,我在接觸點上保持身體整體移動重心,用全身的力量將敵人力量引到別處,引力時最好的方式是走半弧形。
  • 練好太極,事半功倍的27點經驗!
    要體用結合,拳架是體,推手、技擊為用,兩者相輔相承,缺一不可。  五、把握身體上下一條線和安舒中正,對於走架、推手、技擊十分重要。拳者,安舒中正,身處中央位置,最大可能的利用有利的空間,對於任何方向的攻擊,可以隨心所欲應對。如果沒有重心和中正,便丟掉了一切。  六、太極拳技擊,說道底,是給對方的來力找出路。來力沒有出路是頂牛,是太極拳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