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曾說:人間繁華多笑語,惟我空餘兩鬢風,品味孤獨的時候,你會站在塵世喧囂外,多少熱鬧,都與你無關,世人皆醉我獨醒。
成年人最常說起的一個詞,大概就是「孤獨」。
出門倒騰一個多小時,化了一個精緻的妝容,卻只是在樓下超市買了一罐可樂,這是孤獨。 一袋瓜子,一個人磕完,一共600顆,其中19顆是空的,這是孤獨。
QQ、微信列表連續切換,沒有一條信息,有的只是各種推送內容,這是孤獨。過生日沒有朋友陪你過,這是孤獨;連生病也沒人關心,這也是孤獨。 就這樣持續的一個人生活;
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走路;
一個人生活,慢慢習慣了一個人。
一個人難免會孤獨,但你可能會疑問外向的人怎麼會孤獨,這是個特別矛盾的題?在生活中,你經常會發現身邊有這樣的一群人,或許你自己也屬於這個行列。
性格特別開朗,總感覺自己朋友很少,經常伴有孤獨感。 跟別人聊天的時候,善於去迎合別人的話題,也會格外留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喜歡胡思亂想,害怕尷尬。
輕微的社交恐懼症,與人相處的時候會覺得非常累,因此內心也習慣了獨處。
外向的孤獨患者,熱鬧的氛圍只是對自己的自我保護,喧囂也只是覺得有安全感。
曾有一個朋友,我覺得她的性格很好,見到熟悉的人會主動伸手打招呼,話題對上了就沒完沒了地聊得熱火朝天,被戳中笑點時笑得比誰都大聲。她對這個世界充滿善意,養了許多小動物,看到可愛的狗狗和小貓就站不住腳。但是,她不喜歡自己,她總說自己十分孤獨。 她有許多朋友,但是她不喜歡別人離得她很近,似乎和每個人都保持著一種距離感。她似乎在心房設了一個關卡,不願別人接近,也不願敞開自己,只能一個人去舔舐那無盡的悲傷。 每次和一大堆朋友聚會完後,一個人插著耳機,走在路上,耳機裡的音樂連續播放著,一路下來沒有一點映像,思緒早已被各種情緒拉扯著,那種孤獨感如同置身於一個深淵,自己走不出去,卻又不想別人來拉我一把。
躲得過對酒當歌的夜,卻躲不過四下無人的街。
現在的年輕人偏愛夜晚,卻也抗拒夜晚。然而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那種被全世界拋棄的悲傷感覺如洪水一般來襲,讓人窒息卻又無可奈何。所有人都認為我開朗樂觀愛熱鬧,卻無人知我,消沉落寞偏愛乾淨。
小時候的時光最令人開心,吆喝著一群小夥伴,田野裡、山坡上,到處都留有我們的身影,玩累了回家倒頭就睡,覺得玩的還不盡興。
人生就像是一列單程的列車,悄無聲息地就慢慢長大了,從學業到工作,總以為有個人在身邊就不會孤獨,後來才會慢慢發現,自己會非常恐懼社交,從不願意主動去聯繫他人,特別喜歡待在自己的世界裡。
或許,我們原本就是一個外向的孤獨患者。孤獨則是人生的常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 最終還是要學會和自己相處的能力,而一個優秀的靈魂就是要學會和自己相處。
叔本華曾說: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要學會與生活妥協,與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