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嬤嬤在《紅樓夢》出場次數不少,她扮演了一個曾經有過功勞,最後卻讓所有人都討厭的角色。
這樣的人在我們生活中很多,甚至我們自己也常常會不自覺地變成了李嬤嬤那樣的人。這也是《紅樓夢》為什麼越讀越覺得跟我們的生活很接近,對我們觀察人生觀察人性有很大的幫助。
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嬤嬤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自私、愛佔小便宜,沒有自知之明。
李嬤嬤是寶玉的奶媽,古時大戶人家當媽媽真省事,餵奶可以聘請專門的工作人員。
因此奶媽的地位很特殊,既是傭人,地位卻又比一般的傭人下人地位尊貴。因為給主子餵過奶,所以不需要幹粗活,地位待遇也是奴才中的上層。
賈璉的奶媽趙嬤嬤到了賈府,賈璉王熙鳳對奶媽都是很尊敬的,就像對待客人一般,又是讓座讓酒又是請吃東西。趙嬤嬤求王熙鳳辦事,讓王熙鳳幫她的兩個兒子謀份差事,王熙鳳也是滿口答應,並且剛巧遇到賈蓉賈薔要去江南買辦立馬就把這兩人安插進去了,把趙嬤嬤都給看呆了。
王熙鳳對待下人,一向口碑比較不好,下人多說她「太嚴些個」,然而她對趙嬤嬤卻如此熱情周到,可見奶媽的地位是很高的。
趙嬤嬤很懂人情世故,賈璉夫婦尊敬她,她也並不拿大,知道自己的身份不過是一個下人,別人尊敬你你更要知禮。
李嬤嬤卻並不這麼想,她覺得寶玉小時候吃過她的奶,認為她的功勞很大,因此常常去寶玉那裡刷存在感。
每到寶玉屋裡就會惹出一場風波,第一次去拿了留給晴雯的豆腐布包子給她的孫子,還喝了泡給寶玉的楓露茶。寶玉從薛姨媽處喝了酒回來,回來知道了借著酒勁大發雷霆,對著茜雪罵道:
「他是你那一門子的奶奶,你們這麼孝敬他?不過是仗著我小時候吃過他幾日奶罷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還大了。如今我又吃不著奶了,白白的養著祖宗作什麼!攆了出去,大家乾淨!」
一向待人寬厚的寶玉很少會罵丫頭,寶玉也很少看重身外之物,他的隨身荷包經常給身邊的小廝拿去他也樂呵呵的毫不在意。為什麼卻偏偏這麼討厭李嬤嬤,還因為楓露茶的事想攆了李嬤嬤出去?但李嬤嬤地位比茜雪高,如果因此攆了李嬤嬤怕落人口實,所以最後楓露茶事件以攆了茜雪收場。
寶玉是最能體諒人,無論是哪個丫頭女孩子犯了錯,他都會先替別人著想,考慮別人的難處。
而唯獨對這個自覺有大恩於他的李嬤嬤,他是深惡痛絕。
在薛姨媽處吃酒後,賈母問起李嬤嬤,寶玉借著酒力說:
「他比老太太還受用呢,問他做什麼!沒有他只怕我還多活兩日。」
可見李嬤嬤平日裡這樣的事惹得寶玉不痛快並非一兩次了。李嬤嬤平日裡倚老賣老、無端生事,總是以奶媽身份管束寶玉,卻又自私自利,看到什麼東西都不問自取。
拿豆腐皮包子、喝楓露茶、吃留給襲人的糖蒸酥酪,別人說了不是給她的偏要拿要吃,挺沒臉沒皮的。她在賈府當奶媽有工資,受人尊敬,她的孫子李貴是跟著寶玉的小廝。能在賈府當差其實已經是很不錯的,賈府對他們並不薄,李嬤嬤還處處佔便宜,苛責寶玉,遭人厭棄完全是自己不自重。沒有自知之明,不安守本分是她最大的問題。
87版《紅樓夢》李嬤嬤
二、把自我價值附加在別人的認同感上。
李嬤嬤之所以喜歡去看寶玉,喜歡尋釁滋事,就在於自我價值感太低了。退休無所事事,兒孫自有兒孫的事要忙,她沒有事情做,因此就常常去寶玉那裡,把小時候奶過寶玉的事翻來覆去的講,期待別人看重她,尊敬她,渴求別人的認同。
就是因為李嬤嬤自認為老了,沒有價值了,所以才更需要別人的肯定、認同、讚美。
因此李嬤嬤註定是孤獨、寂寞,自討無趣的。
過去那點子事重複講,就成了祥林嫂,成了大家厭棄的對象。
李嬤嬤每次去寶玉屋裡,看到什麼東西就會說「這肯定是寶玉留給我的」,就是一種自欺欺人,認為寶玉還是最重視她的,其實不過是她的願望罷了。
《紅樓夢》第十九回,過年期間已經告老退休的李嬤嬤要來給寶玉請安,寶玉去了襲人家。李嬤嬤看著眾丫頭只顧玩鬧,十分看不過眼,囉嗦了一回。
李嬤嬤又問道:「這蓋碗裡是酥酪,怎不送與我去?我就吃了罷。」說畢,拿匙就吃。一個丫頭道:「快別動!那是說給襲人留著的,回來又惹氣了。你老人家自己承認,別帶累我們受氣。」李嬤嬤聽了,又氣又愧,便說道:「我不信他這樣壞了。別說我吃了一碗牛奶,就是再比這個值錢的,也是應該的。難道待襲人比我還重?難道他不想想怎麼長大了?我的血變的奶,吃的長這麼大,如今我吃他一碗牛奶,他就生氣了?我偏吃了,看怎麼樣!你們看襲人不知怎樣,那是我手裡調理出來的毛丫頭,什麼阿物兒!」
李嬤嬤的悲哀也是封建時代舊女性的悲哀,沒有自我價值感,總是要靠別人的認同感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其實現在還是會有很多這樣的人,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之為低自尊。一個高自尊水平的人不會在意別人的看法,而有自己穩定的價值體系,懂得怎麼樣讓自己快樂,而不是求諸於外界的認同。
退休的李嬤嬤還要處處跟丫頭比較,期待在寶玉心中的分量比襲人還重,隔代已經沒有共同話題的李奶媽又怎能跟寶玉喜歡的同齡人比呢?
李嬤嬤不去找老婆子們玩,找自己的生活樂趣,專門要去晚輩中找不自在,那就是自己不知趣了。
87版《紅樓夢》襲人
三、倚老賣老,愛嘮叨。
李嬤嬤的口頭禪是「我把你奶的那麼大」,所以處處拿大,要求寶玉有什麼好東西都要孝敬她。
去到寶玉屋裡,看不慣丫頭們玩鬧,看不慣滿地瓜子殼,看不慣別人對她的怠慢。
李嬤嬤被稱之為「老貨」,大罵襲人時王熙鳳說她是「老病發作」。李嬤嬤的倚老賣老,愛嘮叨、愛罵人是出了名了,襲人這樣一個處處周全懂事的人都被她罵了。
李嬤嬤固然是有過功勞,但是這其實不過是一份她當奶媽時應盡的本分。
就像焦大從前救過賈府的太爺輩,但拿著以前的功勞就當自己是一輩子的英雄,這是很可笑的。
他們的可悲之處在於,戀戀不捨從前的榮光,不肯退場。
活在回憶裡是很痛苦的,人生總有高低起落,有高光時刻,更多的是平淡生活。
佛家講世事本無常,無常就是變化,沒有什麼是永遠不變的。
李嬤嬤是奶媽,對待寶玉有一份舐犢之情,但寶玉長大了,就要懂得退場,學習趙嬤嬤的自知之明、懂得進退。
其實當父母也是一樣,當孩子長大,父母要學會得體地退場,很多家庭關係之所以緊張,就是因為父母不懂得退場,對孩子管得太多。
尤其是婆媳之間,父母沒有邊界,任何事要插上一手,家庭矛盾就來了。
親子關係之所以緊張,就是因為要求太多。
「要求」包含了兩個讓人最不舒服的東西,一個是壓力,一個是否定。
沒有人喜歡被否定,寶玉如是,李嬤嬤亦如是。我們應該學習賈母對待兒孫的智慧,不輕易打擊任何一個孩子,對誰都是樂呵呵的,看寶玉更是哪哪都滿意。正是因為有賈母這樣的有智慧的長者,寶玉的天性才能得到自由自在的發揮。
做人千萬不要學李嬤嬤!
文|遇見晚霞
專注於寫影評書評。
歡迎關注並點讚留言。
圖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