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一生中,其實有很多選擇。每個選擇,都在改變我們的人生軌跡,形成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人生。大多數人窮盡一生,賺取金錢,爭奪權力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獲得別人的尊重。
曾經有幸看過《曾國藩全書》中的一句話: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簡單來說就是:人的一生,如果想要受人敬重,就要做到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
曾國藩,作為晚清重臣,位居高位,在清王朝就沒有誰能比得過他。但是從這本書中,他對尊嚴的解釋,罕見拋棄了權力帶來的尊嚴,而是遵循人性邏輯。
不貪財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句話雖然簡單但是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有著更加廣泛的重要性。不貪婪的人,勇於抓住機遇,也懂得適可而止;掉入陷阱,不慌張,懂得及時擺脫。而貪婪的人,抓住了機遇,只會變得更貪婪,忘記潛在的風險;一旦掉入陷阱,只會越陷越深,難以掙脫。
貪財的人,反而不容易有錢。因為如果貪財,就容易犯下一些錯誤,失去他人的認可,進而失去別人的尊重,最終一敗塗地。
不失信
如果說不貪財是自制力的表現,那麼不失信,更側重於對人際關係的理解。有的人喜歡和聰明人打交道,有的人喜歡和老實人打交道,但是無論是哪種人,我們結交朋友的基礎是:信任。
信任是我們與人結交的基礎,同時也是行走社會的通行證。不失信,是對別人信任的一種回應,同樣也是信任的一種表現。
不自是
在我們生活中,大多數人往往會在別人的引導下,往往會對自己產生錯誤的認知。如何糾正這些錯誤的認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自是。
當然這些錯誤的認知,想要依靠他人來改變,是比較困難的,只有靠自己才能不斷修正自己,擺脫不好的影響。這樣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從古自今,關於尊嚴的討論從來沒有停過,曾國藩在這本書中有句話:每個人都有尊嚴,都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不能因為財富的大小,地位的高低,就去決定別人是否有尊嚴。如果想獲得別人真正的尊重,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也是物質不能帶給我們的一種尊嚴。
縱觀曾國藩一生,他自己也在踐行著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這三大原則,正是因為這三大原則,他最終才能身居高位,也能安穩地從高位退下。
其實曾國藩的智慧還有很多,可以翻閱關於他的書籍來學習。雖然曾國藩是一個農家子弟,但是他的胸懷寬廣,遠見卓識,甚至影響到了中國近代化的整個進程。
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追求,曾國藩也一個不落地都做到了。古人用一副對聯,就寫出了曾國藩的人生高度,所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社會上曾流傳著一句「立業不讀曾國藩,閱盡詩書也枉然!」
閱讀《曾國藩全書》,品讀曾國藩人生!從字裡行間體會他的專注,感受他的耐心,學習他的智慧。即使你無法像曾國藩一樣有一番作為,但你的品性、你的人生必定會因吸收了《曾國藩全書》的思想精粹後,有所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