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說;有些事,只能想,不能說。
這些事一旦說出口,被擺在檯面上,就可能應了那句老話,禍從口出。對於今天職場人來說同樣有借鑑意義。
曾國藩一生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他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他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的處世智慧影響深遠,對於個人言辭也有深刻見解,這是他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一、多言囂訟,兇徳致敗
曾國藩說:「古來言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這是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弟弟們的話。大概意思就是說,從古至今,在個人品德方面,導致失敗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驕傲,第二是話多。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也有爭強好勝,妄言多言的毛病。他曾在父親的壽宴上於一個叫鄭小珊的醫者爭論,言辭間得意洋洋,絲毫不收斂,在場之人無不側目。父親為此很生氣,狠狠教訓他了一番。進入仕途後,他便要求自己「戒多言,少爭論,勿糾纏。」
學會把自己的想法適當隱藏起來,這不僅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一條原則。
二、說話太多,神必躁擾
「飲酒太多,則氣必昏油。說話太多,則神必躁擾。」曾國藩告訴我們說話是一門藝術,在適當的場合說適當的話是一項技術。如果話說太多了,精神就會變得煩躁不堪。
雖然我們強調要「少說話,說真話」,但人們常說的「人生六論」中有一條就是「真話可以打折」。有些時候打了折的真話並不意味著懦弱膽小,相反可能會產生更好的效果。在討論問題時表達一些有彈性的觀點,可能更容易達到預期的目標,同時也會減少生硬的真話帶來的爭吵或仇恨。
三、欲以口舌勝人,轉為人所不服
曾國藩說:「早在朝房言一事,謂無樣子,失言,欲以口舌勝人,轉為人所不服也。」沒有把握自己的言語,想用口舌之才勝過別人,反而不被他人信服。
曾國藩認為,以德服人才是最有效的,耳提面命的教導、語氣嚴厲地呵斥都有可能起到反作用,愈加讓人不信服。古語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光憑一己之言就妄想讓別人都信服是不可能的,話說得再動聽,也僅僅是說辭。想要別人心悅誠服,只能拿出真正的實力來,實事求是去證明你的才華。
晚年時期的曾國藩復盤一生,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被後人收錄在《曾國藩全書》中,書中全面地介紹了曾國藩學習、工作、事業、做人、處世等方面的智慧,是我們一生都值得借鑑的箴言。
無論是自己讀,還是買來送給兒女親友,這本書都能使我們獲益匪淺!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一個成功的人,不得不看曾國藩,學習他的處世之道。希望曾國藩也能成為你的戰略指導,為你的人生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