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幾千年的文化歷史之中,能夠被稱為聖人的,一共有「兩個半」。
第一位是孔子,第二位是王陽明,這兩位都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而剩下的那半個,就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
為什麼曾國藩會被稱為「半個聖人」呢?因為他在思想方面沒有創立明確的體系,所以才算「半個聖人」。
但是曾國藩對於人生的看法,以及對後世人的影響,也是頗為巨大的,他的一些智慧,激勵了許許多多的後世人奮發向前。
得失兩事,是人生之常態。
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有所得,而不希望自己有所失,這是人情使然。
但是要明白的是,人生之中,所有的東西都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有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穫,而在努力之外,能夠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都是我們不能輕易沾染的東西。
曾國藩在家書中說過:「非道義可得者,則不可輕受」
在他看來,想要成為一個好人,首先要保證的就是,只取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對於一些不應該得到的東西,我們要敬而遠之,切勿輕易觸碰,這樣才能夠日益增長自己的浩然正氣。
一個人倘若是每日裡想的都是如何貪圖小便宜,那麼自己的為人肯定會被周圍人所看不起,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要慎之又慎的東西。
臥薪嘗膽的故事,相比大家也都有所了解,能夠有這段傳奇故事,也是因為當時越王勾踐被俘虜的時候,將大量的金銀和美女送給吳王夫差乞和。
夫差身邊的伍子胥告誡說:「吳越勢不兩立,如果此時不斬草除根,恐怕後患無窮呀。」雖然伍子胥的話說的很有道理,可是面對大量的金銀和美女,夫差還是選擇了貪圖面前的小便宜,把勾踐給放回了吳國。
後來的故事大家也都清楚了,吳國的先勝後敗,完全就是因為夫差貪圖眼前的小便宜,殊不知若是當初蕩平越國,豈不是能得到更多的金銀和美女,可是貪圖小便宜的心態就會讓人目光短淺,不願意顧慮長遠,最終只會是滿盤皆輸。
早在曾國藩在京城做大官的時候,就有很多家族的朋友,拖關係找曾國藩想走後門,但是都被曾國藩一一拒絕了。藉此事件,他也告誡自己的弟弟們:只要能夠抑制住自己貪圖小便宜的念頭,那麼自然也就能夠堂堂正正的做人,只有人品上能夠立得起來,才能夠成就大的事業。
一個人但凡心中有了貪圖小便宜的心思,那麼自然就會變得心思卑劣,這樣的人又怎麼能夠撐起長遠的志向呢?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危機和隱患都是隱藏在看似美好的「便宜」之下,如果一心想要貪圖這些東西,那只能夠是短期的獲得一些利益,但是最後還是要加倍的付出代價。
國家如此,個人也是如此,在個人的生活中,只能是管住自己的欲望,不被一些小的誘惑所迷惑,這樣才能夠安穩的立足於社會,才能夠在人情世故中不落入別人的「陷阱」之中。
所以說:做人,切莫貪戀「便宜」,不是陷阱就是人情債
曾國藩之所以能夠成為晚清名臣,成為立德,立言,立功的「聖人」,靠的就是他不僅懂得向高人低頭,也懂得向小人避讓,這就是他的處世智慧。
而這些智慧是他從哪裡知道的呢?其實,曾國藩能有如此的成就,這其中的功勞,離不開馮夢龍寫的一本「奇書」——《智囊全集》
曾國藩說:「每當夜深入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
而我們清朝著名的大才子——紀曉嵐,也是對它手不釋卷,最終竟然憑著自己的記憶力,將這本書倒背如流!在之後讀過《智囊全集》的康熙,認為它是「國之利器」;
究竟這是一本什麼樣的「奇書」,能夠讓這麼多名人喜歡呢?
《智囊全集》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被稱為「千古謀略第一書」。
裡面記載了從先秦到明代的各種小故事,全部正史和筆記、野史,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小故事裡藏著大智慧,馮夢龍將這一個個故事講給我們聽,再由這一個個故事中解讀出人生的智慧。
每當給你講完一個故事時,馮夢龍還會對故事進行評論,這些評論也體現出了馮夢龍個人的政治觀點或人生態度。
聽到這些故事,會讓你或心念微動,或會心一笑,再看到馮夢龍的評論解讀,則會讓你或心生警醒,或豁然通達。
看書最重要的是能看懂,尤其是對於這樣的古書來說,要是全都是文言文,我們不太能看懂。
不過不用擔心,小文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智囊全集》,和其他的是不一樣的,因為這本書是有白話文解釋的,是特別由中華文化大講堂做的注釋、講解,而且裡面有馮夢龍的全部總述和評論,還所以對比其他版本注釋要更詳盡也更容易讀懂。
不僅幫你們由淺入深的講解了故事背後的道理,並且還做到了原文與解讀相輔相成,通篇讀下來更容易將智慧吃透、理通,熔煉於心,並運用於現實。絕對會給你的人生帶來不一樣的智慧!
有了這本《智囊全集》,哪怕是閒暇時的翻閱,也將變得有意義。
本書並不貴,整整六冊經典只需要79塊錢,喜歡的書友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