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做人,記住不要貪戀「便宜」,不是陷阱就是人情債

2020-12-23 紅衣記史官

在中華幾千年的文化歷史之中,能夠被稱為聖人的,一共有「兩個半」。

第一位是孔子,第二位是王陽明,這兩位都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而剩下的那半個,就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

為什麼曾國藩會被稱為「半個聖人」呢?因為他在思想方面沒有創立明確的體系,所以才算「半個聖人」。

但是曾國藩對於人生的看法,以及對後世人的影響,也是頗為巨大的,他的一些智慧,激勵了許許多多的後世人奮發向前。

得失兩事,是人生之常態。

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有所得,而不希望自己有所失,這是人情使然。

但是要明白的是,人生之中,所有的東西都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有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穫,而在努力之外,能夠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都是我們不能輕易沾染的東西。

曾國藩在家書中說過:「非道義可得者,則不可輕受」

在他看來,想要成為一個好人,首先要保證的就是,只取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對於一些不應該得到的東西,我們要敬而遠之,切勿輕易觸碰,這樣才能夠日益增長自己的浩然正氣。

一個人倘若是每日裡想的都是如何貪圖小便宜,那麼自己的為人肯定會被周圍人所看不起,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要慎之又慎的東西。

臥薪嘗膽的故事,相比大家也都有所了解,能夠有這段傳奇故事,也是因為當時越王勾踐被俘虜的時候,將大量的金銀和美女送給吳王夫差乞和。

夫差身邊的伍子胥告誡說:「吳越勢不兩立,如果此時不斬草除根,恐怕後患無窮呀。」雖然伍子胥的話說的很有道理,可是面對大量的金銀和美女,夫差還是選擇了貪圖面前的小便宜,把勾踐給放回了吳國。

後來的故事大家也都清楚了,吳國的先勝後敗,完全就是因為夫差貪圖眼前的小便宜,殊不知若是當初蕩平越國,豈不是能得到更多的金銀和美女,可是貪圖小便宜的心態就會讓人目光短淺,不願意顧慮長遠,最終只會是滿盤皆輸。

早在曾國藩在京城做大官的時候,就有很多家族的朋友,拖關係找曾國藩想走後門,但是都被曾國藩一一拒絕了。藉此事件,他也告誡自己的弟弟們:只要能夠抑制住自己貪圖小便宜的念頭,那麼自然也就能夠堂堂正正的做人,只有人品上能夠立得起來,才能夠成就大的事業。

一個人但凡心中有了貪圖小便宜的心思,那麼自然就會變得心思卑劣,這樣的人又怎麼能夠撐起長遠的志向呢?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危機和隱患都是隱藏在看似美好的「便宜」之下,如果一心想要貪圖這些東西,那只能夠是短期的獲得一些利益,但是最後還是要加倍的付出代價。

國家如此,個人也是如此,在個人的生活中,只能是管住自己的欲望,不被一些小的誘惑所迷惑,這樣才能夠安穩的立足於社會,才能夠在人情世故中不落入別人的「陷阱」之中。

所以說:做人,切莫貪戀「便宜」,不是陷阱就是人情債

曾國藩之所以能夠成為晚清名臣,成為立德,立言,立功的「聖人」,靠的就是他不僅懂得向高人低頭,也懂得向小人避讓,這就是他的處世智慧。

而這些智慧是他從哪裡知道的呢?其實,曾國藩能有如此的成就,這其中的功勞,離不開馮夢龍寫的一本「奇書」——《智囊全集》

曾國藩說:「每當夜深入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

而我們清朝著名的大才子——紀曉嵐,也是對它手不釋卷,最終竟然憑著自己的記憶力,將這本書倒背如流!在之後讀過《智囊全集》的康熙,認為它是「國之利器」;

究竟這是一本什麼樣的「奇書」,能夠讓這麼多名人喜歡呢?

《智囊全集》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被稱為「千古謀略第一書」。

裡面記載了從先秦到明代的各種小故事,全部正史和筆記、野史,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小故事裡藏著大智慧,馮夢龍將這一個個故事講給我們聽,再由這一個個故事中解讀出人生的智慧。

每當給你講完一個故事時,馮夢龍還會對故事進行評論,這些評論也體現出了馮夢龍個人的政治觀點或人生態度。

聽到這些故事,會讓你或心念微動,或會心一笑,再看到馮夢龍的評論解讀,則會讓你或心生警醒,或豁然通達。

看書最重要的是能看懂,尤其是對於這樣的古書來說,要是全都是文言文,我們不太能看懂。

不過不用擔心,小文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智囊全集》,和其他的是不一樣的,因為這本書是有白話文解釋的,是特別由中華文化大講堂做的注釋、講解,而且裡面有馮夢龍的全部總述和評論,還所以對比其他版本注釋要更詳盡也更容易讀懂。

不僅幫你們由淺入深的講解了故事背後的道理,並且還做到了原文與解讀相輔相成,通篇讀下來更容易將智慧吃透、理通,熔煉於心,並運用於現實。絕對會給你的人生帶來不一樣的智慧!

有了這本《智囊全集》,哪怕是閒暇時的翻閱,也將變得有意義。

本書並不貴,整整六冊經典只需要79塊錢,喜歡的書友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做人無論如何圓滑,也不要丟了自己的傲氣
    #曾國藩#做人要圓滑,才能左右逢源,這樣的人,無論在商場上還是官場上,我們隨時都能看到。但是,大部分人已經失去了自己本應該有的傲氣,而是甘願被利益驅使,變得卑躬屈膝了。晚清名臣曾國藩在京城為官的時候就認為:做人無論如何圓滑,也不要丟了自己的傲氣。因為,失去傲氣的人,就會變得膽怯而懦弱。
  • 曾國藩:人這輩子,欠什麼都不要欠這點,因為你「還不起」
    得與失是人生的一個重大的問題,任何人都想一生有多多的得到,而最好不要有任何的失去。對每個人來講,怎樣的面對得失問題,是人生智慧中的最重要的一環。得失之中,特別容易就牽扯上其他人的人情債,所以一生雖說「得為喜,失為悲」,但也不盡然。任何人都有著自己的人情關係,在人情關係中,最關鍵的維繫手段依然是得與失。
  • 聰明的做人之道,就是讓人對你放心!
    讓跟你交往的人覺得放心,舒服,這才是最有智慧的做人之道。 讓人對你放心,是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這意味著這個人厚道,靠譜。 曾國藩出身農家,最終卻成為「千古第一完人」。
  • 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曾國藩告訴你為什麼
    曾國藩曾說:「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做事先做人。做人第一,做官就是做事的一種,做官其次。古人說:「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外圓:角色做事人生如戲,但戲不是人生。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會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每種角色都承擔著不同的責任,而此,我們需要的是能力和態度,展現的是一種果斷和專注。
  • 曾國藩:做人要有恆心,做事要有勤奮
    在《曾國藩家書》中,有一封他寫給九弟的信。在信中,他一再告誡九弟,做人一定要有恆心。01九弟來信說:「意趣不在此,則興會索然。」這讓曾國藩很是擔心。」其實,曾國藩雖然這些自我反省。但事實上他是一個十分有恆心和毅力的人。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恆心,才讓他做出了非同尋常的功業。他的恆心和毅力也正是在不斷地反省和檢討中逐漸培養出來的。
  • 曾國藩:做人牢記三句話,家庭財運常興,福氣不衰
    曾國藩在歷史上稱不上「梟雄」,其所作所為,既有衛國禦敵,施策惠民的功勞;又有「賣國」之賊,弒殺良民的罪惡,稱之「奸雄」才不為過吧。曾國藩某些惡行或是為清朝效力,不得不為之。其在年紀越大,野心越小,對家庭的看重更為甚之。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開口閉口都是這3句話,希望你沒有
    雖然說一個好朋友可能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財富,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深交,曾國藩認為,人品差的人,開口閉口就是這3句話,希望你沒有經常說這種話。生活中遇到經常說這3句話的人,一定不要深交。1、經常說牢騷話曾國藩說: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怨人,則人必不服。每個人在生活中總是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偶爾發牢騷非常正常。但是如果每天都發牢騷就是自己的個人問題了。
  • 做人的極致:白道曾國藩,黑道杜月笙!
    曾國藩被稱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杜月笙被稱為「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曾國藩出身於湖南省湘鄉縣一個農民家庭,一步步官至大清的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 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克勤小物」
    即:古代成就大事的人,多是從勤勤懇懇做小事得來的。在給其弟曾國荃的信中,曾國藩又強調:「治軍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由此可見,曾國藩成功的秘訣不是其他,而是善於「克勤小物」,把小事做好了,自然能夠做成大事!
  • 曾國藩識人術:這九種人不可深交,敬而遠之才是上上策
    曾國藩被譽為晚清第一功臣,雖然他天資平庸,但最終位極人臣,除了他的個人奮鬥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另一項能力,那就是善於識人和廣交益友。曾國藩認為交友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肆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佔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曾國藩給子孫的家書中,告誡子孫這九種人不可深交,應斷絕來往,否則不但沒有益處反而會害了自己。
  • 為官莫欠「人情債」
    今年以來,陝西省紀委監委持續開展違規收送禮品禮金問題專項整治,查處相關問題292起,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358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292人,通報典型案例500餘起。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雖然是一句俗語,卻道出一個淺顯的道理,拿了別人的好處,就會刻意禮讓三分,收了別人的好處,就要幫別人辦事。
  • 「千古完人」曾國藩的交友之道:交友要雅量,做人要氣度
    他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名言警句流傳下來,其中《曾國藩家書》中更體現了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一.交友要雅量曾國藩曾說交友貴雅量,意思就是說,交朋友要交寬容大度的人。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做到這一點是很有必要的。在和朋友相處之中,你帶別人寬容,就很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寬容地對待朋友,在你有困難的時候,別人也會幫助。
  • 曾國藩成功靠的是人,事,心態3個方面,其中做人這點被頌揚至今
    說起晚清重臣曾國藩,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他"千古第一完人"的名號,甚至被毛主席稱讚為"地主階級中最厲害的人"種種現象都表明他是在做人做官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做到了名垂歷史。知道曾國藩成功的思想基礎,離不開中國的陰陽調和之道,也就是常說的中庸之道。
  • 曾國藩:最頂級的智慧,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
    最頂級的智慧,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中國兩三千年來,能稱得起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屈指可數,而曾國藩就是其中一個。梁啓超盛讚曾國藩:「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孫中山先生寫過一副對聯: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曾國藩就是一個值得我們終生效法的「完人」。下面就讓我們從他做人、做事、養生、讀書、治家五個方面,來探究曾國藩成功人生的秘訣所在。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都是這3句話,討人厭,希望你不是
    因此,曾國藩告誡眾人,做人切忌狂妄自大,人前切忌愛說狂話。2、人後說閒話的人背後說被人閒話的人自己一定不會有多大成就,因為這樣的人整天把目光盯在別人身上,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在背後八卦,甚至為了吸引人還自己亂加猜測編造。
  • 曾國藩: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曾國藩愛讀《老子》,他是得了老子「大巧若拙」之真諦的。若比作武功,曾國藩正對應「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境界。用曾國藩自己的話說,就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很多人把曾國藩的成功歸結為勤、慎、恆等方面,他自己也如此說。其實「拙」才是這一切的底子,這也其實是一個心理學問題。
  • 曾國藩的忠告:人品差的人,大都有這3點特徵,建議趁早遠離!
    老話常說「吃虧是福」,就是指,我們在和別人交往時,不要總想著佔別人便宜,有時候吃點小虧也是一種福氣。雖說吃點虧沒什麼,但最怕的還是遇到人品不好的小人,跟這種人打交道,我們不僅會吃大虧,可能還會一直黴運連連。
  • 做人|曾國藩人生「六戒」,成就一生!
    曾國藩人生「六戒」,成就一生! 曾國藩是春秋戰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前半句是說人要懂得「見好就收」,不要幻想著一件事會一直得利,萬物有生有死,有消有長。
  • 一位老僧的告誡:一切皆有因果,欠情債的人,果報很重
    小的時候常聽大人們講:做人,最好不要欠債,特別是感情上的債務,更加不能欠,一旦欠了,說不準用一輩子去彌補償還,也難還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永遠希望自己能夠做到無愧於每一個人,即便和自己只是萍水相逢,也希望可以保留一份美好。
  • 曾國藩家族八代無一「敗家子」,靠的不是運氣
    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很重視修身,深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道理,對孩子們的修心養性很是重視。曾國藩告誡子女後代做到三點:第一點,待人寬厚不刻薄,你說話刻薄,別人厭煩,你待人刻薄,別人心生怨恨。第二點,不能獨享名利,成就事業功勞是組織的,是集體的,不要覺得自己本事大,功勞大。名利面前要退讓,要分享,這樣不招妒忌。第三點,不能耍小聰明,不要覺得自己比別人能,就處處表現,時時顯露。大家喜歡的是忠厚老實之人,不是精明的不得了的能人。做人太精太能結局下場都不好,大智若愚對自己才有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