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曾國藩告訴你為什麼

2020-12-25 都市700

曾國藩曾說:「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

做事先做人。做人第一,做官就是做事的一種,做官其次。

古人說:「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本色和角色,就是對一個人的規範和定位。一枚圓圓的銅錢,中間是稜角分明的小方孔,啟示著中國人的大智慧:方圓之道。

方是做人的脊梁,圓是處世的錦囊,有圓無方則不立,有方無圓則碰壁。

內方:本色做人

做人要方正,堅守自己做人的原則,不輕易被誘導,堅持自己的信念和良知。本色做人,體現的是一種胸襟和坦蕩,不管周圍環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不變的始終是一如既往的追求。

生活在自我本色裡,樸素寧靜;生命在自我本色中,真誠美好。本色就是一襲風衣,送給自己的,是一份瀟灑;贈與他人的,是一份善意。

本色做人有諸多好處:不用太多謀算,減少勾心鬥角可能會導致的不測之禍;把心思花在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上,一旦學有所長,便可受用終身;淡泊寧靜,自然神怡體舒,活得坦然自在。

本色做人,無欺無詐,時間長了,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外圓:角色做事

人生如戲,但戲不是人生。

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會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每種角色都承擔著不同的責任,而此,我們需要的是能力和態度,展現的是一種果斷和專注。

角色做事是安身立命,置身於某種環境時,與環境和諧的生存法則。做事要圓融。古人說,「處眾以和」,在處事方面要含蓄且委婉,靈活變通,分清場合與人。

社會終究是人與人的社會,這是充滿著利益的博弈與權衡,這就需要退讓和妥協,容不得一個人有太多的稜角。

曾國藩早年對官場的迎合、腐敗和諂媚十分厭惡,為此所到之處,皆是與人發生矛盾,受到排擠,常常是輿論諷喻的中心。

多年的宦海沉浮,曾國藩深深地意識到,要想把事情做成功,唯一的途徑就是適應、容忍。認識到這一點的曾國藩漸漸地與其他官員慢慢融洽起來,做事比以前順利多了,最終獲得成功。

銳氣藏於胸,和氣浮於臉,才氣見於事,義氣施於人。本色做人,角色做事,概括起來就是做人坦坦蕩蕩、實實在在,做事認認真真、穩穩噹噹。

曾國藩的成功不是不能復刻的,一定要學會為人處世還有面對人生險境時的智慧。清朝三百年第一名臣,他的為官從政之道,識人用人之法,直到今日接受到追捧。

如果大家對曾國藩感興趣,對中國動蕩的晚晴時期感興趣,不妨可以看看《曾國藩全書》這本書,不爭就是最大爭,擺對自己的位置,不爭一時之功,容納百川的胸襟和氣魄,學習他的處世大智慧。

相關焦點

  • 老書記退休後的感悟:做官不能太像官,做人一定要像人
    所謂「宦情太濃」,就是做官的情結太重,做官的意識太強,做官的派頭太大,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官氣太濃。「宦情太濃」的官員,在任時百般都好,一旦退休,就很難適應,往往會一下子像老了十多歲,或者關在家裡不出門,胡亂抱怨人走茶涼;或者生上一場大病,身體突然就垮了。
  • 曾國藩:做人要有恆心,做事要有勤奮
    在《曾國藩家書》中,有一封他寫給九弟的信。在信中,他一再告誡九弟,做人一定要有恆心。01九弟來信說:「意趣不在此,則興會索然。」這讓曾國藩很是擔心。不可又想讀書,又想中舉,又想做州縣,紛紛擾擾,千頭萬緒,將來又蹈我之覆轍,百無一成,悔之晚矣。」意思是說:現在帶兵打仗,就要想盡一切辦法去摸索帶兵的方法。日夜勤奮,日思夢想,除了帶兵,其他的事一律不去考慮,千萬不能一會兒想讀書,一會兒想中舉,一會兒想去做州官、縣官。這樣想來想去,心就會亂,也就靜不下心來認真做好當下的事。
  • 曾國藩用人的重要法則之一——輕薄之人不可重用
    輕薄之人不可重用,這是曾國藩用人的重要法則之一。所謂的輕薄之人不是指工作能力有問題,也不是指沒有道德操守,而主要的特點是表現欲太強。曾國藩講究必須「深沉勇毅」才能擔當大任,如果在關鍵時候用人不當,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局。安徽肥西三河之戰是湘軍成軍以來最慘的一次戰役。
  • 曾國藩的36個人生大智慧,一定要逼自己讀懂
    不過這種可能,要靠自己來實現。如果你不信,有一個曾經和我們一樣平凡的前輩非常值得學習,不妨和我一起看看「千古一完人」曾國藩的人生。相信能對你有所啟發。「放棄治療」是不可能的修煉情商是最高級的人生智慧曾國藩的「笨拙」,是出了名的。
  • 曾國藩幾句家訓,揭開家族興旺的秘密
    「有孚」,說明家人要有愛,但是過度的愛難免變成溺愛,所以要「威如」,即做家長的要有威嚴,威嚴要立足於平日的莊重和敬畏,不能父親不像父親,不隨便說笑,恩威並施,這樣子女才會學會如何處事做人,家庭也就和和美美。這屬於中道的思想,既不放縱,也不太嚴。
  • 曾國藩:利不可獨,謀不可眾
    趙烈文回答:「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財,不走何待?」 曾國藩又問:「當如何?」趙烈文回答:「集眾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 曾國藩連連點頭,從此以後對有功的部下大力獎賞,特別是擔任欽差大臣、兩江總督以後,經常利用一切機會保薦幕僚當官。於是曾國藩的幕府大盛,人才濟濟。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愛說這3句話,希望你一句都沒說過
    曾國藩由一介布衣變成晚清「千古第一完人」,從官十年載,展現出剛柔並濟、言方行圓的處世之道做人哲學,這都是曾國藩自我追求和磨礪的結果。曾國藩的一生,七次科考,七次落榜,十年七遷,官升十級,至二品。曾國藩一生節約樸素,在官場也是如此。他的修身齊家之道被眾多的名人奉為真理,終生推崇。常言道:官場如戰場,福禍旦夕。但好像曾國藩在官場上一直都是順風順水,那麼為什麼曾國藩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呢?這跟他說話的方式有極大的關係。曾國藩說過:「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 「千古完人」曾國藩的交友之道:交友要雅量,做人要氣度
    他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名言警句流傳下來,其中《曾國藩家書》中更體現了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一.交友要雅量曾國藩曾說交友貴雅量,意思就是說,交朋友要交寬容大度的人。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做到這一點是很有必要的。在和朋友相處之中,你帶別人寬容,就很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寬容地對待朋友,在你有困難的時候,別人也會幫助。
  • 曾國藩成功靠的是人,事,心態3個方面,其中做人這點被頌揚至今
    說起晚清重臣曾國藩,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他"千古第一完人"的名號,甚至被毛主席稱讚為"地主階級中最厲害的人"種種現象都表明他是在做人做官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做到了名垂歷史。知道曾國藩成功的思想基礎,離不開中國的陰陽調和之道,也就是常說的中庸之道。
  • 曾國藩:做人,記住不要貪戀「便宜」,不是陷阱就是人情債
    第一位是孔子,第二位是王陽明,這兩位都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而剩下的那半個,就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為什麼曾國藩會被稱為「半個聖人」呢?因為他在思想方面沒有創立明確的體系,所以才算「半個聖人」。
  • 《蕩寇風雲》:做官難,做人更難
    和朝中的權勢大員關係不好,誰給你錢糧?你不和權勢大員搞不好關係,人家憑什麼讓你領兵? 所以表面上是趙文卓和倭寇打仗,實際上在廟堂之上的戰爭更激烈!而在電影裡,趙文卓扮演的戚繼光就是一個做官還湊合,但做人就差的太多的這麼一位亂世之能臣!他看不慣官場的腐惡,卻又無可奈何。 明明上千官兵被幾百倭寇殺的丟盔卸甲,靠他三箭才驚走了倭寇,但上司胡宗憲卻上書邀功。
  • 在面對順境和逆境時,曾國藩告訴我們應對的方法,這樣做萬事可成
    老天給你的恩賜要珍惜,如果你過分貪圖享受,就有「滿招損」的危險。《易經》說陽盛陰衰,物極必反,什麼事情太過,就容易招來禍端。古人講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日中則偏,這些都是大自然中常見的現象,同樣我們人類社會也遵循大自然的規律,最事情也要講究陰陽平衡。
  • 曾國藩:做人無論如何圓滑,也不要丟了自己的傲氣
    #曾國藩#做人要圓滑,才能左右逢源,這樣的人,無論在商場上還是官場上,我們隨時都能看到。但是,大部分人已經失去了自己本應該有的傲氣,而是甘願被利益驅使,變得卑躬屈膝了。晚清名臣曾國藩在京城為官的時候就認為:做人無論如何圓滑,也不要丟了自己的傲氣。因為,失去傲氣的人,就會變得膽怯而懦弱。
  • 我厭煩了戴著面具做人做官
    帶著爭議離開,陳行甲說,「我厭煩了戴著面具做人、做官。」
  • 曾國藩:不要多管閒事,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一、希望四弟不要多管閒事曾國藩和曾國荃兩兄弟在外做官,而且都身居高位,做出了很大的功業。曾家人在家鄉湖南湘鄉有著很高的地位和聲望。曾家的老四曾國潢是一個愛慕虛榮、好出風頭的人,他仗著兩位兄弟的地位,經常帶著十多人到長沙、衡州等地走動。
  • 曾國藩:最頂級的智慧,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
    孫中山先生寫過一副對聯: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曾國藩就是一個值得我們終生效法的「完人」。下面就讓我們從他做人、做事、養生、讀書、治家五個方面,來探究曾國藩成功人生的秘訣所在。後來,他進京做官前,拜見祖父星岡公,星岡公便講,你的官有可能做到很大,你也挺有才華,我只提醒你一點,就是千萬不要驕傲。曾國藩當時並沒能因祖父的教訓而有所改善,這方面一直不能做得很好。他33歲日記裡曾記,有一次朋友當面指出他的頭一大毛病是「面對朋友表現得傲慢」。
  • 曾國藩:人生只有兩件事靠得住
    但一個人人品好,那他的運氣也不會太差。 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本就該傳遞美好,一個品行好的人在將自身的善良與美好傳遞出去的同時,也會收到來自他人或來自社會的美好與善意。 江忠源為人講信義,在參加會試期間曾兩次護送友人靈柩回原籍,千裡跋涉,善始善終。
  • 曾國藩五十知天命的感悟:求缺惜福;最好境界是:花未全開月待圓
    曾國藩是宗聖曾子的七十世孫,是名副其實的聖人之後,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及戰略家,他與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曾任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在太平天國運動時,力挽狂瀾,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曾國藩的一生嚴於律己,勤勞簡樸,以德求官,以忠謀政,是官場上人們效仿的榜樣。
  • 曾國藩的頂級智慧,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
    | 耐煩則是遇事冷靜曾國藩說:「若遇棘手之事,需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遇到棘手的事,首先要沉得住氣,讓心靜下來,不要急也不要燥,切忌像熱鍋上的螞蟻。請你記住:包容能化解世間所有的不快。| 耐煩則是工作盡心盡力曾國藩說:「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
  • 「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肺腑之言:為人不可太聰明,說話不能嘴太笨
    曾國藩是我國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一生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立下功勞無數,後世稱他為"千古第一完人"。實際上,曾國藩也不是打小就擁有過人的智慧。在他年輕的時候,曾國藩也曾不斷學習,一心只為功名利祿,因此吃了不少虧。30歲之後,曾國藩就發誓,不做衣冠禽獸,要做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