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曾說:「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
做事先做人。做人第一,做官就是做事的一種,做官其次。
古人說:「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本色和角色,就是對一個人的規範和定位。一枚圓圓的銅錢,中間是稜角分明的小方孔,啟示著中國人的大智慧:方圓之道。
方是做人的脊梁,圓是處世的錦囊,有圓無方則不立,有方無圓則碰壁。
內方:本色做人
做人要方正,堅守自己做人的原則,不輕易被誘導,堅持自己的信念和良知。本色做人,體現的是一種胸襟和坦蕩,不管周圍環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不變的始終是一如既往的追求。
生活在自我本色裡,樸素寧靜;生命在自我本色中,真誠美好。本色就是一襲風衣,送給自己的,是一份瀟灑;贈與他人的,是一份善意。
本色做人有諸多好處:不用太多謀算,減少勾心鬥角可能會導致的不測之禍;把心思花在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上,一旦學有所長,便可受用終身;淡泊寧靜,自然神怡體舒,活得坦然自在。
本色做人,無欺無詐,時間長了,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外圓:角色做事
人生如戲,但戲不是人生。
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會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每種角色都承擔著不同的責任,而此,我們需要的是能力和態度,展現的是一種果斷和專注。
角色做事是安身立命,置身於某種環境時,與環境和諧的生存法則。做事要圓融。古人說,「處眾以和」,在處事方面要含蓄且委婉,靈活變通,分清場合與人。
社會終究是人與人的社會,這是充滿著利益的博弈與權衡,這就需要退讓和妥協,容不得一個人有太多的稜角。
曾國藩早年對官場的迎合、腐敗和諂媚十分厭惡,為此所到之處,皆是與人發生矛盾,受到排擠,常常是輿論諷喻的中心。
多年的宦海沉浮,曾國藩深深地意識到,要想把事情做成功,唯一的途徑就是適應、容忍。認識到這一點的曾國藩漸漸地與其他官員慢慢融洽起來,做事比以前順利多了,最終獲得成功。
銳氣藏於胸,和氣浮於臉,才氣見於事,義氣施於人。本色做人,角色做事,概括起來就是做人坦坦蕩蕩、實實在在,做事認認真真、穩穩噹噹。
曾國藩的成功不是不能復刻的,一定要學會為人處世還有面對人生險境時的智慧。清朝三百年第一名臣,他的為官從政之道,識人用人之法,直到今日接受到追捧。
如果大家對曾國藩感興趣,對中國動蕩的晚晴時期感興趣,不妨可以看看《曾國藩全書》這本書,不爭就是最大爭,擺對自己的位置,不爭一時之功,容納百川的胸襟和氣魄,學習他的處世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