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完人」曾國藩的交友之道:交友要雅量,做人要氣度

2021-01-07 縱橫國學

1811年出生於普通耕讀人家的曾國藩,是歷史上有名的文學家和戰略家。他自幼勤奮好學,6歲的時候就上了私塾讀書,8歲熟讀四書五經,14歲就開始讀《史記》等文學著作。他在道光十八年中了進士,官拜翰林院。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曾國藩不僅在政事上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在為人處事上也有自己獨特的一套。他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名言警句流傳下來,其中《曾國藩家書》中更體現了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

一.交友要雅量

曾國藩曾說交友貴雅量,意思就是說,交朋友要交寬容大度的人。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做到這一點是很有必要的。

在和朋友相處之中,你帶別人寬容,就很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寬容地對待朋友,在你有困難的時候,別人也會幫助。

反之,你要是對待別人斤斤計較,不論什麼事情,都揪著對方的小錯誤不放,時間長了誰都不會願意和你交朋友。

大家應該都聽過《負荊請罪》的小故事。

戰國時期,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和藺相如。大將軍廉頗對藺相如十分不滿,並當著其它官員的面說,要藺相如好看。藺相如聽說之後並未做出什麼。反而對廉頗百般容忍退讓。藺相如的門客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然而藺相如笑著說:「秦國之所以不敢欺負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忍讓退步,是因為我把國家放在了第一位,私仇放在了第二位。」這句話被廉頗聽到後,廉頗背著荊條跪在藺相如門口,請求原諒。才有了秦國不敢欺負趙國的局面。

就像藺相如,正因為有他的寬容,才有了秦國不敢欺負趙國的局面。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在長沙嶽麓書院讀書,他的書桌放在窗戶邊,他的一位同學便說,你在那裡讀書擋到我的光線了。隨後曾國藩把書桌搬離了那裡。

晚上的時候,那人在曾國藩讀書的時候又說:「大晚上讀書影響到我了,」曾國藩聽到後便小聲讀書。

不久之後,曾國藩中了舉人,那人又說:「都怪你,搶了這房中的風水。」同學聽到後紛紛對曾國藩打抱不平,曾國藩卻和顏悅色地安慰同學。從這件事情中,我們就看出了年輕的曾國藩的氣度。

曾國藩認為對己要嚴,對友要寬。我們在現實生活對朋友不能太過小心眼,我們對他寬容,朋友也會這樣對我們。

只有這樣,在你困難的時候才會有人幫你。相反那些對別人嚴苛,對自己寬容的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不踩一腳,已是別人的寬容。

曾國藩不僅在小事情上不會多加計較,在大事上,更是不會參加個人感情。

二.做人要有氣量

做人不僅要寬容,還要有大氣量。

1864年的時候,湘軍攻克太平天國的首都北京,正是在這關鍵的時刻,曾國藩和左宗棠吵起了架,吵得不可開交。

當時曾國藩主管的兩江,是全國糧食的重要輸出地。這時候左宗棠要領兵收復新疆,他深知沒有軍糧的支持,新疆是收復不了的,如果這個時候曾國藩計較個人恩怨,這一場仗是打不贏的。

然而,左宗棠的擔心完全多餘,曾國藩不但沒有計較個人恩怨,還盡心盡力地為左宗棠督辦糧草,還把自己身邊一員大將劉松山撥給了左宗棠。

在這場收復新疆的戰役中,劉松山表現出色,成為了左宗棠最重要的助手,是這場戰役勝利的關鍵原因。

對左宗棠的成功,曾國藩敬佩不已,稱他為「當今天下第一人。」

正是因為他們的寬容,才能成就大的事業。要是整天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計較,就不會有被評為「千古完人」的曾國藩。

相反《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因氣量小,嫉妒諸葛亮的才華,百般算計諸葛亮,最終計不得逞,反而賠上了自己的性命。臨死前還說出了「既生瑜何生亮」這樣把自己的悲劇賴在了命運頭上這樣的話。

氣量小的人心胸狹隘,嫉妒心往往很強,不願意吃半點虧。這樣的人自尊心過強,容易被自己的情緒所引導,看不清事物的關鍵點。沒有大局觀。

心胸狹隘之人交不到真心朋友,寬容大度之人,處處都是朋友。當你覺得自己小心眼的時候就去開闊眼界,去外面增加閱歷。經歷越多,感受越多,越豁達。

曾國藩的處世為人之道,包含著人生的大智慧和大道理,值得我們一生都好好學習。正因為對待別人寬容,我們才能贏得更多的朋友。

總結:你有什麼交友之道,你是如何和朋友相處的呢?

相關焦點

  • 一個人成就的大小取決於他的氣度和雅量
    一個人的氣度和雅量和他的成就永遠是成正比的。「氣量」字典裡面有三種解釋,一是指才識和品德的高低;二是指能容納不同意見的度量;三是指容忍、謙讓的限度。我們經常用「宰相肚裡能撐船」來形容一個人的氣量。大多成功人士多是具有超常人的雅量和氣度。能忍別人的不足。
  • 曾國藩論交友,有八種人可交、九種人不可交!
    有「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稱的曾國藩,對交友之道頗有見地,下面的「八交九不交」,基本上概括了他的處世交友之道。 「八交」:勝己者;盛德者;趣味者;每事吃虧者;直言者;志趣廣大者;惠在當厄者;體人者。 「九不交」:志不同者;諛人者;恩怨顛倒者;不孝不悌者;迂人者;落井下石者;好佔便宜者;德薄者;全無性情者。 曾國藩認為交友貴雅量,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私意猜疑之弊」。
  • 談「交友之道」
    今天,我就來談談自己的交友之道。我呀,是個愛交朋友的人。我的身邊總是圍繞著許多熱心的小夥伴。我交朋友有三個小竅門。第一、交朋友要自己主動,要對人熱情。第二、和朋友相處要互相忍讓,媽媽曾告訴我「退一步海闊天空」「吃虧是福」。第三、和朋友發生誤會,要多溝通,冷靜思考,找到問題出在哪裡,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 真正厲害的的人是如何交友的?
    下面的評價幾乎都是肯定的,其中一個簡短的回答十分精闢有力地闡述了情商高的人交友能力。「朋友貴精不貴多。每個朋友都是精,這才是情商高的人的交友能力。」所交的朋友每個都是知己好友,每個都是良師益友,這才是真正會交友的人。那麼那些厲害的人,都是怎麼交友的呢?
  • 《天道》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交朋友這件事也是一門學問,博大精深,小人之交常戚戚,君子之交淡如水。和利益本位為原則的人做朋友,內心不夠強大,很容易帶跑偏,而人心換人心背後是知行合一,和價值觀同頻,在文化屬性方面沒有較大差異。《天道》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首先交友須帶三分俠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 古人論交友 - 天眼新聞
    意指同正直、誠實守信、見聞博廣的人交朋友,久而久之,自己也會近朱者赤;相反,親近奸佞小人,就會近墨者黑,深受其害。清末重臣曾國藩,更在家書中談到交友的作用:「蓋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指出求朋友用以匡正自己的不足,是大有益處的。關於如何交友,古人自有其道。孔子認為,擇友首先考察他的人品,了解他的經歷,分析他和你結交的目的。
  • 俠心交友 素心做人
    俠,本指抑強扶弱、見義勇為的人。素心:質樸、純真的本性。素,本指未經染色的白色生絹,也常以比喻質樸、本色的東西。【譯文】交朋友要有幾分俠肝義膽的氣概;為人處世要保存一種赤子的情懷。【評析】所謂「俠氣」,就是重諾輕利,是共患難、齊生死。這是古人所崇尚的交友之道。而在今天,這種真誠互助的交友態度,也是人們用以衡量友誼真偽的基本原則。
  • 霹靂搞笑三部曲第三彈:江湖交友指南
    原文共分為三個部分,妖道角生存手冊、霹靂江湖就醫指南、江湖交友指南。本文為第三篇《江湖交友指南》,主要適合補老劇的道友食用。(絕對不是為了湊字數,實在是要念一下,才能默想那紫衣飄飄,華麗無雙的身影呀!)身為儒門龍首,怎樣的任情率性,華麗無雙,風華絕世,這世上能有幾人站於其側而能不失原色,又有幾人的風姿氣度能入其眼內。儒門之內,精英無數,要讓眼界極高的龍首留下深刻的映象是何等困難,如無驚才絕豔的風採本領,還是自動放棄吧。
  • 所謂「千古完人」的曾國藩,他是如何戒色的?值得普通人學習
    千古完人「完人」一詞常出現於中國古典名著,多指德行完美之人。關於曾國藩是否是「千古完人」,從曾國藩初次為朝廷效力開始,到他死後的上百年時間裡,一直都是爭論不休的狀態。「千古完人」的分量不輕於聖人,某種程度上還高過聖人。
  • 做人,說話要留餘地,做事要有氣度
    在我們每天的生活當中,人際交往是誰都要面對的一個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關係網。要想讓自己的人生道路變得寬敞和精彩,就必須要在這張關係網當中定好自己的位置。而在你的人際交往當中,你需要時刻保持自己的理智,要做到說話留餘地,做事要有氣度,這樣做,既會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又能夠讓人感覺到你的魅力,從而讓你不知不覺當中獲得人們的尊重。
  • 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曾國藩告訴你為什麼
    曾國藩曾說:「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做事先做人。做人第一,做官就是做事的一種,做官其次。古人說:「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一枚圓圓的銅錢,中間是稜角分明的小方孔,啟示著中國人的大智慧:方圓之道。方是做人的脊梁,圓是處世的錦囊,有圓無方則不立,有方無圓則碰壁。內方:本色做人做人要方正,堅守自己做人的原則,不輕易被誘導,堅持自己的信念和良知。
  • 聰明的做人之道,就是讓人對你放心!
    讓跟你交往的人覺得放心,舒服,這才是最有智慧的做人之道。 讓人對你放心,是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這意味著這個人厚道,靠譜。 曾國藩出身農家,最終卻成為「千古第一完人」。
  • 曾國藩:做人要有恆心,做事要有勤奮
    在《曾國藩家書》中,有一封他寫給九弟的信。在信中,他一再告誡九弟,做人一定要有恆心。01九弟來信說:「意趣不在此,則興會索然。」這讓曾國藩很是擔心。」其實,曾國藩雖然這些自我反省。但事實上他是一個十分有恆心和毅力的人。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恆心,才讓他做出了非同尋常的功業。他的恆心和毅力也正是在不斷地反省和檢討中逐漸培養出來的。
  • 曾國藩成功靠的是人,事,心態3個方面,其中做人這點被頌揚至今
    說起晚清重臣曾國藩,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他"千古第一完人"的名號,甚至被毛主席稱讚為"地主階級中最厲害的人"種種現象都表明他是在做人做官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做到了名垂歷史。知道曾國藩成功的思想基礎,離不開中國的陰陽調和之道,也就是常說的中庸之道。
  • 讀懂「天下第一完人」曾國藩,成就自己的人生路!
    他是晚清兩大名臣之一,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為師為將為相,他的一生戰功彪炳赫赫;立功立德立言,他從天下第一笨人逆襲成為千古完人。 可以說,曾國藩的崛起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同時,他也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自古聖賢可佩但不可學,唯有曾國藩可佩亦可學。而曾國藩之於後人的最大意義是,他以自己的親身實踐證明:一個普通人通過「陶冶變化」,可以成為「完人」。
  • 曾國藩: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要做對這四件事
    可是,現今很多的人,把時間和精力,全投入到事業上,忽視了家庭的存在。我們建立家庭是靠半生的努力和奮鬥得來的,但我們似乎背離了成家的初心。因為事業的需要,就把家庭閒置在一邊,那是得不償失的。家庭是由多人組成的,一個人的家庭很難稱之為家庭,而往往家庭成員越多,這個家庭就越活躍,越有生命力。
  • 交友之道與朋友的意義
    而人性生來逐利,貪婪自私是人的本性,真正遇到朋友,敢於兩肋插刀的又能有幾個,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所謂知己,所謂的好朋友,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兩肋插刀,人云亦云。而是在看到見到你好的時候真心祝福而不嫉妒。見到你落魄的時候真心幫助而不邀功,見到你成功的時候為你高興而不在場,見到你為難的時候挺身而出而不踟躕。
  • 曾國藩處世之道,學會這三點,秒變高情商
    曾國藩晚清著名的軍事重臣,一生奉行修生律己,以德求官,禮制為先,在官場如戰場的晚清朝堂上遊刃有餘,人緣甚好,而且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後人把他與孔子,王陽明之後的半個聖人,結合他傳奇的人生經歷,更是比作「千古第一完人」。
  • 交友之道:真正的朋友是良師益友,而非豬朋狗友般的「損友」!
    然而,如此純潔美好的「朋友」一詞,也因為不同的人對它的理解和把握不同而在擇友觀上產生嚴重分歧,人們由此分道揚鑣,從而真正應驗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千古真理。把握到朋友真諦的人選擇了良師益友;沒有把握好朋友真意的人選擇了豬朋狗友。
  • 交友群微信同城,交友群加入日本人
    交友群微信同城,交友群加入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