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腦
作為上學期間幾乎每天都泡在有妖氣追漫畫的老讀者,端腦是我當時最喜歡的三部作品之一,也是我最期待延伸改編的作品之一。說實話,無論是漫畫原作的屬性,還是科幻作品的屬性,端腦算不上是好改編的作品。真人版消息放出後,估計所有漫粉心都頗懸了一陣——一方面期待影視化的展現效果,另一方面懷疑產出作品的質量。
前幾天受邀參加了首映典禮,我的心才算是落了點地,單從現在看到的幾集來說,儘管仍有些小瑕疵,卻同樣也有不少意外之喜。
劇和漫畫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表達形式,所展現的東西自然也有所不同,因為多種原因大改原著劇情的劇數不勝數,端腦卻真的可以稱的上是還原(我自己的作品未來要是劇改能達到這種還原度,我也就基本滿足了)。不光主線劇情幾乎一點沒改,甚至漫畫中的插敘倒敘,都按照原本的時間線拍了出來。
當然,有一些小改動也是不可避免的(以下略有劇透)。例如故事開始的季陸謀殺案在漫畫中只有寥寥四五頁,劇中卻多至半集,又例如漫畫中一開始出現的國際安防組織在劇中被替換為觀察監控的女人。事實上,這些小改動不但無傷大雅,反倒頗體現了編劇的用心。相比漫畫中初期多線進行的劇情,隨著主角團隊單線推進更適合比較缺乏時間深入理解世界觀網劇觀眾,而大幅度的奇異謀殺案情節,則在一開始就死死抓住了觀眾的眼球,其氣氛渲染頗有水平,甚至在前幾集中都稱得上是亮點。
網劇的節奏也有改動,編劇縮短了日常劇情,甚至把首次進入端腦時的黑色人影追逐戲改成了次元門,將更多鏡頭放在了第一次試煉之中。改動之下,整體劇情更緊湊了些,尊重卻不拘於原著的輕度原創,明顯提高了劇的觀賞性,可見網劇團隊在這方面是真的下了番功夫。
除了劇本之外,《端腦》演員的演技也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最近一段時間各類小鮮肉被罵的挺慘,但端腦的幾位主角演技都始終在線,儘管相比浸淫演藝圈多年的老戲骨們仍有差距,但也絕對算得上自然。尤其當我知道女主才16歲時,不得不感嘆一句,長江後浪推前浪。
說起來,博卞剛開始在漫畫中的形象明明是個猥瑣大叔,劇裡居然變成了一個神似《東京喰種》中月山習的帥氣小哥,雙粉看著還是有一點點出戲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為後來博愛形象的轉變所做的先手準備。
音樂方面,端腦劇情懸疑時使用的有些邪典風格的電子樂,很有些汗毛炸起的感覺。其他配樂在眾多網劇中也稱得上出彩。而作為科幻題材網劇,端腦雖然當前特效不多,卻也算合格,尤其第三集末的子彈時間更是稱得上亮眼。
當然話說回來,有些槽點也不得不提一嘴。
第二集中,大概是為了增強劇情的緊迫感,編劇在第一次冒險的首個關卡原創設計了類似《生化危機1》電影中紅後控制的雷射房間。然而當時包括主角在內的三人,都連續不斷地把雷射叫成紅外線,作為軍迷的石寬更是說出了「武器級別紅外線」這樣的話,也是令人哭笑不得。而在接下來拼搶的關卡,原作中石寬拼好槍的五分鐘時間被縮短為十幾秒,也讓人產生了些許的不真實感。第三集男主發現自己成為富豪後帶著晴知購物前的心理鋪墊,個人認為也略有些薄弱。當然了,從整體來看,這些小差錯並不影響觀感,不過還是希望製作組能更關注細節。
端腦挑戰了兩個在國內逐漸熱門卻始終極少有人願意涉足的影視元素。
一是漫改。從有妖氣逐漸傳播起來的漫畫網絡化起,直到如今國漫作品動畫化、影視化越來越多,質量也越來越高,國漫始終走在進步的道路上。而在所有國漫中,推進劇情時主要倚靠智戰的《端腦》,反而是最容易真人化的作品。
二是科幻。在國內,無論大銀幕還是小銀幕,科幻作品都是少之又少,拍攝難度大、劇本要求高等剛需,是科幻作品轉為影視的最大阻礙。端腦的優勢在於,相比《三體》等文字作品,他大場面較少,且已經通過繪畫手段將很多奇思躍於紙上。
所以儘管在《端腦》身上,我們仍能看到多年來國內影視工業積弱所帶來的缺點。但從其整體水準來看,我們也有理由期待它成為整個產業破冰的希望。
成為無論科幻、抑或漫改——
甚至是對標超級英雄等好萊塢頂尖作品的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