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源於生活,卻沒有完整表達生活

2020-08-28 夢溪筆壇


電視劇《三十而已》已經接近尾聲了,除了電視劇本身能夠給全網創作熱點之外,它的爭議同樣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結局過後,原本豆瓣7分降低到6.8分。

拋去爭議我們不談,這部劇拍的確實很不錯,儘管沒有辦法和英美都市劇相比,不過這幾年能夠出這樣的作品已經很難得了。但是我討論的不是拍攝電視劇的手法,而是劇中折射出來的內容,內容顯然還是無法超越經典,也無法有所突破。

《三十而已》取材於生活,但卻很多故事和情節與生活背道而馳,創甚至不少的內容夾雜著世界觀扭曲的現象。

故事的靈魂不僅來自於編劇的妙筆生花更來自於內心的吶喊

一個好的作品,當然離不開好的編劇,編劇幾乎是一個作品的靈魂,&34;編導 顯然是編劇在導演的前面。全劇的內容簡單樸實,無非就是貫穿一個原則:劇中沒有一個男人不是&34;?

沒有生活的磨礪,根本創造不出一個好的作品,編劇的內容也是取材於生活。但是全劇的內容看起來還是那麼粗糙,我舉一個例子:女三號鍾曉芹是一個上班族,沒有任何的寫作基礎(鍾曉芹那種白開水的生活,能寫什麼樣的作品價值150多萬?),第一次辭職寫小說,就拿到了150萬的報酬。

這種天賦,恐怕餘華聽了沉默,莫言看了流淚,村上看了撕心裂肺。這種劇情不就折射出世俗眼中的編劇:看看小說就能夠寫小說,看看電視劇就能夠當編劇的幼稚想法嗎?

讓我告訴你的一個好的編劇是怎樣煉成的?

餘華成名之前其實只是一個牙醫,和文學作品沒有一毛錢的關係,22歲那一年因為厭煩牙醫的無聊才跑到文化館去工作,文化館工作的幾年時間裡,才正式踏入了寫作之路,可這不意味著餘華可以迅速拿到150萬的稿酬。餘華原本是一個醫生,對文學缺乏基本的了解,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自己認識的字並不多。

每一次寫稿給別人的時候,退回來的稿子比自己寄出去的稿子還要多。整整努力了十年才創作出《活著》這樣偉大的作品,為了尋找作品的靈感,餘華甚至一度下鄉去體驗生活,把自己弄得跟農夫沒有什麼兩樣?一個偉大的編劇沒有對生活深刻的體驗,絕對寫不出驚世駭俗的作品。

就比如說《紅樓夢》,曹雪芹的曠世名作,當年乾隆看過《紅樓夢》之後無不感慨:這不就是曹雪芹他們家的事嗎?確實是這樣的,曹雪芹的家族在江寧是有名的望族,後來家族破落了,曹雪芹本人經歷了家族由盛轉衰的過程,用一句簡單的話概括就是,曹雪芹表面上寫別人,其實是在寫自己。


現代很多編劇幾乎缺少這樣對作品的思考,特別是業務編劇,缺乏對故事的深度也缺乏對生活的積累,可是在資本輿論的壓力下,又不得不粗糙濫造。

劇集看起來簡單和粗糙,甚至還有一些標籤化,從沒一個人物的身上都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網絡標籤比如說:&34; 綠茶 屌絲 &34;。把人性想像複雜的同時,又沒有深刻理解到人性好的一面。

為什麼說《三十而已》是一部為社交媒體量身而作的劇?

首先第一點肯定是來自於資本的壓力,

第二點就是這部劇不可避免走入&34;,《三十而已》不是一部青春文學劇,也不想怎麼&34;?它創作的初衷除了為資本服務之外,還有服務於觀眾,這需要很強的代入感,要把觀眾變成忠實的粉絲,只有把全劇加入互動討論的環節,創造出一系列的爭議,讓一部劇不像是生活劇,像是一部女主&34;開掛的勵志劇,這才會讓那些在職場上默默奮鬥無門的女性&34;。

劇中傳達著這樣一個觀點:

你之所以工作不順利?那是因為你不努力

你之所以生活不順利?那是因為你不努力

你之所以遇到渣男?也是因為你不努力

你之所以關係不夠硬?那是因為你不努力

總之,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不如意,都是因為不能夠努力,只要足夠努力,身價倍增了,就能夠擺脫渣男,成為白富美然後走向人生巔峰,還能夠月薪5萬。

劇中雖然立足於都市女性,可是全劇還是瀰漫著一種&34;的氣息,顧佳需要一個&34;才能夠躋身上流社會,鍾曉芹需要購物才能夠實現自己的蛻變,王漫妮則需要在遊輪上面激勵自己奮鬥。

原本不該矛盾的地方變得越來越矛盾,《三十而已》是一部女性劇,準確來說應該是一部女性勵志劇,勵志一直是全劇的主題,這點確實沒錯,可是&34;?就能夠怎麼怎麼樣?把生活過於簡單化和理想化的同時,讓一部好好的勵志劇變成了為了上位不擇手段的&34;。

為了向上爬就給富人提鞋 澆花 遛鳥也沒關係,維護愛情只有一種手段,那就是&34;&34;,自己的生活要有自己生活的態度,甚至總結出自己一套生活的學問&34;,能夠把生活出一本書,並且按照書本來去生活的人,顯然在價值觀上有迎合那些不如意&34;的嫌疑,但我看到的更多是對價值觀的誤解。

人生哪有什麼&34;可言?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每個人的生活都不一樣,如果要按照&34;來設定自己的人生的話,那才是一種真正的悲哀。想想自己被精神統治的那種場景,天底下還有比這個更可憐的人嗎?


這幾年以女性為題材的電視劇層出不窮,不過在我看來以女性的視角去看待現代職場的高低固然不錯,可是把劇中的三觀引入現在盛行的&34;,顯然有點不妥。比如說劇中三個女性的對象都是渣男,靠打壓&34;來去側託女性的偉大,就連&34;也不放過。很多男性在劇中被嚴重&34;,這些標籤就是時下流行的&34; &34; &34;。

鍾曉芹的丈夫陳養魚,天天工作 養魚和生活,有事不溝通,遇事冷暴力,孩子沒了 妻子流產了,丈母娘來照顧,甚至還要和自己的妻子AA制,這就是傳說中的&34;。

顧佳的丈夫,人送外號&34;,住著上海高級公寓,過著中產生活,天天和小三&34;,在北京出差的途中遇到了林有有,兩人&34;。在夫妻事實既定的情況下,私自勾結小三,還不忘在妻子的面前甜言蜜語,典型的悶騷男。

第三渣,也就是&34;海王男梁正賢,有錢有勢有品位,&34;技術一大堆,花錢在女性身上如流水,儼然一副霸道總裁的樣子。只可惜是一個腳踏多隻船的不婚主義者,被發現之後還理直氣壯:你們兩個一南一北?她都願意你幹嘛不願意?你身上的一切都是我買的?你應該把她還給我(女主的三觀其實也不正確,既然要表現女性的獨立,又為何還要去接受男性的禮物呢?這劇是不是在打自己的臉。)真的是把前面兩位的&34;發揮到了極致。

為了全劇的效果,不惜把&34;的對象&34;,這樣的劇無非就是給劇中的女主創造一個&34;,用來告訴你們:男人都是靠不住的,要靠也只能夠靠自己。這部劇最良心的地方還在於,至少給你們指出了一條出路,那就是。王漫妮學會和物慾做個了斷,鍾曉芹獨立開始最好的選擇,顧佳重新審視一下家庭。

我不否認有些男性扮演者自私 不負責 爛情的角色,可是一旦打著&34;的旗號去抹黑男性,這簡直是一種自欺欺人的三觀,我把它稱之為人性幼稚的複雜化。之所以說它幼稚,那是因為想問題過於簡單,之所以複雜化那是因為把人性純真的那一面給抹殺了。


在我看來這部劇還存在綁架&34;的行為,劇中塑造的三個女主角不免成為女性觀眾所期望的類型,追求完美女性的確是一個好切入點,可是過度追求就變得非常牽強。比如說顧佳,一聽名字就十分顧家。她作為家庭的一員,維護家庭的幸福和完整是她義不容辭的責任。除了要把丈夫扶上&34;,還要憑藉自己的實力送孩子上名校,為了完成事業還要絞盡腦汁擠進&34;,必要的時候還必須和丈夫的小三&34;,這一路下來顧佳活的真累。

請問這樣的女孩如果存在的話?還需要結婚幹嗎?

顧佳的對象許幻山,一個滿腦子都是藝術家夢想的人,動不動就和大學生打架,被下屬慫恿兩句就要打人,這種巨嬰都能夠做到30多歲的公司老總,如果放在一個剛出社會的大學生我信,可放在一個30多歲的男人身上,簡直是在侮辱觀眾的智商。如果每一個公司老總都像許放炮那樣玩的話?公司遲早都會關門大吉。過度追求完美女性,不過是作者的一廂情願而已,可是現實呢?現實真的那麼容易嗎?這個世界上有幾個像顧佳這樣的完美女性?

這部雖然沒有想像的那麼好,不過也折射出了現代社會對於中產的焦慮,劇中多多少少能夠找到現實社會的影子,這點還是要肯定的。但如果把劇中的人物過度標籤化,加上虛假杜撰進而誤導觀眾,這也是不能夠理解和接受的。一味地腦補和瞎編,只會讓人看起來毫無新意,也容易扭曲完整的三觀。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生活從來沒有結束,不讓年齡阻礙我們的腳步
    最近熱播劇《三十而已》與我們產生了很多共鳴,隨著年齡增長,我們變得沉穩,沒有了年輕時的無畏與激情,被催婚、就業壓力、住房壓力甚至中年危機感,每個人都有他的角色,比如全職媽媽、好員工、好同事……活成了別人忘了自己,這部劇最想告訴我們的就是我們都被一些因素限制了,然而生活沒有結束,一切還要繼續努力,多一些「而已」少一些「一定要怎麼樣」自由的無束縛的活下去!
  • 看生活,愛自己,她們不過三十而已
    《三十而已》以顧佳、鍾曉芹、王漫妮三位不同身份的女性視角展開,講述了都市女性在生活中遇到的多重壓力並不懼改變勇敢面對生活的故事。三人截然不同的經歷描摹出較為普遍的都市女性問題,引發大波女性觀眾的情感共鳴。
  • TVB版的《三十而已》,是劇集更是生活
    最近由江疏影 、童瑤、毛曉彤主演的《三十而已》可謂是大火了一把,該劇以三位三十歲女性視角展開,講述了都市女性在三十歲這一重要年齡節點時,遭遇到多重壓力的故事。可能是戲劇源於生活的緣故吧,不少觀眾在看電視劇的時候都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共鳴,都不自覺代入了劇情,被三位女主影響了喜怒哀樂和憶起了自己的故事。忽然我想起了TVB 的一部2010年的電視劇,劇情也是圍繞著三位女性展開。
  •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道盡了當前女性的生活
    而在最近,有兩部劇火了,分別是《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她們有著花一樣的年齡,處於剛踏入社會的階段,對於許多東西都是不懂或者懵懂的狀態,對於自己未來人生的規劃也是不完整的,對於美好的生活充滿了期待的狀態,所以即使工作和感情有一定的困惑,也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而這也就是《二十不惑》所要表達的主題。
  • 《三十而已》顧佳的生活就是你的理想生活嗎?光鮮背後沒有容易
    前有&34;,後有《三十而已》。《三十而已》自開播以來熱度一路高漲。開局8分+的評分已經是開門紅了。當然現實生活中更多的還是像鍾曉芹(毛曉彤飾)這樣的角色,能力沒有特別突出,結婚對象也是很平凡,夫妻間小日子平平淡淡,沒有太多波瀾。
  • 這是TVB版的《三十而已》,看不懂是劇集,看懂了是生活
    最近由江疏影 、童瑤、毛曉彤主演的《三十而已》可謂是大火了一把,該劇以三位三十歲女性視角展開,講述了都市女性在三十歲這一重要年齡節點時,遭遇到多重壓力的故事。可能是戲劇源於生活的緣故吧,不少觀眾在看電視劇的時候都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共鳴,都不自覺代入了劇情,被三位女主影響了喜怒哀樂和憶起了自己的故事。忽然我想起了TVB 的一部2010年的電視劇,劇情也是圍繞著三位女性展開。
  • 陳國珍:藝術源於生活
    佛教講求佛性,教化人們不為外物所左右,把外物看作是空幻的東西,這樣就可以不為顯示的利害所煩惱,達到超出一切愛憎是非的境界。佛像造像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遷,有著各種不同的審美標準和美的理想,通過世俗化生活的影響,日趨注重表現現實主義的性格和情態,進而通過造像闡釋佛教教義中的主旨以表達出感化世人、普渡眾生的宗教意義。
  • 《三十而已》結局:生活遠遠沒有劇中的故事那麼美好
    鍾曉芹、顧佳、王漫妮,這三個人原本的生活,其實早已過得比劇情之外的我們要好得多了。鍾曉芹是一個上海的本地女孩,為人乖巧,父母疼愛,跟同事相處和諧,受人歡迎,還有一個很棒的閨蜜——顧佳。在她身上,我沒有看到一丁點兒她為了生存而感到窘迫、甚至艱辛的境況。
  • 《三十而已》女性題材的全新表達
    文藝作品無需價值選擇,《三十而已》表達的高明之處引發思考「《三十而已》寫出了現代都市生活在物質和精神層面上給女性帶來的壓力和動力、給予和剝奪、失敗和希望、機會與陷阱。它讓人在堅持與放棄之間選擇、掙扎、轉變、尋求,這種狀態在作品結束的時候仍在繼續。」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在觀完全劇後給出精到總結。
  • 【白夜談】 源於生活還是高於生活?
    此時我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心中其實並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那其實只是一種泛泛的似曾相識。事實上,我甚至連究竟是不是像《絕地放逐》都不確定了。乘坐電梯深入敵人戒備森嚴的基地,在一番有驚無險的戰鬥後順利完成任務,最後從基地頂部平臺逃出生天的故事,不說其他類型和題材,僅僅是星戰遊戲,就有《絕地武士1》和《共和國突擊隊》等等在腦海裡排隊候選。
  • 從《三十而已》看人生百態:人生沒有彩排,萬般滋味皆生活
    近期,《三十而已》這部都市生活電視劇正在熱播,朋友圈也都在刷屏。劇中主要講述了三個女人的三十歲正在經歷的不同人生,她們三個的人生,有喜樂有愁苦,其中很多真實的片段都把我看哭了。,但人生沒有彩排,正如豐子愷所說「萬般滋味,皆是生活。」
  • 《三十而已》| 立足當下現實,傳遞直面生活的勇氣
    這份歷經了歲月打磨的從容和勇敢,精準地透過屏幕傳遞給了所有在生活中迷茫、困惑,卻仍未停下腳步的女性觀眾。正如劇中顧佳的扮演者童瑤所說:「不設限,勇敢地去擁抱更多的可能」。由童瑤、江疏影、毛曉彤領銜主演的都市女性劇《三十而已》自登陸東方衛視東方劇場以來,引發了觀眾對於30代女性的生活和狀態的熱烈討論。
  • 從《三十而已》看人生百態:人生沒有彩排,萬般滋味,皆是生活
    近期,《三十而已》這部都市生活電視劇正在熱播,朋友圈也都在刷屏。劇中主要講述了三個女人的三十歲正在經歷的不同人生,她們三個的人生,有喜樂有愁苦,其中很多真實的片段都把我看哭了。比如完美人妻顧佳為了兒子打架,為母則剛的樣子,滬漂女孩王漫妮患上腎炎,母親打電話提醒吊瓶的樣子…...
  • 三十而已,「渣「的生活美學等級
    覃冠豪 博士「三十而已「的火爆熱演,要用陳腔濫調的分析說是劇本好、選角正確、演員棒、音樂好,也沒什麼不對!更關鍵的該還是說到了大多數人的真實生活體驗!三個女性從不同的生活體驗自覺自立,不算煽情的灑狗血、沒有道貌岸然的灌雞湯,不但大多數女性同胞心有戚戚,廣大男性同胞或許也偷偷悄悄比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悄悄的也跟著追劇!
  • 《三十而已》:生活沒有終點,有的只是向前的步伐
    《三十而已》已於昨日落下帷幕,真的無限感慨,就和鍾曉芹追劇一樣,一晚上本來看兩集就可以睡覺的,但是只看了一集就大結局了,還不到睡覺時間,怎麼辦啊?就是這種心情,隨著大結局的揭曉,感覺心裡像是什麼被抽走了似的,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
  • 熱播劇《三十而已》沒有直說的那些生活和工作的原則和禁忌
    我通過這部劇總結了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禁忌,我想這也許是《三十而已》帶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城市生活壓力大,但工作機會更多。小地方生活壓力小,但同樣就業機會也更少。如果家鄉沒有豐富的人脈資源的話首選還是大城市吧。扯遠了說,如果考慮到今後養老問題的話,無疑大城市更有保障。
  • T臺秀是一種不適合大眾審美的時尚,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T臺秀是一種不適合大眾審美的牛馬車神的時尚,源於生活高於生活T臺秀是一種不適合大眾審美的牛馬車神的時尚,源於生活高於生活T臺秀是一種不適合大眾審美的牛馬車神的時尚,源於生活高於生活T臺秀是一種不適合大眾審美的牛馬車神的時尚,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 《三十而已》的婚後生活你接受嗎?
    《三十而已》你們看了嗎?鍾曉芹深夜遇險,第一反應就是給陳嶼打電話,終於開始反思,在失去中的時刻裡,她才記起來那些生活裡被忽略的細節,記起那些細枝末節中陳嶼對她的愛意。前夫哥趕來救曉芹這段,引發我全身不適!結婚三年,一個冷淡的伴侶,離個婚後突然就變成了默默付出的絕世好男人了???這些年那麼多讓人心寒的事情被他弟三言兩語就化解了???然後女的開始尋思起自己的不對了??
  • 《三十而已》熱評的背後:生活的本質遠沒有劇本那麼簡單
    最近很火的一部劇《三十而已》受到了大家的關注,劇情接近生活,從各自的家庭,事業,生活出發,帶來了太多關於金錢,婚姻,人性的討論,同時劇中刻畫的三位女性無疑也受到了大家的關注,活得迷迷糊糊,沒有目標的鐘曉芹,一心嚮往大城市想要賺大錢在上海紮根的王漫妮,還有處處完美結局卻不甚讓人滿意的
  • 《三十而已》的職場生活真的沒眼看
    在我眼中,《三十而已》所表現的職場生活,有些脫離現實,三觀不正,會給一些現實中的職場女性帶來錯誤的引導生活都得靠自己不是嗎?但不管怎麼說吧,《三十而已》反覆強調的30歲焦慮,30歲的職場焦慮問題,還是扎進了觀眾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