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本帖只適合珍惜生命又有點生活追求並且騎行經驗不太豐富的屌絲車友,完全不適合以下兩類人群:
第一類,妖怪!「不就是XX嗎?只有去不了的人,沒有去不了的車!」——此類車友要麼就是多年老妖早已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摩旅經驗,要麼就是跟著起鬨裝逼的小妖。老妖自有一套不必多言,我倒是建議小妖們可以考慮光屁股騎掃帚旅行,因為現代的科學技術對他們已經沒有任何幫助啦!
第二類,王思聰!「爸爸我昨天在亞馬遜買的頭盔夾腦袋!」「買,買,買!把亞馬遜買了!」
好了言歸正傳,我一般會把旅行按時間跟公裡數劃分為幾下幾種:
短途,全程500公裡左右,一兩天就可來回的。
小長途,全程1000公裡左右,一般人一天是絕對回不來的。
長途,為期一周左右的旅行。
遠途,半個月以上、一個月左右甚至更長。
不歸途,請車友家屬直接與我聯繫,本人身高182,大學本科學歷,五官端正,會做飯,常幫寡婦修車並有一定車震經驗。。。
長途騎行的裝備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服裝,因為摩託旅行的特殊性所以防寒防水防摔更加重要。摩託旅行跟戶外一樣,儘量選擇三層穿衣法,以輕薄舒適為主,像只狗熊一樣屁股縫裡夾著輛移動的摩託車是極其糟糕的。
先說說雨衣吧,稍有經驗的車友一定都有過褲襠漏水的經歷。冷冷的冰雨不停的往襠裡拍,二弟絕望的顫抖,痛苦的呻吟,直到最後在那片冰冷的荒草叢中緊緊縮成一塊,被震動和寒冷輪番折磨得像是失去了生命。。。每想到此,我都渾身不由得打個尿戰。更別說冰水會順流而下把雙腿雙腳全部打透,繼而整個人感冒發燒旅行報銷了。
為什麼衝鋒衣不適合摩旅?首先需要普及一個事實,衝鋒衣並不能100%的防水。雖然戶外用品的先驅為我們提供了一系列的高科技面料,GORE-TEX,eVENT,登天,東麗。。。但這些面料都各有優缺點,鑑於很多車友都是戶外及軍品愛好者,本帖只做簡單介紹。
GORE-TEX是使用最廣的防水透氣面料,性能卓越,但是這個材料的衝鋒衣對摩旅來說性價比較差,摔一次就整件報銷。GORE-TEX最常見的是三個等級,performance的成本最低,但較為耐用,性能中等。paclite最為輕薄,透氣性較好,防水性能一般。pro是GORE-TEX中的高級貨,防水透氣都能達到較高水準,但價格不菲,不論通過何種渠道想買一件2000塊錢以下的PRO面料衝鋒衣,都請慎重考慮。另,所有的GORE-TEX 面料衝鋒衣請儘量選擇大品牌,外行切記不要淘寶購買並且遠離例如駱駝、探路者以及那些看起來很生猛但性能很靦腆的品牌。即便是穿著PRO-SHELL面料的衝鋒衣發生了漏水情況也千萬不要惱怒,因為它不是萬能的。
eVENT是近些年湧現出來的新材料,防水性能不亞於GORE-TEX,但透氣性能更勝一籌,只是選擇這材料的品牌不多,另外摩旅也不需要很好的透氣性。
登天,東麗這兩種材料,有的人說登天是中國的,東麗是日本的,也有說登天東麗都是日本的,也有說全都是國內的品牌。。。不管怎麼說,這兩種材料其實性能都差不多,防水不如前兩者但性價比很高,三四百塊就有。摔了颳了不心疼,用這兩種材料的服裝品牌假貨都很少,可在淘寶放心購買。
以上就是很多車友熱衷的衝鋒衣材料簡介,其實90%都不適合摩旅。因為所有的衝鋒衣都不可能完全防水,結構上又是為徒步而生,尤其在摩託騎行的強大水壓下,估計不到兩個小時就會開始漏水了。衝鋒衣在摩旅中的作用就是防風,防驟雨,但考慮到衝鋒衣的帽子會兜風,摔一下就整件報銷。現在已經有部分高檔騎行服採用了GORE-TEX和eVENT面料,美國亞馬遜售價500刀起,褲子另算,且國內少見。
防水褲我暫時用了兩種,熱季有迪卡儂89塊航海褲,此褲的優點是便宜耐用,全防水,褲襠結實,可任意劈叉拉胯鯉魚打挺。但缺點也十分的明顯,首先是密不透氣,出汗的時候像是在洗桑拿,另外這褲子很不耐刮,容易開口。
冷季我暫時穿全拉鏈滑雪衝鋒褲,除與航海褲有類似的優點外,此類褲子透氣性良好,下車後可拉開褲子兩側的拉鏈排汗,並且褲腿下邊有風裙和蹬帶不會鑽風,各種舒適性都是最好的。缺點也同樣明顯,就是貴!大品牌的起碼要五六百塊,而且不具有防護性,一旦大面積摔壞就會整條報廢。所以不做推薦。
一次性雨衣,這個不用過多介紹,優點是便宜,防水,體積小,取用方便,可暫時抵擋一陣。缺點?領口會滲水進來。
另外推薦一種很有用的修補材料,美國type-A修補膠貼,此物可修補一切服裝上的開口以及漏洞,包括衝鋒衣,防水服,羽絨服,防水包等,結實,牢靠,價錢便宜使用方便,白天騎車走四方,晚上不用熬油就能補褲襠。
再推薦一種實用小物,一次性救生毯,是一層鍍膜的塑料,在渾身打溼的時候非常有用。
說完了防水再說下防寒防風,在戶外服裝裡防風有很多種材料,各家都有絕活。但不論是被大眾廣泛應用的WINDSTOPPER,WINDPROOF還是TNF自主研發的APEX,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把風擋在外面把身體的潮氣散發出去。軟殼服裝在旅行中會比硬殼發揮更大的作用,它既可以做外層防風,又可以穿在雨衣和騎行服裡保暖,而且速幹耐磨,體積小,舒適性高,具有很多中低檔騎行服無法比肩的性能,唯一的缺點就是保暖性不如羽絨服。
推薦北臉的APEX、土撥鼠的Sharp Point、mountain hardwear G50以及國內極星的便宜貨。另外防風也可選擇三合一衝鋒衣,此類衝鋒衣比起單層的硬殼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防風性能好防水性能差,好在帽子可以收縮,較為適合摩託旅行。只是不管是硬殼軟殼還是雨衣,都應另外佩戴護肘和其他護具。
羽絨服的選擇也很重要。在很多寒冷地區,三層穿衣法的中層就是羽絨服。羽絨服首選蓬鬆度好(p數多標於袖口),充絨量高(克數多標於吊牌)的鵝絨衣服。如巴塔哥尼亞、土撥鼠、以及國內的極星等,都有性價比較好的款式,如果買便宜的羽絨服還不如直接穿厚抓絨來得舒服。
如果不是太寒冷的地區,迪卡儂39塊抓絨就是你的不二選擇。抓絨衣的特點是輕,暖,薄,舒適。缺點是易起靜電,壽命有限(多次洗滌後會變硬影響保暖)。如果去較為寒冷的地區,就要儘量選用Polartec材料的抓絨衣(衣服吊牌上會標),Polartec按厚度一般分為100,200,300,更有毛猴可以選擇,如mountain hardwear的Monkey Man,保暖性能堪比一般的羽絨服,但是完全不防風,所以抓絨只能作為中層和內層穿著。
最後說下防摔,不管什麼樣的摩託服最好還是有一件。其實只要花點精力和500美金去亞馬遜海淘一套防水拉力服,所有的防水防風和防摔問題全都可以解決了。我們很多人錢都不是問題,問題就是沒錢。那麼在選購拉力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寧願買小品牌的也不要去買那些所謂的原單和廠貨。有些廠貨的確樣子好看,但它卻是實實在在的假貨。比如滿淘寶飛的原單日本KOMINI!
最最最後,我想說下內褲。摩託車論壇都很少有人會在意內褲的,其實內褲也同樣重要,在長途和遠途的時候為了省去很多洗內褲晾內褲,洗完了之後晾完了不幹的困擾,我推薦用一次性棉內褲,只需兩元,真的只需兩元,你就可以擁有乾爽舒適的大屁屁!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點小經驗,我平時會積攢一些舊衣服,尤其是T恤和抓絨,在遠途和長途的時候帶出去,用它們來充當內衣,不用換洗可直接扔掉,省去很多麻煩。
鞋帽手套
有很多老炮都推薦頭盔的,以我的經驗最適合旅行的應該是拉力盔和揭面盔。拉力盔基本上就是個全盔,安全係數高,又比全盔多了帽簷,在下午向西駕駛的時候你就知道這個東西的好處啦。揭面盔普遍認為安全係數差點,其實夠用,而且還方便抽菸喝水打電話,真是懶漢之友。
另推薦頭盔的小附件,泳鏡防水噴霧。再牛逼的鏡片,到了下雨下霧又潮溼的地方,裡邊多少都會起霧,更何況捨得買3000塊以上頭盔的人只是少數。噴點這個,好使!另外再推薦個頭盔相關的就是頭套,COOLMAX的薄款頭套可大大減少清洗頭盔內裡的周期,有效過濾塵土,佩戴較為舒適。有長款短款厚款薄款可供選擇,價錢從8塊錢到180塊錢不等,自選。
手套其實沒什麼好說的,跟騎行服一樣,淘寶裡邊的假貨大把。儘量買國產小品牌也不要看國外大品牌的所謂廠貨,本人以前只圖外觀買過幾副,還真是各出奇葩。這個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吧,就沒什麼好推薦了,沒錢的買賽羽,有錢的買進口大牌,儘量使用尼龍材料有護甲的,比較好的手套也就幾百。遠途旅行儘量帶兩副,薄厚換著使用。
鞋子說起來就比較煩,如果只做短途旅行其實什麼鞋都可以,舒服就好。還是跟衣服一樣,儘量穿舊鞋,髒了就扔,短途防水可以穿雨靴,再爛的雨靴也好過所謂的摩託車鞋套。遠途和長途騎行儘量穿短款車靴,長款其實更適合於激烈的騎行例如拉力和越野,摩旅多數以休閒為主,車靴太長反而不舒服。這個價錢就比較貴,所謂廠貨和來路不明的品牌最好都不要考慮,尤其是有個叫PROBIKER的牌子千萬別買!車靴如果不防水其實很好解決,要麼使用雨靴,要麼在每次要穿著之前用心保養,將車靴表面洗淨均勻打溼,然後噴上防水噴霧,在陰涼通風處放置一到兩天直至完全乾透,這時皮面顏色會變深,放在淋浴頭下試試,有驚喜哦。
導航裝備
首先你要有一個智慧型手機。現如今手機導航軟體的發達程度已經相當到位了,如果在東部地區做不離開公路的旅行,手機導航+充電寶足矣。但在路途較遠的旅行中,你需要最傳統的紙質地圖。購買分省地圖,規劃好線路,將沒用的部分裁掉,有用的部分折成A4大小,將今天要跑的路線露在正反兩面,裝在拉杆文件夾裡。
這樣有幾種好處,一是分省地圖標註比較詳細,能夠較準確的知道自己的位置。二是防水防撕裂,不怕地圖打溼,把地圖隨手用綑紮行李的橡皮筋勒在油箱包或車包最外層既方便取用也不易損壞。就算手機出了問題,一般人也能靠這張地圖沿著公路走到下一個城市。
摩旅如果非要用到GPS的話,首選摩託專用GPS,但是我覺得太貴就用了手持GPS。這種裝備的優勢和劣勢都極其明顯,優勢是定位準確,續航強大,5號電池到處都買得到,內裝等高線地圖可以看到前方的坡度和落差,有個心理準備。尤其是在沒有路的時候,前有搶劫的等著要弄死你,後邊老藏民追上來說你軋了他家的犛牛先拿一百萬然後再弄死你。你看看右邊大概沒什麼大坡就慌不擇路就衝下路面,卻因為心理素質太差在可可西裡的荒原上跑了50多公裡什麼參考坐標都沒找見乾脆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不要緊,瀟灑掏出手持GPS,輕按一鍵返回,包你按原來的路線又回到等候多時的老藏民的懷抱。。。。其實你老老實實騎車不撞人家犛牛哪有這麼多破事!
手持GPS一般都有強大的三防性能,當手機出現問題的時候,或者沒有信號的時候,或者在無人區很遠很遠都沒有參考坐標的時候,只要你有5號電池它就會忠誠的陪著你走到最後。等高線地圖裡邊的道路比手機地圖裡的道路更多更全,有些小路你想找找刺激也不怕會迷路,當然像我這種不想找刺激只想找條路的反倒也著過道。手持GPS的缺點是因為要省電,所以屏幕都比較小,CPU比較慢,其餘的都不是什麼大事了。我使用的機器是佳明的60CSX,現在新版的62已經出來很久了,如果現在買舊款二手的還是很划算。
登山表和GPS手錶我覺得只有登山表在遠途的時候稍微有點用。登山表顧名思義是登山用的,它的工作原理是以大氣壓為基準的,也就是說登山的人活動範圍始終都在某一個區域,它的大氣壓變化是相對緩慢的,登山表以此得出結果你是在上升還是在下降,天要下雨還是放晴。如果跑太快氣壓變化就很大,它就亂套了。試想你騎著摩託,翻了幾座山,正覺得自己挺牛逼的結果一看登山表,海拔-20,然後它不停的報警BBB亂叫一會說要下雨啦收衣服啊,一會說要下雪啦穿衣服啊,瘋了!實在想要買個卡西歐最便宜的足夠用了。我的登山表是松拓的CORE,如果你不是很喜歡戶外,勸你別買。
GPS手錶沒有任何用處,他會給你兩行數字,然後自己在紙地圖上找到這個交點,或者在專業GPS裡輸入這個焦點。一邊騎車一邊停下來幹這個,這會讓我感覺自己就是個浪催的!
相機的選擇
之所以說我這的裝備推薦只適合屌絲,從相機的推薦上面一下就暴露身價了。為什麼不選單反?這也是我被無數想買相機的朋友問過千百遍的問題。往簡單裡說你知道什麼是ISO嗎?知道什麼是光圈嗎?知道光圈與焦距對景深的影響嗎?知道A/S/B/P/M等幾個常用檔位的功能與適用環境嗎?知道攝影最基本的三種測光方式以及它們的用法嗎?知道你如果不知道以上知識就算買了單反很可能拍得還不如手機嗎?糟蹋那個錢幹啥,選微單和專業DC吧!
也有人會說他知道以上知識,並且已經是專業微單和DC用戶了,急於買個單反出去拍拍照片。那就說一下效率和損耗吧,如果微單配餅乾頭,價錢便宜量又足,掛在胸口塞在騎行服裡就可隨時方便抓拍。單反因為體積以及重量的問題,越是高級的單反越是大而且重,每次取用都要裡三層外三層的掏出來再塞回去,太影響心情。並且遠途旅行路況不明,很可能會長時間行駛在非鋪裝路面,即便車手不會摔倒摔壞,相機經過長時間的顛簸和揚灰路面都會造成故障和嚴重的損耗。微單和專業DC價錢為1500-3000不等,即便進水或者損壞,也不會太影響心情。
分享一下我的旅行相機,它們分別是松下GX1+14/2.5廣角鏡頭。光圈夠大,廣角夠廣,機身夠便宜,可滿足要求不高的人文及風景拍攝。海鷗4A相機+柯達E100VS反轉片。作為微單畫質缺陷的有力補充,機械機身結實耐用,底片夠大,而且只要300塊的機身哪怕壞了扔掉也不會太心疼。而柯達E100VS,因為顆粒很粗顏色飽和,比較適合海鷗這種鏡頭解像力不行,顏色不夠飽和的破爛相機。
微單推薦松下GX7 奧林巴斯PL7 索尼 NEX-5
DC推薦索尼黑卡 松下LX7 適馬DP系列 富士X100系列
攝像機的選擇
攝像機現在有幾個牌子,用的最多的就是GOPRO,配件夠多,畫質夠好。SONY的AS系列,配件沒那麼多,畫質也還湊合,應用功能上較GOPRO少。Contour實在是不了解我就不在這吹牛逼了。如果不想花這個錢微單加幾十塊自行車三腳架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只是微單在不夠平整的路面上果凍現象會比較嚴重,注意避免。
另外推薦一個小物件,國產山寨八爪魚三腳架,如果用在DC和微單上,幾乎可以替代專業腳架。
車包的選擇
邊包我一點都不喜歡,它唯一的好處是價錢便宜。至於防水方面,多數車包的性能更是一塌糊塗,真正的橡膠防水車包跟一對便宜邊箱價錢也差不多了。更扯淡的是我見過車友摔車邊包直接磨漏,東西掉一地的。摔車本來就已經心情很差了,想想接下去的路只能單手騎車,另外一隻手抱著要扔的舊衣服舊鞋、一次性內褲、充氣娃娃。。。。。。金屬邊箱哪怕再便宜也好過車包,第一這個東西防水,第二是摔車後的保護作用,第三是易於修復經久耐用,第四也很關鍵,邊箱基本都帶鎖,雖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但在短暫的人車分離時也會起到很大作用。便宜的邊箱現在基本上都是作坊式生產,購買之前多打聽打聽口碑,邊箱不只是兩個鐵盒子那麼簡單,卡扣設計的不合理是會在高速過爛路的時候自己掉下來的。
一周到半個月左右的旅行我會用防水馱包,經濟實惠,簡單方便,比邊箱更靈活。這東西沒必要迷信大品牌,只要是橡膠的防水面料,內裡壓膠緊密,完全可以經得起任何風雨,我的只花了200多塊用了兩年也未見老化,摔過數次也沒磨破,如果磨破了也不用擔心,用TAPE-A便可輕鬆修補。我發現很多車友喜歡用北臉的大馱包,材料一樣,價錢貴出一兩倍,但是內裡沒有壓膠,遇見長時間下雨會從接縫瘋狂滲水。
油箱包很多人選擇的原因是看地圖方便,但我更喜歡用拉杆文件夾+腰包。裡邊裝包煙,手機相機,錢包小工具什麼的取用都很順手。距離較遠的旅行不建議選擇專業防水腰包,因為反覆使用之下防水拉鏈會在不知不覺中老化滲漏,造成損失,所有的手機以及相機裝在包裡如遇下雨切記另外套袋保護。推薦mountain smith以及國內的強氧等品牌,儘量買容量較大並且有地方塞水瓶子的。
通訊設備
遠距離的單人以上出行,對講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實在是屬於一個我不懂的領域,所以沒辦法愉快的吹太多牛逼。頭盔對講對於提高旅行的安全性,舒適性,趣味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用於前車提示路況,後車掉隊巡迴,事故及時播報,無聊調戲同伴,車隊群口相聲,人肉卡拉OK!更可在面對敲詐搶劫以及黑心老闆時悄無聲息的與同伴商量對策。因為沒有太多專業知識,我只能按照戶外論壇的口碑推薦靈通LT-6100PLUS,信號穩定質量可靠,3-5公裡通話很清晰,一次充電可暢聊兩天。
說到頭盔對講就不得不說下耳機的選擇,現在一般流行的有兩種耳機,一種有線一種無線。無線耳機外表炫酷,科技感足,但在長距離騎行中電池續航能力,耐用度,防水性能都不靠譜。我一直用有線耳機,實踐證明比無線的更便宜,更耐用,更防水防塵。
防身用品
當你每天7點半看完新聞聯播都暗下決心要去飽覽祖國大好河山的時候,別忘了臨睡前也順便看看網易新聞。摩託旅行因其特殊性,我們經常會去很多人跡罕至的地方。摩託車駕駛者暴露在外,輕裝簡行易推倒,往往就成了很多不法分子眼裡的肥肉,甚至在一些小地方對旅行者雁過拔毛已成風氣。
微笑 推薦指數1星
有網友說,遇到搶劫和敲詐報以微笑多數便可化解。其實遇到困難有個好心態固然重要,多溝通也很關鍵,可一旦遇到專業搶劫不知道有幾位車友還能笑得出。優點,不要錢。缺點,門牙易著涼。
刀斧 推薦指數2星
如果實在要帶刀的話,就帶把陽江狗腿吧。只要幾十塊就能買到那麼大的一塊鐵,起碼看起來挺唬人的,被警察沒收也不心疼。這種東西威懾力大於實際意義,搶劫基本上都是要錢不要命,一掏出來如果嚇唬不住後邊基本上就被往死裡揍了。遇見真搶劫的你未必真敢下手,真敢下手未必真砍得到,真砍到了未必能全身而退,全身而退未必能逃脫法律追究。優點,便宜,威懾力強。缺點,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要麼被打的更慘,要麼賠得更慘)。
工兵鏟和甩棍 推薦指數3星
工兵鏟不屬於管制刀具,但威懾力不如刀斧。甩棍界定比較模糊,警察說是啥就是啥。這兩樣東西適合有一定戰鬥力的車友,即便使用也不宜造成重傷,以後的事情會簡單些(中國的法律你懂的)。優點,不屬於管制刀具。缺點,威懾力較差。
辣椒水 推薦指數4星
辣椒水適合面對專業搶劫時冷不防發動突然反擊然後全身而退,因為不會對人造成什麼傷害所以可較少的考慮法律後果。辣椒水分射流型和噴霧型,顧名思義一個像噴霧,一個像撒尿。射流型的優點是距離夠遠,受風力影響較小。噴霧型的優點是不必太過瞄準,但有效距離近且易被吹散。辣椒水儘量買進口品牌的,國產小金瓶雖然便宜但最大的功能就是激怒歹徒然後換來爆揍。進口辣椒水推薦梅西牌和沙豹牌,買的時候多問問店老闆。還有一種威懾力巨大的辣椒水是米國人噴熊用的,如果面對多名歹徒寡不敵眾非常適合,只是瓶子有空氣清新劑那麼大,掏出來實在太過囂張,不知道好幾個歹徒會不會排著排把臉湊過來叫你挨著個的噴。優點,便攜易用,噴誰誰崩潰。缺點,你得先想清楚怎麼逃跑。
人民幣 推薦指數5星
遇見劫匪先微笑,被揍!拿出砍刀人家不怕,又被揍!掏出辣椒水整全噴到人家後背上了,被狠揍!掏出棍子大喊一聲「跟你拼了!」被人一把搶過去拿著你的棍子往死揍!彌留之際想想上有80的老母,下有剛會走路的孩子,隔壁是對你媳婦不安好心的王叔叔,手機裡存著你日思夜想的小姨子。當場又喊了一句「大王饒命!」然後速速獻出人民幣,相機手機值錢東西,想想自己剛才就不該費那些事,直接給錢多方便。優點,省事。缺點,傷心。
工具
不會修車還有帶工具的必要嗎?答案是肯定的,起碼要帶補胎工具。在路上會遇見很多熱心的車友,人家出手相助你卻沒有工具豈不悲劇。更重要的是如果在荒山野嶺的胎被扎了,求助無門,那也只有積極展開自救了。真空胎倒還好說,有內膽的輪胎其實也沒什麼。頂多人家熟練工扒外胎兩分鐘你用半個鐘頭唄,看看補胎套裝說明書也就湊合補上了,總好過孤零零扔在半路。基礎工具包括組合式工具鉗一把,火花塞套筒一個,尺寸合適的螺絲刀一把,可卸後輪的扳手一把(如果你是我這種笨人的話),淘寶購買補胎套裝一套(有內胎和真空胎的自己選),打氣筒一個,最好能再準備一套內胎。重點推薦一下迪卡儂的這個打氣筒,輕便易攜帶,而且效率很高。
照明工具也很有必要,尤其頭燈最為關鍵,戴在頭上能空出雙手,推薦國內的山力士或者迪卡儂的便宜貨,有點要求的就買進口黑鑽,再好的也沒什麼必要了。作為輔助光源還需要一個帶柔光燈罩的手電筒或者營燈。手電筒推薦fenix,營燈我覺得都差不多,實在沒什麼要求就買迪卡儂的吧,起碼很耐用。
旅行用品
插線板與吹風機,我自己都覺得這個推薦挺弱智的,但還是假裝解釋一下。插線板主要是因為很多旅店只有一個插座,可同時滿足你多個用電設備的充電需求。吹風機最好帶個大功率的,免得吹溼衣服的時候連續工作燒掉。
我不知道旅行用品具體包括什麼,因為範圍太廣了。對我來說旅行用品經常就是一卷垃圾袋,套臭鞋套髒衣服套手機相機。可是遠途旅行有的車友喜歡紮營造飯,吸日月之精華與天地共眠,有的晚上為了安全必須住店。有的覺著15塊錢的大通鋪也能睡著,有的覺著如家7天都一股腳丫子味。我也不玩戶外多年了,草草介紹一下吧。
帳篷入門級的一般推薦凱樂石、牧高笛、LUXE的三季帳,颳風下雨都不怕。有帳篷就要有睡袋,睡袋按款式分為信封式和木乃伊式,按保暖材料和性能分為抓絨睡袋、絲棉睡袋、混合睡袋、羽絨睡袋。一般不推薦混合睡袋,如果你只是投宿那些15塊的小旅店建議你帶個抓絨睡袋,可以有效的把自己跟床上的人形印跡隔離開。睡袋推薦凱樂石、天石、VAUDE、CAMP、黑冰、HW。。。如果去寒冷地區請按睡袋的溫標選購,但要選購前要注意收縮後的體積跟重量,這論壇裡老驢也不少我就不得瑟了。如果在帳篷裡睡覺就必須要有防潮墊,防潮墊有兩種,一種充氣的一種不充氣的,充氣的重量較大價錢較貴,所以推薦普爾蘭德六邊形,貌似40塊錢不到吧,壞了扔了不心疼。有喜歡自己做飯的就要帶爐子帶煤氣罐,爐子我推薦KOVEA的KB系列,價錢實惠,鈦合金,重量只有60g,收起來比個火柴盒大不了多少,用了好幾年也沒壞。鍋具隨便買個就可以了,沒那麼多講究。
推薦一個小物件,壓縮毛巾。連續很多天的旅行不一定總能住上有毛巾的旅店,帶的毛巾一早上用完裝起來出發晚上掏出來又餿了,總之一路上會一直用餿毛巾旅行,這個是我不能接受的。所以我一直喜歡用壓縮毛巾,有個小月餅那麼大,放開了就是正常毛巾大小了,用完擦擦頭盔擦擦車也很好,價錢便宜扔了不心疼。
再推薦一種方便食品。如果你半夜趕到一個鳥不拉屎的小村子,所有的店都關了,找見一家旅店之後就只能又冷又餓的倒在床上放冷屁,心想這會要有口熱的吃該多好。單兵自熱食品就是派這個用的,只要加水便可加熱,又考慮到要用僅剩的半瓶子水要扛到明天。不要緊,撒尿它也能加熱,畢竟自己不嫌自己嘛。這東西帶一包備用就夠了,因為份量又重又難吃。
備件
回想以前那些狗屁不懂的歲月,在摩託吧跟摩託YES裡看各位前輩出遊的帖子都要備很多車品和零件,心中暗暗敬佩。後來自己騎了多次長短途居然也沒帶太多配件,一來是確實不會修車,二來這也是有原因的。長途選車切記,「只有到不了的車,沒有到不了的人!」人傻不怕,膽小也不要緊,只要身體沒什麼大毛病又有一顆堅定的心,一天少跑一點怎麼都會到目的地。前提是你得有個要麼不壞,要麼好修的車。在中國,要說長途神車寶馬哈雷杜卡迪都可以統統退散,天劍、EN、GN、白菜。。。才是真神!倒不是說這些車比進口車質量好,而是它們萬一壞了哪都能修,配件到處有。壞了就修,修了就走,走了再壞,再壞在修。
太好的車我也沒騎過,就大概說一下國產車的情況吧。買車之前就要想好,如果用來跑長途,車上的配件是否能跟以上幾種車通用。如果通用,在臨行前把軸承火花塞鏈條油門離合線等等檢查好,出門幾乎是可以不帶配件的。GW雖好,貌似到了很多西部地區的鈴木專賣店都沒有配件。如果你選擇的車是另一類神車,全車零件獨此一家,官方配件質量奇差,那麼還是現在淘寶買好以下東西。
內胎、火花塞、保險絲、高壓包、點火器、整流器、離合線、油門線、燈泡、軸承、鏈條。。。。如果是質量口碑較好,配件有部分能跟以上神車互換則能少帶儘量少帶。
去西部偏遠地區加油站較少,摩託車續航能力有限,更困難的是有些地區的警察跟武警看見備用油箱就像見了恐怖分子,各種刁難。塑料油箱跟金屬油壺已經很常見了,推薦一種油囊吧。平時方便摺疊收納,省去很多麻煩還不佔地方,需要的時候掏出來就可以使用而且比較隱蔽。
護具
扯了半天沒用的蛋,連內褲都提到了,居然沒說護具。騎行服和騎行褲是自帶護具的,但是沒有穿騎行服和騎行褲走長途的話就必須要有護具了。在城市裡穿行小磕小碰倒還罷了,國道上車速快再加上出門久了容易疲勞駕駛,護具可能一輩子都沒派上什麼用場,但摔一次本錢就回來了。護具基本上就是護膝護手護肘護腰護甲護頸一類的了,這種東西更是魚龍混雜,國產的牌子樣式難看,進口的牌子價錢太貴,仿冒的東西你還沒摔呢它就能自己先壞了。所以為了自己的安全又不想花大錢就買國產的吧,難看就難看唄,反正又不是穿著去相親。
護手可以有效防止下雨天的寒風刺骨,前車捲起的細小砂石,林間小道的樹杈打手。護手分兩種,一種軟的一種硬的。軟的就類似於棉窩窩一樣的東西,拋開外觀不談,據說挺保暖,但又據說有哥們車上裝了這個倒下之後沒辦法及時人車分離直接把肘關節摔碎了。硬質護手又分兩種,一種是全塑料的一種是裡邊帶金屬條的,進口的雖好,但價錢比較高。如果圖便宜買國產貨儘量買不帶金屬條的。鄙人圖好看買了後者,用手一掰都能變形,完全抵擋不住哪怕原地倒車的各種衝擊力,搞不好車把都一起弄壞了。
護甲這東西我也不知道算是該不該穿,反正我自己是沒穿。長途騎行的護甲基本上都是內穿的,淘寶上有很多幾十塊的山寨貨,塑料薄而且脆是他們的共同特徵,其餘的質量問題就各出奇葩了,要麼不買要麼就起碼買個正經品牌的吧。
車速達到100左右的時候用腦袋撞山撞牆撞電線桿子,豬撞樹上卡車撞豬身上,你不管跟他們仨誰追尾,戴1000塊還是4000塊的頭盔已無本質區別,都是咔叭一聲像周黑鴨一樣的掛了。根本來不及調整體位,更沒有時間反思人生去後悔為什麼曾經有一個護頸只要1000多塊卻因為太貴或者累贅自己沒買。護頸有兩種,一種軟的一種硬的,軟的便宜但沒啥大用,硬的太貴看價錢都能看醉,所以我也沒配。。。
半個月以上的騎行最好能買個護腰,去西藏的時候才到成都我腰就疼得不行,去店裡試了幾款之後戴上就再也不想拿下來了。
如果以上護具你都戴全了依然還是摔了車出了事,屁股摔成了三瓣,前列腺被車把捅傷(別笑,這是真事),那麼短期的旅行保險是你最後的救命稻草了。交強險就算能賠也就那麼一點,不如在淘寶上買個幾十塊的短期保險雖說賠得不多,也算聊勝於無吧。當然前提是車輛手續齊全,不是水車不是套牌。
重慶機車聯盟論壇 www.cqjiche.com 現已正常開放,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或許給你的訪問造成不便,希望各位車友使用中遇到的問題都能給肥K提出來,感謝您的支持!
---華麗的分割線
本微信號運作CEO:
肥K是重慶本地摩託車愛好者,身高1米87的高人一個,吃貨,胖子一枚。
獨立運營www.cqjiche.com(重慶機車聯盟論壇)以及你現在看到的重慶機車聯盟微信公眾號,為豐富大家的機車生活,轉載大量摩託車相關文章,也獨立原創K式遊記(重慶話,幽默,瞎扯蛋),當然也轉帖論壇上其他車友的遊記到微信推送上,為了能更好的為各位車友服務,但凡發表於論壇的所有賣車賣裝備的帖子,只要照片,價格,聯繫方式齊全,均轉發微信推送。肥K不賣車,肥K只是各位車友的信息搬運工。
歡迎添加肥K私人微信:killfom
重慶機車聯盟微社區正式開通,各位親們多多參與發帖,可在社區中轉讓二手車和二手裝備,從此賣車只需要手機發帖即可。。。
(微信公眾號左下角機車交易-發帖-分享朋友圈-讓幾個好朋友幫你在分享一次。。。這個威力堪比傳銷,哈哈!)
肥K的機車用品淘寶店地址:
http://shop112005152.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