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小歷史
今天是元宵節,家家戶戶少不了吃傳統的節日美食湯圓,正所謂天上月圓,人間團圓,碗中湯圓。
湯圓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美食之一,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宋朝時期。
相傳當時的浙江寧波一帶出現了一種比較新奇的食物,用芝麻、豬油和白砂糖作原料,外面包裹上糯米粉做的表皮,之後放入鍋內水煮。
這種小丸子在鍋內浮浮沉沉,所以最早的時候又叫「浮元子」。
湯圓和元宵的區別
目前大部分南方地區都有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而北方地區則多食元宵,這兩者其實是有區別的。
元宵是先拌好餡料,做成薄的片狀,然後切成小顆粒,再把顆粒過一遍水,這樣可以均勻裹上麵粉,過完水的餡料顆粒會倒入麵粉中搖勻,使外表均勻裹上麵粉。
而湯圓則是揉好表皮再包裹餡料,而且湯圓的餡料含水量要比元宵大得多,這是一個顯著區別。
如何煮湯圓不破
湯圓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煮,分不清冷水下鍋還是熱水下鍋,還很容易煮破,這裡教你一個小技巧。
如果是自己現包的湯圓,記得要水開後再下鍋。
如果你是超市買的冰凍湯圓,則可以燒溫水,然後湯圓先用冷水衝洗一下,再下鍋等煮沸浮起,這樣的湯圓就不會破。
湯圓的口味
目前市面上湯圓的口味非常多,有傳統的黑芝麻,也有南瓜餡料,還有乾果做成的鹹口味的湯圓,甚至還有水果和韭菜做成的餡料,千姿萬態。
在這麼多的餡料種類裡,你最喜歡吃哪種口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