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太子復立後倒行逆施,是何用意,不怕康熙問罪嗎?

2020-12-22 和我一起讀歷史

雍正王朝中,康熙復立太子後,開始第六次下江南,太子監國。

趁康熙不在,太子展開了報復,不光為難那些曾經推舉八阿哥的大臣,就連四阿哥的話他都不聽,完全不顧四阿哥曾經在康熙面前為他說話。

太子這麼做,帶來的後果是災難性的,康熙南巡讓太子監國,也是有意對他考察一番。

此前,康熙的態度非常明確,那就是如果太子痛改前非,踏踏實實的履行自己義務,康熙就會繼續讓他坐這個位置,最終把皇位傳給他。

康熙南巡,留太子監國,只要太子兢兢業業,哪怕對某些大臣心懷不滿,也應該以國事為重,就算太子心胸狹窄,他的老師王掞也沒少對他提醒。

所以,當王掞發現太子為難眾臣的時候,竟然氣得暈了過去。

王掞為了太子敢頂撞皇帝,說他昏庸,可以說已經不顧自己的身家性命保太子了。

王掞之心那真是天日可見天日可鑑,太子就算是再混帳也應該多多少少聽聽老師的意見。

可惜的是,他倒行逆施,在朝中的所作所為就算是康熙遠在江南不是了解,當回到京師之後肯定也會有所耳聞。

顯然,這會導致太子有可能被再次廢除。

他為什麼敢如此明目張胆呢?

最合理的解釋就是:當他再一次監國的時候,就已經決定造反了。

這還得重木蘭圍場說起。

康熙領著眾皇子、皇孫去木蘭圍場狩獵,晚上卻撞見了太子和鄭春華約會。

太子的心腹在外把風也被圖裡琛殺掉。

太子非常驚慌,知道第2天他兇多吉少,所以趕緊到四阿哥的住所,希望老四能夠幫他。

鄔思道的建議下,老四沒去見他,而是由老十三代勞。

此時,外面已經是亂成一團,老十三領著太子在荒郊野外閒逛,這才沒有讓老十四陷害。

可這麼一鬧,卻讓太子發病了,被圈禁了起來,可以說如果沒有當天夜裡的刺激,太子的精神狀態還是正常的,就算是有大二哥的陷害,也不可能在那天夜裡出現問題。

病好了之後,太子就不得不想一件事了。

假如那天晚上確實是他調兵,會不會就已經篡位成功了呢。

當然,那天他是不敢的。

這一點張廷玉非常清楚,所以張廷玉指出所謂的太子的手諭很可能是假的,康熙仔細一看確實是假的,雖然他不知道到底是誰造的假,但已經清楚調兵逼宮不是太子所為。

在木蘭圍場,太子有能力調兵,甚至如果趕在康熙的親軍到位之前行動,那麼逼宮的成功性是非常大的。

只是當時他不敢,錯失良機。

當第2次成為太子之後,雖然復位,可是這個位置坐的也不踏實。

就像太子在康熙46年說的那樣,站在康熙面前他戰戰兢兢。

這種心態在經歷過被廢的事件之後肯定在康熙面前更加小心謹慎,而康熙對太子的信任是遠不如之前了,一旦應對不慎就有可能再次被廢。

到那時,他就真的完了。

太子在康熙南巡期間應該就已經有了奪權逼宮的想法,只不過他生性膽小,還在猶豫階段,並沒有在康熙南巡之後積極布局。

但是,通過他對大臣們的態度已經反映出他決定對康熙逼宮的想法了。

所以,他非常想得到百官行述。

在軟禁康熙之後,如何讓滿朝文武擁戴他,如果沒有足夠的把柄他是很難做到的。

可沒成想,百官行述被四阿哥搶先一步搞到手,甚至還燒掉了,讓他沒有了制約朝中官員的手段。

好在他認為掌握了十三阿哥的把柄。

十三阿哥在軍中頗有威信,有他的協助就能掌控軍隊。

為了讓十三阿哥聽從自己,太子恩威並施,給十三阿哥一個承諾,他當上皇帝之後會封十三阿哥為鐵帽子王。

但是,真正決定他行動起來的是事件,是康熙把太子寄給人任伯安的信又寄給了太子。

憑太子在監國期間的所作所為康熙已經饒不了他,他寄給任伯安的信又被康熙所得,太子驚恐不已,所以一不做二不休開始調兵,準備劫持康熙,卻沒成想康熙早已經布下了天羅地網就等他入彀中了。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胤禛舉薦太子復立,為什麼真復立了,他又告病不幹了?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第218篇文章:在《雍正王朝》中,從劇情一開始,太子胤礽就一再強調,你老四胤禛是我的人。去南方賑災,太子胤礽擔心老四胤禛差事辦不好,連累了自己,於是講了一句:「老四,怎麼說你也是我的人!」
  • 雍正王朝:太子復立後,身為太子黨的老四胤禛為何撂挑子不幹了?
    雍正王朝:太子復立後,身為太子黨的老四胤禛為何撂挑子不幹了?很顯然老四胤禛在接受了鄔思道不爭是爭的戰略方向以後,目標就是奪取皇帝的寶座,太子不廢,老四就沒有機會,所以老四的第一件事就是與太子決裂,廢掉太子,這就是根本原因。
  • 《雍正王朝》中太子真的是昏庸無能嗎?為何兩次被廢?
    《雍正王朝》作為20年前的老劇,至今還能在各大衛視重播,可以說和裡面精彩的劇情以及演員精湛的演技息息相關,裡面的最精彩的就是貫穿前面劇情的九子奪嫡,作為九子奪嫡中最先被淘汰出局的太子胤礽在電視劇中給人一種昏庸無能,爛泥扶不上牆,而且還與康熙的妃子鄭春華有染,但是歷史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 雍正王朝:太子要學李世民,康熙為何重用胤禛和胤禵應對?大智慧
    導讀:康熙皇帝復立太子後,開始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南巡」,但被復立的太子胤礽非但沒有痛改前非,反而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寫過江夏鎮任伯安的書信被康熙皇帝掌握後,太子胤礽決定鋌而走險,想當第二個李世民。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的老師王掞當眾大罵康熙帝,為什麼不治他罪?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32期)在《雍正王朝》中要說地位最不可動搖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康熙帝。不管是他在位的時候,還是他已經成為先帝了以後,沒有人敢挑戰他的地位。整部電視劇中只有兩個人曾經當眾挑戰過康熙帝的權威,一個是十四阿哥胤禵,一個則是太子胤礽的老師王掞!
  • 雍正王朝:看懂了百官行述的真正作用,也就懂了何為國產劇的巔峰
    比如說歷史上雍正的確有著是否篡位的爭議,而在雍正王朝的看法,是認為康熙晚年是確定了老四為繼承人的。只不過因為局勢複雜,沒有明確立老四為太子,害怕老四被野心勃勃的老八等人群起而攻之。所以康熙為了保護老四,不得不借力打力,諸如為了穩住八爺黨,以老十四為大將軍王派往西北,處處為老四不著痕跡的鋪路。
  • 雍正王朝唯一一個敢把康熙當馬騎的皇孫,他寫的字為何送給太子?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有很多皇孫,可是真正入他法眼的卻只有弘曆一個。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可在《雍正王朝》中,卻有著這樣的一段劇情,當康熙面對太子胤礽的「叛亂」的時候,竟然同時將自己的四位皇子晉封為了親王。康熙為何要「一口氣」連著封了四個親王,他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
  •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二廢太子究竟誰才是幕後策劃者?
    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人都會發現第二次廢掉胤礽,這其中有老四胤禛也就是雍正在幕後推波助瀾,也有老八一夥明著想往死裡整太子,還有康熙也是非常不待見胤礽這個兒子,因為胤礽給他老爹康熙戴綠帽子,與康熙的妃子鄭春華私通,所以康熙也是對胤礽十分不滿。
  • 雍正王朝:十四阿哥為何偽造太子手諭,他不怕被康熙發現後嚴懲?
    在雍正王朝中,關於十四阿哥的筆墨描寫的不多,主要表現的是老四和老八之間的爭鬥,老十四能成為皇位繼承人的熱門人選之一,他的道行也不淺哪。就拿木蘭圍場偽造太子手諭這件事來說吧,不僅體現了他膽大妄為,也讓人看到了他在朝中的勢力與精明。他為什麼敢偽造太子的手諭?
  • 雍正王朝解析:康熙才是八爺黨最大的擁護者和受益者
    很多看過《雍正王朝》的觀眾都有兩個錯覺:第一個錯覺是康熙不喜歡八阿哥胤嗣和他身後的八爺黨,第二個錯覺是八阿哥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人,暗中羅織了權傾朝野的八爺黨。其實,真正推動八爺黨形成和發展的人是老皇帝康熙。劇中還是通過蛛絲馬跡告訴了觀眾的。
  • 康熙喜歡乾隆才傳位給雍正的嗎 事實卻是恰恰相反
    正史、野史及電視劇裡都說康熙是因為喜歡乾隆才傳位給雍正的,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也許恰恰相反,應該是先看好雍正才看好乾隆的。有什麼證據嗎?
  • 為什麼《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更勝一籌?
    然而,在整個敘述形態上,它卻無限接近於那些充斥於當下螢屏的劣質古裝劇,甚至還是「古裝爽劇」和「古裝大男主劇」:比如,趨於極致的、無限大的主角光環。《西遊記》裡「實在沒辦法就找觀音菩薩」的萬能解決方案——最可怕的是,這些人裡,除了「我孝莊」和蘇麻有貫穿性之外,基本都是「只在某幾集裡有戲份」的「純功能性人物」,他們全部的存在價值,就是「幫助皇上解決一個目前解決不了的問題」,哦不對,應該說是「幫助導演和編劇解決一個目前解決不了的問題」。
  • 《雍正王朝》10大不符合史實之處,經典好看,也有戲說
    本期就為大家列舉一下《雍正王朝》中出現的十大不符合史實劇情。年妃是清朝首位且少有的漢族血統妃子,雍正三年病逝,諡號「敦肅皇貴妃」。TOP 03 太子首次被廢後不到一個月就復立劇中,太子胤礽被康熙第一次廢黜,在經歷了不到一個月的推舉新太子風波後又被復立。
  •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屠滅整個江夏鎮,為何還能得到康熙的封賞
    熱門古裝歷史劇《  雍正王朝  》相信屏幕前的您應該是看過的,或者就算沒有看過,肯定也聽說過。可年羹堯到了江夏鎮後,竟然在拿到這本書時,順手將整個江夏鎮都給屠戮一空,絲毫沒有顧忌這裡曾是康熙欽點的德化之地。  按理說如此大的事情,儘管有胤禛與胤祥撐腰,年羹堯必然也得脫層皮,畢竟這裡是康熙待過的地方。
  • 《雍正王朝》中,康熙知道有人偽造太子手諭發動兵變,隱忍不發?
    因為當時康熙要把主要精力用於對付太子胤礽,錯綜複雜的形勢不允許再節外生枝。電視劇《雍正王朝》把康熙晚年諸子奪嫡的複雜局勢刻畫的淋漓盡致。將「太子黨」、「八王黨」、「四王黨」之間的明爭暗鬥呈現在觀眾面前。二阿哥胤礽是眾兄弟搶奪太子寶座的最大障礙。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
  • 《雍正王朝》大結局,改詔書那段是何用意?你是怎樣認為的?
    在《雍正王朝》大結局中,有兩段戲很有意思。一是,曾靜講坊間流傳的雍正皇帝改詔書的故事;二是,老八臨死前給雍正寫的信。先說改詔書那段戲。《雍正王朝》大結局,是有改詔書的戲。但是,這個畫面其實是為曾靜講故事配的「想像中的場景」。
  • 在《雍正王朝》中,鄭春華可算是悲情角色!
    大家好,我是小編帥帥望遠鏡,今天,我們關注的題目是:在《雍正王朝》中,鄭春華可算是悲情角色! 雍正最終下定決心賜死年羹堯,是因為張廷玉的一番話。張廷玉說道年羹堯如此招搖過市,無非是炫耀他平西北之功,以示世人鳥盡弓藏之意,此人一日不去,皇上的聖名就一日受到玷汙。
  • 《雍正王朝》中坎兒真的是被鄔思道殺的嗎?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老四在下江南賑災時帶回來兩男一女三個乞討兒。其中兩個男的分別是高福與李衛。但同樣的出身卻不同的命運。李衛最後成為一方封疆大吏,成為當時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高福卻在老四登基之前就被賜死了。兩個人兩種命運,李衛代表著一直對老四忠心耿耿到底的忠義形象,而高福成為反覆無常之人或者意志不堅定者的悽慘下場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