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一潑墨
遊俠一把刀
猴子一撮毛
緣分一道橋
存在之物與表現之法
山水一潑墨,遊俠一把刀,猴子一撮毛,緣分一道橋。時間萬物,都有其代表的符號,把每一個物件的特色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表現出來,是大部分藝術家追求的再造物極致。雕塑作為人類歷史的第六藝術,也是符號表達的最極致。當我們步入後現代社會,符號儼然成為了物件的靈魂。一隻猴子配上一根棍子,便是曾經大鬧天宮的鬥戰勝佛孫行者;一堆觸角配上犀利的爪子和粗壯的大腿,便是帶給人不可名狀恐懼的古神克蘇魯;一匹馬,蹄上配有祥雲或頭頂崛起長角,會讓人聯想是否來自天上;一個嬰孩,如果在其身邊配上某些只應出現在成人世界的物件,比起不可言說的恐懼,更複雜的情感也會湧上心頭。
如果每一次雕塑就是一次造物,那麼將物件之中的靈魂——符號,以最大化、最誇張的形式體現出來,就是所謂「注入靈魂」的過程。《造物有靈:幻想雕塑與模型》講述的二十個藝術家面對幻想雕塑這一主題的創作,就是二十個造物,並注入靈魂的故事。在這二十個故事裡,我們能看到全球最好的幻想故事講述者用雕塑構建他們眼中的斑斕世界。充滿符號感的雕塑把世界砸到讀者的眼前,同時又讓每一個讀書的人暫時的從現實中抽離。為了讓這本書的支持者最大限度的體會到幻想雕塑的趣味,眾籌的發起者們準備了足夠精美的幻想雕塑周邊產品。那些沉迷於幻想中的人們,祝你巡遊愉快。
當你面見古神的時候,
不可名狀是你的唯一感受
「克蘇魯」的影響力越來越強,這個渲染「不可名狀恐懼」的世界觀,令越來越多的人著迷。克蘇魯神話,是以美國作家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說世界為基礎,由奧古斯特·威廉·德雷斯整理完善,並由諸多作者所共同創造的架空神話體系。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說的共同主題是:在宇宙中人類的價值毫無意義,並且所有對神秘未知的探求都會招致災難的結局。人類經常要依靠宇宙中其它強大存在的力量,然而這些存在對人類卻毫無興趣——除非是懷有惡意的進行利用。人類的弱小,與因宇宙的不可知帶來的恐懼,帶給讀者帶來的恰恰是不可名狀這一快感。
這就是克蘇魯
然而情感或語言上的不可名狀,並不意味著不可視覺化的體現。在《造物有靈:幻想雕塑與模型》裡,雕塑藝術家把幻想之中的克蘇魯和各種故事裡難以界定的存在之物用各種材料塑造了出來,模糊的形態,難以用語言、文字解構的組成,正好呼應了「不可名狀」這一特徵。人們沉浸於體驗「不可名狀」是有原因的,在這個信息泛濫真實貧瘠的高效率世界,越來越多的人脫離身體實際體驗生活,而垃圾一樣的信息充斥視野,焦慮與無力成為一定意義上信息的主流。
「克蘇魯神話」聖經——《死靈之書》
克蘇魯神話迎合焦慮心態,而雕塑給人實際的體驗,兩者結合在一起,就是《造物有靈:幻想雕塑與模型》中克蘇魯主題雕塑帶給人的真實體驗。不過話說回來,到底是克蘇魯雕塑更加真實還是微博熱搜更真實呢?克蘇魯神話裡預言的舊日支配者終將醒來,用它的方式奴役或毀滅人類的世界,說不定已然發生。
經典克蘇魯故事——
《敦威志恐怖事件》視覺化呈現
猴子一撮毛
中國人熱愛孫悟空。每一年都有賣座的西遊主題電影上映,亦有製作精良的孫悟空形象被人廣為傳頌。孫悟空與哪吒,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以叛逆為主要性格,並在叛逆中一路成長,最後飛升神佛的形象。如果說我們的民族給人的一般印象是順從、謙和,那麼我寧願相信,在順從和謙和的表面下,有那麼多足夠顛覆這種印象的底色。
迷藏
這一套大聖主題的作品,正是基於這種創作意圖而發,並歸結為以靜制動的大聖坐臥和煙霧灰塵中的真假美猴王。英武神勇的美猴王,在橫棍而坐之中沉思,在真假相依中迷茫。活的驚天動地的猴子,在這些故事裡變得沉穩,深刻。提到孫悟空,就會想到他的金箍棒,想起撲朔迷離的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這些是最好走入孫悟空的角度,也是最容易去理解到孫悟空影響的中國人的方式。沒有孫悟空作品的華人雕塑家總覺得有些空虛,塑造出完美大聖形象的模型製作者令人感動與欽佩。
真假猴王
真假猴王(白)
真假猴王(紅)
孩子被燒毀樂園和棒棒糖終於拿起槍
言語過多容易沉默,星月當空也難以照亮不朽。接下來的不可名狀,請大家在雕塑和模型中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