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eadAbroad
來源:遠讀重洋(ID:readabroad)
在電影《七宗罪》當中,布拉德·皮特飾演的警探,一直在追蹤一個殺人狂。
在影片的最後,皮特因為沒能忍住自己暴怒的情緒,開槍殺了那個殺人狂,但是他也把自己送進了監獄。這樣的結局,令人無比唏噓。
在現實生活當中,雖然這樣的悲劇不太可能出現,但是情緒失控多少都會影響到我們工作、生活,還有身體狀況。
羅振宇曾在一場演講會上說,他一個大男人每個月也總有三四天情緒低落,不想講話,不想見人,不想上班。
人類作為一種情感動物,不同的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天差地別。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喜怒哀樂都是客觀存在的,並沒有好壞之分。但是,由我們情緒所導致的這些行為,就不一樣了。那麼如何讓我們的情緒導向一個好的結果,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
1
有一位來自美國加州的20多歲小夥子,名字叫做哈爾·埃爾羅德(Hal Elrod)。他健康帥氣,前途一片大好,不過,這一切都在一天之內改變了。
一天,哈爾像往常一樣開車回家,突然,前方有一輛車以100多公裡的時速衝了過來,直接撞到了他的車頭上。但偏偏禍不單行,緊接著又有第二輛車再次撞到了他的車上。
結果,他的車被撞的稀巴爛,他全身大面積出血、多處骨折,甚至連心臟都停止跳動了6分鐘。
哈爾在醫院裡整整昏迷了一周,差點因為失血過多而死,醫護人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從鬼門關裡拉了回來。
醒來之後,醫生對他說:「很抱歉告訴你,我們雖然把你搶救回來了,但你的大腦受到了永久性的損傷,而且你以後再也不能下地走路了。」
說到這裡,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是哈爾,你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接受這個現實?三天?一周?一個月?還是一年?
那你再猜猜,他用了多長時間接受現實?
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他只用了五分鐘。僅僅在五分鐘之後,他就開始有說有笑的。
醫生當時還以為他受打擊太大,瘋了。
畢竟哪個正常人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能坦然接受這麼殘酷的現實呢?但實際上,哈爾不但沒瘋,甚至還創造了一個奇蹟。
在他接受了現實之後,身體康復得很快。醫生本來告訴他,你永遠沒法下地走路了;可沒過多久,他不但成功恢復了行動能力,甚至還挑戰了一個連正常人都很難完成的項目—— 80 多公裡長的「超長距離馬拉松」。
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可是,哈爾究竟是怎麼樣說服自己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的呢?
2
據哈爾自己的解釋,他之所以能夠做到,靠的是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叫做「五分鐘情緒管理法」。
這個「五分鐘情緒管理法」,其實說白了就是,當你感到痛苦、無助、悲傷的時候,你可以用5分鐘的時間,做三件事情,幫助自己走出情緒低谷。
那這三件事是什麼呢?
它們分別是發洩、質問和告誡。
第一件事是「發洩」。
當負面情緒佔據你大腦的時候,無論你在做什麼,最好立刻放下手頭的事情,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盡情發洩你的情緒。
你可以哭,可以喊,可以捶牆,可以罵人,可以用任何方式,總之就是把你心裡的不痛快盡情釋放出來,越激烈越好,越徹底越好。
等到發洩完了,你就要做第二件事:質問。
你可以質問自己:喊也喊了,罵也罵了,現在事情已經變成這樣了,還能再時光倒流嗎?
如果你心裡明確地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能」,這時候你就要做第三件事:告誡。也就是告訴自己,從現在開始,我要接受現實。
這樣一來,你就可以迅速地讓你的負面情緒得到充分釋放。而釋放過後的疲憊,會讓你不自覺地冷靜下來。
等到你冷靜之後,你的負面情緒其實已經跟你有一定的心理距離了。這種距離感,會讓你更容易、更理性地接受現實,從而走出情緒低谷。
哈爾在發生車禍之前,就學會了這種方法,平時也常常會通過這個方法調節情緒。所以車禍之後,他才能在僅僅五分鐘的時間裡,就接受了擺在他面前的殘酷現實。
3
看到這兒,你可能想說:這三件事看起來也沒什麼特別的,真的適用於所有人嗎?
接下來,我想給你講一個我自己例子,來聊聊怎麼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這個「5分鐘情緒管理法」。
作為創業者,我的工作壓力很大,面對逆境和不順是常態,我也經常會出現抑鬱的情緒,如果長時間憋著,肯定會出問題。
但我在「發洩」的時候,並不是通過歇斯底裡地喊叫,而是選擇了一項比較激烈的運動:泰拳。當我工作遇到瓶頸,或者因為不順而鬱悶的時候,我就會去泰拳館裡打泰拳。
經過一個小時的拳打腳踢之後,不愉快的情緒似乎就隨著一次又一次地擊打沙袋而煙消雲散了。又因為打拳鍛鍊了身體,我的精神狀態也變得更好,等我再回辦公室的時候,往往能更高效愉快地工作
當然了,泰拳只是可以舒緩情緒的一種辦法,你完全可以選擇其他更適合你的運動,總之就是通過某種激烈的方式,把你的負面情緒儘快釋放出來。
另外,這個時間也不一定非要五分鐘,你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一個小時,甚至是半天
等你發洩完情緒之後,就到了接受現實的時候了,你可以給自己設計一個接受現實的「儀式」。比如,深吸一口氣,然後鄭重地對自己說「就這樣吧」;或者,把不開心的事情寫在一張紙上,然後塞到一個瓶子裡扔掉。
等這個「儀式」完成之後,你可以再通過刻意微笑來幫助調整情緒。有科學研究證明,就算你再不開心,微笑也可以幫助你調節負面情緒。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就有這麼一句話,說:「讓你難過的事情,總有一天,你會笑著把它說出來。」
這也就是說,當你笑著把它說出來的時候,它就已經成為了過去。
4
這個「五分鐘情緒管理法」看似很簡單,為什麼會這麼有效呢?它究竟厲害在哪裡?
其實,是因為它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強有力的事實:痛苦的情緒不是由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外部事物引起的,而是由我們的反應引起的。
說白了,就是讓我們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從這個角度來看,要擺脫痛苦似乎不難,只要我們學會選擇自己的情緒。
痛苦作為一種無用的情緒,它讓我們陷入無法改變的過去,不斷自我折磨。但相反,如果你放下過去,並且接受它們,這會讓我們繼續前進,事情才會有所轉機。
如果你看過電影《美麗人生》就應該知道,關進納粹集中營,結局往往是死去。
最初,很多猶太人都懷著「為什麼」的憤怒和深深的恐懼,但後來,情緒逐漸變成「這就是命」的消極接受,最終精神徹底崩潰,宛如一潭死水,死在集中營裡。
但猶太裔心理學家維克託·弗蘭克,他是個例外。
當他被關進了納粹集中營後,他看到,還有另一些人非但活了下來,而且變得更堅強。他們居然每天用玻璃片把鬍子颳得乾乾淨淨,高貴地面對著一切苦難。
他深受觸動,決定「選擇」用積極的態度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搞些娛樂活動,和集中營中的囚徒們一起,渡過難關。
後來,戰爭終於結束了,弗蘭克也走出了地獄。他寫了一本書,名字叫做《意義的呼喚》,書裡有這麼一句話:「選擇態度的自由,是人可以擁有的最後一項自由。」
格上財富: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十年深度研究,甄選陽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財產品,為您的資產增值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