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向公眾宣布接受無條件投降。今天我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更重要的是珍愛和平,相信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時》
(油畫)陳堅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以下附日本投降書全文以及原件,銘記歷史,警醒國人!
文字版
一、日本帝國政府及日本帝國大本營已向聯合國最高統帥無條件投降。
二、聯合國最高統帥第一號命令規定在」中華民國(東三省除外)臺灣與越南北緯十六度以北地區內之日本全部陸、海、空軍與輔助部隊應向蔣委員長投降」。
三、吾等在上述區域內之全部日本陸海空軍及輔助部隊之將領,願率領所屬部隊,向蔣委員長無條件投降。
四、本官當立即命令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區域內之全部日本陸、海、空各級指揮官,及其所屬部隊與所控制之部隊,向蔣委員長特派受降代表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及何應欽上將指定之各地區受降主官投降。
五、投降之全部日本陸、海、空軍立即停止敵對行動,暫留原地待命,所有武器、彈藥、裝具、器材、〔第318頁〕補給品、情報數據、地圖、文獻檔案及其它一切資產等,當暫時保管。所有航空器及飛機場一切設備,艦艇、船舶、車輛、碼頭、工廠、倉庫及一切建築物,以及現在上第二款所述地區內日本陸、海、空軍或其控制之部隊所有或所控制之軍用或民用財產,亦均保持完整,全部待繳於蔣委員長及其代表何應欽上將所指定之部隊及政府機關代表接收。
六、上第二款所述區域內日本陸、海、空軍所俘聯合國戰俘及拘留之人民,立予釋放,並保護送至指定地點。
七、自此以後,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區域內之日本陸、海、空軍當即服從蔣委員長之節制,並接受蔣委員長及其代表何應欽上將所頒發之命令。
八、本官對本降書所列各款及蔣委員長與其代表何應欽上將以後對投降日軍所頒發之命令,當立即對各級軍官及士兵轉達遵照,上第二款所述地區之所有日本軍官佐士兵,均須負完全履行此項命令之責。
九、投降之日本陸、海、空軍任何人員,對於本降書所列各款及蔣委員長與其代表何應欽上將嗣後所授之命令,倘有未能履行或遲延情事,各級負責官長及違反命令者願受懲罰。奉日本帝國政府及日本帝國大本營命籤字人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陸軍大將岡村寧次(籤字蓋章)昭和二十年(公曆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午前九時零分籤字於中華民國南京。代表中華民國、美利堅合眾國,大不列顛聯合王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並為對日本作戰之其它聯合國之利益,接受本降書於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公曆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午前九時零分籤字於中華民國南京。
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特級上將蔣中正特派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印
原件
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
▼
▲華北民眾歡送軍隊開赴前線作戰
▲駐守在上丵海閘丵北的中央軍88師
▲淞滬會戰中固守羅店陣地的國軍84師
▲杭州灣灘頭的國軍陣地
▲1937年10月下旬,淞滬血戰已至白熱化階段。
雙方傷亡慘重。閘北發生空前大火,浦東我炮兵仍堅守。
▲上海市面目全非,居民傷亡慘重
▲進入復旦大學的日軍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進入南京
▲日軍野田毅等在南京
以戰刀砍殺我無辜同胞比賽為樂
▲我軍在臺兒莊挖掘壕溝禦敵
▲臺兒莊街道被日軍炸毀情況
▲英勇猛擊來犯臺兒莊之日軍
▲徐州會戰後,由隴海鐵路運送同胞西移情況
▲我軍在南運河架設浮橋,準備渡河迎敵
▲民眾在街上熱烈慶祝臺兒莊大捷
▲武漢外圍之我軍炮兵作戰情況
(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暫遷武漢)
▲進犯武漢的日軍炮兵使用毒氣
▲日夜兼程馳援武漢
▲漢口我高炮部隊正在觀察敵機,隨時準備射擊
▲日軍海軍陸戰隊在廣東進犯
▲南昌會戰我炮兵沿南潯鐵路北進及支援作戰
▲隨棗會戰我軍渡河作戰
▲開抵襄陽一帶的國軍
▲重慶市區被日機狂炸後慘景
▲重慶市民進入防空洞情況
▲重慶市民正冒險救火
▲我軍收復新牆河之激戰情景(長沙會戰)
▲湘北大捷,我軍追擊平江敵人
▲崑崙關大捷
▲棗宜會戰中正在與我軍交戰的日軍
(此役,張自忠戰死南瓜店)
▲張自忠將軍
▲豫南會戰中日軍進入已經化為廢墟的信陽市內
▲第二次長沙會戰時,
我軍登上長沙城東南角的天心閣攻敵
▲第三次長沙會戰我軍出擊景象
▲常德逐屋巷戰
▲盟軍參觀常德大捷中國軍隊虜獲的戰勝品
▲1944年11月,攻克龍陵,中美兩國軍隊會師
▲1943年6月鄂西大捷,在炮火中追擊敵人
▲渠縣學生志願軍出發赴滇印作戰
▲抗戰時的愛國從軍青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8月15日,延安一片歡騰
▲1945年9月3日,
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裡號軍艦上舉行
▲1945年9月9日,民國政府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
接受在華二百萬日軍正式投降
▲慶祝抗戰勝利的遊行
▲勝利者的笑容
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我軍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不可勝計。
此數還不包括東北、臺灣、海外華僑所受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
無數英烈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維護世界和平與國際公平正義,捨生取義、壯烈犧牲,他們的英雄業績永載史冊,他們的崇高精神萬古長青。
- END -
360°新媒體工作室出品
轉自:中華全國學聯
排版:肖海燕
建設青年之家 · 爭做青年之友
唱響青年之聲 · 講好青年故事
訂閱號: zjut_tw
投稿郵箱:zjut_xmtgzs@126.com
新浪/騰訊微博:@浙江工業大學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