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已經不關注《恐怖屋》和《民國諜影》月票戰的真相了,我更關注閱文在這個事裡暴露出來的問題
不謝邀,因為是我自己想發的。
利益相關:
《民國諜影》比較早的一批讀者(看過最早未修改版本),但是目前養肥中,有一個月沒看了。
《我有一個恐怖屋》沒看過,在作者接受龍空的訪談之後打算去看,當時只加了書架還沒看。
有些話想說,但是只是個人想法,跟版主身份無關,於是有貓說你應該有「那種知道是你的非版主」小號吧,於是我想到了這個以前好玩註冊的帳號。
吃瓜經歷。
其實在周一,因為《恐怖屋》斷更在哪個節點而作者毫無訊息,圈裡就有一些擔心該書作者我會修空調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事情,有人問到我這裡來了,我說我不認識這個作者,不過我也聽到一些人的擔心,恰好臨江之前找他做過龍門訪談,應該有他聯繫方式。讓臨江試著聯繫,聯繫不到。
這時候其實是有一些擔心的,第二天閒話版面上也有這類言論表示擔心了。
之後單章出來了,我第一時間想法就是:更新了人沒事就好。看完單章之後,想法是:臥槽,這是差點要出大事啊。
之後單章被刪,很快就是第二個單章。
下班後我想了一下,這事情其實閱文官方絕對不會因此對兩本書的任何一本做什麼明面上的處罰或者公告,不論是民國真刷了,還是空調弄錯了,都不會有官方直接介入處罰。而所謂的走法律其實很不靠譜,加上空調自身在單章裡表露出來的那種心理狀態和持續對抗平臺帶來的後續問題。
再加上這麼一個敏感時期,這事情繼續下去其實不是好事,對哪一方都不是好事。於是我讓臨江幫我轉了一下吃瓜群眾的個人看法,算是從我的角度勸了一下空調。
《民國諜影》其實我一開始就在看,當時作者還沒有根據讀者意見對開頭進行修改。看書的過程當中,我對作者的判斷就是,一個網文新人,但是非常有文字功底,年齡應該不小了。之後首訂兩千多,出於對喜歡的書的支持,上架的錢兩個月我投了月票(應該都是兩票,我都是將自己的月票投給自己看的裡面不那麼熱門成績不是非常好的書)。我看書不加群不看評論去不關心作者,直到這件事情出來之後,一些群裡討論中,我才更真實的確定了這個作者的形象,五十多歲的國企幹部,參加過年會的人說形象比較儒雅。
說實話,雖然我自己也看民國並且也投票給了這本書,但是這本書後續的成績和月票是完全超乎我預料的,我確定這是一本好書並且在沒有上架之前多次給朋友安利,但是這數據還是比我想像的超出。估計也超出很多人的預料。
所以一開始空調說民國數據有問題,很多人是傾向於相信的,包括我,但是後續完全沒有可信的明確的證據證明月票有問題,對於一個謹慎的吃瓜群眾而言,疑罪從無是必須的。
所以討論中很多人的個人想法就是,從數據分析上來說,感覺數據有問題,從證據上來說,這本書目前為止沒可信的刷票跡象,從對作者的了解而言,作者不像是刷票的老油條。
到這裡大概就是吃瓜經歷,進個人想法其實也是私下討論裡很多人的想法。
其實以上都不是關鍵,吃瓜到後來,越來越覺得,這事情本身而言,對於吃瓜群眾而言已經不重要了,到底刷沒刷對於吃瓜群眾而言無非是一場熱鬧,看過後也只是一點談資。
在我看來,月票戰延伸這裡面加上後續的爆料,問題核心是,閱文在這裡面的機制和不作為。
正如某隻貓說的,月票戰到這種程度,幾十萬上百萬的作者自身投入你死我活的戰鬥,這個榜單的機制已經存在問題。
而我則要直接說,這種形式的競爭已經趨於病態和畸形,已經失去了本身的的初心。
我之前說,我從空調的單章中覺得空調自己心理需要自我調節。
這並不是攻擊或者嘲笑,實際上你我包括任何人在生活中的隨時可能心理出現問題,埋下心理上的地雷。
只是大多數人會在後續的生活中自我調節或者淡化,並不會暴露出來。
月票戰這種情況,幾萬塊一次性砸下去,除非富二代官二代從小就大手大腳習慣了,怎麼也會在心理嘀咕一下,幾十萬的砸下去,心理有的波動多正常。
如果恰好在這種時候持續遇到其他各種事情疊加,心理上沒有來得及自我調節,後續出現什麼事情其實都不奇怪。
月票戰這兩年一直在持續升級,戰鬥愈發激烈,這種激烈其實除了這裡面的利益越來越大,也存在一些官方在裡面運營的影子。
2018年,閱文集團TOP100作品月票總量同比增長超35%,單書年度月票首次突破100萬大關。作為專門為網絡文學付費用戶設計、以付費閱讀作品為投票對象的虛擬選票,月票直接體現了用戶的閱讀和粉絲行為。(引用來自閱文集團發布的《2018網絡文學發展報告》)
閱文在自己的2018網絡文學發展報告中就將這個作為一個重點對外介紹。但是這數據增加怎麼來的,閱文心理真的沒有點逼數麼?
反正之前這個報告出來的時候,在群裡談到這個月票書增長的時候不少人是呵呵呵的。
然後昨晚上出現了一個新的爆料,起點大盟幽明之羽疑似起點內部員工,而之前空調在競爭月票榜單裡面,大盟打賞的幾十萬其實是作者自己出錢的。
其實作者自己找朋友代自己打賞,固然屬於盤外招其實也可以理解,但是平臺員工涉入到這種事情裡面,總有一種說不清意味。
平臺享受這種榜單數據上升的時候,在給別人營造網絡文學如火如荼的時候,誰能想到這裡面作者幾十萬幾十萬的砸錢,誰能想到平臺自己員工聯合作者一起在踐踏自己設置的規則?
這只是數據虛假的問題麼?想想每次大盟打賞帶動的普通用戶參與。
這只是競爭的問題麼?想想這事對謹守原則的作者多麼的不公平。
這裡面或許還有一些不可說的問題,但是估計沒有作者願意在這時候出來得罪平臺說出更深的問題,或許你會說這事商業運作的潛規則。
但是我想說,潛規則始終是潛規則,平臺本身不思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環境,反而更進一步的參與到這些事情裡面來。
平臺本身的默許、鼓動,甚至說積極主動的推動這種畸形病態的競爭方式,才是導致這件事情發生的根本原因。
你們就慶幸空調最終還是克制了自己,沒有走到更極端的地步吧。
最後,我想說
月票榜的這種畸形的競爭機制,到了應該改變的時候了
應該用細緻的規則和更先進的技術手段,更公正透明的執行方式,來保證作者的最基礎的公平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