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我們有文學、有音樂
但攝影是唯一讓時間
停止的方式
——簡 • 索德克
——訪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企業家攝影協會(深圳)主席王琛
《阿牙克庫木湖溼地》王琛/攝
《數碼世界》雜誌:您好,感謝您在百忙之餘接受我們的採訪。您的經歷可謂十分豐富,您是在1980年開始接觸攝影的,那您一開始拍攝時選擇的目標對象是什麼?是否與現在的拍攝目標一致呢?
王琛:1980年,當時我在湖南冷水江資氮子弟學校讀書,因為熱愛攝影,於是我從父親單位的宣傳科借了一臺國產海鷗4B雙鏡頭照相機,那時候主要是為了記錄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留存那個時候的生活記憶,拍攝好讀書時代同學們頗具生活氣息的照片。現在我主要乘坐直升機航拍和記錄深圳故事。
《印尼「奔牛節》
《熟睡的波斯女孩》
《數碼世界》雜誌:「一帶一路」是中國與有關國家合作的一種形式,您在1994年開始,就聚焦於「一帶一路」的人文紀實與自然景觀。請問您拍攝絲綢之路的初衷是什麼?最近有什麼拍攝計劃嗎?
王琛:當年我在從事編輯工作的時候,經常會接觸到絲路文明的信息,它就像是有一種魔力,深深地吸引著我。從那時起,我就對絲綢之路有著莫名的好感。上世紀90年代初,我選擇下海經商,便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就漸漸開始聚焦絲路。攝影藝術是靠時間和文化的堆積,2019年我陸續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13個,最近我會繼續走進「一帶一路」歷史古國黎巴嫩拍攝創作,繼續踐行新時代「一帶一路」攝影家的使命和責任。
《土耳其卡帕多西亞》
《新疆樓蘭佛塔》
《數碼世界》雜誌:看到您的作品《追夢阿爾金山》,瞬間想到一個詞「氣勢磅礴」,都說作者的作品與作者的性格很是一致,您怎麼看?您在生活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否人如作品呢?
王琛:相由心生、緣由心定。我覺得一個攝影家的作品往往映射了創作者的靈魂,是思想的精華,我的作品也正如我的人一樣,給人寬廣的感覺。我生活中也是比較簡單的,每天走路上班,堅持10公裡徒步。2010年、2011年、2019年我為了能真實、客觀記錄「無人區」阿爾金山的自然環境,先後3次帶攝影隊深入阿爾金山腹地攝影創作。那時候我就像一個背著上百斤攝影器材的「苦行僧」,堅定地行走在貧瘠的、無人的阿爾金山地區,只為創作好作品。
《阿爾金山》
《航拍騰格里沙漠的鹽湖》
《數碼世界》雜誌:小到垃圾分類,大到地球環保,在《地球表情》《地球呼喚》等地球環保系列攝影中,我們可以看到航拍的冰川、沙漠、草原等多幅作品,可見拍攝的艱難。在拍攝過程中,有什麼讓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嗎?
王琛:航拍,到今天為止已經乘坐過50多種飛行器,因為航拍攝影有各種形式,包括熱氣球,包括滑翔傘,包括我們站在一個固定的高度,都可以當作一種航拍的形式。2008年6月我在航拍東南亞最高峰、馬來西亞的京那巴魯山時,眼鏡忽然脫落。後來沒等我反映過來,一陣大風又把眼鏡刮回了機艙。我驚出一身冷汗,知道如果眼鏡碰上直升機螺旋槳,我們這一飛機人就回不來了,這非常危險。但是我還是熱愛航拍,因為能帶來更多形式感上的美,在地面是感覺不到的。
《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
《天山天池》
《數碼世界》雜誌:江山如畫,70年彈指一揮間,您精選70張攝影作品綴連成一幅盛世輝煌的新時代畫卷,獻給新中國成立70周年。畫卷記錄了華夏的蛻變,縱覽祖國大好河山之美,深刻感受祖國錦繡山河之壯麗。請問您是在什麼時候開始拍攝《江山如畫》這一系列作品的?源於什麼?
王琛:《江山如畫》是2019年我獻給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畫冊和展覽,祝福祖國繁榮昌盛富強,在全國成功舉辦了10場精彩展覽。從1999年開始,使用直升機等50種飛行器航拍,創作足跡遍及山川、湖海、森林,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粵港澳大灣區等,在飛翔中記錄著華夏的蛻變,縱覽祖國高山、大海、長江、黃河之壯美,深刻感受到祖國錦繡江山美如畫,倍感自豪!作為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和企業家攝影協會(深圳)主席,深知攝影人應該用攝影的方式,匯聚攝影力量,為美麗祖國喝彩!
青銅峽黃河大峽谷
《東方之珠》
《金針花海》
《數碼世界》雜誌:您不僅是一個攝影達人,還非常關注民生時事。從2016年您就開始組織舉辦一系列的呼籲關注城市日常生活、倡導垃圾分類的攝影大賽、展覽,並且在《關於對垃圾分類專門立法的建議》中提出4條具體建議,並受到了充分採納。您如何看待垃圾分類?
王琛:我作為攝影家,從6年前就開始關注垃圾分類,組織企業家攝影協會(深圳)開展有關「垃圾分類」攝影大展以及攝影創作活動,並出版過地球環保系列藝術圖書,也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對於國家民族生存的重要性。同時作為一名深圳市政協委員,也一直關注深圳市的垃圾分類問題,了解到垃圾分類已成為社會大眾不斷呼籲的重點話題,提出有關改善垃圾分類問題的政協提案。據統計目前全中國人口達到14億人,深圳戶籍人口近900萬人,常住人口1300萬人,管理人口2200萬人,人口的增長帶來的生活垃圾的產生量也在急劇增加,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忽略垃圾不分類帶來的危害,實際上不分類處理的垃圾不僅造成環境汙染、浪費資源,還會給人類健康帶來威脅。
《垃圾分類》系列作品
《永遠的資氮》系列作品
作為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企業家攝影協會(深圳)創始人、主席,王琛將一幅幅作品呈現在我們眼前。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王琛在創作的時候想必也有同樣的感慨。《追夢阿爾金山》《地球的表情》《地球呼喚》《江山如畫》等等作品,在第一眼觀看時,就被作品的豪邁氣勢震撼。王琛,一個豪邁灑脫的攝影作者,無懼艱難險阻跨越全中國進行創作,將祖國最壯麗雄闊的一面展示在我們的面前。
從1993年開始,王琛開始拍攝絲綢之路。他追尋著古代絲路的線路,一路前行。直到現在,他已經走遍了「一帶一路」所涵蓋的所有國家,用膠片記錄絲路故事。
作為深圳市政協常委,他關心國家時事,關心民生民情。
在2019年被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垃圾分類、保護環境。王琛常委在在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市政協六屆五次會議上提出建議,並且發揮影響力量,呼籲關注城市生活日常,倡導垃圾分類,舉辦多次攝影大賽,聚焦垃圾分類,為建設綠色深圳、創造美好生活增添動力。
註:本文刊登於《數碼世界》雜誌2020第三期名家面對面,
攝影家簡介
☆☆☆☆☆☆☆☆☆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企業家攝影協會(深圳)創始人、主席。深圳市政協常委,3次榮獲中國文聯、中國攝影家協會攝影成就最高獎「金像獎」,擔任第十二屆金像獎評委,文化部國家一級攝影師(正高),高級工藝美術師(副高)。入選中組部、中宣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入選廣東省組織部、宣傳部2017「廣東特支計劃」宣傳思想領軍人才。
留言區參與留言互動(話題不限,暢所欲言),精選10位精彩留言粉絲,將獲得王琛老師榮登封面、刊登作品並且親筆籤名的《數碼世界》(2020年第三期)雜誌一本。活動時間:2020年7月4日——2020年7月9日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