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近,寄寓著幾代國人傳統情結與團圓念想的春節聯歡晚會即將華麗登場。
一場集頂級聲光電、服化道為一體的視覺盛宴。
儘管它已不復當年無與倫比的感召力。
但春晚三十年,回顧一直作為重頭戲目的歌舞表演,儘管當時的聲光舞美在現今看來差強人意,卻並不妨礙其中的四首歌曲以歌曲本身的深邃內蘊與歌手傳情達意的出色演繹引發轟動效應,一夜之間唱響神州,成為傳唱至今的華人音樂經典。
甚至,它們所引發的社會反響已遠超娛樂範疇,而成為與當時的時代精神所呼應而引發群體共振效應的現象級存在。
01、「河山只在我夢縈,祖國已多年未親近」:《我的中國心》(張明敏)1984
《我的中國心》是在1984年春節聯合晚會上由香港歌星張明敏先生演唱的。而張明敏也是在春晚第一位登臺獻唱的港臺歌手。
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在1983年舉辦,大獲成功。1984年春節前夕,正為第二屆春晚如何創新而殫精竭慮的導演黃一鶴在報紙上看到柴契爾夫人即將前來中國與鄧小平會晤的報導,忽然萌生請香港歌手前來演唱的想法。
但當時大家都對香港狀況一無所知,就決定先去臨近的廣東探訪一二。
沒想到,在深圳的一輛中巴上,車上正在播放著的一首用普通話演唱的歌曲引起了黃一鶴的注意,這首歌與軟綿綿的粵語歌曲大異其趣,洋溢著一種昂揚振奮的氣息。他好奇地詢問司機,司機遞給他一盒磁帶,封套上寫著磁帶名《我的中國心》,而歌手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張明敏。
再看歌詞,黃一鶴簡直喜出望外,用現在的話來說,太正能量了,正好與他設計的晚會氛圍不謀而合!
黃一鶴當場決定,就是他了!
但當時香港尚未回歸,內地人去香港很不容易,更不要說尋人。所以一番周折之後,黃一鶴只帶著一盒在沙頭角買到的磁帶失望而歸。
回到北京後,黃一鶴委託新華社香港分社代為尋找,直到終於聯繫上張明敏本人時,黃一鶴的一顆心才總算落地。
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邀請香港演員前來演出的想法並不為所有人接受,就連春晚劇組內部也存在巨大分歧。有人擔心節目直播,一旦香港演員說出不慎言論將會造成重大政治影響。
還有一個月就到春節了,春晚劇組內部仍遲遲形不成統一意見,令黃一鶴心急如焚,他激動地說:「我想請孩子回母親懷裡過年,這有什麼不對呢?」
好在元旦之後,中央電視臺領導經研究,認為邀請香港演員前來演出的創意很好,應該支持,黃一鶴才一掃愁雲,立刻著手進行邀請張明敏來京演出的事宜。
張明敏,出生於1956年,當時是香港一家電子表廠的工人。自幼喜愛唱歌的他自學成才,通過參加歌手大賽而出道。
當時的春晚劇組對於邀請香港演員固然顧慮重重,而香港土生土長的張明敏也因對內地缺乏了解而矛盾不已,但他的母親聽說此事卻十分支持,認為他的歌曲最大的市場應該在內地,所以張明敏才下定決心接受了春晚的邀請。
對於春晚劇組來說,因為從未有過相關經驗,所以對香港歌手的生活習慣與演出風格一無所知。而人地生疏的張明敏初次來到北京,居然都不敢離開賓館去外面走走看看。
這讓雙方都壓力山大。
好在本著精益求精保證演出成功的共同初衷,經過不斷交流了解,溝通磨合,1984年春節晚會上,一位戴著眼鏡身著西裝的斯文青年踏上舞臺,一曲《我的中國心》唱入心坎,擊中淚點,喚起海內外所有華人天涯共此時的中國心,愛國情,一曲成名而天下知,不但成為張明敏此後數十年每次演出的必唱曲目,更成為華人音樂經久不衰的經典曲目。
因為這首歌由一名電子表廠的工人成為知名人物的張明敏,一直非常感激春晚劇組給予自己的珍貴機遇,並把這份感激化為愛國情懷,成為一生致力於弘揚民族精神的愛國歌手。
在他的名片上,一直印有中國心.張明敏的字樣。
02、「你就像那冬天裡的一把火」《冬天裡一把火》(費翔)1987
1987年的春晚,一個長身玉立的青年身著徽章式短款紅色演出服走上舞臺,款款唱出《故鄉的雲》,那樣的深情如訴而柔曼動人,瞬間便將億萬國人導入到遊子思鄉的情境之中。
與邀請張明敏的頗費周折不同的是,與費翔的接洽卻出乎意料的便捷高效。
當時的春晚總導演袁德旺屬意邀請剛剛嶄露頭角的青年歌星費翔獻唱,卻一時不知如何聯繫。因為朱時茂人脈較廣,所以委託他代為聯繫費翔。
朱時茂通過朋友找到費翔的聯繫方式,然後立即將電話打了過去。
多年之後的2019年7月,參加浙江衛視《熟悉的味道》的朱時茂提起當年的情景依然興奮難掩,在節目現場還原了當年給費翔打電話的細節。
「當時我說我代表中央電視臺邀請你參加春節晚會,費翔一口答應並問什麼時間,我就又回答春節晚會直播,年三十兒直播,但是要提前排練。」
費翔表示「你等我安排下時間,朱先生你等我電話。」
於是這一番電話便促成了費翔一生之中恐怕觀眾最多同時也最為成功的一次用轟動二字都不足以形容的演出,同時也成為一代人難以忘懷的經典記憶。
如果說《故鄉的雲》已驚豔時光,那麼在《冬天裡的一把火》中載歌載舞的費翔簡直令現場沸騰而舉國狂熱了。這首歌費翔原本設計了很多熱烈奔放的舞步來表現,但在意識形態還尚未全部開放的當時,春晚攝像有意將一些大幅度的擺胯動作忽略過去,「遠景」「大全」很少,而只以臉部特寫和上半身的動作展示為主。
然而即便如此,也是國人從未領略過的風採勃發和激情綻放的表演啊。再說當年的費翔又是那般玉樹臨風而風採絕代,怎麼不令人迷戀陶醉?
結果那把「火」第二天便以燎原之勢燃遍全國。一時之間,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費翔高亢嘹亮的「你就是那冬天裡的一把火」。同時,他模仿火焰燃燒的肢體動作也迅速風靡全國。
帥氣逼人的費翔迅速成為全國億萬少女的夢中情人和一代青年的優質偶像。沒錯,他是八十年代的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偶像級歌星,那種見到會不由自主地尖叫,會枕著他的名字進入情思旖旎的懷春夢中的天王巨星。
甚至可以說,中國真正的娛樂偶像時代,是由一個叫費翔的中美混血歌者而開啟的。
這首歌的影響之廣之深甚至還有個段子。當年五月大興安嶺發生林區大火,有人牽強附會說是由費翔的那把「火」而引發,而費翔也在一次晚會的表演現場中提起並詼諧地表達了歉意。
時隔多年回想起來,這首歌之所以在當年以如此驚人的速度和熱度流行傳播,也許正因為上世紀八十年代是整個中華民族奮起勃發的一個時代,是改革開放噴薄欲發的高亢前奏,整個社會猶如一座巨大的煉鋼爐般噴吐著熊熊光熱。
而它,在一定程度上應和了一個國家噴薄躍動的民族之魂,正好與奮發進取的時代精神不謀而合。
時代成就了費翔,而費翔也融入了時代。
3、「你和我們同在,把美好未來開創」《熱血頌》(佟鐵鑫、張暴默、鬱鈞劍等)1988
在1988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由佟鐵鑫、張暴默、鬱鈞劍等六位中青年歌唱家聯袂演唱《熱血頌》,參加合唱的都是國內最富盛名的美聲歌唱家,渾厚寬廣的音域將飽含激情的熱血頌歌演繹得激蕩人心。
但真正的高潮來自於歌曲的間歇,當年春晚的主持、如今早已謝世的殿堂級著名表演藝術家孫道臨先生的一段穿插: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位普普通通的女青年,她的名字叫田雯,大學畢業後她本來是分配在北京的,但是她告別了自己的父母和家鄉,自願去邊疆工作。不久前在一次出差的路上,她遇到了滑坡,為了救助一位受了傷的藏族老人,她自己被滾落下來的石塊砸中,倒在了雅魯藏布江邊。邊疆的人民深深愛著這位女青年,他們在她的墳墓上放了很多很多的鮮花和哈達……
這時,激越的前奏響起,孫道臨手指前方說,看,這就是田雯。
大屏幕上開始流過一幀幀照片,烈士田雯年輕的面容,在河邊側身而立的影像,旁邊蹲著一隻黑色的小狗。與同樣年輕的丈夫並肩而坐,與藏區群眾含笑交談……
這時女聲響起「當你握別溫暖的手去向遠方,可曾夢見家鄉門前那亭亭的白楊。」
男聲接上「你那青春的微笑仍留在我們心上,思念你的何止是那親爹親娘……」
激蕩的旋律中,感動如潮,衝擊著每一位電視機前的華夏兒女。熱淚奔湧,壯志豪情的民族之魂在九百六十五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大地上生生不息而久久傳揚。
在那個依然崇尚忘我奉獻的年代,年輕而平凡的烈士田雯一夜之間成為中國脊梁的象徵,時代精神的表徵,與熱血頌歌一起刻印進國人內心深處最為柔軟的角落。
烈士不朽而精神永存!
4「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愛的奉獻》(韋唯)1989
在1989年的春節聯合晚會現場,有兩位特殊觀眾引起關注。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棋聖聶衛平的姐姐聶珊珊,另外一位是個滿臉稚氣的農村女孩。
她們帶來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女孩叫龔義霞,安徽無為縣人,幾年前來到北京擔任聶家的小保姆,主要負責照顧聶衛平的父親和聶珊珊的兒子。聶家人都叫她小霞。
小霞勤快靈巧,做事盡心盡責,與聶衛平一家人相處融洽,感情深厚。但後來回到老家的她不幸患上重病,久治無效後已放棄希望。
正在等待死神降臨的她沒想到卻被得知消息的聶家接到北京救治,僱主與北京的眾多愛心人士共同捐出巨資,才使這個普通的農村女孩及時接受治療,最終得以病癒出院。
主持人倪萍以特有的動情方式將故事講述完後,一曲「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由著名歌星韋唯悠然唱響,優美動人的旋律歌與詞瞬間感動億萬國人。
而獲得第二次生命的龔義霞早已哭倒在了聶珊珊的懷中……
這首歌是由黃奇石填詞,劉詩召作曲,創作於1988年。當時,中央電視臺有一個叫做《人與人》的欄目辦得很不錯,弘揚人與人之間真摯美好的情感,深受廣大觀眾喜愛。
這個欄目一般是先講述一個真情故事,節目結束後配一首與主題相關的歌曲,對整個節目起到一種烘託作用。而《愛的奉獻》正是兩位詞曲作者為這個欄目而作,而聶珊珊與小保姆的故事也曾是這個節目的一期主題。
其實在韋唯演唱之前,這首歌已在電視臺播放過,可惜反響不大。但在1989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這首歌得益於韋唯寬廣音域的超凡表現力,再加上聶家與小保姆的感人真情故事擊中淚點,這首歌迅速成為當年無與爭鋒的流行曲目。
而且,它的社會意義在歲月流逝中越發凸顯。
再沒有心的沙漠,再沒有愛的荒原,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時至今日,每當國家與人民需要溫暖與感動的時刻,這首歌的旋律總會悠然響起,成為一種呼喚人間溫情和倡導奉獻精神的永不消磁的時代強音。
它與另外三首歌都已悄然隱沒於時代深處,卻又在無數個溫情洋溢的歡聚日子,無數個眾志成城的莊嚴時刻,在無數滴淚裡閃耀,在無數顆心間流淌。
經典永難磨滅。
圖片來源網絡
我是仇意的光影世界,歡迎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