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民族媲美《地心引力》的《太空救援》,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2021-02-08 CCTV6電影頻道

《太空救援》海報

《太空救援》是一部非常有代入感的電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好萊塢前幾年的《地心引力》,但那是科幻片。《太空救援》根據1985年前蘇聯空間站禮炮七號的真實故事改編,科幻片往往是暢想未來,而這部影片是回望歷史。三十多年過去,當我們在科技更加發達的當下回看這次太空救援,一點都不會有過時之感,甚至還有科幻片的錯覺。

《太空救援》劇照

影片的視覺體驗是美妙的,但太空救援的任務本身並不美妙。兩位前蘇聯太空人在地面模擬對接試驗均告失敗的前提下,就匆忙告別家人踏上天路。誰也不知道他們在太空會面臨怎樣的困境和危險。因為空間站完全失聯,天體巨獸自轉連帶翻轉,並沒有給太空人提供飛船對接的扇面。而且空間站已經失控,以往雙向對接變成了單向強制對接,且地面的模擬對接失敗率為100%。

憑我有限的知識即知,太空人的危險遠不止這些。就算對接僥倖成功,面對空間站未知的艙體故障,很可能一開門就把太空人秒殺了;空間站電力系統故障引發的寒冷,也並非太空人在太空衣裡加條秋褲就能扛頂;而化凍之後無所不在的水滴,讓電路短路的風險無所不在,一個小小的火花,就可能讓太空人葬身火海。其實太空人的每一次升空都是挑戰生命的歷險,一升空即化為煙花一縷的悲劇不是沒有過。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俄羅斯民族性帶給這個故事的特殊氣質,也使得這個故事有別於好萊塢套路。換做是美國人,早就嚇得退縮了,蘇聯人卻在地面模擬成功率為零提前下升空。當然,這也是冷戰時期蘇聯政治正確性的具體體現。為了在這場以航天科技為載體的爭霸戰中保持優勢,蘇聯人絕不容自己的空間站成果被美國人擄走,一咬牙一跺腳,就豁出去了。

《太空救援》劇照

因為有紀實背景墊底,又有天上地下的配合與衝突,《太空救援》的故事也比《地心引力》來得飽滿。儘管不少人已從人類航天史中諳熟蘇聯人這一次如何化險為夷,但以太空人視角的代入還是第一次,太空人每一步的未知危險,以及突發事件應急,依舊讓這個故事散發出令人獵奇的魅力。

俄羅斯人一向以粗放和無畏著稱,「一人就可以手撕一頭熊」,這點在太空人沒等地面指令,就冒險完成對接可見一斑。戰鬥民族的無畏是必然的,但沒想到俄羅斯人在影片細節上也做得相當出色。空間站的冰化水後那場戲,處理的相當棒,在科學地還原基礎上,營造出某種奇幻電影才有的錯覺。

《太空救援》劇照

俄羅斯人的民族性,還體現在兩位凍得發燒的太空人把酒問青天的那場戲裡,水珠狀的酒滴,生活化的對白,處理得非常有情趣。要知道前蘇聯當時是禁酒的,但他們的太空人把酒偷偷帶上太空,卻是出了名的。2015年的《地心引力》中,桑德拉·布洛克和喬治·魯尼在國際空間站喝的小酒,就是俄羅斯人的私藏。

《地心引力》劇照

與此同時,影片的哲學探討也不失俄羅斯人的民族底蘊。尤其是偷渡客蟑螂小強,要是在地球上固然難逃卑微一死,但到了外太空卻意義非凡,成了太空人嘴中的地球同胞,空間站裡的第三名太空人,這段過場戲被俄羅斯人處理得意味深長。片中還有兩處天使目擊事件,導演用藍光點到即止,這既是前蘇聯對太空人真實經歷的勾連,也是我們對宇宙的敬畏和暢想,顯出人類偉大而渺小。

影片的恢弘敘事和細節處理都很好,故事起於蘇聯人對其禮炮七號空間站的救援,結果兩名救援者成了被救援的對象。繼《地心引力》之後,《太空救援》再一次成功地將我們的視野帶到了神奇的外太空,而且這一次科普了更多,既有絕境求存的緊張與宏達敘事,亦不乏支莫細節的獵奇,兩位偉大的太空人不僅完成了一系列不可能的任務,還一步步為我們打開了航天科學的密鑰。

同樣是對深空題材的挖掘,俄羅斯人的《太空救援》和美國人的《地心引力》多有異曲同工之處。比如開篇空間站工作外景對地球背景的勾連,再比如太空人們的閒聊,都聊到了兩性關係,聊到了飛過家鄉時對妻子的掛念。所不同的是,蘇聯太空人回家有賢妻可以暖床,而美國人心心念念的妻子則捲走了家當跟別的男人跑了。這看似一個笑點,其實沁透著宇航實業背後的寂寞,並非一般人,一般家庭所能耐受。

《地心引力》海報

俄羅斯電影的產量沒法和好萊塢相比,但他們這部《太空救援》的高效卻可以讓好萊塢大片汗顏。美國人的《地心引力》耗資1.5億,另一部《火星營救》耗子1.8億,據說俄羅人這部《太空救援》投資不過四千萬盧布。一盧布兌換一毛一人民幣,不過四百多萬人民幣,折合美金七十多萬,卻達到了完全不輸好萊塢視覺的效果。

俄羅斯人的省錢方式也許很多,我所知的是,他們搬出了當年空間站的實體,在空間站艙體裡進行拍攝,不僅省去了造景的成本,還可以最大限度地還原當年空間站的細節真實。冷戰結束後,尤其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太空步伐減緩下來,也不再那麼神秘。據說這次中國影迷,還有機會去俄羅斯實地參觀,並體驗兩萬米高空超音速的刺激。可見曾經輝煌而神秘的俄羅斯航天,已然面相民間開放。

其實最應該拿來和《太空救援》類比的,並非好萊塢的《地心引力》,而是美國人另一部《阿波羅13號》。同樣是紀實背景,湯姆·漢克斯1995年領銜的這個故事改編自美國航天史上另一次真實的歷險。1970年4月11日,阿波羅13號發射升空,這是美國阿波羅計劃的第七次飛行任務,也是人類第三次登月任務,沒想到發射後第二天服務艙就發生爆炸,重創了阿波羅13號。

《阿波羅13號》劇照

和蘇聯人1985年空間站的困境截然不同,因為禮炮七號當時並沒有太空人,損失的頂多是一堆廢鐵和冷戰的失利,至於派出太空人冒險維修,多有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氣節。但阿波羅13號情況迥異,上有太空人三名,科學任務可以擱置,飛船也可以不要,三名航天員的解救成為第一要務。數以萬計的科學家、工程師自發地聚集在一起,參與到這次天地大營救,最後終於排除萬難,成果讓三名英雄重返地球。

然而這些畢竟都是紀實背景的改編電影,是情節片,並非紀錄片,它基於歷史事實,並非等同歷史事實。《太空救援》為了它的敘事張力,對史實做了一些妥協和改動。比如它營造出了美國人可能要偷走他們空間站的假象,事實上美國挑戰者號早於蘇聯太空人升空就發射了,並沒有去動禮炮七號,所以也不會有兩國太空人八目相對的邂逅與惺惺相惜。

《太空救援》劇照

再比如空間站偷酒是蘇聯太空人的小情趣,但抽菸絕對是不可能的,而且太空中打火和煙霧的狀態,也並非影片中的呈現方式。另外,空間站的火災屬於編劇杜撰,當時並沒有發生。而且當年兩位太空人的任務遠遠不止電影裡呈現的那幾天,他們中的一位在空間站連續工作了110天,另一位堅持工作了169天才折返。別看影片有添油加醋之處,真實的宇航遠要比電影呈現來得偉大。

《太空救援》裡禮炮七號和兩位前蘇聯太空人是幸運的,《阿波羅13號》裡的三位美國航天員也是幸運的,但並不是每一次太空災難都走運。《太空救援》裡出現的美國挑戰者號飛船,在次年1月28日執行任務時,升空73秒就如煙花消散,同時帶走了7名太空人的生命。

美國挑戰者號飛船失事資料圖

而後來人類首個可以長期居住的空間站,即俄羅斯人的和平號空間站也因為事故頻頻「無力救援」, 最後於2001年3月23日制動點火墜毀。

和平號空間資料圖

《太空救援》在俄羅斯上映,首周打破了俄羅斯票房紀錄,可見俄羅斯人對這部電影的偏愛。我們不能指望《太空救援》像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那樣在中國市場爆棚,但它至少給我們帶來了反好萊塢的不同敘事,豐富了我們的市場貨架,並給我們提供了全新太空視野。

同時,《太空救援》對我們的借鑑意義良多。比如如何花更少的成本達到好萊塢工業視覺;比如如何讓真實事件的改編符合電影審美和敘事;比如讓過去的科學奉獻砥礪年輕人的奮發與凝聚。我們的科幻創作還處在初級階段,要學的東西很多很多。

這些年相對俄羅斯人宇航腳步的放緩,我們在太空領域的進步有目共睹。我們成功發射了自己的載人飛行器,建立了自己的空間站,我們啟動了人類新一輪登月計劃,以及火星探測計劃。遺憾的是,我們相關的科幻影視創作,卻沒能跟上我們科技的步調,與時俱進。

其實在歐美,很多科幻創作甚至會引領科技發展,比如《太空漫遊》裡的視頻聊天,《星球大戰》裡的反重力飛行摩託,《未來報告》裡的觸屏和全息影像,《星際迷航》裡的平板電腦等都走進了我們的現實生活,而且我們百度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等也已上路測試。某種程度說,科幻創作也是先進生產力,不容忽視更不容缺席。

天舟一號發射成功新聞截圖

作者:曾念群

編輯:曾經一千王子

相關焦點

  • 媲美《地心引力》的《太空救援》給人什麼啟示?
    《太空救援》根據1985年前蘇聯空間站禮炮七號的真實故事改編,科幻片往往是暢想未來,而這部影片是回望歷史。三十多年過去,當我們在科技更加發達的當下回看這次太空救援,一點都不會有過時之感,甚至還有科幻片的錯覺。
  • 《太空救援》:「戰鬥民族」是怎樣煽情的
    《太空救援》:「戰鬥民族」是怎樣煽情的 兔恰恰 2018-01-16 08:31 來源:澎湃新聞
  • 什麼電影才是民族的電影?看完這部戰鬥民族的《太空救援》就知道
    火星救援劇照和大多數國家一樣的,躺著也中槍的俄羅斯可不是一直受這樣的「欺負」。而兩年後的這部《太空救援》,更加向我們證明了,戰鬥民族不愧為戰鬥民族。太空救援,上映6天,豆瓣好評如潮。更有好多人拿這部《太空救援》和《火星救援》、《地心引力》相對比,而且比的不亦樂乎。這部影片,可以說是對美帝常年黑俄羅斯的一個大反擊,也讓我們重新再次定義戰鬥民族的彪悍。
  • 《太空救援》 | 重現太空驚險求生
    這是一場無法回頭的冒險,與地心引力中的自救不同,這更像是一趟自殺之旅。真實的危機感在《太空救援》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一點也不避諱的展現出人類生命面對整個浩瀚宇宙的蒼茫與無力。《火星救援》塑造了一個樂觀幽默的馬特·達蒙,《地心引力》開端茫茫太空更是一次度假之旅,好萊塢電影的標準英雄模式,是勇敢而幽默的。《太空救援》則體現的是俄羅斯人的強悍與粗狂,前蘇聯太空人不是好萊塢電影裡塑造出的冰冷古板的軍官形象,他們在茫茫外太空也不忘記來杯伏加特。他們抽菸,在生死面前顯得桀驁不馴,但是內心深處有著對國家、對親人的溫情。
  • 《太空救援》戰鬥民族簡單粗暴,真實歷史中的的確創造了奇蹟
    改編自1985年真實發生的「禮炮七號」救援事件,俄羅斯電影《太空救援》沒用套路沒炫科技,就是講述兩個人在太空中向死而生的浪漫英雄故事,而不明確的結局也成了許多觀眾好奇,想要深究的問題,下面來說說我的觀點。天使的光照耀,英雄終會返航。
  • 《太空救援》影評:呼喚國產太空片早日出現
    作者:黑白先生提起太空片,觀眾首先想到估計便是美國大片,《星球大戰》、《星際迷航》系列暢銷幾十年不衰。以近些年為例,也有《地心引力》、《星際穿越》、《火星救援》、《天空旅客》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太空片出現。
  • 這部最新的太空災難片,可以媲美《地心引力》和《星際穿越》
    不久前,本片在多倫多電影節上亮相收穫好評,有評論認為,從整體上來說,這部講述火星求生的太空災難片可以媲美前年的《地心引力》和去年的《星際穿越》。最近,《火星救援》在北美開畫,輕鬆蟬聯兩周冠軍,目前全球累計票房已突破2億美元。
  • 去看《太空救援》的5個硬核理由!(內含福利)
    如果說「星球大戰」是美國人的幻想故事,那麼《太空救援》就像是我們鄰邦這個民族心目中真實版的「星球大戰」!這個檔期安排,很是點意思。今年10月電影在俄羅斯上映時,普京專門騰出時間,在克裡姆林宮電影院欣賞了本片,還跟片中兩位太空人的原型(沒錯,都還活著)以及電影主創見面聊天。
  • 《太空救援》在精彩故事的最後,向那些勇敢的人致敬!
    很多朋友應該看過這部電影,一部來自俄羅斯國外的動作冒險電影《太空救援》。其實,他的內容改編自禮炮7號,禮炮7號是一個救援事件。讓我逐一闡述它的主要內容。《太空救援》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奧德羅夫和阿約金共同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一個失去的空間站。
  • 《火星救援》是《地心引力》和《荒島餘生》的孩子嗎?
    本文來自豆瓣用戶大奇特的影評雷德利·斯科特的《火星救援》並不是一部壯麗的太空史詩,它甚至不能算是科幻電影,更像是一部科學電影
  • 比太空救援更驚險的《太空第一步》
    因為人類太空第一步的時代比太空救援的禮炮七號空間站時代早得多,那時候禮炮一號空間站都還沒建造出來呢,兩者相比硬體條件差距巨大。就是在那種簡陋技術條件下,人類到充滿未知的宇宙去探險,生死未卜,就更顯得更為勇敢和偉大。如果以是否足夠一波三折來作為一個故事精彩與否的標準,一波多折的《太空第一步》可是遠超過了合格線,而且這個險象環生的故事比《太空救援》還要貼近當年的事實。
  • 你看過那些關於太空的電影?喜歡太空電影的看過來
    如果不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觀眾很難相信如此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電影不是憑空想像的戲劇衝突,而是事實本就如此,觀眾能夠深深地感受到太空人為了太空探索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巨大犧牲。第二部:《地心引力》《地心引力》當初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就了解到這部電影獲得奧斯卡多項大獎,所以看的時候不免多了一些期待。
  • 《太空救援》這不是太空科幻,這是真實事件!
    《太空救援》曾一度被譽為「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太空片
  • 這三部刺激的太空求生電影,你更喜歡哪一部?
    說起太空求生的電影,其實很多了。近年來的,比如《太空旅空》《火星救援》《太空救援》和《地心引力》等等。但今天我想聊一聊《地心引力》《火星救援》和《太空救援》,因為這三部電影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主人公在太空絕境下,如何回到地球。
  • 【免費觀影】《太空救援》這不是太空科幻,這是真實事件!
    倘若你還有印象應該不會忘記《地心引力》帶來的震撼《星際穿越》帶來的感動《火星救援》帶來的反思《銀河護衛隊》帶來的刺激。有科學基礎的「太空題材」電影能讓觀眾看的過程中收穫一些知識的營養帶來有價值的觀影體驗倘若影片的故事取材於真實的科學事件則更能令觀眾認識到人類文明與太空探索的偉大。即將於1月12日上映的俄羅斯電影《太空救援》就是這樣的電影它包含了基礎紮實的科學元素也包含了源於真實事件的故事。
  • (句章福利)這部普京都點讚的電影《太空救援》,我們請你免費看
    當然是在俄羅斯上映後取得票房口碑雙贏,還獲得史上最大咖站臺嘉賓——俄羅斯總統普京力挺的《太空救援》啦!太空救援太空人清洗太空艙火箭發射的唯美瞬間為了更好的還原這一英雄壯舉,《太空救援》採用頂級水平的特效畫面,連作為親歷者的俄羅斯太空人看過後都表示場景非常逼真。
  • 俄羅斯航天電影正確排序《天際行者》《太空救援》《搏擊太空》!
    然而,俄羅斯最新一次的火箭發射失敗,被各國媒體評為暴露了其航天工業接近「崩潰」的狀況,不過對於影迷來說,俄羅斯近幾年太空航天題材的電影確是急速的崛起,上周末的《太空救援》,還被不少影評人讚譽為「真實的歷史,震撼的故事!」
  • 《太空救援》劇情不算激烈但依然看的很過癮
    什麼時候能看到中國版本的太空系列電影啊,真是期待呢。       2018年第二場。總的來說應該給八分,多一分是對較少看到俄羅斯電影的支持。以1985禮炮七號的救援為題,寫實。特技確實也很棒,真實感很強。如果說技術差的,我得感覺是八五年時的科技確實不能和現在同日而語。在寒冬,看如此一部影片,很溫暖。
  • 5年前拿下奧斯卡7項大獎,《地心引力》不愧最佳太空電影之一
    2013年-2015年三年間,好萊塢生產出了三部高質量的太空科幻電影,而且都是名導操刀。分別是2013年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2014年諾蘭的《星際穿越》,2015年雷德利·斯科特的《火星救援》。如果單就獲得獎項而言,那麼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地心引力》無疑是最大贏家。
  • 《太空救援》在京首映 將科幻照進現實
    1月9日,以「暢享太空」為主題的《太空救援》首映發布會在京舉行。作為一部真實還原人類歷史上公認的太空救援奇蹟——拯救「禮炮七號」空間站的太空災難片,《太空救援》在俄羅斯上映即迎來口碑票房雙豐收,首周末票房達到700萬美金,打破了俄羅斯本土首周票房記錄,IMDB評分高達7.3分, 被譽為「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太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