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太平洋》的上映,機甲戰士又一次被搬上了大銀幕,火爆震撼的特效奇觀,激情熱血的打鬥場面,又讓鍾愛爆米花電影的朋友們又能激情澎湃一把。
而追溯電影歷史的長河,以機器人為主角的電影數不勝數,不僅有像《變形金剛》系列締造了全球將近27美元的票房奇蹟,還有像《終結者》系列和《人工智慧》這類可以得到觀眾共鳴,引起集體反思,已經被列為電影史冊的經典電影。那麼我們就跟大家一起回顧一下,好萊塢電影史上,10部經典的機器人主角電影。
1984年:終結者
被譽為史上最棒的時間旅行電影之一,詹姆斯?卡梅隆的《終結者》系列電影,顯然已經在電影史上,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比後兩集中充當救世主保護神的T-800,這時的州長大人是實打實的大反派。不同於那些高精尖的功能機械人反派,州長顯得更為原始並充滿蠻力,斬盡殺絕破壞到底簡直就是精神核心,而那種顯露其中的霸氣與狠辣恐怕也是後來那幾款機械人難以逾越的鴻溝。
1986年:霹靂五號
估計不少90後的同學,都沒有聽說過這部具有鮮明特點的機器人電影,《霹靂五號》的主題也代表了當時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反戰、環保、喚醒人性。最初被設定為殺人武器的霹靂五號,最終還是站在了暴力對立面。
1987年:機器戰警
也許你不知道誰叫保羅?範霍文,也許你也不知道誰叫彼得?威勒,但你一定聽說過這部叫《機器戰警》的電影。 嚴格意義上講,《機器戰警》屬於半機械半人類的超級警察,把1個因公殉職但腦部功能沿存的警察改裝上機器人的身體,變成1個具有超強戰鬥力的特級警察。 這部電影的意義並不在於激烈的打鬥場面,而是在所謂的正義和人倫道德的複雜糾葛中,對於人性的思考。
1990年:剪刀手愛德華
《剪刀手愛德華》是一部關於機器人的現代童話。它講述一座古堡中住著一位發明家,製造出了各種東西,最後還造出了一個機器人,並給他起名叫愛德華。發明家對這件作品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甚至教授愛德華人類的禮儀和詩歌,何時微笑何時沉默。然而,沒有等到機器人最後完成,發明家就去世了,留下已有人類心智卻殘留著一雙剪刀手的愛德華獨自在古堡生活。不知過了多少歲月,一位推銷化妝品的中年女子佩格誤闖城堡,發現了形象古怪的愛德華。好心的佩格沒有被愛德華慘白的膚色和張牙舞爪的剪刀手嚇倒,而是憐其孤獨,把他帶回了自己的家。
1999年:機器管家
機器人安德魯是一個家務機器人,但他開始體驗情感和創造思維。在阻止人類銷毀自己的過程中,安德魯領會了人性的錯綜複雜。 看上去這是一部科幻題材的機器人電影,實際上,電影通過機器人安德魯的故事,告訴人們:大千世界,也許不乏你的同類,也許根本不存在與你一模一樣的人,讓我們放棄寂寞而無休止的等待,積極去尋找夥伴,努力去改變自身。
2001年:人工智慧
借用一句話,假若我們的創造物被賦予了與我們一樣的情感與邏輯,智慧與思維,那麼他們是不是也應該同我們一樣? 史匹柏的《人工智慧》為我們揭曉的這個答案,在人性的廢墟裡,沒有人在乎機器人尚存的生命,那怕是一絲的憐憫。
2004年:我,機器人
由於機器人三大安全法則的限制,人類對機器人充滿了無限的信任,它們中的很多甚至已經成為了一個家庭的一。然而,如果他們有了自己的思維,如果他們不想在為人類服務,如果他們想就此將人類清除,人類又將會怎樣?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也不得見人類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第二定律:機器人應服從人類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第三定律: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
2007年:變形金剛
要問誰是最賣座的機器人電影?顯然這個答案眾所周知——《變形金剛》。目前,麥可?貝的三部《變形金剛》,狂攬全球票房累計26.68億! 你要問《變形金剛》有多好看?儼然就是一部爆米花電影,但你要問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去喜歡去看《變形金剛》?相信很多人的回答都會是,懷舊需要理由嗎?
2008年:機器人總動員
一部時長97分鐘的電影,沒有幾句實質性的臺詞,卻獲得了2008年奧斯卡的最佳動畫長片。我們不得不佩服,PIXAR對於劇情把握的功底是那樣的深厚。 WALL-E這個角色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一種人類對於自我的放逐跟救贖思潮的折射,其通過使用後工業時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符號對抗百年孤獨,更是在角色的身上注入了黃金時代人文精神的元素,使其與人類本身的價值思維更接近,從而引起人們的思索。 如果大家細心的話,就會發現,主人公WALL-E的造型,是來源於另外一部電影《霹靂五號》中的機器人。
2011年:鐵甲鋼拳
《鐵甲鋼拳》中的機器人Atom算得上是一個屌絲逆襲的經典範例,也是講述了一個熱血勵志的奮鬥歷程。 而實際上,在重重科幻外衣的包裝下,講述更多的是父子之情,和男孩成長為男人經歷。儘管劇情老套,但是看得人熱血沸騰,感人至深。
文字來源:生活10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