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線|基礎知識8:「說明文+議論文+散文」閱讀

2021-01-12 老熊的中考高考備考

基礎知識複習

科技說明文閱讀

【考點及答題方法】

1、說明的對象:某物、某事理。 一般在標題、首括句或中心句中出現

2、說明對象的特徵:抓文中關鍵詞

3、說明的內容: 概括為:文段或文章說明了某物怎樣的特徵、闡明了怎樣的事理。

注意:不能用修辭手法、用肯定的陳述句式表達、摘取關鍵詞句

4、說明的順序: 邏輯(整體到部分、原因到結果、主要到次要、現象的哦本質、概括到具體)、時間、空間

注意文中的相關詞語:首先……其次……再次……

5、說明文的結構:總分、總分總、分總、並列式

6、說明的常用方法及作用:

⑴、舉例子 具體形象地說明了……(物)的……特點。

⑵、打比方 形象生動具體地說明了……(物)的……特點。

⑶、列數字 準確地說明了……(物)的……特點。

⑷、分類別 有條有理地說明了……(物)的……特點。

⑸、作比較 突出強調了……(物)的……特點。

⑹、下定義 ***是……

7、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題型:⑴、體會加點詞的作用 ⑵、加點詞可否去掉,為什麼? ⑶、加點詞可否換為**,為什麼?

答題:① 解釋加點詞本義

② 聯繫句子解釋語境義,扣句子作答

③ 分析表達效果(該詞起……作用) 或 去掉後語意變為……,與事實不符

④ 加點詞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所以不能去掉)

議論文閱讀

【考點及答題方法】

1、三要素:

⑴、論點: 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所持的觀點、見解、主張。贊成或反對什麼

題型:找出作者的觀點。 ( 一般在篇首、段首、篇尾 )

⑵、論據: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

① 事實論據:事例、史實、數據。 眾所周知的、名人偉人的

② 道理論據:科學原理、名言警句、諺語格言等。

題型:補充一個論據

⑶、論證: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

論證方法的主要類別及作用:

① 舉例論證:舉……例子來證明……,更有說服力。

② 道理論證:深入淺出地講了……道理,證明了……

③ 比喻論證:把……比作……,形象生動地證明了……

④ 對比論證:把……與……相比,更好的證明了……,很有說服力。

2、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散 文 閱 讀

讀懂文章寫了什麼【內容】,怎樣寫的【結構、語言(修辭、表現手法)】

【閱讀習慣】

1、分析文章題目:中心、線索、人物、事件等。

2、 精讀全文:勾畫出每段的關鍵詞、關鍵句。

3、分析結構,弄清每段的段意:先寫什麼—再寫什麼—又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4、歸納全文中心思想:主要內容(事件、景物的情況和特點)+中心(人物品質、感情、哲理)。

5、 賞析寫法:語言表達(修辭、表現手法)、結構。

【審題方法】劃出題幹中的關鍵詞、暗示性語句:答題區、暗示的方法、問題。

【答題思路】

1、回到原文找答題區,重讀原文語段; 2、用原文回答或摘引關鍵詞句組織語言作答;

3、圍繞句意、段意、中心;  4、結合生活實際。

【答題習慣】

1.字跡工整,標點清晰。 2.條理清晰,有層次,有梯度。

3. 多角度,全方位;語言完整充分。 4.分點答題,據分推點。格式:①②③④……

初中散文閱讀相關知識及得分技巧

一、分類(根據對象及內容分為三類):

1、記敘性的散文——寫人敘事類。

①寫人的散文:描寫人的某種精神面貌,通過他的言談舉止,為人處世來達到顯示性格的目的,進一步對要寫的這個人的行為品質進行評價,然後表明作者對某種精神的評價 ,對人的某種精神的評價,或讚美,或否定。

②敘事的散文:記事的目的是寫人,寫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寫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對這種精神面貌的態度,或讚美,或否定。

2、描寫性的散文—— 寫景狀物類,即抒情性散文。

①寫景類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 ):一般先作情緒上的鋪墊,暗示文眼——寫景狀物,突出特點——景物特點與人的心情相合,使人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回扣主題,表達作者的好惡、希望、追求。

②狀物類的散文(託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寫景狀物,突出特點——景物的特點與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點,從而使所寫對象具有了象徵意義,即具備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進一步評價這種人類才具備的精神內容——突出主題,回扣中心,表達作者的好惡、希望、追求。

3、議論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

二、方法:理材料,抓線索,識文眼……

1、找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2、理順序。 研究記敘的順序(順敘、插敘、倒敘)、文章怎樣過渡和照應、如何開頭和結尾

3、抓線索。 線索是情節發展的脈絡,線索的作用在於聯繫事件和場面,貫串情節。一篇文章以什麼為線索,是由文章的中心決定的。根據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為線,②以事為線,③以物為線,④以情為線,⑤以時間為線,⑥以地點為線。總之,凡能貫串繁多材料,體現材料間內在聯繫,有利於中心、事件、活動的,都可以作為文章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線索,有利於把握文章的內容、結構以及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讀起來整體感更強。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兩條線索。

4、品情感。 閱讀時,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脈搏。在人物的描寫、事件的記敘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獨特的情感。

5、析哲理。 作者在文中所抒發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對生活的高度認識,即思想的升華。借物抒情之作,在閱讀時,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過關鍵詞句(段)去體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隱含在以下幾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結束語;③神話、傳說、典故的類比;④象徵;⑤「物」的形象。

三、考點及答題指導:

1、表達方式有五種: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記敘的作用:交代事件,刻畫人物,突出中心

議論的作用:表明觀點,點明中心

抒情的作用:表達情感,深化主題

第二人稱的作用:便於抒發強烈的感情,更具感染力和親切感。 或:使表達的感情更強烈、更充沛。

2、描寫及其作用:

⑴人物描寫。

描寫人物的方法有:①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正面描寫)。

②正面(直接)描寫、側面烘託(間接)。 ③細節描寫。

人物描寫作用:形象準確地揭示了……人物的……心情(心理、性格)等。

⑵景物(環境)描寫。

作用:①渲染了……的氣氛(氛圍);

②烘託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等;

③推動情節的發展,為下文……(情節)做鋪墊;

④深化作品的……主題;

⑤暗示社會環境的……;

⑥交代人物活動的時間、環境;

3、議論的作用:抒發作者……情感,畫龍點睛,突出……中心,深化主題。

4、修辭手法及作用:

常見修辭:比喻、排比、對比、反覆、反問、反語、借代、設問、引用、誇張、擬人、對偶。

⑴比喻的作用:把……比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⑵排比的作用:強調了……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語言氣勢,表達了作者的……之情。

⑶擬人的作用:賦予……物以人的動作(情感),寫出了……特點,表達了作者的……之情。

⑷對比的作用:通過……與……相比,突出了……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之情。

5、表現手法(寫作手法):

表現手法(寫作手法):對比襯託、畫龍點睛(卒章顯志)、鋪墊(引出下文、鋪陳誇張)、想像、聯想、象徵、託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設置懸念等。

6、結構方面關鍵句的作用:

⑴、首段或段首、篇首:開篇點題(開門見山、開宗明義);總領下文;渲染氣氛:

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埋下伏筆(為下文作鋪墊)。

⑵、中間過渡段: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⑶、尾段或段尾、篇尾:總結上文;畫龍點睛、深化主題(卒章顯志、點明中心); 前後照應(首尾圓合),使結構更加嚴謹;發人深思、耐人尋味,給人「餘音繞梁」的感覺。

7、關鍵詞的賞析:

⑴、該詞的本義;

⑵、該詞的深層含義(比喻義、引申義、象徵義);

⑶、該詞在本句中的含義(對句子內容的理解),結合句子作答;

(4)、該詞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8、關鍵句的賞析——四抓四聯繫:

四抓:抓關鍵詞、抓修辭手法、抓表現手法、抓表達方式(描寫);

22.中考前線 | 基礎知識5:近義詞+仿寫+病句、文段修改

21.中考前線 | 基礎知識4:文學常識

20.中考前線 | 基礎知識3:名著閱讀

19.中考前線 | 基礎知識2:綜合性學習

18.中考前線 | 基礎知識1:拼音、字形、成語

17.中考前線 | 滿是套路的最全中考語文詩歌鑑賞答題技巧

16.中考作文 | 2020年中考作文素材三篇

15.中考前線 | 模擬試題:揚州九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

14.中考前線 | 模擬試題:2020年北京市海澱區初三(下)一模試題語文

13.中考前線 | 模擬試題:北京市西城區九年級統一測試

12.中考前線 | 模擬試題:2020北京房山初三一模

11.中考前線 | 模擬試題:北京市朝陽區九年級綜合練習(一)

10.湖南省長沙市2019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卷 語文

9.湖南省湘潭市2019年中考語文試卷

8.湖南省株洲市2019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語文試題卷

7.湖南省嶽陽市2019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卷語文

6.湖南省婁底市2019年中考語文試卷

5.湖南省衡陽市2019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卷 語文(Word版,解析卷)

4.湖南省郴州市2019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語文試卷

3.湖南省張家界市2019年中考語文試卷解析

2.2017年長沙市初中畢業學業水平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

1.益陽市2016年普通初中畢業學業考試試卷(語文)

二、單元、期中、期末考試

1.七年級下 | 第三單元測試卷

2.八年級下 | 第四單元測評卷2

3.八年級下 | 第三單元測評卷1

4.八年級下 | 第三單元測評卷2

相關焦點

  • 小升初銜接 七年級語文記敘文、議論文與說明文閱讀考點解析
    (2)記敘文閱讀在中考現代文閱讀中所佔的份額最大。抓住記敘文閱讀就抓住了中考閱讀的「半壁江山」。   (3)課外選文所佔比例越來越大。   總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分析運用能力,概括表達能力,質疑思辨能力。   議論文閱讀   考點簡析:   議論文閱讀,就內容而言,考查的重點是把握中心論點,明確文中使用的論據及其作用;就形式而言,考查的重點是議論的結構層次分析。
  • 「知識」議論文的閱讀知識梳理
    調換段落順序:上下文段之間的關係文章結構議論文語句的作用:引領下文總結全文過渡照應點明中心論點或論題製造懸念,引發思考議論文標題的作用:引出論題點明論點用比喻擬人生動形象製造懸念,引發思考。議論文開頭的作用:用各種方式引出論題點明論點用論據證明論點用比喻生動形象製造懸念議論文結尾的作用:點明中心論點,總結全文,補充、引申論點。5、論證方式:立論:提出論點並闡述,證明自己的見解與主張。
  • 2020中考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兩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三、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四、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戲劇、散文。
  •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大全:詞語的表達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大全:詞語的表達 詞語的表達作用 答題方法 (1)思路:從詞語對所表達對象表現出的情狀、實際情況去判斷。並組織合理的語言答題。 (2)語言:注意區分文體,如果是記敘文,應該用「表現了……」或者「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如果是說明文,應該用「準確地說明了……」;如果是議論文,應該用「有力地論證了……」。當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最好不要把記敘文的詞語表達作用說成是「說明了」什麼。
  • 三人行語文孫老師教你閱讀題速答技巧
    基礎知識、閱讀與作文是語文考試的三大塊,其中閱讀理解佔比很大,也很容易丟分。並且課程改革後,加大了考試中的閱讀量,很多學生和家長和孫老師反映說做題時間很緊張。快速做好閱讀理解題,可以幫助孩子在語文考試中保持出色的成績,與其他考生拉開差距。閱讀理解的答題很有技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學吧!
  • 2020年北京中考語文真題解析:貼近時代,重視基礎,關注運用
    議論文同樣關注社會熱點,以抗疫過程中展現出來的中國人民敢於擔當的精神和服從大局的意識為論述對象,引領學生再次回顧中國取得抗疫階段性成果的不平凡的歷程,感受中國人民在抗疫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以及展示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文言文閱讀著眼於「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引導學生分析這一精神在曹劌、弦高、卜式身上的體現。
  • 2021年中考作文備考,議論文寫作是方向,不妨嘗試一下
    全國各地中考作文的命題整體上是穩定的,在形式異彩紛呈,各具特色的背後,卻也正是穩中求變。 從變的這一面來理解,我覺得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嘗試著在備考的過程中準備寫寫議論文。 為啥要寫記敘文?
  • 議論文閱讀理解必學——論證方法及作用
    在閱讀題幹的時候,要明確題幹設問是對全文還是某一段或者是某幾段。為一種論證方法還是多種。針對每一種設問要有應對的方法。b,判定用了什麼樣論證方法的時候,要了解常見論證方法有哪些特點。然後根據特點找到語言標誌。如:舉例論證,它常常有例如、譬如等這樣字眼提示我們,並且所講的內容均有代表性的事實。而道理論證呢?
  • 高中語文基本文體知識匯總,看完做題超簡單,趕緊收藏備用
    四、記敘文 1、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追敘) 2、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議論文 1、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議論文三要素:
  • 鄭州名師點評中考試卷·語文:堅持立德樹人,力求穩中創新
    首先,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其中的關鍵詞句:「捍衛法律」「守護規則文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匹夫不可奪志也」「可貴品質」「智慧中原」「優秀品質」「大丈夫之志」「化解危險」「克服困難」「懷抱希望」等等 ,這些關鍵詞分布在基礎知識積累、記敘文閱讀、課內文言文、課外文言文、作文中。因此,可以說立德樹人的思想覆蓋了整份試卷。
  • 中考前線|基礎知識1:拼音、字形、成語
    基礎知識複習一、拼音七(上) 瞬間 嶙峋 啜泣 厄運 洗濯 地窖 泯滅 休憩 黃暈 髮髻 枙子 唱和 丁丁聲 肥碩 鯿魚
  • 如何做好中考英語閱讀理解
    中考英語的閱讀理解是很佔分數的,少則30分,多則40分,要是在這裡失分,那是很難堪的一件事,有些學生對於閱讀理解心存芥蒂,做完一兩篇就沒有了好的狀態,因此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下面的方法很管用哦。首先、養成良好閱讀心態,閱讀時過於緊張、思想開小差等消極因素會妨礙大腦的正常思維,而保持心緒安定,精神專一等良好的閱讀習慣則能大大提高大腦的思維。良好的閱讀習慣來自於良好的閱讀心態。
  • 初高中語文銜接,議論文寫作高手,從掌握常用論證方法走起
    大家對議論文是不陌生的,各地的中考卷子都有一篇議論文閱讀。中考是閱讀議論文完成題目,而高中階段,則有解讀變為構建,寫作的內容開始轉為議論文。先前我們講過議論文的結構,本文再講一講一些論證的方法。統共七種論證方法如下:例證法、引證法、比較法、歸謬法、喻證法、歸納法和演繹法。
  • 中考語文乾貨:議論文中論證方法的識別及作用
    這一節,我們談談中考語文是體重,論證方法的識別及作用。敲黑板,劃重點論證方方法是議論文中常見的考點,相對於前面所提到的說明方法而言,稍微能難一些,所以要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要能夠區分,又要能掌握其作用。
  • 說明文怎麼找中心句、分析寫法和語段作用?這份答題技巧,要收好
    本文是《語文閱讀理解40種解題技巧與思維導圖》第8講,主要分享:1、3種說明文寫法分析;2、說明文中說明語段的作用;>3、說明文標題的作用;4、說明文語段的中心句;5、某個名言/事例說明了事物的什麼特點或某事理;6、說明文文體知識思維導圖;專欄總結了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言文4類文章近40種題型的解題方法
  • 議論文的「五步法」推理和論證過程,漲知識了
    議論文主體段推理指皮爾斯認為,在任何推理過程中,都涉及三個不同的實體:規則(關於世界組成方式的看法)情況(世界上存在的已知的事實)結果(如果把規則運用於該情況,預期將發生的事情),這理論也適合議論文寫作,議論文的論證說理過程就是推理過程。
  •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知識點講解:議論文常考題型論證的方法及作用
    在初中語文考試當中,議論文是一種必考的一種文體,但議論文的考點並不多,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議論文中的考核題型之一:論證的方法及作用。相對於論點和論據,論證方法及作用考察的頻率更高,毫不誇張地說,這是議論文的必考知識點。
  • 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專項訓練8
    永州】 (一)閱讀孔明酩的《蒼蠅的貢獻》一文,完成12~14題(8分) 人人喊打的蒼蠅卻為人類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蒼蠅無鼻子,然而它的嗅覺卻十分靈敏。原來,在蒼蠅頭部有一對觸角就是蒼蠅的「鼻子」——嗅覺感受器,每個「鼻子」只有一個「鼻孔」與外界相連,內含上百個嗅覺神經細胞。
  • 初中語文議論文學習:如何快速判斷論證方法並分析作用
    初中語文議論文的論證方法的學習不應該被看成一個孤立的問題,應該是在整個知識能力體系中存在的。第一,在知識體系裡,這條知識承前啟後,如題主所給的PPT圖片,我把它標註出來,一共六條,「論證方法及其作用」位列第四。
  • 備考2014中考語文之議論文閱讀訓練:三種諸葛亮
    他之所以會有先見之明,主要還是因為他平素注意調查研究各種情況,熟悉各地山川形勢、道路裡程、民情風俗等等,並且有豐富的知識,對於政治、經濟、歷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這些條件,任何先見之明就都不過是吹牛而已。   但是,諸葛亮的先見之明也不宜過分加以誇大。實際上,他並非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情都有先見之明。誤用馬謖以致失守街亭,這不是缺乏先見之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