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4中考語文之議論文閱讀訓練:三種諸葛亮

2021-01-08 中考網

  三種諸葛亮

  鄧拓

  談起諸葛亮,一般人對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他呢?那也不盡然。有的人對於諸葛亮不但沒有好感,反而很有惡感。比如在雲南,有的少數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歡諸葛亮。在他們那裡,流傳著一些民間故事,都以諸葛亮為譏嘲諷刺的對象。這是為什麼呢?大概因為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紀的三國時代,不像我們現在懂得講究民族政策,當時他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大民族主義的錯誤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於這個緣故,所以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看到的所謂「七擒孟獲」的故事,在雲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間故事中,就變成了「七擒諸葛亮」,而孟獲則受到同情和讚揚。

  如果從各個方面搜集各種材料,一一加以比較研究,我們將不難發現,人們所設想的諸葛亮這個歷史人物,可能有多種多樣的面目。例如,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描寫的,算是歷史家筆下的諸葛亮;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算是小說家筆下的諸葛亮。而在現時仍然流行於京劇舞臺上的《借東風》等劇目中,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種樣子,這只能算是舞臺上的諸葛亮。這些當然還是讚頌諸葛亮的居多。因為這些史籍、小說和戲劇之類,基本上都是在漢族人民群眾中流行的。他們歷來把諸葛亮當做先知先覺、多謀善斷的偉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聰明智慧都無過於諸葛亮,都要以諸葛亮為代表。但是,我現在並不打算來談論這些,而只想另外談談三種諸葛亮,即事前的諸葛亮、事後的諸葛亮和帶汁的諸葛亮。

  人所共知,傳說中的諸葛亮料事如神,不論遇到什麼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夠預先做出種種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諸葛亮,總認為他有先見之明。這就是我們說的事前的諸葛亮。這種諸葛亮當然是最可貴的了。

  為什麼諸葛亮會有先見之明呢?是不是因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陰陽五行,甚至於真的會呼風喚雨,驅使六丁六甲之類的天兵天將,簡直像神仙一樣的呢?當然不是。他之所以會有先見之明,主要還是因為他平素注意調查研究各種情況,熟悉各地山川形勢、道路裡程、民情風俗等等,並且有豐富的知識,對於政治、經濟、歷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這些條件,任何先見之明就都不過是吹牛而已。

  但是,諸葛亮的先見之明也不宜過分加以誇大。實際上,他並非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情都有先見之明。誤用馬謖以致失守街亭,這不是缺乏先見之明嗎?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我們評論古人,如果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說一句公平話,在千變萬化的新事物面前,我們也不必過分強調事前的諸葛亮,寧可多一些事後的諸葛亮,倒也不壞。問題就要看我們對於事後的諸葛亮,究竟應該如何看?常常可以聽見,有些人把事後諸葛亮當做了一種諷刺。如果對於那種光在旁邊說風涼話,臨事毫無主張,事後就哇啦哇啦的人,諷刺是應該的。否則,就是不應該的。因為諸葛亮的先見之明,無不是從無數次事後研究各種經驗教訓中得來的。有許多事情,在它們沒有發生的時候,根本無法預斷它們是什麼樣子;只有當它們已經發生了,至少是已經露出了萌芽之後,才有可能對它們進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斷,估計它們的發展前途。

  因此,應該承認,在這種意義上,事後的諸葛亮還是有用處的。由事後的諸葛亮到事前的諸葛亮,這是一個正常的必經的認識過程。

  只有帶汁的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這個名目見於嶽飛的孫子嶽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諸葛亮》的一條記載中。據稱「郭棣帥淮東,倪從焉。……議論自負,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題其上曰: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蓋意以孔明自許。……後屢敗,倪自度不復振,對客泣數行。時彭法傳師為法曹,好謔,適在座,謂人曰,此帶汁諸葛亮也。傳者莫不拊掌。」

  像郭倪這種帶汁的諸葛亮,簡直令人發笑,也令人作嘔。然而,這也證明,冒充諸葛亮,假裝諸葛亮是嚇不住人的,總會有一天要原形畢露,被天下人所恥笑。

  1962年3月

  (選自《鄧拓散文選集》百花出版社,有刪改)

  1.下列說法,與原文不相符的一項是()(3分)

  A.一般人對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熱愛他、崇拜他。

  B.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中,比較多的是以諸葛亮為譏嘲諷刺的對象。

  C.知識豐富、善於調查研究,這是諸葛亮能多謀善斷的條件。

  D.「事後諸葛亮」如果善於反思是有可能成為「事前諸葛亮」的。

  2.下列的說法,屬於作者觀點的一項是()(3分)

  A.諸葛亮這個人物在歷史學家、文學家的筆下是有區別的。

  B.諸葛亮享有先見之明的美譽,是人們喜歡他而想像出來的。

  C.諸葛亮不能作為智慧的化身,因為他誤用馬謖使街亭失守。

  D.在千變萬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後諸葛亮」常因多嘴而壞事。

  3.下面兩個句子中「諸葛亮」的意思一樣嗎?請解釋。(4分)

  ①談起諸葛亮,一般人對他大概都有好感。

  ②我現在並不打算來談論這些,而只想另外談談三種諸葛亮。

  4.文中「帶汁的諸葛亮」有哪些特點?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4分)

  5.有專家認為:「讀書時,如果能從作者的身份、立場、角度考慮作品的觀點,我們會得到更多。」請運用文中的例子,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4分)

  答案:

  1、B

  2、A

  3、兩個「諸葛亮」不一樣:

  ①指存在於人們設想中,並被人們當作先知先覺、多謀善斷的歷史人物。

  ②指學習、效仿諸葛亮的後人。

  4、(1)過於高傲自負,使旁人難以親近。

  (2)自以為是,遇到失敗就消極落淚。

  5、我認為作者的身份、立場對於創設作品人物具有極大影響。陳壽是西晉史學家,因此更注重於對史實的真實記錄,在他的《三國志》中,諸葛亮精於政務但謀略一般;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文學作品,為了突出人物形象,表現故事的曲折離奇,他筆下的諸葛亮神機妙算,文韜武略;甚至在京劇「借東風」中,為了舞臺效果,諸葛亮的形象更為誇張,簡直無所不能。因此,在分析文學作品時,如果從作者的身份、立場等背景進行分析,結論能夠更全面客觀。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小升初銜接 七年級語文記敘文、議論文與說明文閱讀考點解析
    (2)記敘文閱讀在中考現代文閱讀中所佔的份額最大。抓住記敘文閱讀就抓住了中考閱讀的「半壁江山」。   (3)課外選文所佔比例越來越大。   總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分析運用能力,概括表達能力,質疑思辨能力。   議論文閱讀   考點簡析:   議論文閱讀,就內容而言,考查的重點是把握中心論點,明確文中使用的論據及其作用;就形式而言,考查的重點是議論的結構層次分析。
  • 2021年中考作文備考,議論文寫作是方向,不妨嘗試一下
    全國各地中考作文的命題整體上是穩定的,在形式異彩紛呈,各具特色的背後,卻也正是穩中求變。 從變的這一面來理解,我覺得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嘗試著在備考的過程中準備寫寫議論文。 為啥要寫記敘文?
  • 2020中考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兩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三、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四、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戲劇、散文。
  • 「知識」議論文的閱讀知識梳理
    調換段落順序:上下文段之間的關係文章結構議論文語句的作用:引領下文總結全文過渡照應點明中心論點或論題製造懸念,引發思考議論文標題的作用:引出論題點明論點用比喻擬人生動形象製造懸念,引發思考。議論文開頭的作用:用各種方式引出論題點明論點用論據證明論點用比喻生動形象製造懸念議論文結尾的作用:點明中心論點,總結全文,補充、引申論點。5、論證方式:立論:提出論點並闡述,證明自己的見解與主張。
  • 中考前線|基礎知識8:「說明文+議論文+散文」閱讀
    (所以不能去掉)議論文閱讀【考點及答題方法】1、三要素:⑴、論點: 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所持的觀點、見解、主張。贊成或反對什麼題型:找出作者的觀點。 ( 一般在篇首、段首、篇尾 )⑵、論據: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① 事實論據:事例、史實、數據。
  • 高中語文:作文素材整理,議論文素材+哲理故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隨著語文在高考中分值不斷增大,語文學科也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由於高考語文對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有著較高要求,所以,這門學科的學習也成為一大難點。高中語文學習的過程,對於學生而言,不僅是一個語言、文字及閱讀的訓練和提高的過程,更是一個豐富自身文化素養、提高精神文明修養的過程。但是在當今的中考、高考重壓下,學生的語文學習時間一再壓縮,語文已經成為「附屬品」,所以,通過母語教學轉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已是重中之重。
  • 語文:得分差距主要在文本閱讀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今年是我省使用語文統編版教材後的第一次中考。2020屆中考語文試卷總體上將保持穩定,但穩中有變。『穩』指的是試卷的題量、難度係數等基本不變,『變』指的是今年命題在個別題型和分值上會作出調整。」泉州五中初三語文備課組長洪志協老師與泉州培元中學初三語文備課組長李芬老師在分析2020年福建省中考語文學科試題變化時表示。
  • 中考語文乾貨:議論文中論證方法的識別及作用
    這一節,我們談談中考語文是體重,論證方法的識別及作用。敲黑板,劃重點論證方方法是議論文中常見的考點,相對於前面所提到的說明方法而言,稍微能難一些,所以要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要能夠區分,又要能掌握其作用。
  • 初高中語文銜接,議論文寫作高手,從掌握常用論證方法走起
    大家對議論文是不陌生的,各地的中考卷子都有一篇議論文閱讀。中考是閱讀議論文完成題目,而高中階段,則有解讀變為構建,寫作的內容開始轉為議論文。先前我們講過議論文的結構,本文再講一講一些論證的方法。統共七種論證方法如下:例證法、引證法、比較法、歸謬法、喻證法、歸納法和演繹法。
  • 2020年北京中考語文真題解析:貼近時代,重視基礎,關注運用
    此外,學生特殊的備考經歷也極大豐富了本次中考的內涵:自主學習的能力、自我規劃和管理的意識、心理素質、對時事的關注度和社會責任感……本次中考考查的不僅有課本內的學科知識,還有在學習和生活實踐中歷練出來的綜合素質。因此,這道作文題緊扣社會熱點,充分調動了學生真實而豐富的生活體驗,激發了學生的共鳴,鼓勵他們寫真情實感,引導他們關注和深入思考社會,將語文學習和社會熱點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 高考語文備戰2021,論述類文本文體特點及閱讀題兩大考點備考提示
    近幾年考綱對論述類文本閱讀是如下規定的∶  閱讀中外論述類文本。了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體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達方式。閱讀論述類文本,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  這裡面,可以看到考查範圍的細化和考試能力側重點。
  •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知識點講解:議論文常考題型論證的方法及作用
    在初中語文考試當中,議論文是一種必考的一種文體,但議論文的考點並不多,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議論文中的考核題型之一:論證的方法及作用。相對於論點和論據,論證方法及作用考察的頻率更高,毫不誇張地說,這是議論文的必考知識點。
  • 議論文閱讀理解必學——論證方法及作用
    親愛的讀者,所有文章是針對中小學語文專題專項訓練,純手工製作,如有不妥之處,請給予指正!共勉!在前面講了論點、論據。今天講下論證。論證:定義: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邏輯聯繫的紐帶,解決「怎樣進行證明」的問題。
  • 初中語文議論文學習:如何快速判斷論證方法並分析作用
    初中語文議論文的論證方法的學習不應該被看成一個孤立的問題,應該是在整個知識能力體系中存在的。第一,在知識體系裡,這條知識承前啟後,如題主所給的PPT圖片,我把它標註出來,一共六條,「論證方法及其作用」位列第四。
  • 2020廣東中考語文真題解析:作文接軌高考有新意,閱讀顯家國情懷
    一、中學語文教育重要使命:增強文化自信,彰顯家國情懷2020年廣東省中考語文試卷依然是由基礎、閱讀、寫作、附加題四個部分組成。體現了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文化傳承」四個核心素養成為語文教育的重要方向的思想。
  • 鄭州名師點評中考試卷·語文:堅持立德樹人,力求穩中創新
    首先,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其中的關鍵詞句:「捍衛法律」「守護規則文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匹夫不可奪志也」「可貴品質」「智慧中原」「優秀品質」「大丈夫之志」「化解危險」「克服困難」「懷抱希望」等等 ,這些關鍵詞分布在基礎知識積累、記敘文閱讀、課內文言文、課外文言文、作文中。因此,可以說立德樹人的思想覆蓋了整份試卷。
  • 三人行語文孫老師教你閱讀題速答技巧
    基礎知識、閱讀與作文是語文考試的三大塊,其中閱讀理解佔比很大,也很容易丟分。並且課程改革後,加大了考試中的閱讀量,很多學生和家長和孫老師反映說做題時間很緊張。快速做好閱讀理解題,可以幫助孩子在語文考試中保持出色的成績,與其他考生拉開差距。閱讀理解的答題很有技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學吧!
  • 2020廣東中考作文解析:「自律的樂趣」,你get到了嗎?
    ——卓越教育廣東中考語文專家團隊每年的中考作文,都能給我們帶來不小的驚喜。從2015年到2017年連續三年的半命題作文,到2018年的命題作文、2019年的開放式半命題作文,再到今年全新的以「自律的樂趣」為內容寫一封信的應用文。
  • 高考語文,所謂通用議論文素材,這樣操作你也能擁有
    特別是需要事實論據做支撐的議論文?而有時候,同學們所遇到的問題,真的不是材料有沒有?而是如何選擇材料。所謂的作文難,對於許多考生來說,其實是難在素材上,也就是材料的選擇和運用上。經常有同學和家長問我,能否找到一些通用的素材?把這些素材運用到所有的作文當中。我也曾經想過,到底有還是沒有?如果說有,怎麼就會有許多同學不會用?
  • 初三複習衝刺應該怎麼學 名師送上中招備考「錦囊」
    語文 作文「抓分」首先應文體分明  【名師檔案】周娟,一級教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骨幹教師。  【備考錦囊】語文科目備考,應注重歸納梳理、追本溯源。衝刺關頭,與其迷信押題、瘋狂刷題,不如將有限的精力用於歸納整合知識、梳理識記錯題、再次熟悉教材,以達到查漏補缺、見微知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