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考綱對論述類文本閱讀是如下規定的∶
閱讀中外論述類文本。了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體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達方式。閱讀論述類文本,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
這裡面,可以看到考查範圍的細化和考試能力側重點。
梳理幾年的選文,會發現這一類文本的選擇,也和作文一樣與時俱進,有"中外"論述類文本,著眼於國外的先進成果,也立足中國的傳統文化。
種類有"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四大文體,考查中注重文體"基本特徵"和
「表達方式」;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
解答這樣的題目,不能不提一下作文的備考,因為有不少的地方和作文備考的能力是相通的,如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方式,就完完全全的可以遷移到議論文寫作中,或者說通過議論文寫作提煉的方法,來解決這樣的問題。
舉例子來說,2017年高考的三套全國新課標卷第2小題的要求都是對"原文論證相關分析"的正、誤判斷。其內在的原理,就和議論文寫作的思路非常合轍。
對論述類文本,考綱突出強調兩個考查點∶
其一,注重文本的說理性、邏輯性
文章的主旨,是指作者按照一定的條理,由此及彼所表達的思想。
「條理」可以理解為路徑、脈絡。而路徑、脈絡其實是連貫的有條理的思維過程。
這思維過程要圍繞一個中心點,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從一個方面到多個方面,沿著中心線索,把要表達作者思想的文字材料組織成整體。這個脈絡,就是文章的邏輯性。
那麼,如何理清邏輯性,面對一篇文章,可以由以下幾方面入手∶
1.由標題入手。
簡單說,就是以主題(中心論點)為先導,來尋找思路。
2.捕捉關鍵句。
還可以細分:
從內容上看∶主旨句、觀點句、概括句、情感句。
從結構上看∶領起句、總結句、過渡句,置於文首、文尾或段首、段尾的句子。
大家看到這些提示,會發現閱讀的能力,從小學初中開始,就是一以貫之的,良好的思維習慣,思維方法,會讓學習變得輕鬆。
3.特別捕捉那些能標誌層次、思路的關鍵詞。
不要小看了這些關鍵詞,一定要善於發現,因為它們對分析思路大有幫助。
關聯詞:
如表並列的"和""以及""另一方面""同時",表遞進的"不僅如此,而且""甚至""更進一步講",錶轉折的"然而""不過""其實""與其相反",表因果的"因此""所以""總而言之"。
順序詞:
即能表示材料的主次輕重或問題的幾個方面,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
其二,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
寫作的經驗告訴我們,毫無疑問的,文章的結構必然會體現文章思路,而文章思路則是靠文章結構來體現和彰顯。
無論是從閱讀和寫作的角度,論述類文本的閱讀,也同樣在五行之中。論述類文本的結構,主要就是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綜合運用。
雖然文章都有局部的特殊的表現,但是我們首先要關注共性。
從初中就開始學習的老生常談的內容,往往是解決問題的良方:
如論點論據論證,這樣的理論。論據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備考中應該掌握論據的種類,知道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事實在議論文中充當論據,其作用十分明顯。分析事實,得出道理,檢驗它與論點在邏輯上是否一致。
事實論據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數據和可靠的史實等。 道理論據中作為論據的道理總是讀者比較熟悉的,或者是為社會普遍承認的,它們是對大量事實進行抽象概括的結果。
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大家可能會覺得,都熟悉的東西,有必要這麼囉嗦嗎?熟悉歸熟悉,最關鍵的是你會不會用?高手和一般人的差別,不是知道不知道,而是理解的深不深刻,運用的是否爐火純青。
在三要素的基礎,我們還要了解論證思維的範式,如歸納、演繹、類比等方法。對於高考論述類文本來說,能夠被選做考題,主要在於文字能清晰而有力地表達觀點,論述語言具有理性思辨力。出題老師發招,我們也要很好的接招,而真正的高手,就是從一招一式,甚至蹲馬步的基本功練起,我們學語文也是這樣。
熟悉論述類文本的文體特徵、主要表達方式以及論點、論據、論證之間的關係,掌握常規的論證方法。
從高考語文試卷真題看,論述類文本閱讀選材,範圍有可能繼續擴大的。從選材看,闡釋文化經典、弘揚傳統文化、介紹民間藝術,但凡這一方面的好文章,都可以拿來作為出題的材料。
特別是那些社會科學類的文章,因豐富的文化積澱和厚重的歷史感,更切合當下的出題指向,切合核心素養的要求。
從具體的考點來看,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整合文本的信息,分析提煉作者的觀點態度,既是熱點也是重點。
這一類考題的特點,篇幅多是1000字左右,文本語言規範,文體特徵鮮明,確確實實符合論述類文本之名。
其三,從論述類文本之名稱出發,抓住文體特徵把握考點
按照寫文章的思路,這第3點應該放在第 1 點,但是在現實的學習當中,我們往往更關注第 1 點和第 2 點。 所以因地制宜做了這樣的安排。
在把握以上兩個重要考點的基礎上,還要從根源上把握論述類文本的基本特徵。
從本質上講,論述類文本屬於議論文,是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一種文體。
也有著一般議論文的共性,就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等方法,來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
論述文風貌,應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精練,論證合理,邏輯嚴密。
政論文,是從政治角度闡述、評論當前重大事件和社會問題的議論文,具有針對性、理論性和時效性的特點。
論述類文本,大家在練習的過程中,會發現,還是可以分類的,而且可以不止一次的細化分類,當然這一分類在閱讀範圍上有意義,在具體的解題上,作用卻不是特別大,但是還是要講一講,因為語文的底子還是思維。而分類,是一種很重要的把握世界的方法。"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四大文體是其常見分類。
考查大戶學術論文的分類:
學術論文的概念,就是用系統的、專門的知識來討論或研究某種問題或研究成果的學理性文章,具有學術性、科學性、創造性、學理性的特點。
學術論文,按其研究學科,可分為自然科學論文和社會科學論文兩類。
如此每一類又可按各自的門類以及分類的標準,繼續分下去:
如社會科學論文又可細分為文學、歷史、哲學、教育、政治等學科論文。按其研究的內容,可將學術論文分為理論研究論文和應用研究論文。理論研究,重在對各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應用研究,側重於如何將各學科的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術和生產技術,直接服務於社會。
明白了以上的基本的道路,就可以把握這種題型的命題招數和答題要領了。
溫馨提醒:
1.點篇首第二個「人生底色看語文」。
2.頁面的「放大鏡」圖標,點擊出現對話框,輸入關鍵詞,回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