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浙江省海鹽縣2020年二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暨桐昆集團浙江恆翔新材料項目開工儀式在位於海鹽縣的恆翔項目建設現場舉行。
該項目投產後,生產的化纖油劑能夠填補國內市場空白,實現我國化纖企業對進口油劑的替代。
海鹽縣委書記陳玲芳,桐昆集團董事長陳士良、總裁許金祥等參加了開工儀式。
化纖油劑用於化纖紡絲過程中,用來調節纖維的摩擦特性,防止或消除靜電積累,賦予纖維平滑、柔軟等特性,提高纖維的抱合力,保護纖維強度,減少紡絲斷頭率,從而使化纖順利通過紡絲、拉伸等工序。同時,化纖油劑的質量直接關係到後道印染環節的質量。其種類包括平滑劑、乳化劑、抗靜電劑、調整劑等。
可以說,在化纖生產過程中,化纖油劑的用量雖然很小,但對纖維的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有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化纖行業對POY油劑的用量約為15萬噸/年,對FDY油劑的用量約為12萬噸/年,對DTY油劑的用量約為50萬噸/年,對滌綸短纖油劑的用量約為5萬噸/年。
而且,隨著我國化纖產量的逐年遞增和企業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對化纖油劑的年需求量不斷增長,對化纖油劑的生產技術和創新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
但是長期以來,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引領著全球化纖油劑的研發創新和生產趨勢,在研發和生產新型高效油劑,以及抗靜電性、平滑性和集束性都比較理想的複合型油劑等多個方面都處於領先水平。
我國的化纖油劑工業起步較晚,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和基礎,主要在DTY油劑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力。但總體看,我國化纖油劑產業的技術水平仍不成熟,尤其是我國化纖企業需要的前紡油劑,約80%的市場仍被日本和德國企業掌控,國外品牌仍佔據該市場的主導地位。
在此背景下,作為我國聚酯產業鏈的領頭企業之一,桐昆集團啟動了對化纖油劑技術的研發攻關。
許金祥介紹,桐昆集團自2002年進軍精細化工產業以來,不斷深耕細作,潛心鑽研,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於突破了行業技術瓶頸,成功解決了國內化纖油劑產業的「卡脖子」難題,成為我國首家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化纖油劑核心技術的企業。
恆翔新材料項目正是桐昆集團做大做強精細化工產業邁出的重大一步。據介紹,該項目佔地200畝,總投資20.5億元,將建設形成年產15萬噸表面活性劑、20萬噸化纖紡織專用油劑的生產規模。項目達產後,預計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2億元、利稅5億元。
「恆翔新材料項目跨過了國外行業技術高門檻。該項目投產後,對我國化纖行業擺脫西方發達國家在化纖油劑領域的市場壟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桐昆集團將以此為基礎,力爭將恆翔新材料項目打造成全球領先的化纖油劑生產製造企業。在當前受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桐昆集團逆勢而上,加大投資,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更有決心,早日建成項目,投產見效。」許金祥說道。
陳玲芳表示,海鹽縣將以此次項目集中開工為契機,把復工復產過程轉變為轉型升級的過程,推動經濟社會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她希望,以恆翔項目為代表的重大項目,在常態化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要搶進度、提質量、保安全,把每個項目都建成精品項目、示範工程。
另據了解,作為當地產業配套發展的項目,恆翔新材料項目投產後,將就地消化利用浙江嘉興港區和海鹽經濟開發區的化工原料,為這兩個區現有產業起到延鏈補鏈作用,促進當地經濟高質量協調發展。
還不得不說的是,作為一家聚酯領頭羊,桐昆集團最核心的業務當然滌綸長絲。但是這些年,圍繞著滌綸長絲這一產品——
桐昆集團通過嘉興石化項目基本實現了PTA的自給自足;
通過參股浙石化項目,進入PX環節;
近兩年,在安徽投資建設的合成氣制乙二醇項目也正在順利推進;
目前,又新投資建設化纖油劑項目……
我們可能無法準確預料出,下一步,桐昆集團還要投資建設什麼項目,但是,我們大致可以做出這樣一個預判,看上去,桐昆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
凡是滌綸長絲這條產業鏈上需要的,不管是大宗化工品,還是小小的油劑助劑,主動權都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能受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