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家住昆明市西山區電機廠某小區1樓的住戶發現,自家天花板不斷滲水,上樓敲門後也無人應答,只得報警求助。民警到達現場後發現, 樓上的獨居老人已悄然離世。
門打開後,民警發現,老人一動不動地躺在廚房地上,水龍頭沒關,水還在不斷流淌。
民警趕緊上前呼喊老人,遺憾的是,老人已沒有生命體徵。
民警隨即聯繫屬地公安刑偵部門到場查明死因,經法醫確認:該老人屬突發疾病死亡。
多方努力,民警終於獲得老人家屬的聯繫方式,並通知其家屬這個噩耗。直到這時,家屬才知道這個不幸的消息。
目前,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並處於老齡化不斷加深的階段,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獨居老人、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更是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017年國務院公布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中提到,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佔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此外,有媒體調查,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2億多,佔老人總數的九成。
當「你陪我長大,我陪你到老」的溫情告白在朋友圈屢屢刷屏時,「獨居老人『默默』離世」的新聞卻在現實中屢現網端,刺激著公眾的神經,挑戰著現實的養老。
多起獨居老人「默默」離世的事件,為我們提了個醒,同時也反映出目前社會對獨居老人的關心和照顧存在一定問題。
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丁家永表示,空巢老人非常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因為他們在生活中往往缺乏情感的慰藉,容易產生孤獨、無助、自備、自責的情緒。「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不能忽視、冷落老年人,老人除了物質、生活照顧,更需精神關愛。
「常回家看看」已經進入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有條件的可以跟老人住在一塊,如果條件不具備,建議每天給老人打個電話、撥個視頻,對他們來說也是非常好的精神慰藉。畢竟,再完善的社區幫扶也代替不了親情關愛。
「百孝善為先」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關愛空巢、獨居老人,不光需要政府的養老保障機制,為老人特別「空巢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醫療等服務,也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作為子女,常回家看看;作為鄰居,多加強溝通交流;作為社區,多關懷獨居老人,都是我們能夠做到,而且應該做到的。安享晚年是我們共同的期盼,也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願獨居老人不再悲涼離世。
掌上春城綜合整理
部分素材來源:春城晚報、現代快報、江南時報
責編:張曦 實習編輯:莫開井
編審:沙蘭梅
終審:錢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