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獨居老人突然去世,屋內滲水才被發現,網友:子女去哪兒了?

2020-12-18 神鳥知訊民生匯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多會體現在這些方面,但隨著我國年齡結構的變化,少子化,老齡化正改變人們的生活,近年來獨居老人越來越多,日前在昆明一名63歲的獨居老人臥倒在廚房離世,廚房的水龍頭沒關上,一直滲到樓下鄰居才發現了老人出事。這時,有人質疑老人的子女去哪兒了。

原來在11月28日,家住昆明一小區的住戶發現樓上不斷滲水,上樓敲門多次無人應答後報警求助,民警到達現場後多次敲門無人應答,在採取緊急措施開門後發現老人已經躺倒在廚房。廚房水龍頭沒關上,水還在流,但老人已經沒了生命體徵。

經法醫確認,老人屬突發疾病死亡,最終民警聯繫上了老人的家屬告知老人去世的消息。據報警的鄰居介紹,住自己樓上的這名女性老人是這裡的租戶,一直處於獨居狀態。民警提醒,子女還是應經常打電話關心一下獨居的老人。

當子女們慢慢長大,也有會自己的工作、家庭需要經營,相對應的父母在生活中比重可能就慢慢減少了,一些人需要在外工作、打拼,而留在家中的老人就成了無人照看的空巢老人或獨居老人,生活中有很多這類無法實現"養兒防老"的現實問題,但越是如此越要經常和父母聯繫,條件允許的多回家看看,在增加對老人陪伴的同時也讓獨居老人群體感受到更多的親情和關愛。

據統計數據報告,截止18年末我國60歲以上人口為24949萬人,佔總人口比例的17.9%,而年齡在65歲以上的人口為16658萬人,佔比11.9%,人口老齡化是我國人口結構變化的大趨勢。另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中國空巢老人趨勢預測,2020年空巢獨居老人達到1.2億人,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進一步提升至2億。

受計劃生育、經濟和家庭觀、養老觀的變化,未來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佔老年群體比例將逐步提升,儘管這樣的趨勢發展結合社會實際有一定的必然性,但獨居老人面臨的問題依舊讓人擔心。

年齡大了,首要的影響就是身體機能的下降,行動遲緩、記憶衰退,老人和小孩一樣都是需要人照顧的,而老年人也是慢性病高發群體,據相關統計,我國老年人群體中有約7成患有慢性病,相比有人照顧起居日常的老人,無人照看的老人傷亡事故的概率更高。

此外,心理方面也會遇到問題,空巢老人是遠離人群的群體,長時間少與人交流會造成性格和心理變化,獨居老人的抑鬱、自卑、焦慮心理普遍,老年生活從心理層面上看,最大的需求在於陪伴和尊嚴,而獨居老人在這兩方面都處於低滿足狀態。

根據上海市質量協會日前發布的"上海市老年人生活質量滿意度調查",偶居老人生活幸福指數為78.1;和子女合居老人為76.96;獨居老人的幸福指數較低僅為74.86,在情感上獨居老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需要更多的親人和社會關懷。

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發生改變,國家和社會層面也開始更加關注老年人群體的生活,傳統的養

老方式一是家庭養老,二是社會養老(多為養老院,或一些社會福利機構),不過受到傳統觀念影響,一些老人對後者持排斥和反對態度,未來還需要更多樣的順應時代趨勢的養老模式來填補養老上的不足。

一些新型的養老方式已經開始推行。如互助型養老,在德國有類似老年人合租公寓的地方,在私人空間上優於養老院,護工定期服務,這種方式比養老院多了一分尊重。另外如康養小鎮等,都是更基於人性化和老年人尊重的"升級版"養老院。

相關焦點

  •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動自動預警,網友邊表揚邊質疑:孩子去哪了
    人們在為智能養老、科技賦能養老點讚之餘,也不免感嘆現在獨居老人太多了,過去的家庭養老似乎成為了過去式。據民政部門公布的預測數據,我國正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達到3億人,未來政府、社會和媒體需要更多地關注老年人群體以及獨居老年人的問題。
  • 被外賣小哥發現去世的老人,只是千萬分之一。我們應該怎樣給老人...
    原來這位小哥在送餐時發現屋內老人躺地上,經過報警、消防員急救後,確認老人已經離世。這位小哥當場崩潰痛哭:「怪我來太晚了!」 他從窗戶看,只看到屋裡有燈光,就跑到另外一扇窗戶觀察屋內情況,發現老人倒在地上,趕緊呼叫物業,報警並打急救電話,同時找附近街坊借來工具砸破門窗,還請了開鎖師傅,仍無法打開房門,等到消防人員到場破門後,才發現老人已經離世。 得知老人離世後,外賣小哥一下子就崩潰了,蹲在角落哭泣:「如果我來得早點,會不會就不是這樣?」
  • 南京市某小區,一位81歲的獨居老人在家中去世兩個多月後被發現
    1最近看到一則新聞令我唏噓不已,12月21日,南京市某小區,一位81歲的獨居老人在家中去世兩個多月後被發現,發現時老人的身邊還有一封遺書。遺書上寫道:我於昨晚(農曆八月十五)走了,走時心如止水......原來兩個多月前,在舉家團圓的中秋節,這個孤獨的老人獨自離開了這個世界。
  • 91歲老人獨居,6個子女不常往來,房子裡堆滿30個編織袋的垃圾
    杭州武林路有一位91歲的老奶奶,她在老伴去世後長期獨居,因為孤獨及節儉,她養成了撿垃圾的怪癖。屋內臭氣燻天、垃圾深達四十公分,沒處下腳,鄰居也不堪其擾。社區人員召集六名子女調解後,終於此問題被圓滿解決。他們原來是這麼做的。91歲老人獨居,養成撿垃圾怪癖丁奶奶已經九十一歲高齡了,雖然已經91歲,本是一件喜事。但老人家的生活質量卻難以保障。
  • 3000萬中國獨居老人如何優雅地老去?上海這個操作真好!
    圖源/Pixabay30秒快讀1、難道數字時代對老人都是不友好的嗎?2、特別是3000萬中國獨居老人,難道他們都無法優雅地老去嗎?這些產品是由上海電信推出,將眼光聚焦到了獨居老人。數字時代下缺位的那份關愛,正逐漸鋪開。01智能門磁彌補志願者關懷的缺陷三年前,丈夫去世,84歲的楊錦霞成為一名獨居老人。房間突然變得空空落落,她還無法適應新的生活。儘管子女要求她搬離原住所與他們同住,但楊錦霞拒絕了。
  • 上海一獨居老人死亡多日才被發現,我們終於關注「孤獨死」問題了
    上海某居民小區,一名63歲的獨居老人在家中去世超過7天。但直到發出臭味後,才被對門鄰居發現。這是某社區上的一個提問。比較意外,有不少人關注,並於當天進了話題榜。「孤獨死」問題,終於也在中國,到了進入大眾關注視角的時候。
  • 獨居老人家中摔倒4晝夜靠敲盆求救:子女是父母前世的債,父母是子女...
    安徽蚌埠一小區內,一位獨居老人在家中陽臺上摔倒,靠敲盆引起對面樓鄰居注意。 有居民聽到敲擊聲,發現老人倒在家中,急忙報警求助。 如今,社會結構在發生變化,獨居老人的類似事件,近幾年並不少見。 杭州老錢是樓上獨居張大媽的鄰居。
  • 外賣小哥送餐發現屋內老人離世,崩潰哭泣:自己來太晚
    2020年12月28日,廣州海珠一外賣小哥在送餐上門時發現屋內無人應答。隨後,他在窗縫中發現有人躺在地上後報警求助。消防人員趕來後,破門進入屋內,發現房中一位婆婆暈倒在地,經確認後證實老人已不幸離世。據他回憶,事發當日自己多次敲門後,屋內始終無人應答,隨後就發現有人躺在屋內地板上。他先是向臨近的街坊求助,詢問是否有工具可以破門。之後,又叫來開鎖師傅並報警求助。不幸的是,消防人員趕來破門進入屋內後卻發現屋內的婆婆已經離世。「那一瞬間我就想到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情緒就控制不了了,想到自己再來早一點會不會不是這個樣子。」外賣小哥說,他在消防人員破門時默默祈禱意外不要發生。
  • 獨居藝人摔倒無人發現去世:我國獨居人口近1億,是孤獨還是幸福
    不幸去世。無獨有偶,一對夫妻出門旅遊,將十個月大的嬰兒,留給獨居老人照顧。回來後發現老人家中意外身亡,嬰兒被餓死。如果旅遊期間,能及時打個電話回家,或者是拜託親戚幫忙去家中看看,這種事情也就能避免了,至少孩子是沒事的。
  • 關愛獨居老人 做好消防宣傳
    答問首先請您給我們講一下「關愛獨居老人,做好消防宣傳」具有什麼樣的意義?好的。據統計,我國超過60歲老年人已經佔全國總人口的14.9%,獨居老人火災死亡比例佔火災死亡總人數30%左右。可以,就在前不久我們大隊就接到一起「獨居老人忘關火」的報警電話,2020年12月9日,某小區居民家中窗戶一直在往外冒煙,附近居民發現懷疑失火了,便撥打119報警。
  • 獨居老人倒在陽臺光著身子呼救4晝夜:養大那麼多子女,不如一隻盆(附視頻)
    循聲找去,發現一戶人家的陽臺上,一位赤身裸體的老人躺在地上,吃力敲打著臉盆。報警後才得知,老人4天前不慎摔倒,無法起身。就這樣光著身子,躺在陽臺上捱過了4個晝夜。確定老人安全後,消防員們才離開。在【三聯生活周刊】發布的新聞下方,一位網友的留言讓人唏噓不已:養大那麼多子女,居然不如一個盆。
  • 獨居老人的福利到了,家裡水錶12小時不動,立馬就有人上門探望
    文\好孕姐根據2017年的數據,全國60歲以上老人有2.41億,其中有近一半屬於獨居或空巢。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的加快,年輕人外出工作的數量逐漸增多,獨居或空巢老人數量激增。我們看新聞,有獨居老人在家摔倒一天無人知;還有獨居老人去世幾天,有惡臭傳出才被人知道已去世,讓人很心痛。所以,獨居老人,最讓人操心的就是安全問題。對此,江蘇一地推出了智能水錶,提升轄區智慧養老服務水平。即,街道把智能水錶和門磁「一網統管」,獨居老人若12小時用水低於0.01立方米,或者是老人24小時沒開門,後臺就會預警。
  • 南京一獨居老人去世被發現 遺書說「欠下看病錢」
    南京一獨居老人去世被發現 遺書說「欠下看病錢」  揚子晚報訊 (記者 任國勇) 15日中午,一名租住在南京棲霞區興衛村一間民房內的7旬老人去世多時後被發現。  邁皋橋警務站民警趕到現場打開門,發現老人已經死亡多時。老人居住的房屋是一間民房,生活器具簡陋,桌上還有沒吃完的食物。一鄰居說,當天上午家裡小孩說,這位老人已兩天沒出門了,有點奇怪。鄰居敲門沒人應,從窗戶向裡張望,發現老人躺在床上。鄰居立即打電話給房主,房主趕到現場覺得不妙就報了警。  民警詢問得知,老人是鼓樓區人,兩年前就租住在這裡。
  • 求助報警鈴安到獨居老人床邊
    本報訊 記者莫小松 2月16日下午,當居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魚峰區屏山大道北四巷的82歲獨居老人陳阿婆親手按動床邊的「求助報警鈴」並清晰聽到屋外傳來陣陣清脆的鈴聲時,激動得流下了眼淚。
  • 沒有老人會享受孤獨 獨居只是各有各的苦衷
    老人無人贍養並不僅指金錢上缺乏支持,更多的是生活中無人陪伴,倍感孤獨無助。記者採訪20位獨居老人,其中奶奶14位、爺爺6位。在交流中發現,這些老人渴望與人溝通,對陪伴方面的需求都很強烈。不少老人提到,隨著身體機能的減退,自己對人生越來越沒有信心,也很缺乏安全感。「沒有老人會享受孤獨,老年人獨居,都有不得已的苦衷。」82歲的張爺爺說。喪偶式孤獨:老伴過世 我成了一個人在受訪老人裡,有6位是因為老伴過世而獨居。他們中,夫妻感情越深的,在一方離世後受到的打擊越大,也越不容易從悲傷中走出來。
  • 春城夜譚|離世多日無人知,獨居老人何所依?
    11月28日,家住昆明市西山區電機廠某小區1樓的住戶發現,自家天花板不斷滲水,上樓敲門後也無人應答,只得報警求助。民警到達現場後發現, 樓上的獨居老人已悄然離世。門打開後,民警發現,老人一動不動地躺在廚房地上,水龍頭沒關,水還在不斷流淌。
  • 無人陪伴,獨居老人看病有多難?
    只要在搜尋引擎上輸入「獨居老人」,就有數萬條令人觸目驚心的熱點新聞: 「獨居老人家中摔倒」,「保姆毆打獨居老人」,「獨居老人患病無人照料」,「獨居老人突發心臟病去世,兩個星期後屍體才被發現」······ 與「獨居老人」相關的新聞事件總是引發全社會的關注
  • 那些獨居在家的老人:怕自己孤獨地死去而無人知曉
    >「78歲獨居老人去世兩月,沒人發現」的新聞,就刺痛了無數人。嚇得這名住戶趕快報警,警察到樓上檢查後,發現了令人震驚的一幕:樓上的獨居老人早已去世,房間滿是血水和腐臭……更令人唏噓的是,老人明明有兩個兒子都住在上海,但兩個多月時間,
  • 不要遺忘武漢的獨居老人
    大部分子女很關心老人,卻因為距離無能為力,我們也遇到過直接撒手不管的情況。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時,一位老太太疑似感染,兒子把她送到了醫院。醫院床位不夠,他給老人留了床被子和一些吃的,就離開了。回家後,瘋狂地給志願者打電話,讓志願者幫忙看著,挺讓人寒心的。除了這些危急的情況,我們遇到的獨居老人平均年齡在70歲以上,行動不便,大多不會使用手機網購。
  • 81歲老人遺書中一句話,驚呆千萬中老年!發給子女看最適用!
    作為子女,處在這樣一個看似美好的境地,就可以放心了。你錯了,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位81歲老人遺書中,震驚無數人的一句話,在此之前請允許我接著講完這第一個故事。相隔一條馬路的悲劇,8月18日,蕪湖鷹都花苑小區內一對老夫妻雙雙死亡,多日後才被聞到異味的鄰居發現,生前這對老夫妻養育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有著體面而有尊嚴的職業。老爺子是重點中學的老師,患有老年痴呆症。老太太是小學教師,身體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