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沃倫巴菲特》是HBO在2017年出品的紀錄片,
是目前關於巴菲特最好的一部紀錄片。
本片中,幾乎所有對白都是巴菲特自述交叉著親友的陳述
除了毫無新意地講了巴菲特的投資生涯和相關的數字奇蹟,
還講了他鮮為人知的成長過程,愛人、朋友和信念。
巴菲特的一些投資成績:
35歲,巴菲特買下伯克希爾哈撒韋。
42歲,巴菲特收購喜詩糖果。
43歲,巴菲特開始買進《華盛頓郵報》。
53歲,巴菲特買下Blue Chips的控制權。
56歲,巴菲特淨資產13億美元。
57歲,巴菲特買下所羅門兄弟。
58歲,巴菲特開始買進可口可樂。
66歲,巴菲特淨資產150億美元。
67歲,巴菲特收購DQ。
72歲,巴菲特收購鮮果布衣。
76歲時,巴菲特淨資產460億美元。
79歲,巴菲特收購伯靈頓鐵路。
87歲的巴菲特,淨資產756億美元。
201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公司收入2108.21億美元
紀錄片的一開始講了巴菲特的數字天賦。
不是反應機敏,不是計算迅速。
而是對數字的伴隨一生的熱愛。
比如,在幼年設計計算遊戲,拉著小夥伴一起玩。
比如,連吃早飯這麼簡單的事情也喜歡通過計算來決定。
(千億資產的人早餐都如此節省有深度)
比如,辦公室的裝飾畫是各個時期的投資黑天鵝事件(少見的金融崩潰)。
比如,因為打折而買了一輛靈車
並且開著這輛靈車帶女生去約會,
然後問人家女生感覺怎麼樣。(配圖超拽)
比如,一氣之下收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並成為董事,是因為原來的董事會行事方式跟他的計算結果不合,對方行為不端。
比如,將近90的時候,巴菲特對自己對人性的洞察滿意了一些,而之所以滿意,是因為他發現這方面的技能追上了自己老年的計算能力,雖然他覺得現在年紀大了的計算能力還挺差的,不能直接給出大型計算的結果了。
巴菲特對讀書充滿了勝負欲。
這種勝負欲從小就有。
跑去父親的辦公室,就把一屋子的書全都看完了。Buffett 的父親是一位在大蕭條期間創業成功並且最終從政的精英,屋子裡都是專業書籍。
這個部分,Buffett還舉了一個例子,他的姨媽給了他一本世界年鑑(World Almanac),他看得特別開心。表情如下:
世界年鑑正文由一系列簡短條目和各類圖表組成,是美國的文教、生活等多個方面的統計資料。如下是一張2016美國年鑑的正文截圖。
他的妻子Susie說他愛閱讀,是因為他能讀出別人看不見的內容,這就是為什麼他可以憑藉公開的財報賺得比別人多。
Buffett保持了每天閱讀超過5小時超過60年。
而當年他很開心自己沒有被哈佛錄取,因為作為書迷,巴菲特偶然發現自己喜歡的經濟學作家居然還活著,就寫了自薦信,成為了自己喜歡的經濟學家的學生。這個偶然是什麼呢?巴菲特閱讀了各大意向學校的招生目錄,一個一個看每個學校都是哪位教授在招生。
巴菲特的數字天賦來自他的母親。
但是紀錄片裡,關於母親的感情都不是非常積極,比如,他覺得母親被時代禁錮,沒能展示自己的數學天賦。比如,他少年時母親的頭痛病,讓他覺得難受,想要逃離。
巴菲特的父親特立獨行並堅持自我。上文提過,在大蕭條期間,這位紳士創業成功並且最終從政。這是位有著先進教育理念的父親。他覺得巴菲特逃家不是什麼問題,而是告訴他可以幹得更好,不要逃避。16歲就高中畢業的巴菲特,因為股票已經非常掙錢了,並不想上學,因為覺得沒用,也是他的父親堅持讓他去讀大學。
父親的去世對巴菲特的打擊應該很大,以至於紀錄片在這一段總凝著諱莫如深的調調,這種諱莫如深太不和諧了,因為巴菲特在這部紀錄片中唯二給出的超深情內心之一就是對父親。
上圖是巴菲特辦公了近50年的地方,而牆上的黑白畫像就是他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巴菲特這一生絕大多數的重要投資決策都是在父親畫像的注目中完成的。
這部紀錄片中巴菲特唯二給出的超深情內心另外一處對自己的前妻Susie。這部紀錄片裡的另一處諱莫如深也出現在這——兩人的分開。
比爾蓋茨、查理芒格這些頂尖的世界大佬都說巴菲特冷靜理智。而Susie就是巴菲特的的不理智、不冷靜。
Susie見到巴菲特的第一句話是嘲諷,而巴菲特則在嘲諷中迅速跌入愛河。還在紀錄片裡委屈巴巴地說:她花了(比我)多的時間才確認我是她的命中注定。(but it took her little longer to figure out I was the boy.)
請看一下熱戀中的巴菲特的不冷靜👇
Susie影響巴菲特至深。
比如,帶著共和黨的巴菲特變成了民主黨人。
比如,Susie喜歡不為錢而為了愛做事情,而失去了Susie的巴菲特在隔年就把幾乎全部身家做慈善了。
比如,巴菲特認為自己很有才幹,但是是Susie把他變得均衡。
比如,巴菲特說,自己從來沒有想過Susie會死在他之前。
在Susie離開後,他會跑去Susie居住的地方,看看周遭
但是,Susie離開的時候曾說:如果你需要我,我會回來。巴菲特卻沒有開口。Susie走後,給巴菲特介紹了自己的朋友艾絲翠·孟克斯(Astrid Menks),照顧他的生活。但是兩人並沒有離婚。在同居28年後,巴菲特和艾絲翠舉行了婚禮,但是自始至終沒有跟Susie離婚。三人一直保持著親密而愉快的關係。
Susie的離開是這部紀錄片中第二個諱莫如深的地方,深奧得仿佛她沒有跟巴菲特分開多久,而看過這個紀錄片的人都會記得巴菲特的妻子叫Susie,但是,
Susie是蘇珊辛普森巴菲特(Susan Thompson Buffett)的暱稱
巴菲特在採訪中,一直親暱地稱呼著愛人。
蘇珊離開是因為她在結婚25年後,
覺得自己被困在了那個小鎮上,
所以定居在了繁華的舊金山。
巴菲特,每天上下班的座駕,
是一臺價值4.5萬美元的凱迪拉克DTS。
住在在奧馬哈街邊有幢兩層小別墅,
距離上班地點只有五分鐘車程,
巴菲特從1958年起一直住到現在。
多年不變的上班路線;
多年不變得麥當勞早餐;
多年不變的可口可樂;
多年不變的投資信仰。
不關心除了商業以外的所有事情,
毫無藝術細胞,生活不能自理。
連一同工作的員工也是,
幾十年一直是同樣的25人團隊。
比爾蓋茨的父親
曾經讓比爾蓋茨和巴菲特寫下自己最大的優點
兩個人各自在紙上寫了
專注(focus)
回復 排名 看usnews美國大學綜合排名及專業排名
回復 QS 看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回復 120 獲取美國120所大學介紹
回復 條件 看申請美國研究生需要什麼硬條件
點擊閱讀原文提交申請,專業老師為你做留學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