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自己小院裡夏天在門前綠化帶裡砍下的幾根小竹竿,就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剛開始玩釣魚時候使用的竹製魚竿。雖然使用起來有些沉重,但確實給我留下了許多快樂美好的回憶。就是它了,用竹子D一把魚竿玩玩。
開始想的挺簡單的,但是上網查了一些資料以後才知道,要想製作一把精美的竹竿,其中的學問太大了。下面結合我實際製作的過程,把製作一把簡單的竹製魚竿給友友們匯報一下,也算是自己製作的感受的一個記錄吧。雖然挺粗糙的,但基本流程應該還是對的。有不當之處,希望釣友們給予指正。
首先是材料的選擇。製作一把精美的竹製魚竿應該說材料的選擇還是很苛刻的。但是作為我們業餘製作來說不可能也沒必要要求那麼嚴格,依據條件儘量能按要求符合自己的心願就行。
一般來說這些要求包括:竹子的年齡(三年以上);採集的時間(最好冬季);對竹子成色的要求(回復性,順直,直徑,同心度,是否有病蟲害侵蝕過,錐度等)。
具體要求網上都有轉發,在此不再一一贅述,有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百度或者索要連結。至於我本次製作的材料那就太簡單了,就是就地取材,門前的毛竹而已,重在參與嘛,沒有苛求。
見圖:
另外,手把材料的選取相對來說就比較隨意。木質的,塑料的,牛角等比較堅硬又耐加工成型的都可以。還可以在基礎材料上面鑲嵌一些飾品,但那都不是必須的了。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以及動手能力來製作。本例是採用了一截廢棄的女貞木樹枝,長度剛好三十來公分,木質比較細膩,硬度比較高。
輔助材料包括一些必要的膠水(一般有AB膠或者哥倆好,502膠水等),絲線(釣魚線,比較結實的縫紉線等),油漆(根據自己要求可取捨)。
再則就是要有適當的工具。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一般要有鋸子,刀具,剪刀,酒精燈(火爐,電爐子,燃氣灶等都可以。實在沒有,用電吹風也行),圓形銼刀,不同型號砂紙,通芯鑽頭以及部分電動工具。以上這些也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適當選取,不必一一苛求。目的只有一個,能夠加工到合乎自己的要求。當然,如果工具比較齊全,應該來說更容易達到比較精湛的工藝效果。但我們畢竟不是專業製作,否則就不叫DIY了不是?我的工具見圖
有了以上條件,我們就可以開工了。
在開工前對於新的釣友我們有必要先普及一下釣竿各部位名稱的常識,老釣友可能都了解。我也是本次製作學習到的,這也是自己動手製作的收穫之一,可以通過製作學到不少知識。
一般四節的插節杆使用日本的命名可分為:手把,挨著手把的一節為元,挨著元的那節稱為元上,最前頭的那節叫穗先,挨著穗先的叫做穗持。三節的話兩頭應該名稱不變,中間的那節是叫元上好呢還是叫穗持呢?我也沒有深究,釣友們補充吧。兩節連接棒叫玉棒,插節的孔叫做玉口。手把和元連接的口應該也叫玉口,手把可以做成活把以方便換把。也可以做成固定的,結實牢靠。各有利弊,根據個人愛好吧。
第一步:
把選取好的竹子按照自己的設計用鋸子截成三段或四段。我是做的三節,元節比中間節和穗先短出一個手把的長度。手把可以根據個人愛好或者材料的長度選取10到30公分。手頭正好有一截長度35公分直徑4到5公分的女貞木棍,就製作一個30公分的手把,剩餘5公分正好夠玉棒的長度。
第二步:
截好的竹竿進行校直。個人感覺如果在沒截斷之前進行校直比較容易矯的更直,但是我是在煤氣灶上面操作的,不截開在廚房沒辦法操作。
矯直前
矯直後
矯直的時候最好有矯直工具,也就是一個木質矯直板。我開始的時候後就戴著手套烤熱後用手掰的,也還行。後來就自己做了一把矯直板,矯直更方便。另外,烤的時候一定不能心急離火太近了,否則可能會出現烤糊或者炸裂。要慢火烤透,竹子才會變得柔軟,矯正後要等一會再鬆手,或者用溼毛巾冷卻才能固定。一次不行,可進行反覆操作,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第三步:
矯直後的竹竿需要進行初步的修飾打磨。先用刀具或者角磨機對竹關節進行修飾,然後再用砂紙進行細緻打磨。這裡要說明一下,對於通竿的竿先,打磨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不能把關節修飾掉,關節要基本保留完整。否則做出來的竿先可能就是廢品,一點拉力不能承受了。我就因此報廢了一個!如果有條件最好使用削先或者合先。所謂削先就是用粗大的竹竿的壁削制的,合先是幾塊竹壁粘合在一起然後再削制的。那些要求都比較高,不容易得到。我是用的整根竹竿製作的。
修整好的竹竿如圖
第四步:
纏玉口。為了能保證玉口能有足夠的強度,需要對玉口用絲線進行纏繞加固。一般所使用絲線可以是釣魚用的大力馬線,其他比較牢固的線比如高強度縫紉線也可以。粗細一般是越細越好,但是一定要保證強度。太細的線纏繞難度也越大。從玉口的一端開始密繞,不能有縫隙。開頭和收尾可以用502膠水固定,也可以像綁魚鉤一樣收尾。一般繞制的長度為5到10公分。這是個耐心細緻的活,一般一套魚竿纏制下來需要幾個小時。
一般纏制好玉口後要進行通節的工序了,這一步業餘條件下不太容易達到。因為第一要使用通節刀,這種工具不容易買到一般都是自製的,而且要求多種規格。第二,對我們要加工的竹竿要求也比較高,一般的竹子通節後的強度會大大降低。我使用的也就一般的毛竹而已,也沒有通節刀,所以這步我就沒做。
第五步:
磨玉口和玉棒。要把各節魚竿連接起來就需要使用玉棒。一般玉棒由一節粗細合適的竹竿來擔當。玉棒的直徑一般比要連接的竹竿的直徑小1.5到2毫米。磨玉口前要先用手電鑽把玉口適當擴大,然後再用圓形鋼挫將玉口挫成V字型,也就是外面的口徑比裡面的口徑大。一般玉口處的壁厚為0.8到1毫米,玉口的長度為5公分左右。然後就是根據玉口磨製玉棒,磨製的時候可以在玉棒上面用鉛筆塗一下,然後在玉口裡旋轉,拔出後可以看到高出的地方發亮,就可以有目的地進行打磨。這樣經過反覆打磨直到玉棒和兩個插接起來嚴絲合縫,玉棒和玉口就算磨製好了。磨好以後用AB膠把玉棒和其中的一個玉口粘牢,可以是上節,也可以是下節。只要整竿統一就行。
第六步:
加工手把。這一步選材比較隨意,可根據自己的審美觀和材料的取得途徑來選擇。雖然材料的選擇比較隨性,但是一把好用的釣竿,舒適的手把也很重要。手頭正好有一截幹透的女貞木枝幹,直徑大概六七公分,長度剛好35公分,正合適。先用菜刀砍削成毛坯,然後用角磨機裝砂紙片磨成型,把玉棒預留也磨個雛形。再用銼刀把玉棒磨到和元節連接手把的玉口完全吻合。手把用砂紙反覆打磨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固定手把這時就可以用AB膠把手把和元節粘合。
到目前為止,魚竿已經基本成型。下一步可根據個人的能力和要求進行取捨,一個是對魚竿和手把的美化塗裝,另外就是給魚竿上漆了。美化可以在手把上烙圖也可以用塗料繪畫。油漆根據自己要求和能力來選擇。就我來說,本人能力有限就沒搞美化塗裝,正好手頭有些調和清漆就漆了一遍。
好了,一把竹製魚竿就此誕生!不過說實話真的很粗糙,但是我從這把魚竿的製作裡面獲得了不少知識和快樂,在這裡也跟您分享一下。有不當的地方希望釣友們給予指正。感謝釣魚人給了我們這麼個平臺,能讓我們在這裡交流和分享!最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能夠製作出自己喜歡的漁具,能夠有更好的魚獲!大鯽大鯉!!年年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