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勢而上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極點城市

2020-12-23 南方新聞網

●南方日報記者 王芃琹

「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中創造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12月17日,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精神,總結全市「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研究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審議《中共佛山市委關於制定佛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過去五年,我們經歷了一場又一場大戰大考,克服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佛山市委書記魯毅作全會報告時指出,「十三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為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緊密結合「國家所需、廣東所盼、佛山所能、人民所願」,佛山市委明確提出今後五年佛山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定位是:粵港澳大灣區極點城市、全省地級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十三五」收官

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會議指出,五年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佛山市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迎難而上,開拓進取,貫徹新發展理念成為全市上下的廣泛共識、共同意志和踐行自覺,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五年來,佛山聚焦關鍵深化改革攻堅。在市級層面,佛山製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取得積極成果,獲批設立中國(佛山)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成為國家級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強市、活區、實鎮」改革成效明顯。

與此同時,各區改革亮點頻出。禪城區「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改革獲全國推廣,南海區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高位起步,順德區率先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取得重大戰略性成果,高明區以「畝均效益」為核心的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初步構建,三水區建設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順利推進。

深化改革的同時,佛山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十三五」時期,佛山著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謀劃建設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調整優化佛山國家高新區體制機制,大力構建「一環創新圈」和「1+5+N」創新平臺體系成效顯著。

與此同時,季華實驗室、仙湖實驗室、華南高等研究院(佛山)等創新平臺得以加快建設。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5540家,工業技改投資總額連續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創新實力日益攀升,推動佛山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2019年,佛山地區生產總值成功突破1萬億元,工業總產值超2.3萬億元,經濟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

五年來,佛山堅定不移推動協調發展,城鄉區域協調均衡發展實現新提升。其間,佛山以高水平規劃引領城市現代化,宜居宜業宜創新的高品質現代化大城市形象進一步顯現。同時,全市村級工業園改造累計完成土地整理超13萬畝,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進一步優化。

此外,佛山還堅定不移擴大開放,高站位謀劃推進十大灣區平臺和427個重點項目建設,紮實推進「1+4」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建設,探索推動「深圳創新+佛山產業」合作發展,積極參與「一核一帶一區」建設,著力構建「香港+佛山」「澳門+佛山」合作機制。

全面深化改革

促村級工業園退出歷史舞臺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佛山進入新發展階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更高層次邁進的關鍵時期。

會議強調,佛山要以新的更大作為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激發佛山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奮力開創佛山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魯毅作全會報告時表示,「十四五」時期,佛山要用好改革關鍵一招,建立健全並堅決落實改革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樹立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改革可以有失誤、但絕不允許不改革的用人導向,營造更加濃厚的改革氛圍。

未來五年,佛山將積極謀劃和攻堅一批戰略戰役性改革和創造型引領型改革。例如,圍繞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大力實施「培土工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統籌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快建立與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相適應的制度規範等。

同時,佛山還將以重大改革試點牽引帶動佛山改革全局突破。其中,禪城區要全力創建廣東省營造智慧化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綜合試點。南海區要高質量落實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重點任務,在推動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科學合理布局上率先探索、作出示範。順德區要紮實做好村級工業園改造「下半篇」文章,努力建設成新時代廣東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驗區。高明區要爭創廣東省製造業「畝均效益」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改革試點。三水區要持續鞏固提升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村改仍是「十四五」期間佛山的一項重大改革。接下來,佛山將在全市範圍向村級工業園發起總攻,推動破舊低效村級工業園在「十四五」時期退出歷史舞臺。同時,充分用好「村改」騰出的寶貴空間,深化實施「優化布局工程」,瞄準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超千畝萬畝現代主題產業園,打造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優質產業載體。

以創新為核心

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市

「立足新起點,揚帆再出發,乘勢而上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壯麗篇章。」展望「十四五」,魯毅表示,佛山要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中創造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

會議強調,佛山要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市,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強市戰略、人才強市戰略,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構建完備的科技創新體系是重要一環。接下來,佛山將謀劃布局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基礎設施,爭取一批國家級、省級重大技術創新平臺落戶。同時,著力提升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創新能力,打造「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全鏈條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同樣至關重要。為此,佛山將深入實施「強核工程」,大力實施「揭榜掛帥」,加快推動人工智慧和智能裝備、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氫能源等領域的「卡脖子」技術取得新突破。同時,加大對企業創新普惠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基地,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

提升創新能力離不開良好的創新生態。接下來,佛山將探索對基礎性、先導性、顛覆性科技項目的遴選、甄別、孵化、成果轉化的創新機制及項目管理的高效模式。同時,創建青年友好型城市,以鼓勵創新的環境吸引新生創造力量,為一切創新的力量創造更有吸引力的環境。

「十四五」期間,在堅持創新驅動核心地位的同時,佛山也將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全面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會議指出,佛山要堅持把經濟發展著力點放在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市、數字佛山,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進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其中,為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佛山將加快布局培育若干「鏈主企業」和「生態主導型企業」,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同時提高政府引導基金市場化管理、專業化運作水平,加快建立健全政策性基金引領、國有資本與民間資本互動、財政性資金扶持獎勵與金融工具撬動有機結合等機制。

此外,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步伐,佛山還將建設一批示範性數位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引導產業加速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與此同時,佛山也將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集群化發展,以產業化與數位化相互促進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相關焦點

  • 境外媒體: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瞄準「國際一流」
    參考消息網2月20日報導境外媒體稱,中國18日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深化內地與港澳的合作,將廣東省9個城市及港澳組成的粵港澳大灣區,至2035年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發揮輻射引領作用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月19日報導,粵港澳大灣區除香港、澳門、廣州和深圳外,還包括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江門、肇慶、惠州7市。
  • 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六大關鍵詞來了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廣州正揚帆起航,朝著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不斷邁進,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從去年年初,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以2020年1號文出臺《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到8月《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覆,並由省政府印發實施,再到9月廣州出臺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行動方案66條措施……在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政策頂層設計方面,廣州可謂大動作連連。
  • 深圳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
    去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今年是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關鍵之年,大灣區的發展也備受各界關注。近日,深圳市委大灣區辦正式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指引》提綱挈領、圖文並茂地展示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的主體內容,並從國家戰略、核心引擎、社會參與三個層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現階段的空間布局、重大項目、重點領域,以及深圳提供的政策支持等基本情況作了詳細介紹,以引導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支持、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個中心城市之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
  • 踩油門、加速度――香港駛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快車道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推出已約十個月,香港逐步駛入大灣區建設的快車道,越來越多同譚中皓一樣的香港居民也搭上了發展的快車,在這條坦途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好。多措並舉參與大灣區建設規劃綱要賦予香港新的歷史使命,確立香港是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使其成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 粵港澳合作加快大灣區建設步伐
    粵港澳合作加快大灣區建設步伐     自2017年7月1
  • 僑銀環保榮獲「粵港澳大灣區寶藏企業」獎
    原標題:僑銀環保榮獲「粵港澳大灣區寶藏企業」獎   以「暢通雙循環,構建新格局」為主題的粵港澳大灣區
  • 香港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
    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10月23日宣布,正式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以加強推動和協調特區政府有關大灣區建設的工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由袁民忠出任。  發言人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是特區政府與中央、省市當局,以及澳門特區政府的主要聯繫單位。
  • 自治區政府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辦事機構正式運行
    12月2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聯絡辦公室深港聯絡處正式掛牌。至此,自治區人民政府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中心兩處」辦事機構已全部掛牌並正式運行,為廣西在粵港澳大灣區更好開展宣傳推介、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等提供官方平臺。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論壇舉行 鄭永年:內循環並不是「內捲化」
    「廣州應該與深圳雙城聯動,引領大灣區建設。」鄭永年認為,中國正從數量型經濟發展階段走向質量型經濟發展階段,勞動力、土地等成本都已經提高,粵港澳大灣區的各個城市也不能光憑政策優惠來吸引人才,而是要制定統一的規則。「這也是中國走進世界體系之中最重要的一環,只有制定規則,才能擁有話語權。」他說。
  • 粵港澳大灣區五大機場加快建設 打造世界級機場群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五大機場紛紛加快建設,打造世界級機場群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大灣區發展的前提。近期以來,粵港澳大灣區的機場設施建設不斷加快,航線不斷增加,航空經濟發展加快。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珠三角各市也紛紛成立了灣區辦,加快基建的發展。機場建設就是重要的一環。此外,香港國際機場正積極推進三跑道系統建設;澳門國際機場正在積極聯同各方推動編制填海建設方案及項目環評工作。
  • 建設資金80億,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技術大學來了,校名霸氣
    12月2日,江門市新會區有一個項目動工,它是計劃投入80億元建設的廣州華商職業學院江門校區,未來它會擴建為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技術大學。這個校名足足有12個字,以「粵港澳大灣區」六個字作為地理位置的代表,可真夠霸氣。
  • 文明史視野下的粵港澳大灣區
    一、國家戰略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及其對於美國灣區的超越  粵港澳大灣區的正式提出,是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2017年7月1日《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籤署;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這一大灣區發展的基礎性文件正式發布;2019年8月,《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布;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2020年
  • 全國人大代表蕭志偉:政府工作報告堅定發展信心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作為澳門特區全國人大代表,蕭志偉十分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他說:「粵港澳大灣區的特殊之處在於制度創新。澳門有制度優勢、財政優勢,可以利用其獨特優勢,通過協同區域合作,在制度創新機制上與大灣區共建國際服務體系,發揮『1+N』城市融合模式,突破制度及框架障礙,以點帶面發揮輻射效應,形成與大灣區之間的綜合性功能網絡,成為國際標準、國際規則與中國效率、中國速度優勢有機結合的創新『試驗田』。」他進一步指出,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澳門實行行政主導的政治體制。
  • 粵港澳大灣區 賦予專業AV新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開啟了全球最大城市集群「廣東—香港—澳門」的發展序幕,這必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各大產業的發展,對於專業AV產業而言,也將獲得新的發展機遇和動力。《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加強粵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統一標準,開放數據埠,建設互通的公共應用平臺。這意味著智慧城市建設在未來數年內有望實現高速成長。研究機構預測,2022年中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將增至25萬億元。而大灣區本質上就是擴大的超級城市,擁有近7000萬人口,經濟體量約10萬億元,因此大灣區智慧城市的發展之路必將領先國內。
  • 為美麗灣區而設計|2020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設計師峰會隆重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一個國際一流的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雛形,正逐漸顯現。打造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在大國崛起的背景下打造文化軟實力,設計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級灣區的新引擎。粵港澳大灣區設計師峰會作為灣區建設的智慧引擎和資源平臺,以澎湃無限的創新之力,攜手灣區十一個城市的設計力量,根植傳統、兼收並蓄,一起描繪明日灣區的盛世圖景。
  • 廣州: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形象國際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形象國際傳播研討會21日在廣東廣州舉行。  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廣州的根基,全面深化改革是廣州的「動力」,珠江潮起再揚帆,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廣州在新時代徵程上不斷開拓奮進、講好中國故事,在粵港澳大灣區視野下提升城市國際形象,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
  • 博鰲儒商論壇粵港澳大灣區總部揭牌
    黎紅雷教授與周南徵理事長共同揭牌2020年12月17日下午,博鰲儒商論壇粵港澳大灣區總部揭牌儀式,在廣東佛山STM翔藍大廈隆重舉行。博鰲儒商論壇理事長黎紅雷教授、博鰲儒商論壇副理事長兼粵港澳大灣區總部理事長周南徵先生先後致辭,博鰲儒商論壇執行理事長吳顥、常務副理事長鄭長來、名譽副理事長李文良、執行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潘冬暉、執行副理事長陳元芬、副理事長兼執行秘書長禤文義、廣西代表處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黃曼麗等,以及參加博鰲儒商大灣區論壇暨STM2021年度經營指導會的全國各地企業家代表200多人出席。
  • 中國城市格局再洗牌:粵港澳大灣區PK杭州灣新區大灣區
    6月20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在香港登場。此次論壇由中國市值最大的企業騰訊承辦,匯集了粵港澳三地的政商名流,風頭強勁。自3月《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概念之後,「粵港澳灣區」一直是中國區域經濟的一大熱詞,更有論者指,「粵港澳大灣區」和「雄安新區」是「一南一北、一北院一南院」。
  • 專訪潮州市委書記李雅林、市長何曉軍:乘勢而上 起而行之 把潮州...
    」這一最大任務,積極對標省委「全方位、全過程、高水平、高站位」要求,立足於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和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堅決融入支持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乘勢而上,起而行之,感恩奮進,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扎紮實實把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轉化為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的生動實踐,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
  • 2020年「熊貓杯」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棒壘球賽開賽
    10 月 6 日,2020 年 " 熊貓杯 " 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棒壘球賽暨慢投壘球聯盟賽在 " 中山國際棒球小鎮 " 東升開賽,來自澳門和珠三角 9 大城市的共計 22 支隊伍參賽。本次賽事是在中國棒球協會、中國壘球協會、廣東省體育局指導下,廣東省青少年訓練競賽中心從 2019 年開始,每年舉辦一屆 " 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棒壘球賽暨慢投壘球聯盟賽 " 賽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