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 | 資訊 | 美食 | 潮玩
8月6日,國家發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這是對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上海舉行的首屆進博會開幕式上賦予上海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之一即設立上海自貿區新片區具體落實的重要舉措。方案一經公布,群情振奮,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新片區將成為中國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以更大力度推進全方位、高水平開放,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
回想六年前,美國推動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談判、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談判,特別是世界貿易組織的TISA(服務貿易協定)談判,儼然形成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遏制勢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毅然決然在上海率先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僅以28.78平方公裡的土地,形成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支點,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為己任,以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為目標,帶領中國自貿區「雁陣」飛翔。
從2015年新設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到2017年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自貿區誕生,再到2018年海南全省設立自貿區並探索建設自貿港,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探索,走過了六年的歷史進程。今天,上海自貿區再次領受國家重任,為國家更大規模、更寬領域的改革開放探路。尤其是在當下,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該如何應對?
上海自貿區新片區將率先作出自己的努力。因而,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上海自貿區新片區使命特別重大,任務特別艱巨,但唯此重大而艱巨,其價值就更為顯要。
縱觀《方案》,什麼是其明確的要求,什麼是未來發展的動力?概言之,就是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繼續發揮先行先試作用,進行新一輪壓力測試。自貿區新片區的定位是特殊經濟功能區,因而它要打造產城融合、開放創新、智慧生態、宜業宜居的現代化新城。這在中國41年改革開放的歷程中,是前所未有的一個發展目標。它所承載的是國家戰略需要,它所矚目的是國際市場需求,它所堅守的是自由和開放。由此,這一次,新片區之「新」,可以用以下關鍵詞來概括:
一、實行投資自由。此次開放的一系列領域,為過去所不完全具備,如電信、保險、證券、科研與技術服務、教育、衛生等重點領域。
二、實行貿易自由。特別是在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對標國際公認、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推進貿易自由化各領域的探索。不僅是貨物貿易,同時也強調服務貿易,不僅是強調便利化,更凸顯自由度。
三、實行資金自由。尤其是對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作出了明確規劃,特別是在一些重要的金融領域,如境外募集資金、跨境發債、跨境投資併購和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等領域,有一系列開放新舉措。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明確保障中外資金融機構依法平等經營。
四、實行國際運輸自由。集中突顯上海港作為全球樞紐港的功能,並推動浦東國際機場航空服務的進一步開放。因而,以洋山深水港、浦東國際機場與蘆潮港鐵路貨櫃中心站為載體,真正實現海運、空運與鐵路運輸的多式聯運運行模式。
五、實行人員從業的自由。放寬現代服務業高端從業人才的限制,開通相關綠色通道,使得急需人才得以近悅遠來、安居樂業。
六、提升網絡信息的服務能力。在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構建安全便利的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
七、創新稅制安排。研究適應境外投資、離岸業務發展的需求,創新稅收政策。對關鍵領域核心環節的生產研發企業,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並研究實施境外人才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政策,探討對自由貿易帳戶的稅收政策安排。
八、建立風險安全監管體系。按照「守法便利」原則,加強信用分級管理。
這八大新舉措,形成了中國前所未有的改革試點,即要為制度變革尋找新的突破,以此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就明確提出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和他所要求的「率先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由此可見,上海自貿區新片區,其命唯新,而新就是新在制度的不斷創新。
上海自貿區運行近六年,取得的重要成果,概出於法治的保駕護航作用。尤其要提到,2014年8月1日生效的《上海自貿區條例》作用巨大。它的幾大亮點,今天仍值得我們深入研究,並應成為推動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立法的重要參照。
縱觀《上海自貿區條例》,有幾個特徵十分顯著:率先實行外商投資企業管理的特別措施,即負面清單;率先實施入駐外資企業的準入前國民待遇;帶動一大批國家審批制度的廢改留立;最核心的,就是《條例》本身的頒布與實施。
《上海自貿區條例》,9章57條,我以為有十大特點非常鮮明,即自主改革、「法無禁止即可為」原則的落地、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實施、企業註冊便利化的推進、海關和檢驗檢疫監管制度改革的一系列舉措、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不斷深化、5大金融創新的步步為營、6大事中事後監管制度的實施並推動國家相關立法、「一公平,四保護」 原則(「一公平」指公平的競爭環境;「四保護」,指投資者的權益保護、勞動者的權益保護、環境保護、智慧財產權保護)載入《條例》以及進一步增強透明度的努力,所有這一切為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繼續深化立法打下堅定基礎。
因而,我們冀望:
一、上海自貿區新片區能夠得到國家的特別授權,由上海市人大作為立法機構,基於《上海自貿區條例》、又優於《上海自貿區條例》,制定相關立法。上海自貿區新片區所做的一系列改革突破都需要以法治的方式,予以固化,並在此基礎上,建議國家考慮儘快制定全國通行的《國家自貿區法》,給予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特別授權。
二、從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特殊經濟功能區的定位出發,基於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5大經濟特區立法、又優於5大經濟特區立法,制定專門的法律。
三、作為中國高舉經濟全球化旗幟的行動之一,基於我國正在參加的一系列重大國際條約談判,參照這些國際條約,制定相應配套法規。當前需要高度關注的重大國際條約談判包括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WTO組織制度改革等。
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的建設,應與長三角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高度融合,絕不是只有上海自己作為,應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基礎上融合來做。充分發揮自貿區新片區開放高地的示範引領作用,不僅要可複製、可推廣,可輻射更為關鍵,從而更好地服務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更好地服務於國家發展大局。
如何推動新一輪自貿區改革試驗在長三角的輻射效應,關鍵還在於改革創新:
一、首先模式要新,應當成為立足大國競爭面向海外資源的「經濟特區」,1、「戰略產業核心區」,集聚全球高端資源發展關係國家經濟長期安全和競爭力的戰略產業;2、「離岸金融先行區」,成為關乎國家金融安全和金融長期競爭力的離岸金融中心;3、「全球科技創新協同區」,形成為大國角力和未來實現超越發展儲力的全球研發高地。
二、制度要新,應當成為國際最高標準和最好水平的「制度特區」。實行真正的「境內關外」政策,做到「一線完全放開、二線高效管住」。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實現最智慧、最高效的管理。
三、工作與生活融合發展方式要新,應當成為「生活特區」。打造高質量生活的示範區、引領區和探索區。
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共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上海自貿區新片區有無限可能,只要我們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充滿激情、勇於擔當、富於創造,新片區完全可以創造出新的奇蹟!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院長、上海中華職教社主任、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
本文內容來自「人民政協網」
由「臨港溫度」編輯整理
關注臨港溫度 感受城市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