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走進國際創新協同區集成電路企業代表瞻芯電子,了解這家致力於碳化矽功率器件與配套晶片的產業化的高科技公司。
臨港新片區誕生了一批世界之最、全國第一的技術和產品,其中就包括瞻芯電子的第一片國產6英寸 SiC MOSFET 晶圓以及基於6英寸晶圓的SiC MOSFET和SBD工藝平臺開發。
2017年7月,這家由海歸博士領銜的碳化矽(SiC)半導體初創公司——瞻芯電子在國際創新協同區成立。
三年來,瞻芯電子不斷成長,逐步搭建起瞻芯的碳化矽器件專用測試、高端功率模塊研發,以及高性能模擬IC研發等國家急需的高端晶片產業化研發平臺。
2018年5月,第一片國產6英寸碳化矽(SiC)MOSFET晶圓誕生於瞻芯電子;2019年9月,瞻芯電子推出已經通過JEDEC認證的碳化矽MOSFET柵極驅動晶片系列產品;2020年7月,瞻芯電子推出超越工規級的碳化矽二極體產品系列;預計在9月份,瞻芯電子還將有一款碳化矽MOSFET器件通過工業級可靠性認證,填補國內產品空白。
瞻芯電子以虛擬IDM模式與國內一線半導體行業的合作夥伴完成晶圓製造、晶片封裝、模塊封裝、性能測試和可靠性測試等工作環節,為中國新能源產業提供整套SiC功率器件及驅動晶片解決方案,同時打造我國獨立自主的碳化矽電力電子產業鏈關鍵環節。
在臨港新片區一周年之際,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赴臨港新片區調研並召開座談會,瞻芯電子公司總經理張永熙博士受邀參加座談會,並作為臨港企業代表發言。
張永熙博士表示,「臨港新片區擁有一流的產業、金融和人才政策以及優良的營商環境,面向未來世界一流的城市規劃對海外留學人員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希望臨港新片區可以培育出一個晶片、人工智慧、軟體企業扎堆聚集的新片區『矽谷』。」
臨港新片區成立一年以來,格科微12寸生產線、新微半導體以及山東天嶽碳化矽半導體等一系列重大項目紛紛落地,對集成電路產業集聚起到了非常明顯的帶動效應。張永熙提出建議,表示臨港新片區還應加速布局模擬、功率、化合物等特色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今年,新片區集成電路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當年度籤約落地重大集成電路項目30餘個,涉及總投資達千億元。已引進華大、新昇、聞泰、格科、國科、中微、盛美、寒武紀、地平線等一批領軍企業,更有一大批優質項目正在洽談過程中,初步形成了覆蓋晶片設計、特色工藝製造、新型存儲、第三代半導體、封裝測試以及裝備、材料等環節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產業集聚帶來的更大益處,是可以在產業內部形成合作發展的效應,讓企業雙方實現更快成長。
臨港新片區聚集了像上海電氣、上汽新能源、特斯拉等一系列高端功率晶片客戶端的產業鏈資源,還有華大積塔半導體在建的碳化矽和特色工藝生產線,整個臨港正在形成一個完整的晶片產業鏈生態,為上海瞻芯的發展提供更加完善的產業環境。比如,瞻芯電子的目標客戶之一——特斯拉,Model3汽車的電機驅動中的核心元器件就是碳化矽MOSFET器件。
在臨港新片區的產業布局中,集成電路產業上接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等研究領域,下啟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製造領域,已成為產業布局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逐步承擔起「填補國家空白」、「解決卡脖子技術」的戰略任務。計劃到2025年,新片區要基本形成集成電路綜合性產業創新基地的基礎框架,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力爭突破1000億元,佔到全市20%;到2030年,構建起高水平產業生態,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東方芯港」。
瞻芯電子將依託臨港新片區優異的產業發展政策和環境,紮根臨港新片區,未來還將入駐國際創新協同區首發地塊創新晶體,和萬千科技企業共同成長,共譜未來絢爛篇章!
國際創新協同區,位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內,由上海臨港科技創新城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開發。
國際創新協同區由科技創新城社區、頂尖科學家社區、科創總部灣和未來城等區域組成,科技創新城社區佔地面積3.2平方公裡,已集聚六大功能平臺和六大核心產業,致力於打造國際創新策源地和產業孵化地;頂尖科學家社區佔地面積2.5平方公裡,以全球頂尖科學家為核心,聚集科技界、學術界、產業界的科技創新合作機構,促進基礎科學研發與創新成果產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科創總部灣佔地面積1.1平方公裡,致力於打造科創總部、頭部企業聚集之地;未來城佔地面積1平方公裡,致力於為陸、海、空無人系統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上海臨港科技創新城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是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臨港集團落實「將臨港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主體承載區」戰略、推動臨港打造「國際智能製造中心」的核心載體。
聯繫方式:
上海臨港科技創新城經濟發展有限公司
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海洋一路399號5樓
電話:021-38298818(總機)
微信公眾號:臨港科技城